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專題報道>>砥礪奮進的五年>>扶貧攻堅

砥礪奮進的五年:同在藍天下 共沐春風裡

張九陽 魏邦榮 周一青

2017年05月21日16:15    來源:寧夏日報

原標題:同在藍天下 共沐春風裡

  又到一年畢業季,中國礦業大學銀川學院的畢業生們在圖書館前拍畢業照。

  本報記者 計鵬 攝

  日前,石嘴山市大武口區朝陽街道辦團結社區的“四點半課堂”內,數十名小學生正在聽石嘴山市第十五小學的英語教師講課。在寬鬆的環境中,留守兒童、貧困生們度過了放學后的閑暇時光。 本報記者 王鼎 攝

  青銅峽市同進小學美術興趣班學生展示自己的繪畫作品。今年,青銅峽市每周五邀請該市文藝團隊骨干成員,前往同興小學講授音樂、舞蹈、美術等課程,讓移民區的孩子也能享受到高質量的藝術教育。 本報記者 計鵬 攝

  今年2月14日,由35名學員組成的銀川霍納少兒巴揚手風琴樂團成立。這是寧夏首支霍納少兒巴揚手風琴樂團,採用德國先進音樂教育理念,補齊我區少兒手風琴教育短板。 本報記者 計鵬 攝

  早在2012年,寧夏便率先全面實施學生營養改善計劃。

  本報記者 王鼎 攝

  這是一組令人欣喜的數據:目前,全區共有各級各類學校3216所、專任教師8.5萬人、在校生144.5萬人,受教育人口佔全區人口近四分之一,教育發展指數居全國第10位,走在了中西部地區前列。在2015年有關主流媒體對全國各省區教育滿意度的調查中,寧夏位居全國第五、西部第一。

  “敬教勸學,建國之大本﹔興賢育才,為政之先務。”這些年,寧夏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真金白銀“硬投入”,提升教育“軟實力”,聚力托起了明天的太陽。

  給所有家庭最踏實的幸福

  當清晨第一縷陽光洒進屋內的時候,睜開眼,孩子們開始了新的一天。

  【鏡頭一】 5月19日早晨8時,銀川市興慶區回民第二小學四年級學生劉恩熙坐在教室裡,大聲朗讀課文。

  學校離家步行僅10分鐘,劉恩熙每天都會掐著7時30分學校開門的點到校:“喜歡我們的學校,上課太有意思啦!”

  在這所城市學校,白板技術、微課、翻轉課堂等新的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得以運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堪比北上廣等大城市。

  最讓劉恩熙喜歡的,是2015年建成的智慧魔方科技體驗中心。在這裡,劉恩熙可以在“雲廚房”做飯,隻要用iPad,點擊“網上廚房”APP,按照系統提示及老師指導,就能和同學一起做出美味菜肴。她可以用3D繪畫筆,畫出小桌子小椅子,拿回家給媽媽看。她還能當“航天員”,到達火星,採集完礦石后返回地球……

  “教育信息化,是大勢所趨。作為學校,就要利用最前沿的信息技術,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與創造能力。”校長黃莉介紹。

  【鏡頭二】 同心縣丁塘鎮華路坡小學第二節課下課鈴聲響起,二年級學生楊蓉蓉滿臉笑容地跑出教室。

  楊蓉蓉喜歡運動,跑步、跳繩、踢毽子,都不在話下。

  嚴格地說,這所鄉村小學只是隸屬於丁塘鎮中心小學的教學點,設一、二年級,還設有一個學前班。

  2014年秋天,楊蓉蓉進入這所學校的學前班。土牆、爛房、破桌,好幾次,楊蓉蓉的衣服都被桌子上翹起的小釘子挂出了洞。

  2015年秋天,升入一年級的楊蓉蓉一進校園,就睜大了眼睛,新的教室、新的圍牆、新的桌椅……教室右上角的液晶電視,引得幾名同學圍著看。當年,學校被納入教學點改造范圍,在假期用78萬余元新建了教室、圍牆,還購買了小鍋爐,裝上了暖氣片。

  今年秋天,楊蓉蓉即將轉入丁塘鎮中心小學上三年級:“爸爸帶我去看過了,學校更漂亮,操場上還有紅色的塑膠跑道,我要去那裡好好跑一跑。”

  【關鍵詞:均衡】

  辦好每一所學校,教好每一個學生。2012年,我區啟動實施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評估驗收工作,19個縣(市、區)通過自治區評估驗收,15個縣(市、區)通過國家評估認定,國檢通過率位居西部前列。至2016年底,小學學齡人口入學率達到99.98%,六年鞏固率達到94.5%。初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104.53%,三年鞏固率達到93.2%。

