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期刊選粹>>今日浙江

加快培育浙江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

顧益康 莫瑋俏

2017年04月21日15:0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進行了系統全面的科學部署,成為今年及今后一段時期“三農”工作的重要戰略指引。

浙江歷史新方位對“三農”工作提出新要求

清醒地認識和把握浙江“三農”發展所處的歷史方位,可以推動浙江“三農”實現高水平發展,努力把浙江打造成為農業強、農民富、農村美的“三農”發展標杆省份。

浙江的農業正處在加快向現代農業邁進的關鍵節點。高效生態現代農業是浙江農業的前進方向,也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核心目標。目前,隨著浙江進入“四化同步”快速推進的新階段,新的農業發展形勢和發展條件要求必須錨定高效生態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始終堅持市場導向、生態導向和富民導向,全力構建新型農業產業體系,培育集約化家庭經營和產業化合作經營相結合的新型雙層經營體制,按照“產業精致化、精品精優化、分工精細化、農地精耕化、加工精深化、技術精准化、裝備精良化、環境精美化、主體精英化”的要求,全面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市場競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浙江的農村正處在持續加快“聚變”的重要階段。改革開放之初,浙江農村發展呈現出明顯的“鄉村裂變”特征。進入新世紀后,浙江以農村環境整治為重點,促進城市各類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促進了“鄉村蝶變”。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兩富”“兩美”浙江建設深入,浙江農村進入了城鄉產業生態融合發展的“鄉村聚變”新階段。浙江農村發展應順應城鄉融合、一二三產業融合、產城融合、信息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生產生活生態融合的新態勢,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為引領,形成美麗鄉村、美麗經濟新增長點。

浙江的農民正處在加快向新型角色轉化的全新時期。新市民和新型職業農民是浙江農民發展轉型的角色新選擇。近年來,浙江堅持走“以人為本”的新型城市化發展道路,既注重推進就地就近城市化,也注重逐步改變進城從事非農產業農民的身份,在教育、醫療、公共衛生、就業保障等方面與市民享受同等待遇,做到“想進城”“能進城”的農民在農村“轉得出”、在城市“留得下”,為土地流轉和推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創造條件。同時,圍繞“誰來種地、如何種好地”問題,大力培育適度規模的新型經營主體和一批懂技術、有本領的農村實用人才和農業技術推廣帶頭人,儲備一批現代農業發展緊缺人才,引領更多的職業農民進入農業領域,創造新技術、新模式。

深刻把握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難點

浙江的農業正面臨著從數量型增長向質量型增長轉變的關鍵時刻,推動浙江農業轉型升級必須把握好重點和難點。

農業產品有效供給與農業消費結構變化不相適應。隨著浙江進入中上收入地區發展行列,全社會消費需求發生了升級,從原來的追求溫飽型消費向小康型消費轉型。其中,大眾健康意識的覺醒以及消費能力的提升,使得社會對農業和農產品消費的生態綠色品質、個性多樣特征以及觀光旅游體驗等方面的需求快速上升,浙江消費結構升級速度居於全國前列。但目前浙江農業和農產品供給未能完全適應這一消費趨勢的變化,特別是在農業新型功能、新型業態、新型產品、新型主體、新型平台的培育成長方面,還缺乏系統的謀劃和有效的作為。這一矛盾是構成當前亟需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根本動因所在。

農業產出效益與農民持續增收奔小康的要求不相適應。現階段,浙江已進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快速道上,確保農民群眾的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是重頭戲,也是短板。集中反映在農民群眾增收致富的渠道不寬、門路不廣、持續增收難度增大,單純依靠農業產量的增長來增收的空間已然十分有限,急需尋找農業提質增效和農民持續增收的新路徑、新空間。

農業政策制度供給與農業現代化發展亟需新動能不相適應。現代農業的發展離不開農業體制創新和農業政策創新的支持。經過多年實踐,我國基本形成了以價格支持為基礎、以直接補貼為主體的農業支持政策框架體系。各類支農惠農政策和資金較多,但在推進涉農資金整合、創新推廣PPP模式、推動金融資源向農業農村傾斜等方面,改革力度和創新程度有待進一步提升。同時,在如何進一步促進農村資源要素的優化配置,增強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等方面,缺乏系統的制度設計。

此外,現代農業生產過程中還存在要素配置不合理、資源環境壓力持續增大、成本攀升與價格低迷長期共存、庫存高企與銷售不暢、小生產難以對接大市場等矛盾,有待進一步破題。因此,要重點圍繞改善農業生產供給結構、提高農業生產供給效益等方面入手,深化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農業供給質量和效益雙提升。

高質量系統性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要緊緊圍繞中央提出的產品結構調優、生產方式調綠、產業體系調新的要求,持續推動浙江農業綠化、農村美化、農民轉化。

進一步發揮市場的力量,激勵農業生產供給轉型升級。堅持市場化改革的方向和市場需求導向,大力實施農產品品牌化戰略,通過農業生產的綠色化、產業化、標准化、清潔化,使浙江的農產品形成大眾名牌產品和小眾高檔精品相結合的農產品品牌結構,全面提升浙江農產品的品質品位和附加值。順應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趨勢,推動農旅結合、農文結合和“農業+互聯網”,使休閑農業、養生農業、有機農業、智慧農業、文創農業等新型農業業態蓬勃發展。以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省和生態循環農業示范省的實施為契機,加快構建覆蓋全省主要農產品和主要經營主體的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全面實施食用農產品合格証制度,做到一品一策、一証一碼,為提升浙江農產品在市場和社會上的知名度和誠信度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實現農業綠色化和品牌化的基礎,優化農業的生態環境、消除農業的污染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極為艱巨的一項基礎任務。浙江應充分利用實施“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環境治理的成果,進一步加大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的力度,全面開展整潔田園、美麗庄園、美麗生態牧場建設,繼續強化農村環境整治,統籌抓好土壤污染防治、化肥農藥減量等各項工作,大力改善農業生產基礎環境條件。同時,把美麗田園與美麗鄉村建設緊密結合起來,形成綠色農業與美麗鄉村相得益彰的新格局,推進美麗鄉村升級版的建設。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項關鍵性舉措是培育與現代農業、品牌農業相適應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要加快適度規模經營的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積極支持高校畢業生、工商企業主、城市文化人、農業科技人員、留學歸國人員等各類人才回鄉下鄉創業,優化農業從業者結構,使這些“新農人”和“農創客”成為現代農業經營主體的新生力量。

加強改革創新,全面構筑新型支農惠農強農政策體系。加快農村土地“三權分置”的改革,推動農地經營權、承包權的市場化價格形成,確保在農地流轉中提升農地使用效率。有序推進農村宅基地和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的入市改革,加快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努力使農村的資源變成農業農村發展的資產,變成農民增收致富的資本,增加農民的財產性收入。整合落實支持農業農村創業創新的市場准入、財政稅收、金融服務、用地用電、創業培訓、社會保障等各方面的優惠政策,發揮政策合力。鼓勵社會資本下鄉,引導和規范各類工商資本投資農業農村並取得合理回報。

《今日浙江》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責編:王金雪、秦華)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