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期刊選粹>>黑龍江《黨的生活》

基層黨代表風採

挽起一縷縷陽光

孫成 張明山 曲明 記者 韓建平

2017年05月17日16:1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人物檔案:

王玉華,45歲,孫吳縣孫吳鎮光明社區黨支部書記、社區主任。2016年榮獲“黑龍江省優秀共產黨員”稱號,省第十二次黨代會代表。

2016年春節后第一個工作日,王玉華的辦公室裡傳出陣陣哭喊聲。

“救命啊,救命……” 低保戶張蘭英握著王玉華的手哭訴著,“兒子離婚了,也掙不來錢……老頭子喝了酒、想不開,捅了自己一刀,等著做手術,可沒錢啊,玉華……”

聽完張蘭英的講述,王玉華的眼裡泛著淚花。她走出辦公室,撥通了丈夫趙志玉的電話:“開工資了嗎?我想用錢。”

丈夫說:“行!”

放下電話,王玉華趕忙跑到銀行,從丈夫的工資卡裡取出2000塊錢,帶著張蘭英去醫院的同時,還打電話給民政部門替老人一家申請“緊急救助”。幸運的是,傷者經過救治及時脫離了危險。不久,縣民政局也給予張蘭英一家3000元救助款。張蘭英接過救助款,首先想到的是“還玉華書記的錢”!

在社區工作16年,王玉華給社區居民墊錢、送物,雪中送炭的事做得太多了,而且有時候有些人很難有能力償還,但是王玉華始終如一。16年來,她所工作過的商貿社區、永興社區以及現在的光明社區,都地處城鄉結合部,平房多、低收入弱勢群體多,恰恰需要“送溫暖”的人。

一個居民無業,幾乎整天酗酒,見人就嚷嚷“我有病,喝了酒就能好”,跟人要錢要酒,喝完酒就鬧事。他的父母兄弟管不了,也不願管,親戚朋友、左鄰右舍見了都躲著走。

可王玉華卻覺得“社區不能不管”。她帶著他理發,跟他談心,並聯系縣醫院、公安局、民政局等部門,給他做免費體檢、補辦身份証、爭取最低生活保障,使他感受到了生活的溫暖和社會的關愛。

“玉華姐是真心待我!”30多歲的胡文娟患有心臟病、皮膚病,離婚后帶著10歲的女兒獨自生活。2014年年底,母女倆搬到光明社區,在社區的幫助下辦理了醫保、低保。每逢節慶,社區工作人員還會給她送去米面油。然而,最先撥動胡文娟心弦的則是王玉華的一個電話。

胡文娟說:“那天,玉華姐得知一個治療皮膚病的方子,就高高興興地給我打電話。從她的話語裡,我能真切感受到她的喜悅。我們非親非故,她卻時常像親姐妹一樣惦記著我,讓我感動!”

作為一名社區黨支部書記、主任,王玉華不單單是為被助者“送溫暖”,更關心他們的人生與命運,甚至把他們的人生和命運帶進自己的生活和情感裡。

社區居民王亞軍突患腦瘤,短短幾個月就花掉醫藥費十余萬元。王亞軍家原本不貧困,夫妻勤勞節儉,孩子正在讀大學,可一場大病卻令這家人的天突然塌了!

“這一家的日子可咋過啊?”

“得怎麼幫助他們呢?”

得知情況后的那天夜裡,這兩個問號翻來覆去地盤旋在王玉華的腦海,讓她難以入眠。

“我媳婦心善、孝順,心裡放不下的人太多!”丈夫趙志玉說,每年夏天的防汛期,她基本都睡不好,有時干脆住在辦公室,怕平房區夜裡積水,怕居民著急的時候找不到社區工作人員。有些她住平房時的老鄰居、她原來工作社區的困難戶,她心裡至今仍放不下,常常力所能及地幫他們。

其實,王玉華一家並不富裕。2001年,她從供銷系統下崗后到社區工作時,一個月的工資就180元,在自家的平房裡辦公。當時,她帶著3歲的孩子,為了賺錢養家,還賣過菜、挖過蕨菜,住的平房都是借錢買的。即便現在,兩口子一個月的收入也就3000多元,讀大學的兒子正准備考研,也是用錢的關鍵期。可王玉華說:“咱都是普通人,人都一樣——過得苦的時候希望有人拉一把!”

正是懷著一顆善心,帶著一份真情,16年來,王玉華始終不忘初心,為社區居民們挽起一縷縷陽光,溫暖心田,播撒希望。當然,她也有收獲。您瞧,隔三差五就有居民把自家小園種的瓜果摘了送到社區,讓王玉華和大伙兒嘗嘗! 

(黑龍江《黨的生活》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責編:沈王一、王金雪)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