  【關鍵詞:普及】

  2012年,我區就實現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的目標。近年來,我區推進優質高中招生名額分配到區域內初中學校改革,分配比例由2007年35%逐步擴大到2015年的60%,全面取消高中擇校政策。2015年,全區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91.35%,高於全國平均水平4個百分點。建成自治區級示范性高中38所,每個縣(區)基本建成1至2所優質普通高中。

  【關鍵詞:改善】

  “真金白銀”投入,讓辦學條件發生歷史性變化。我區教育財政支出佔GDP比重連續5年保持在4%以上。連續9年實施教育民生計劃,先后實施了校舍安全工程、“全面改薄”、農村中小學體育運動場和供暖設施改造等一批教育民生項目,全區農村所有學校結束了火爐取暖歷史,校舍面貌煥然一新。根據2016年教育部有關通報,我區“全面改薄”項目網絡滿意度測評位居全國第三。

  讓人生有出彩的機會

  夢想使青春綻放,實干讓人生出彩。

  【鏡頭一】 掃描電子標簽、用機器搬用貨物……

  在位於寧夏職業技術學院裡的物流管理公共實訓中心裡,物流專業的大二學生馬國良正在進行入庫作業操作。

  2014年,我區投資3.87億元,啟動建設“中國(寧夏)現代職業技能公共實訓中心”。截至2016年,已建成電子信息、機械加工、能源化工、建筑技術、物流管理、現代服務、設施農業、清真食品、枸杞保鮮與加工9個專業公共實訓中心,成為我區目前設施最好、規模最大、功能最完善的職業技能培訓和鑒定的公共服務平台。打開校門,所有學校、企業都可以申請進入實訓中心培訓。

  馬國良來自固原市西吉縣,考入寧夏職業技術學院前,對物流一無所知。進入學校,馬國良如同進入了一個新天地:教學與實際操作相結合,邊理論邊實踐,通俗易懂。

  “實訓中心的操作現場,就是物流企業的操作現場。這實現了學校與企業的無縫對接,讓學生進入企業就能立即上崗,很受企業的歡迎。”學校商學院老師朱自民介紹。

  前不久,銀川市快遞行業招聘會會場設在了物流管理實訓中心。馬國良與順豐快遞公司順利簽約,大三就將去頂崗實習。

  【鏡頭二】 5月18日,銀川大學福埃沃電梯學院機電一體化1503班學生黃升參加了一次特殊的揭牌儀式。

  當天,銀川大學與寧夏電梯業協會共建電梯工程實訓基地正式揭牌。寧夏福埃沃樓宇設備有限公司、申龍電梯股份有限公司、寧夏夏貝爾電梯有限公司分別向銀川大學捐贈了直梯、扶梯以及電梯零部件若干。

  “在學校就能對著現在市場上正在運行的電梯上手操作,到企業肯定就不會怯場。”黃升說。

  為解決學校專業設置與社會發展脫節問題,銀川大學對標企業需求,加大轉型和改革力度。電梯學院的創辦,就是銀川大學職業教育轉型和改革背景下校企深度融合的產物。

  “我們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時,不僅根據社會需求設置專業,還會根據企業崗位的需求培養學生。你哪些崗位需要人,是什麼標准,對學生有什麼要求,我們就按照這個需求去培養學生。”學院教研室主任張向軍說。

  眼下,黃升和同學們就要走出校門進行認知實習了,最讓他們有底氣的,是每人都考下來的電梯特種作業証。

  【關鍵詞:西部之最】

  我區建成了西部地區最大的職業教育園區:自治區職業教育園區。該項目計劃總投資61.74億元,佔地8.8平方公裡,建筑面積171.3萬平方米,涉及15所學校的調整,建成后可同時容納10萬人學習和實驗實訓。截至2016年底,已整合入住學校14所,在校生達6.8萬人。

  【關鍵詞:聯合招生】

  我區先后與山東、福建、江蘇、天津等發達省市以及台灣的200多所職業院校建立了聯合招生合作辦學機制。2015年,與天津市建立職業教育教師培養合作機制,目前已培養職業教育免費師范生100名。2006年至2016年,我區到東部職業學校學習、實習和就業的學生總數超過9萬人,其中近6萬名學生成功在當地就業。我區東西部聯合招生合作辦學經驗,被教育部作為“寧夏模式”向全國推廣。

