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期刊選粹>>成都《先鋒》雜志

發揮綠色生態優勢 助推六化聯動發展

——蒲江縣發展生態農業的探索與實踐

成都市政府研究室 蒲江縣政府辦公室聯合調研組

2017年05月02日10:0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兩會期間參加四川代表團審議時指出,必須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加綠色、有機、無公害農產品供給,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開創農業現代化建設新局面。近年來,蒲江縣依托綠色生態資源優勢,按照綠色蒲江、生態新城的功能定位,大力發展優質茶葉、獼猴桃、柑橘等特色產業和生態旅游業,積極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成為全國生態縣、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縣、國家有機產品認証示范創建縣。2016年,實現全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8119元,同比增長9.5%,高於全國、全省平均水平,城鄉居民收入比為1.8︰1,業興家富人和村美的新農村格局正在加快形成。

一、堅持統籌布局,推動生態農業規模化發展

蒲江縣堅持統籌規劃、整體布局,著力推動生態產業規模化、集群化發展。一是推動規模化布局。編制《蒲江縣有機事業發展規劃(2013-2022)》,在成佳鎮、甘溪鎮等茶產區建設有機茶葉基地,加快茶葉精制、精深加工業發展,打造西部茶都、茶葉交易中心,建成有機茶核心生產區﹔在復興鄉、大塘鎮等獼猴桃產區建設有機獼猴桃基地,與聯想佳沃集團共同打造集產業聚集、技術研發、精深加工、市場定價和文化旅游於一體的中國獼猴桃之都﹔在鶴山鎮、長秋鄉等晚熟柑橘產區建設有機柑橘基地,打造中國春橘之鄉。二是推動規模化引進。加快引進和培育國際化市場主體,先后引進聯想佳沃集團、中食集團、北京嘉博文生物科技、四川勝澤源農業集團等龍頭企業,培育130余家本土農業龍頭企業,帶動周邊群眾大力發展獼猴桃等生態產業,著力打造特色農產品品牌,拓展農產品銷售市場。三是推動規模化經營。優化農業經營方式,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培育農業專合組織412個、家庭農場170個、農民職業經理人564人,流轉土地28萬畝,帶動全縣發展柑橘20萬畝,優質茶葉15萬畝,獼猴桃10萬畝,農業規模經營效益不斷提升。

二、提升產品質量,推動生態農業標准化生產

緊緊圍繞特色農產品打造,全面推動三大主導產業的標准化建設,著力提升農產品品質。一是制定地方農業標准。制定三大主導產業有機標准,建立健全覆蓋種植生產、冷凍儲存、分選包裝、運輸銷售和監督管理等全過程的標准體系,鼓勵業主按照有機標准進行生產和申報認証,先后出台19個地方特色農業標准,建成50個標准化核心示范區,優勢農產品標准化生產覆蓋率達90%以上,建成國家級茶葉、獼猴桃標准化示范區。二是推進土壤質量改良。茶葉主產區成佳鎮以土壤質量提升為重點,同步實施養土肥田、生物防控、農業機械化、有機質循環樣地利用、土壤大數據五大工程,改良茶園12000畝,提升“蒲江雀舌”區域品牌形象,實現茶農增收。三是建立質量安全體系。整合行政、科研、企業、協會力量,全面推廣完善“五位一體”農業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在三大主導產業重點鄉鎮健全“一中心一站兩室”質量監管服務模式,建立質量安全監管站12個,建立質量安全監管綜合服務室、技物服務室各78個,培養標准化推廣骨干人員300名,農業質量安全監管體系逐步形成。

三、運用現代科技,推動生態農業智能化管理

充分運用互聯網、物聯網等現代科技手段,強化農業生產經營管理,推進農業生產智能化。一是推進信息化建設。蒲江縣衛農科技有限公司通過先進的信息化管理,全力打造以縣—鄉—村—農戶為主線,植保技術服務+農業電商服務+物聯網配送服務三位一體的農業綜合服務平台。2016年衛農之家信息化服務工作站已覆蓋蒲江縣40余個涉農社區和行政村﹔搭建農業大數據平台,依托北京嘉博文公司,構建蒲江縣土壤環境大數據平台,推進農業管理高效化,首期覆蓋茶葉、柑橘、獼猴桃三大產業基地2萬畝﹔組建蒲江縣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台,將“三品一標”認証基地納入平台管理,實現產品生產可記錄、信息可查詢、流向可追蹤、質量可追溯。二是推進自動化管理。聯想佳沃、泰禾農業、升悅藍莓、鐵溪柑橘專合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建成農業物聯信息化示范基地1萬余畝,依托GPS北斗定位,進行遠程種植數據採集和遠程種植環境監控,通過強大的雲后台支持,實現節水灌溉遠程自動化管控和水肥藥一體化管控,節省灌溉人工成本70%以上,比傳統灌溉管網節水20%以上。三是推進數據化應用。縣政府與北京嘉博文公司採取PPP模式組建的土壤環境大數據應用中心,在全縣設置40個監測點,收集監測點信息數據120萬條,為農業生產、農產品溯源提供數據支撐。

