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期刊選粹>>《刊授黨校》

恩格斯與馬克思主義

王相坤

2017年04月25日09:3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恩格斯在給朋友的信中說:“我一生所做的是我注定要做的事,就是拉第二小提琴,而且我想我做得還不錯。我很高興我有像馬克思這樣出色的第一小提琴手。當現在突然要我在理論問題上代替馬克思的地位去拉第一小提琴時,就不免要出漏洞,這一點沒有人比我自己更強烈地感覺到。”

1820年11月28日,恩格斯出生在德國普魯士王國萊茵省巴門市一個工廠主的家庭裡。1837年從中學輟學學習經商。1842年秋,來到英國曼徹斯特的歐門—恩格斯紡織廠當總經理,並在那裡結識了馬克思,從此和馬克思一道開始了人類最偉大的事業,共同創立了馬克思主義。恩格斯的一生,不僅為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做出了杰出的貢獻,而且他的偉大人格、與馬克思的偉大友誼、甘當“第二提琴手”的奉獻精神,被世人所敬仰,建樹了一座人類精神豐碑,為今天的共產黨員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修養黨性,確立正確的事業觀、價值觀、政績觀,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竭盡全力幫助馬克思的革命事業

在中學時,恩格斯接觸到偉大的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莫裡哀、孟德斯鳩、盧梭等人的著作,初步樹立了對哲學的興趣。1841年9月,恩格斯應征到柏林服兵役。此時,柏林大學是德國的學術中心和黑格爾哲學中心。對哲學的向往,激勵恩格斯當了一名柏林大學的旁聽生。馬克思也是柏林大學的學生,隻不過當恩格斯來到柏林時他已經完成柏林大學法律系的學業回到了家鄉。在柏林大學,恩格斯從青年黑格爾分子的口中了解到:馬克思具有非凡的智慧和才華,敏銳的洞察力和淵博的學識,並有著革命家的宏偉氣概。正如人們所說:馬克思是“最偉大的哲學家,也許是當今生活著的唯一真正的哲學家……設想一下,如果把盧梭、伏爾泰、霍爾巴赫、萊辛、海涅和黑格爾結合為一人……那麼結果就是一個馬克思博士”,一種結識馬克思的渴望油然而生。

1843年底,恩格斯特意到科隆《萊茵報》拜訪已經擔任主編的馬克思。這是兩位偉人的第一次歷史性見面。由於此時馬克思與由柏林的青年黑格爾分子組成的“自由人”小組產生尖銳矛盾,而他也了解到恩格斯曾積極參加過這個小組的活動,因此會見時對恩格斯的態度比較冷淡。這次會見的主要成果是馬克思向恩格斯約稿撰寫有關英國情況的新聞報道。

告別馬克思之后,恩格斯來到英國工業中心曼徹斯特,與英國社會主義運動中的主要派別歐文派及憲章派建立了密切的聯系,比較系統地研究了英國和法國的社會主義學說,撰寫了一系列文章。其中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中,恩格斯站在唯物主義和共產主義的立場上,第一次從經濟學的角度對市民社會進行了研究,指出私有制是資本主義社會一切罪惡的根源,說明經濟在社會發展中是一種起決定作用的力量,經濟也是現代階級對立產生的基礎,在資本主義競爭規律中孕育著革命的規律,社會主義最終勝利具有歷史的必然性。這篇文章對馬克思產生了巨大影響。連同這篇文章一起發表在由馬克思主編的《德法年鑒》上的還有《英國現狀——評托馬斯·卡萊爾的〈過去與現在〉》一文。這篇文章著重批判了卡萊爾的神學歷史觀和唯心史觀,初步探討了社會歷史的本質,論証了無產階級和人民群眾在歷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揭示了社會主義的勝利和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的歷史命運。這一重大突破,使恩格斯與馬克思的思想達到了完全的一致,兩個人從此成為親密的戰友。

1850年,馬克思到當時資本主義最繁榮發達的英國首都倫敦定居。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馬克思這位世界級偉人此時卻過著飢寒交迫的生活,他在給恩格斯的信中向恩格斯傾訴:“我的妻子病了,小燕妮病了,琳蘅患一種神經熱。醫生,我過去不能請,現在也不能請,因為沒有買藥的錢。八至十天以來,家裡吃的是面包和土豆,今天是否能夠弄到這些,還成問題。”馬克思和夫人燕妮一生共生育七個兒女,其中三男一女因貧困而死去。1852年小費蘭希斯卡病死好久,因買不起小棺材而不得不將她一直放在家裡,直到燕妮從一個法國流亡者那裡討來兩英鎊后才將她安葬。

為了幫助馬克思戰勝貧困,集中精力進行科學研究和理論創作,恩格斯毅然承擔起為馬克思一家謀求生活來源的重擔。他自願從事“令人討厭”的商業活動,在父親的公司裡當一名普通的辦事員,保証每個月給馬克思提供5英鎊資助。1860年,恩格斯做了公司的襄理,隨著收入的增長,恩格斯把對馬克思的經濟支援提高到每月10英鎊,有時還會附加一些銀行券。從1851年到1869年,恩格斯共向馬克思匯款3121英鎊。恩格斯在經濟上資助馬克思還有一個途徑,就是代馬克思撰寫稿件掙一些稿費。

