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走在脫貧路上的瓦房村

見習記者 盧偉

2017年05月18日14:15    來源:法制日報

原標題:走在脫貧路上的瓦房村

在秦巴山區,有這樣一個村子,它的名字叫瓦房村。

該村位於陝西省漢中市略陽縣樂素河鎮以西12公裡處,群山環繞,土地瘠薄。當地人講,種地是“種一襪子打一鞋子”,意思是撒一襪子種子,最終僅能收獲一鞋子糧食。村裡12個村民小組316戶1068人,散居在周邊161個大大小小的山坳中,居住環境惡劣。

目前,該村有貧困戶204戶707人,面對著環繞四周卻沒有任何礦產資源的大山、面對著退耕還林的壓力,該村村民自發修路,因地制宜發展養殖業、探索中藥材種植,貧窮但不缺斗志,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在脫貧道路上。

“要致富,先修路”,這個在改革開放過程中被無數次証明了的真理在瓦房村同樣適用。

龐家山組是瓦房村的一個村民小組,該組到瓦房村村委會之間有著一條小河,因蜿蜒曲折,被當地人稱為“樂素河”,早些年村民要來村鎮上買東西,因為沒有路,要順著樂素河的流水而下,道路曲折、危險,背著東西每往返一次,都得消耗足足一天時間﹔因為沒有路,龐家山組的村民全住的是土坯房,沒有一間磚瓦房﹔因為沒有路,龐家山組村民沒有什麼產業和積蓄﹔因為沒有路,龐家山組的光棍很多……

從2000年10月開始,歷時5年,在鄉鎮領導支持下,在幫扶單位幫助下,在村干部帶領下,龐家山組村民自發出力,挖山修路,前后使用了20多噸炸藥,最終修出了一條5公裡的簡易土路。

路通了,龐家山組村民去村鎮購物騎車僅需20多分鐘,同時因原材料等可以直接拉到山上,所以豬苓等中藥材種植產業得到了快速發展,村民積蓄越來越多。於是,龐家山組的土坯房變成了磚瓦房,村上不單光棍少了,還有很多上海、廣東等發達地區的女孩嫁到了這邊。

這條龐家山組村民自己修的土路,被他們親切地稱為自身經濟發展的“動脈血管”,因為在他們看來,這是一條關系著他們經濟命脈的路。可喜的是,這條路目前已被列入當地政府的建設規劃,今年內將開工拓寬硬化。

據了解,瓦房村目前有8個村民小組的路都是村民自發修建出來的。不過,道路經過加固硬化的隻有5條,另外還有3個村民小組不通路,交通問題依舊是阻礙該村經濟發展的主要矛盾。

致富當立業,對瓦房村的村民來說更是如此。

“對於發展產業,當地貧困戶大都‘隻吃得起補藥,吃不起瀉藥’,即賺的起賠不起,所以看到產業有收益他們才能放心大膽的去發展產業。”略陽縣樂素河鎮黨委書記任曉波說。

基於這種情況,瓦房村黨支部書記徐守平和文書王正洲充分利用當地適宜種植豬苓的自然優勢,2010年成立略陽縣盛峰豬苓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立,徐守平任法人,王正洲任支部書記。最初合作社僅有6戶,除了徐守平和王正洲,其他4戶都是貧困戶。當時這4戶由於缺資金,每戶僅投入了1000元,剩余5萬元的資金缺口由徐守平和王正洲通過個人貸款來填補。

2014年合作社豬苓收獲,6戶每戶平均分得3.8萬元。因這6戶的示范引領,目前合作社共帶動瓦房村及附近村子共280多戶來種植豬苓,其中瓦房村有150多戶,累計種植豬苓6萬多窩,預計產量將達30多萬斤。

“不過豬苓價格近兩年變化較大,村上希望農戶持續發展,但是就怕農戶因為價格波動信心不足啊!另外我們村山地這麼多,都特別適合種植豬苓,但是進山的路都是我們自己修的土路,道路條件太差,對豬苓的規模種植有很大的影響,交通條件急需改善,但是就是沒錢啊。”王正洲苦惱地說道。

瓦房村村民除了因地制宜的種植豬苓,還有種植天麻和銀杏等中藥材的,進行香菇種植和家畜養殖的,增收渠道越來越多樣化。

武大綱屬於瓦房村馬家河村民小組,因居住條件差、交通條件落后,需要進行移民搬遷,因此被列入貧困戶。這兩年來,在鎮村領導和包扶單位的幫助下,武大綱逐步開始涉及香菇、天麻、豬苓等產業,收入越來越多,目前他正打算在現在的住房原址重建新房。

同時,為了改變瓦房村村民的居住環境,當地政府對瓦房村採取了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相結合的辦法。

據瓦房村村委會主任趙忠榮介紹,現在在建的有3棟6層樓房,共34套兩室一廳一廚一衛(60平方米),36套三室一廳一廚一衛(100平方米),從去年8月開始征地籌建,現在主體結構已經建設過半,最快今年年底村民可以陸續搬入。住房不安全的和居住環境惡劣的村民,按照每人25平方米、1平方米100元的標准搬遷入住。而對於分散安置的村民,按照易地扶貧搬遷政策,每人也將拿到1.5萬元的建房補助。

據統計,目前瓦房村204戶貧困戶中,已經脫貧的有23戶106人,納入易地移民的有122戶463人,發展產業的有111戶427人。

村民居住條件越來越好,道路越來越通暢,產業發展呈現多樣化,記者在採訪中感受越來越強烈,那就是瓦房村的貧困戶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決心越來越大、信心越來越足。

(責編:姜萍萍、常雪梅)
相關專題
· 砥礪奮進的五年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