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期刊選粹>>今日浙江

打造“三農”發展 標杆省份

——浙江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綜述

記者 葉 慧

2017年04月21日15:08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農業強則中國強,農村穩則中國穩。農業農村發展是中國經濟穩中求進的基礎和前提。

“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浙江,人多地少,資源要素、環境容量十分有限,浙江突破資源束縛,發力供給側,創新體制機制,農業發展方式、鄉村治理方式、農民生活方式和農民增收方式發生了深刻變化。

省委書記夏寶龍在2月9日召開的省委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要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三農”重要思想,用更高的標准、更大的力度、更實的舉措,系統推進“三農”發展全面轉型,全力打造城鄉一體化浙江樣板和“三農”發展標杆省份。

省委副書記、省長車俊指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農業農村工作的主線,要加快農業綠化、農村美化、農民轉化,走出一條具有浙江特色的農民致富新路。

農業向綠,農村向美,農民向富……在希望的田野上,浙江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行穩致遠、步步深入。

農業向綠

建設綠色農業強省

綠色是農業的本色,更是一種發展理念和生產方式。10多年來,浙江省委、省政府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時提出的“八八戰略”和“兩山”理論,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始終將綠色作為農業發展的最亮底色和核心理念。

從2003年確立“高效生態農業”目標導向,到提出創建生態省、建設“兩富”“兩美”浙江,再到發力“綠色農業強省”目標,一條最基本的遵循就是在供給端著力,按照綠色生態可持續的要求,推進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加快綠色農產品基地建設,打造農業全產業鏈,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應,不斷夯實浙江農業的綠色底色。

好水好土是生產綠色優質農產品的基礎。浙江堅持不懈開展“五水共治”,向農村的點源污染、面源污染發起總攻,守住農村的源頭活水。今年,省委、省政府又提出剿滅劣Ⅴ類水行動,進一步深化農業水環境治理工作,大力推進農業轉型升級。

對於過度施用農藥化肥,以及廢棄物的處置不當等造成的土壤污染,浙江開展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全面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用沼液、測土配方肥、有機肥、緩控釋肥料來替代化肥施用﹔採取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相結合的辦法減少農藥噴洒﹔建立農藥廢棄包裝物回收處置體系,不讓農藥廢棄包裝物滯留田頭,污染土壤。目前,浙江畜禽糞便綜合利用率達到96%,居全國首位。化肥、農藥使用量,比全國提早7年實現“零增長”。

轉變粗放經營、環境污染嚴重的畜牧業生產方式,浙江大力整治生豬散養戶和規模水禽場,率先在全國啟動美麗牧場建設,探索種養結合、人畜和諧、田園牧歌式的畜牧業轉型發展新路子。全省保留下來的8170家規模養殖場全部驗收合格,死亡動物全部無害化集中處理。2016年10月8日,浙江獲批成為全國首個畜牧業綠色發展示范創建省。

轉變種植業發展方式,浙江把綠色農產品基地作為發展綠色農業、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的有效載體,累計建成綠色、有機農產品基地114萬畝,每年產值超過100億元,為市場提供了大量的“綠而優”的農產品。

為了讓人民群眾“吃得安全、吃得放心”,浙江推進“農業標准化”,現代農業生產要像工藝流程一樣,按照統一、簡化、協調、選優的原則,為主要農產品制定“標准化作戰圖”,在全省各地的菜園、果園、茶園、畜禽養殖場推廣實施。

這些“標准圖”挂在農場裡,更烙在農民心中。農民按照規范種植,幾時播種、幾時施肥、幾時除虫,一清二楚。經營主體對農產品的生產、加工、儲藏、運輸、銷售全過程進行標准化管理,實施質量安全追溯。消費者隻需掃描農產品上的二維碼,便可獲知生產全過程的信息。目前,浙江共制定了有效農業地方標准419項,配套模式圖160套﹔實施省級以上農業示范項目1190個,輻射面積2800萬畝,帶動農戶276萬戶。

去年9月,浙江獲批創建全國首個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省。從今年5月1日起,浙江還將全面施行《浙江省農產品質量安全規定》,對違規使用農業投入品的農業生產主體進行嚴厲懲治。

針對浙江農業品牌不夠響亮的短板,浙江深入實施農產品品牌戰略,發揮“品牌擔保品質、優價激勵優質”的正向引導,按照“一個公共品牌、一套管理制度、一套標准體系、多個經營主體和產品”的思路,加快區域公用品牌建設。

2014年9月,麗水落實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精神,打造覆蓋全區域、全品類、全產業鏈的地級市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麗水山耕”,吸引230家農業主體加入“母子品牌”運作。

經“麗水山耕”品牌背書,原價60元的縉雲麻鴨價格提高到每隻118元﹔原屬冷門產品的龍泉高山小黃牛的牛腳圈訂單激增,銷售一空……去年“麗水山耕”銷售業績超20億元,農產品平均溢價30%,帶動了全區域生態精品農業快速發展。

農村向美

打造美麗鄉村金名片

美麗是鄉村的底色,更是一種追求和向往。浙江堅持運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思維建設美麗鄉村,實現“山清、水秀、人和”與“富饒、美麗、幸福”的高度統一,建設可持續發展的美麗鄉村。

2003年以來,浙江持續推進“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美麗鄉村升級版初見成效。

建設美麗鄉村的基礎是治理農村“臟亂差”。為此,浙江打好“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垃圾處理、農業轉型升級和農村環境整治的攻堅戰。

治理農村污水,浙江三年來累計投入300多億元,在2.3萬個行政村開展截污納管,讓500萬農戶受益﹔建立10萬個污水處理終端,敷設管道近3萬公裡,總長度可繞赤道大半圈。污水變清流,浙江鄉間“可游泳的河”越來越多,曾經消失的魚蝦又在大河小溪中出現。

