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期刊選粹>>四川黨的建設

“小康村”的美麗春天

2017年05月10日10:17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開篇的話】

作為西部人口大省,四川貧困量大面寬程度深,致貧原因復雜,減貧難度大,脫貧成本高,任務極其艱巨繁重。黨的十八大以來,四川省委堅定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新時期扶貧開發重要戰略思想,認真落實中央各項決策部署,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全省頭等大事來抓,舉全省之力、以超常之舉打響了脫貧攻堅戰:突出思想引領,始終以習近平總書記新時期扶貧開發重要戰略思想統攬全省脫貧攻堅工作﹔突出頂層設計,始終從我省實際出發確立完善脫貧攻堅思路部署﹔突出精准要求,堅持識真貧、真扶貧、真脫貧﹔突出問題導向,始終聚焦重點難點創造性開展工作﹔突出力量整合,始終注重構建全社會參與的大扶貧格局﹔突出組織保障,始終層層壓緊壓實工作責任……

在秦巴山區、烏蒙山區、大小涼山彝區、高原藏區等四大集中連片特困區,隨著一塊塊“硬骨頭”被“啃”掉,一個個貧困村陸續摘帽,全省貧困人口從2012年底的750萬減少到2016年的272萬,貧困發生率從11.5%下降到4.3%,貧困村從11501個減至9064個……

不僅僅在涼山州,冕寧縣復興鎮建設村在全省都稱得上名聲響亮:2010年被評為四川省五十百千示范工程示范村,2011年被評為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涼山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范村,2012年被評為全國創先爭優先進基層黨組織。最近的獲獎則是今年初被省委、省政府命名為省級“四好村”。

“四個好”發軔於2013年。當年,四川省委書記王東明在涼山調研時,針對當地特殊情況首次提出“四個好”,即“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隨后四川將“四個好”作為脫貧攻堅工作的四川版“目標”。2016年,多位中央領導赴涼山調研,對“四個好”給予高度肯定和贊揚,認為“四個好”是“兩不愁、三保障”目標的細化和落實,符合四川實際。

讓村民有房子、有車子、有票子

陽春三月,建設村的早晨顯得格外清新。桃樹上綻放的朵朵桃花,田壟上金黃的油菜花,鮮艷的色彩在陽光沐浴下,飽和而生動。

早上7點,建設村二組的李兆芳已經起床,叫醒兩個外孫女后,就忙著做早飯。54歲的李兆芳有3個女兒,如今都在村上的電站上班,接送外孫女到村幼兒園、村小上學成了李兆芳每天要按時去做的事情。“每天做做家務,家裡的兩畝地種了櫻桃,農活不算很重。入股村裡的合作社,年底能分紅三四萬元。”能干的李兆芳以前還開過農家樂,櫻桃成熟的時候,最多的一天接待了15桌客人。如今,外孫女到了上幼兒園、上小學的年紀,她就“轉崗”當起了“保姆”。

每天吃完晚飯,或看看電視,或到廣場上和老姐妹們跳跳廣場舞。像李兆芳一樣,住在別墅裡,吃著新鮮生態的蔬菜瓜果,看著桃紅柳綠的田園風景,開著小車去田裡“上班”,年底分紅拿錢,是如今建設村農民舒適的生活。

但誰曾想過,建設村昔日竟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前面荒灘、后面荒山,有女不嫁峽口灣灣(建設村)”。83歲的村民金發輝,很長一段時間的願望就是能吃飽飯:“放開吃肉那是想都不敢想。”

轉變發生在2010年。

建設村在這一年組建了農旺合作社,下設種植公司、養殖公司和投資公司,探索“工業+現代農業”集團化經營發展模式。

土地流轉,合作社經營。農旺合作社遵循“依法、自願、有償”原則,引導村民將土地量化入股,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