1851年8月,《紐約每日論壇報》邀請馬克思擔任該報駐英國的通訊員。為了使自己的家庭得到急需的收入,馬克思答應了邀請。但困難的是,通訊員工作將會佔去他研究政治經濟學的大部分時間,后來這項工作基本是由恩格斯代筆完成的。從1851年10月至1852年10月間,由馬克思署名在《紐約每日論壇報》上發表的19篇論文全部出自恩格斯的手筆,而稿費由編輯部寄給了馬克思。這樣,馬克思才有了一份相對穩定的收入。

由於恩格斯慷慨的資助,才使馬克思得以勉強擺脫貧困的泥潭。對此,馬克思十分感動,他在致恩格斯的信中寫道:“坦白地向你說,我的良心經常像被夢魔壓著一樣感到沉重,因為你的卓越才能主要是為了我才浪費在經商上面,才讓它們荒廢,而且還要分擔我的一切瑣碎的憂患。”列寧在談及這個問題時說道:“如果不是恩格斯犧牲自己而不斷給予資助,馬克思不但無法寫成《資本論》,而且勢必會死於貧困。”

為創立馬克思主義作出杰出貢獻

《共產黨宣言》是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標志,這部巨著的形成,恩格斯立下汗馬功勞。馬克思和恩格斯最初設想《共產黨宣言》的題目叫《共產主義信條草案》,在結構上採取問答形式。但在寫作過程中,恩格斯察覺出問題,經過重新考慮提出了新的題目和結構設想。1847年11月23—24日,他致信馬克思說:“請你把《信條》考慮一下。我想,我們最好不要那種教義問答形式,而把這個文本命名為《共產主義宣言》。因為其中或多或少要敘述歷史,所以現有的形式完全不合適。我把我在這裡草擬的東西帶去,這是用簡單的敘述體寫的,時間十分倉促,還沒有作仔細的修訂。我開頭寫什麼是共產主義,接著寫什麼是無產階級──它產生的歷史,它和以前的勞動者的區別,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對立的發展,危機,結論。其中也談到各種次要問題,最后談到了共產主義者的黨的政策中應當公開的內容。”后來問世的《共產黨宣言》就是按照恩格斯的設想形成的。

1905年,列寧在讀了恩格斯給馬克思的這封信時,對恩格斯為《共產黨宣言》的誕生所做的巨大貢獻給予很高評價,指出:“這本著作后來傳遍於全世界,一切基本原理直到今天還是正確的,寫得非常生動而及時,就好像是昨天寫成的。這封信清楚地表明,把馬克思和恩格斯兩個人的名字作為現代社會主義創始人的名字並列在一起是很正當的。”

被稱為馬克思主義百科全書的《資本論》,也滲透著恩格斯的杰出貢獻。馬克思在撰寫《資本論》的過程中,凡是遇到重大問題,總是先與恩格斯商量,而恩格斯不但積極地同馬克思共同探討有關問題,還充分發揮自己從事商業工作的優勢,為馬克思提供了大量而充實的實際材料。

在恩格斯的大力支持和積極參與下,到1867年3月,馬克思終於完成了《資本論》第一卷的修訂和謄寫工作,並於9月在德國漢堡出版。對此,馬克思曾請恩格斯以《資本論》合著者的身份與他共同署名,被恩格斯婉言拒絕。

1883年3月14日馬克思去世后,恩格斯根據馬克思的遺願,從1884年3月起,開始整理馬克思的遺稿。他對整理工作提出很高要求,強調“既成為一部連貫的、盡可能完整的著作,又成為一部只是作者的而不是編者的著作”。

面對馬克思幾十年間斷斷續續寫成的手稿,很多是帶有片段性質的草稿,要從這樣的手稿中找出完整的定稿來,無疑是十分困難的。恩格斯採取的原則是:以最后的理論上最為成熟的稿本為依據,並參照以前的文稿,把整理和加工工作限定在最必要的范圍內。他根據馬克思在手稿中注明的提示,以第二稿為基礎,對其他幾份手稿作了精心選擇,重新安排了全書的結構,按照馬克思的原意對正文的許多地方作了修改補充,插入了許多說明性的文字,增加了許多注釋,並在文字上作了大量修飾和潤色。

經過恩格斯的精心整理,《資本論》第二卷成為一部內容豐富、邏輯嚴密、結構合理、文字流暢的科學巨著,於1885年7月正式出版。在即將出版《資本論》第二卷的時候,恩格斯又開始了整理第三卷的工作。這項工作比整理第二卷更為艱難,因為第二卷畢竟還有兩個比較完整的稿本可作為整理的依據,而第三卷隻有1863年至1865年寫的一份手稿。對此,恩格斯是這樣介紹的:第三卷的手稿“每一篇的開端通常都相當細心地撰寫過,甚至文字多半也經過推敲。但是越往下,文稿就越是帶有草稿性質,越不完全,越是離開本題談論那些在研究過程中出現的、其最終位置尚待以后安排的枝節問題,句子也由於是按照當時產生的思想寫下的,就越長,越復雜”。