  【關鍵詞:大國工匠】

  沒有一流的教師,就培養不出一流的大國工匠。近年來,我區通過國家級、自治區級骨干教師培訓和校本培訓,將專業課教師基本輪訓了一遍。特別是近三年,我區和天津市進行教師雙向交流,天津派遣教師支寧、我區派遣教師到天津挂職鍛煉,學習天津先進的辦學理念和教學管理經驗,從去年開始,天津市財政出資,在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每年對我區培養50名職業教育免費師范生,改變我區教師結構問題。

  點亮貧困的每個角落

  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治本之策。

  【鏡頭一】 5月18日傍晚,夕陽西下,寧夏六盤山中學高三學生白雪花拿著歷史課本,在校園裡邊走邊背。

  “就要高考了,得加油,才能考上我想考的復旦大學。”白雪花紅扑扑的臉上,透著自信。

  白雪花來自西吉縣西灘鄉,父母都是農民,隻上過小學,爺爺奶奶更是大字不識一個。在白雪花之前,全家沒有一個高中生。

  “父母吃了沒有文化的虧,外出打工也找不到工資高一些的工作,所以媽媽總說,讓我盡力學,隻要學好了,砸鍋賣鐵也要供我上大學。”話雖這麼說,可真讓父母砸鍋賣鐵嗎?

  考高中時,品學兼優的白雪花開始猶豫,班主任給她支招:報考銀川的六盤山中學。

  2003年,我區修建六盤山高級中學,專門面向南部山區九縣區和川區移民地區招生。14年時間裡,學校共招生22100名,“我們是一所山村孩子的城市學校,已經為南部山區近萬戶農民家庭每家培養出了一名大學生。”校長金存鈺說。

  學校的學費和住宿費全免,每個月飯卡還有100元餐補,銀行卡裡每年還能收到2500元的補貼,這些讓白雪花完全卸下思想負擔,全身心投入學習,成績名列年級前十。夢想,正在向她招手。

  【鏡頭二】 牛肉燉蘿卜、清炒土豆絲,再加上熱騰騰的白米飯,5月17日中午,固原市原州區三營鎮第一小學學生何娟在學校吃得心滿意足。

  2011年秋季學期,寧夏在全國率先啟動了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試點,並於2012年春季學期全面實施。從此全區農村義務教育階段一半以上的學生能在學校裡吃上一頓熱乎乎的免費午餐。2015年,我區將膳食標准從每生每天4.6元提高到5.6元,基本實現了由吃飽向吃好轉變。

  今年2月,由自治區衛計委編寫的《寧夏回族自治區2015年人群健康狀況報告》出爐,據自治區疾控中心對同心縣、原州區等7個縣實施營養改善計劃的16萬名中小學生的監測顯示:男女生各年齡段平均身高比2014年分別增加了0.72厘米和0.81厘米,平均體重比2014年分別增加了0.53公斤和0.33公斤。學校反映,各地各學校每年都會舉辦形式多樣的運動會,營養改善計劃實施后,體育競技項目保持多年的縣級、學校紀錄屢被打破。

  今年春天,何娟的個頭一下上躥了5厘米:“老師說讓我再多吃點,能長得更高。”

  【關鍵詞:改善條件】

  2016年,我區重點推進學前教育資源向行政村延伸,新增學前教育學位1.3萬個,貧困地區學前教育毛入園率達到67.41%,較上年提高了8.9個百分點。實施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項目,投入資金13.5億元,覆蓋貧困地區中小學635所。實施普通高中改造計劃,投入資金6850萬元,對山區9縣(區)14所普通高中辦學條件進行改善。為85所農村學校(含教學點)配備數字資源教學設備,306所農村學校接入寬帶網絡,實現了全區學校寬帶網絡全覆蓋。

  【關鍵詞:結對幫扶】

  為進一步提高貧困地區薄弱學校辦學水平,提升貧困地區教育質量,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我區制定出台了《自治區普通高中結對幫扶方案》和《中等職業學校結對幫扶工作的實施方案》,為貧困地區每一所薄弱高中安排了一所自治區一級示范高中、每一所中職學校安排了一所高職學院和國家示范中職學校開展結對幫扶。

  【關鍵詞:應保盡保】

  為努力促進貧困學生受教公平,我區深入實施“三免一補”政策,完善了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2013年,在西部地區率先免除中等職業學校全日制在校生學費,建立了從學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全覆蓋、無縫隙的學生資助政策鏈,2016年資助學生20萬人,實現了“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貧困而失學”的庄嚴承諾。

(責編:景玥、姚茜)
相關專題
· 砥礪奮進的五年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