四、培育區域品牌,推動生態農業品牌化打造

堅持立足高端、領先全國、瞄准國際,著力打造特色農產品品牌。一是強化品牌技術支撐。圍繞三大主導產業,著力建設一批國家級、省級研發中心或工程中心,全省首個獼猴桃工程技術中心落戶蒲江,正在加快建設國家級獼猴桃工程中心、茶葉研發中心、柑橘工程中心,為打造農產品品牌提供技術支撐。二是強化企業品牌培育。堅持以市場為導向,深入實施區域品牌+企業品牌雙輪驅動,先后引進聯想佳沃、本來生活網、雲南傳承等有機產品生產企業,培育企業自主品牌,爭創中國馳名商標1件、地理標志証明商標3件、四川省著名商標8件。三是強化區域品牌培育。著力打造雀舌、獼猴桃、丑柑三大區域公共品牌,培育出金艷、東紅等高端獼猴桃專利保護品種,廣泛種植春見、不知火、清見等優質晚熟雜交柑桔品種,引進推廣中茶302、中茶108、黃金茶等優新茶業品種,三大產業良種化率達98%,累計綜合價值達到197億元,成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示范區和國家有機認証示范縣。

五、拓展銷售渠道,推動生態農業網絡化營銷

依托良好生態本底和現代農業產業基礎,大力推進特色農產品網絡化營銷,不斷拓展銷售渠道和市場。一是建設農業物流中心。2015年引進四川勝澤源農業集團投資4.5億元,興建佔地面積350畝的蒲江水果現代物流中心,包括2萬噸氣調保鮮庫,日處理能力在200噸以上的鮮果分選包裝車間、水果交易中心及辦公大樓、商業鋪面、水果展覽館、採后處理中心、信息管理中心等,1期7000噸冷庫工程竣工並投入運營,2期7000噸冷庫正加快建設,整個項目建成后年水果周轉量可達8萬噸,將成為國內最大原產地水果現代物流中心。二是培育農產品銷售企業。引進四川陽光味道果業有限公司,建立蒲江原產地水果產業園,整合蒲江獼猴桃和柑橘、漢源車厘子、雲南檸檬、會理石榴等資源,打造原產地水果供應鏈平台,從產地選擇、採摘標准、保險儲存、分選包裝、冷鏈運輸等環節制定全程質量管理體系,建立重點客戶、品牌經銷商、生鮮電商等多元銷售體系,整合線上線下資源,打造原產地水果品牌,為消費者提供安全優質原產地水果。三是推動農村電商發展。圍繞三大主導產業,採取市場化方式,依托村級服務活動中心,建成農產品經營電商主體1300余家,實現交易額30億元,涉農新型經營主體普及率達100%,先后被評為省級、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

六、注重產業融合,推動生態農業聯動化發展

充分發揮特色生態農業的資源優勢,深度挖掘特色文化內涵,加速推進三次產業融合發展。一是深度挖掘邛窯文化內涵。甘溪鎮明月村擁有4口邛窯遺址,有民間陶藝手工藝人50多人,該村依托茶、竹、陶三大產業資源,瞄准文化創意旅游定位,引入總投資2.87億元的明月國際陶藝村項目,以旅游合作社為主體,發展鄉村旅游項目,形成以陶為主的手工藝創意聚落和文化創客聚落,引進藝術家、青年創客100余位,文創項目36個,成功創作陶藝制品10300余件、生態布藝制品650余件、書畫作品300余件,實現銷售收入400余萬元。二是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產業。堅持產村相融、四態融合理念,投入6000萬元,建成佔地77畝的明月新村,新建1214平方米的村公共服務活動中心,健全警務、保險、衛生、郵政、儲蓄代辦、文化活動等設施,新村保留原生態川西林盤韻味,在建筑風格上融合傳統川西民居元素,在戶型中結合鄉村旅游需求,預留用於客棧經營的房間,引導原住戶打造民宿、茶社、特色餐飲等旅游配套業態,2016年全村接待游客15余萬人,同比增長50%,農民人均純收入17806元,同比增長25%。三是加快推進產業聯動發展。以高效生態現代農業為基礎,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培育農產品加工企業138家﹔加強茶葉、水果產區道路基礎設施建設,通過舉辦採茶節等節會活動,大力發展生態旅游業,全縣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業收入近10億元,農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農房變客房、產品變禮品的發展格局逐步形成,農業更強、農民更富、農村更美的美好願景正在變成現實。

課題組成員

成都市政府研究室:牟新雲、鄒克儉、胡藝迪、趙閱、陳慶凱

蒲江縣政府辦公室:李強

成都《先鋒》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責編:沈王一、王金雪)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