資本運作,入股企業利潤分紅。農旺合作社利用社民閑散積累資金,創建企業實體,入股建成三合電站、龍家溝電站、金洞子電站等。同時還投資建設砂石場、養殖場。

當時,大多數村民並不看好這種方式,加入合作社的人也不多。但當實實在在的收益擺在面前時,大伙兒都動心了。

合作社從2011年開始給入股村民分紅。臨近春節,不少人都在盼著“年終獎”的到來。最轟動的是2014年1月14日,分紅總金額超過1311萬元。分紅現場的現金一捆捆整齊地堆成了“牆”。消息連同圖片引起媒體關注,新華社和《人民日報》都發文贊賞,稱建設村的致富經驗“值得借鑒”。后來,全村476戶村民都加入了合作社,零散土地1946畝量化入股。

如今,“老有所養、壯有所用、幼有所教”“業興、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麗新村,正慢慢成為現實。

建設新村,要有肯干事的帶頭人

對於農村和農民來說,農業是本業更是主業。但以糧食作物為主的傳統農業,顯然已經不能適應農村經濟的發展。建設村的對策是:調整農業產業結構,走現代農業發展之路,讓土地收益最大化。

土地流轉后,合作社著手進行綜合整治。實現“溝端、路直、田成塊”建成了蔬菜大棚346畝、人工湖規劃區470畝、水果基地1330畝。

盡管才3月下旬,走進農旺合作社的大棚,已是瓜果飄香,巨峰葡萄成熟在即。“這些葡萄再過20天就可以採摘了。”團支部書記朱小虎說,“15塊錢一斤,已經全部預訂了。”

蔬菜、林果的大面積種植,極大地提高了單位土地的收益,同時也為鄉村旅游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與此同時,建設村全力提升基礎設施,建設新農村。建設村投資100萬元對全村的村庄風貌進行塑造,使得村庄環境更上一個台階。投資130萬元,修建800平方米的活動場所,電腦、投影設備、遠程教育、農家書屋一應俱全。

當然,最讓村民高興的是村裡“小別墅”的開建。2010年以來,村“兩委”響應省州縣號召,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由村民自籌資金3000余萬元,政府補助公共設施建設500萬元,分兩期建成新民居86套。從那以后,新居建設持續升溫,紅瓦白牆小洋樓幾乎成了建設村的標志。

巨大的變化,離不開帶頭人金洪元的聰明才智。他是土生土長的建設村人,對這塊土地了如指掌。“包產到戶時我家分到了3700多塊的欠債。”金洪元的過去是“26歲還找不到媳婦”。為了還賬,小學沒畢業的他帶著村裡人背著肉和糧食外出打工,搞建筑、做過水電工程,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20年來,金洪元當過村主任,也當村支書。2010年,他再次當選村支書后,經過外出考察,結合自己經商多年的經驗,嘗試用經營企業的思路來發展建設村。“建設村的今天,一靠黨和國家的政策好,二是我們的村民好。”金洪元愛這樣說。

農民出身的金洪元深知農民的保守與陋習。“隻有新農民,才能過上新生活!”所以,他總是不放過任何一個機會給村民們“洗腦”。

“不能說去田裡‘做活路’,要說‘去上班’。”他如是要求村民。“論吃,我們比不贏城裡的大餐廳﹔論住,我們比不上城裡的大酒店。但在建設村,我們能讓游客有回家的感覺。”金洪元鼓勵村民發展鄉村游,村民們不願把閑置的小洋樓改為鄉村旅店,他就組織村民去外面“耍”。回來后,陸續有村民拿出新房,裝修后開設鄉村旅店。合作社還鼓勵指導村民將小洋樓裝修為鄉村旅店或農家樂,由合作社統一提供服務。現在全村已有12家鄉村旅店和8家農家樂。

2014年12月,建設村高分通過國家3A級旅游景區的評定。“現在,村裡農家樂年收入達幾百萬元,增長得非常快。”金洪元說,“但這只是開始。” (作者單位:涼山日報社)(《四川黨的建設》雜志特約記者 何萬敏)

《四川黨的建設》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責編:沈王一、王金雪)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