長達千余頁的第三卷手稿,馬克思隻劃分為七章,而且各章均未分節,這種結構對閱讀和理解全書的內容十分不便。為此,恩格斯以馬克思的分章為基礎,重新安排了全書結構,將這一卷劃分為七篇五十二章,章內再分若干節,並加上了章節標題。在馬克思的原稿中,有的章隻有標題而沒有內容。恩格斯決定盡可能地整理現有的材料,進行必不可少的補充。

經過長期艱苦的努力,《資本論》第三卷終於在1894年11月正式出版了。這部偉大著作的問世,使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領域實現偉大革命變革中所獲得的最重大的成果以比較完整的形式告示於世人,這是恩格斯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偉大貢獻。奧地利社會民主黨領導人阿德勒曾說:“恩格斯出版《資本論》第二卷和第三卷,就是替他的天才朋友建立了一座庄嚴宏偉的紀念碑,無意中也把自己的名字不可磨滅地銘刻在上面了。”列寧曾引用阿德勒的這段話說:“的確,這兩卷《資本論》是馬克思和恩格斯兩人的著作。”

堅持不用自己的名字命名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誕生以后,怎樣來命名這個理論的問題被提了出來。馬克思在世時自稱他的學說為“新理論”或“科學社會主義”,經常使用“共產主義”的概念來表述自己的理論和世界觀,如《共產黨宣言》開宗明義寫道:“一個幽靈,共產主義的幽靈,在歐洲徘徊。”

馬克思的反對派則提出了“馬克思主義”一詞,作為貶義詞在其著作中使用。俄國無政府主義者巴枯寧等人在馬克思的名下冠以“主義”用以表示馬克思的理論是“泛斯拉夫主義”“泛日耳爾曼主義”“俾斯麥主義”,貶低、攻擊馬克思理論的科學性質。另外,一些法國的“馬克思派”,自命為“馬克思主義者”,但歪曲馬克思主義的內容。因此,馬克思反對“馬克思主義”這個提法,他憤然說道,“我隻知道我自己不是馬克思主義者。”

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單獨承擔起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指導職責,成為整個國際工人運動在理論上實踐上的導師和顧問,受到全世界無產階級的衷心愛戴和崇敬。這時,一些人曾善意地提出以“馬克思主義-恩格斯主義”或“恩格斯主義”的概念命名新理論。恩格斯堅決不同意這麼做。這除了恩格斯的偉大謙遜之外,在恩格斯看來,馬克思是這一科學理論的主要創立者。1884年10月15日,恩格斯給老朋友約翰·菲力浦·貝克爾的信中又說:“我一生所做的是我注定要做的事,就是拉第二小提琴,而且我想我做得還不錯。我很高興我有像馬克思這樣出色的第一小提琴手。當現在突然要我在理論問題上代替馬克思的地位去拉第一小提琴時,就不免要出漏洞,這一點沒有人比我自己更強烈地感覺到。而且隻有在時局變得更動蕩一些的時候,我們才會真正感受到失去馬克思是失去了什麼。我們之中沒有一個人像馬克思那樣高瞻遠矚,在應當迅速行動的時刻,他總是作出正確的決定,並立即切中要害。誠然,在風平浪靜的時期,有時事件証實正確的是我,而不是馬克思,但是在革命的時期,他的判斷幾乎是沒有錯誤的……”

1886年初,恩格斯進一步堅定了用馬克思的名字命名新理論的立場。這時,恩格斯把目光聚焦在“馬克思主義”這個概念上。雖然它是由馬克思的反對派最早提出的,但在馬克思去世后,一些先進工人和社會主義者開始從褒義上使用“馬克思主義”的提法。1883年3月18日,《紐約人民報》發表《一個德國社會主義者》的文章,提出“尤其要感謝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同年4月6日,德國社會主義理論家考茨基在奧地利社會民主黨機關刊物《真理》第7期上發表文章指出,“我們自己陣營裡的反對者,現在也已聚集在馬克思主義旗幟的周圍。今天在馬克思主義陣營裡可以找到馬克思的最頑強的反對者。”於是,恩格斯對“馬克思主義”這個概念進行了研究。1886年8月18日,恩格斯在《給奧古斯特·倍倍爾的信》中論証了“馬克思主義”的含義,並開始正面採用“馬克思主義”的概念。

恩格斯的這封信揭示出馬克思主義具有如下含義:第一,馬克思主義不是狹義的隻適用於理論的制定者,它是用來教育人的,使別人也可以成為馬克思主義者。第二,馬克思主義是一種信仰,那些不一定精通理論而是把一定理論的結論作為信仰或信念去進行實踐的人,也可以成為馬克思主義者。第三,馬克思主義是實踐中的理論創新者。馬克思主義重視實踐,反對教條主義。馬克思主義是發展的,它要在實踐中才能實現。

恩格斯對馬克思主義含義的論証和闡發並使用這個名稱后,各國馬克思主義者隨之廣泛採用。

(作者系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辦公廳副主任兼機關服務中心主任)

《刊授黨校》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責編:沈王一、王金雪)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