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干部論壇

吳英杰:用繡花功夫做好脫貧攻堅工作

2017年05月07日12:52    來源:西藏日報

原標題:吳英杰在班戈、申扎縣考察調研時強調 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 用繡花功夫做好脫貧攻堅工作

  5月4日至5日,自治區黨委書記吳英杰深入那曲地區班戈縣和申扎縣鄉村,就我區高海拔地區脫貧攻堅工作進行調研。這是吳英杰冒著風雪來到錯鄂湖鳥島、雄嘎瞭望台,實地考察色林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規劃和建設情況。

  本報記者 姚海全 攝

  5月4日至5日,自治區黨委書記吳英杰深入那曲地區班戈縣和申扎縣鄉村,就我區高海拔地區脫貧攻堅工作進行調研。這是在申扎縣易地搬遷安置點,吳英杰走進次多家,與次多夫婦親切交談。

  本報記者 姚海全 攝

  5月4日至5日,西藏自治區黨委書記吳英杰晝夜兼程、風塵仆仆,來到那曲地區平均海拔4700米以上的班戈縣和申扎縣,吃住在鄉鎮,專題就我區高海拔地區脫貧攻堅工作進行調研。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精准扶貧精准脫貧的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用繡花的功夫做好脫貧工作,特別是要大力推進高海拔地區貧困群眾易地搬遷,確保他們與全區各族人民一道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區黨委常委、自治區常務副主席姜杰一同考察調研。

  班戈縣易地搬遷集中安置小區建設正在加緊進行,目前已有第一批12戶群眾喜遷新居。吳英杰邊走邊看,詳細了解易地搬遷工作情況。牧民巴桑和索朗森格的新家寬敞明亮、家具齊全。吳英杰關切地詢問他們搬遷前后的生產生活變化。巴桑告訴吳英杰,自家4700畝草場流轉給牧業合作組織后,每年有4000多元現金收入,從放牧中解放出來的勞動力在縣城務工,全家收入比搬遷之前高得多,小孩上學、老人看病更加方便。吳英杰向巴桑表示祝賀,他指出,易地搬遷,關鍵要有產業支撐。要處理好扶貧搬遷向城鎮聚集和向生產資料富裕、基礎設施相對完善地區聚集的關系,讓搬遷戶就業有崗位、致富有門路,真正在當地融得進去、留得下來。要通過發展牧業合作組織,利用好易地扶貧搬遷后流轉的草場,擴大養殖規模,推行飼草育肥,改變群眾觀念,實現牧業提質增效。

  由陝西五建投資1.4億元建設的班戈縣牧業科技產業合作園區,分為畜牧業區、民族手工藝區、綜合服務區、游客接待中心,目前已有企業簽訂入駐協議。吳英杰認真聽取情況介紹,詳細了解園區經營管理模式。吳英杰對園區在提升班戈縣牧業產業化方面的作用給予充分肯定,叮囑地、縣負責同志要關心愛護支持這樣的企業,制定更加優惠的政策,吸引更多的企業來投資興業,讓企業在推動產業發展中壯大發展,讓群眾在產業發展中得到更多實惠。(下轉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隨后,吳英杰冒著風雪來到錯鄂湖鳥島、雄嘎瞭望台,實地考察色林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規劃和建設情況。他指出,要處理好保護生態和富民利民的關系,一方面要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綠水青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作為基本目標,保護好色林錯的藍天碧水。另一方面,要通過色林錯旅游開發,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生活質量的增長點,成為展現美麗形象的發力點,鼓勵引導更多牧民參與旅游服務,吃上“生態飯”、發上“旅游財”、摘下“貧困帽”。

  在申扎縣易地搬遷安置點,吳英杰走進次多家,與夫妻二人親切交談。搬遷前,次多家既無草場又無牛羊,生活較為貧苦﹔搬遷后,次多在施工隊打工、每天收入160元,妻子開茶館、每月收入3000多元。如今,兩個兒子在上學,日子過得紅紅火火。吳英杰聽了十分高興,語重心長地說,我們的好生活是因為黨的政策好,我們一定要知恩感恩,用勤勞的雙手創造幸福的生活,教育培養好孩子,讓他們成長為棟梁之才,將來報效祖國、建設家鄉。吳英杰指出,有關部門要加強溝通協調,引導建材企業讓利於民,保障建材供應,降低建材價格,真正把每一分扶貧資金用在刀刃上、用在改善民生上。

  考察調研期間,吳英杰聽取了申扎縣委、縣政府工作匯報,對申扎縣近年來經濟社會發展所取得的成績給予充分肯定。吳英杰強調,近年來申扎縣社會和諧穩定、經濟快速發展、社會全面進步、民生不斷改善,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親切關懷的結果,是援藏中央企業無私支援的結果,也是全縣干部群眾團結一心、共同奮斗的結果。要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大力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把“四講四愛”主題教育實踐活動作為 “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延伸和拓展,用身邊人、身邊事向干部群眾宣傳黨的好政策,宣傳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親切關懷,讓各族群眾更深刻地明白惠在何處、惠從何來,不斷增進各族群眾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要狠抓各項既定維穩措施的落實,確保全縣持續穩定長期穩定全面穩定。要推進草場流轉,發展規模養殖,選育優良品種,抓好飼草育肥,努力把牧業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要依托色林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展旅游業,開設家庭旅館,展示游牧文化,讓牧業與旅游業相互融合、相互促進。要堅持精准扶貧、精准脫貧,因人因戶因村施策,特別要做好高海拔地區貧困群眾易地搬遷工作,發展壯大產業,吸納牧民就業,確保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調研途中,吳英杰還考察了日喀則市南木林縣脫貧攻堅工作。吳英杰詳細了解搬遷貧困戶參與產業發展和“一江兩河”水利工程建設、灌溉情況,他指出,要充分發揮好重大水利樞紐工程在脫貧攻堅中的作用,整合資金、下大力氣加快斗毛渠建設,疏通水利工程“毛細血管”,解決水利灌溉“最后一公裡”問題。對水利設施建設新增、改良的土地,要實行集體管理,宜農則農、宜牧則牧、宜林則林,引進內地公司企業和致富能手進藏興業,開展規模化生產,不斷提高產業化水平,讓群眾就近就便、不離鄉不離土,就能融入產業、長期受益。吳英杰還參觀了搬遷戶貢布的新家。他指出,幸福生活等不來,要處理好中央關心、全國支援和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的關系,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把貧困群眾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調動起來,增強內生發展動能。

  得知日喀則市與那曲地區簽訂了飼草供應協議,日喀則市通過種植飼草實現群眾增收、那曲地區通過飼草育肥實現牧業增效,吳英杰十分高興。他指出,日喀則是農業大市,要深化農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用好新增田地,擴大青稞和飼草種植面積,增加有效供給,提高質量效益。特別要圍繞青稞增產,研發系列青稞產品,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要引導企業讓利於民,讓青稞增產成為農牧民增收的重要渠道。要加大宣傳力度、形成品牌效應,努力開拓市場,確保青稞和青稞產品產得出、叫得響、賣得好。(記者 肖濤 蔣翠蓮)

(責編:景玥、姚茜)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