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期刊選粹>>黑龍江《黨的生活》

基層黨代表風採

她有一把神奇的鑰匙

李曉峰 記者 邢丹

2017年05月17日16:1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人物檔案:

劉春榮,巴彥縣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委員、興隆法庭庭長,曾獲全國優秀法官、全國法院先進個人、全省政法系統先進個人、全省法院“辦案標兵”等榮譽,省第十二次黨代會代表。

“現在,宣布開庭!”身著法袍的劉春榮敲下了法槌。

2016年秋收剛過,一起贍養糾紛案在巴彥縣天增鎮巡回法庭公開審理,前來旁聽的村民將現場圍得水泄不通。

對於劉春榮來說,這又是一起“硬骨頭”案子。雖然贍養糾紛案佔她全年總辦案量的七成以上,但這次情況有些特殊,用當地村民的話說,“這家人太格路了”。

原告是年過八旬的李大娘,有四兒兩女,都住在同一個村。這幾年,李大娘失去了獨立生活能力,由兒女們輪流照顧。前不久,幾個兒女因為老人財產分配發生激烈口角,個個兒都說“老媽沒一碗水端平”,誰都不肯贍養老人。萬般無奈之下,無家可歸的李大娘含淚將六個兒女告上了法庭。

開庭前,法庭干警曾多次上門調解,但屢遭碰壁。考慮到案件在當地關注度高,加之李大娘年歲已高,劉春榮決定啟動巡回法庭,把開庭現場搬到原告李大娘所在的村。當然,劉春榮這麼做還有更深一層考慮,那就是“審理一案、教育一片”,以開庭審理真實案例的形式給村民上一堂生動的普法課。

庭審中,在聽取雙方當事人的陳述以及查看相關証物后,劉春榮將引發糾紛的源頭一點兒一點兒剝離、鋪陳出來,並一絲一縷地分析、解釋給雙方聽。這次,她並沒有用往日法庭上程式化的語言,而是用生活中的口語,從情、理、法三個角度釋法明理,在“孝”和“愛”兩方面做真情溝通,張弛有度地掌握著庭審節奏。

經過兩個小時的庭審,旁觀的村民們看出了門道兒,心中的天平都傾向李大娘一邊。李大娘的六個兒女也漸漸不再抵觸和執拗,態度由冷漠變得慚愧,最后流下懺悔的眼淚,向母親下跪認錯,並當場簽訂贍養協議:老人由六個兒女輪流照顧,贍養費用兒女均攤。

“再棘手的案子,一到劉庭長手裡准能理出個頭緒。”劉春榮的同事、法官助理張思長最佩服劉春榮調解案子的能耐。在她看來,劉春榮的案件調撤率之所以一直保持在90%以上,是因為“她有一把神奇的鑰匙”。

這是一把怎樣的鑰匙?張思長給記者講了一件小事。

一對夫妻因為瑣事爭吵提起離婚訴訟。調解時,劉春榮發現夫妻倆矛盾的源頭是丈夫外出打工,常年異地生活影響了夫妻感情。隨著談話的深入,劉春榮捕捉到一個細節——年幼的孩子一直躲在媽媽身后,表情緊張而又羞澀地偷偷看著爸爸。

談話間隙,劉春榮走到孩子身邊,充滿愛意地抱起孩子、逗孩子開心,孩子在劉春榮懷裡咯咯笑個不停。劉春榮抱著孩子走近孩子父親說:“多可愛的孩子,快讓爸爸抱抱!”

孩子父親抱過孩子,父子倆額頭頂著額頭親昵了一會兒,淡漠的親情重新被點燃,愧疚的淚花在父親眼裡直打轉。劉春榮趁熱打鐵,用情理和法律給他們做思想工作,使情緒激動的雙方逐漸冷靜下來。之后,劉春榮又從孩子的角度,提出了解決夫妻常年異地生活的可行建議,夫妻當場達成和解。

“我希望更多的當事人能夠握手言和。”在劉春榮眼中,大多數民事案件都有調解結案的可能,所以,無論是在送達起訴書階段、開庭審理時還是宣判前,她都要不失時機地進行調解。“我很幸運,能從一名法官的角度,清晰地看到很多迷失方向的當事人和他們身邊的那道難以逾越的門。在他們迷茫的時候,遞上一把可以轉動這道門的法律鑰匙。”

為了使“紙面上的法律”變成“行動中的法律”,為了將剛性法律融入多元的“柔性關懷”,劉春榮懷揣著這把鑰匙,在法庭工作了28年,年均處理案件460件以上,日均審理案件2.2件。問及為何這樣拼?劉春榮說:“我是一名基層法官,是百姓身邊公平正義的守護人。”

(黑龍江《黨的生活》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責編:沈王一、王金雪)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