推進垃圾革命,喚回干淨整潔的農村面貌。浙江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分類處理,因地制宜推廣機器堆肥、太陽能普通堆肥和微生物發酵等垃圾處理方式。去年4500個開展垃圾分類處理的試點村,年減量垃圾40多萬噸。今年,省政府要求各地擴大試點,年底前生活垃圾分類處理覆蓋30%的行政村。

開展拆違治危,守牢農村安全底線,浙江深入開展拆除違法建筑專項行動、城鄉危舊房治理行動和城中村改造行動,保障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對量大面廣的農村違法建筑,毫不動搖依法拆除﹔對山邊水邊危舊房屋、自建多層房屋、年代久遠房屋,各地採取修繕、加固、搬遷等方式整治。對臟亂差的城中村,浙江實施整體拆遷、連片改造、貨幣化安置和房票安置,到2016年底,全省完成城中村改造面積共計1.55億平方米。今年有778個城中村列入改造范圍。

潔淨鄉村后,省委、省政府提出,以景區建設的理念和標准打造美麗鄉村,開展村庄A級景區創建,體現綠水青山、田園風光、江南韻味。浙江將廣袤農田視為最大的風景區,大力推進田園美麗化,開展農業清潔生產,循環利用生態資源,推進農旅深度融合。

德清縣開展整潔田園行動,投入1.5億元資金,整治7599幢農業生產管理用房,統一規格和形象,形成“點上出彩、線上美麗、面上潔淨”的田園新貌。

龍游縣形成一條“豬糞收集—沼氣發電—有機肥生產—種植業利用”的縣域大循環鏈。全縣鋪設沼液管網9500畝,將養殖小區的沼液通過管網輸送到種植基地,在園區之間構建中循環。這種“主體小循環、園區中循環和縣域大循環”三級循環模式已在全省推廣。

小城鎮一頭連著城市、一頭連著農村,既是農民進城的聚集地,也是城市功能的延伸帶。在農村人居環境越變越美的基礎上,浙江啟動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行動,加強小城鎮的規劃設計引領,整治鎮容鄉貌、環境衛生。

浙江把“種庄稼”變為“種風景”,按照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要求,充分挖掘農業的生產、生活、生態、文化功能,因地制宜發展休閑觀光農業、健康養生農業、創意農業、鄉村旅游業,傳承和挖掘農耕文化、鄉土文化,開發和推廣一批農業文化產品,實現了農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促進了傳統農業向現代觀光型休閑農業轉型。至今,全省共建成休閑農業園區3400多個,從業人員超過13萬人。2016年全省鄉村旅游、體驗農業等鄉村服務業蓬勃發展,增速7.63%。

農民向富

收入持續快速增長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僅要看供給體系是否優化、效率是否提高,更要看農民“錢袋子”是否鼓起來。

2016年,浙江省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2866元,同比增長8.2%,連續32年保持全國省區第一。城鄉居民收入比從2012年的2.37︰1縮至2.07︰1。

農民收入增長快的背后,是浙江深化農村改革,抓住發展先機的探索。

近年來,浙江先后成為“中農辦農村改革試驗聯系點”和五個國家級農村改革試驗區。在省級層面,浙江設立了23個省級農村改革試驗區,深入開展農村產權制度、農村土地制度、農村金融體制等10多個主題的改革試驗,推動農村改革向廣度和深度進軍,走在了全國前列。

以農村“三權到人(戶)、權隨人(戶)走”改革為突破口,浙江給農民確權、賦權、活權,增進農民財產權益,激發農民積極性。

通過改革賦權,一些地方的農民可以拿著確權后的農房財產權証到銀行抵押貸款,將土地(林地)承包經營權証放到產權交易市場流轉,從集體經濟股權中領取紅利,“死產變活權,活權生活錢”,有利帶動了農民財產性淨收入增長。

至今,浙江“三權到人(戶)”工作取得實質進展。全省98%的行政村開展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確權頒証工作,99.8%的農民領到了林權証,符合條件的農村宅基地確權頒証率達到95%,村經濟合作社股份制改革達到99.5%。建成93個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鄉鎮產權服務平台979個。

今年,浙江將努力在“權跟人(戶)走”方面取得突破,助推農民創業就業、增收致富,助推農民轉化為市民和現代農民。

在創業就業方面,浙江農民有了更多選擇:愛種地的農民繼續留守田野,當起職業農民,或者依托網絡做大做強美麗經濟﹔洗腳上岸的農民則變身產業工人,進廠務工領工資,或者懷揣一門手藝賺工錢。

近年來浙江農村新產業、新業態層出不窮,涌現了休閑觀光、養生養老、運動健康、文化創意等“美麗業態”。農民發現,家門口的創業同樣精彩,甚至掀起“青年下鄉”“農民返鄉”熱潮,參與農業投資建設。

在農民創業較為集中的農村電商、農家樂兩大領域,2016年全省農產品網絡零售396.19億元,增長30.3%﹔農家樂營業總收入291.1億元,同比增長26.9%。

自去年淳安等26縣摘掉欠發達縣“帽子”、全省消除農村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貧困現象后,浙江把扶貧工作重點轉移到低收入農戶增收上。2016年,全省低收入農戶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0150元,首次突破萬元大關,增幅達到19%。全省農民收入與低收入農戶收入之比下降到2.22︰1,低收入農戶增收致富短板與全省農民收入長板的差距進一步縮小。

生產方式綠,產品結構優,村庄環境美,改革底氣足,發展決心大,浙江持續推進的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讓農民真切感受到:一樣的田野,不一樣的收入﹔一樣的鄉村,不一樣的生活。

《今日浙江》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責編:王金雪、秦華)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