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期刊選粹>>黑龍江《黨的生活》

織就“黨群連心網” 畫好“共治同心圓”

——黑龍江省推進區域化黨建提升社區治理水平情況綜述

王 曄

2017年04月14日10:2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社會治理的重心在城鄉社區。近年來,我省在社區治理工作中以習近平總書記“形成做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重要論述為指導,發揮社區黨組織在區域和群眾中的凝聚引領作用,積極推進“組織聯建、黨員聯管、活動聯搞、資源聯用、服務聯做”的區域化黨建格局,初步形成了“同心凝聚、輻射發散、同軌運轉、同脈相連”的區域命運共同體和社區“共治同心圓”。

核心凝聚,理順聯建共建聯結帶。著眼於破解駐區單位協調溝通難、服務資源優勢互補難、在職黨員在居住地社區作用發揮難這“三道難題”,我省從完善機制入手,推動黨社、黨政及轄區社區的互融聯通。一是黨建引領,搭建框架。通過制定《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全省社區黨建工作的意見》,明確要求推進實施社區“大黨委”制,在不改變轄區單位黨組織隸屬關系的情況下,吸納整合駐區機關、團體、部隊、學校、企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各方資源,實現統籌協調發展。立足於頂層設計,明確職責定位,各地黨組織紛紛制定完善細則。牡丹江市委制定社區“大黨委”議事制度、承諾辦結制度、聯席會議制度等8項管理制度,健全規范黨建聯席會輪值主席、雙向清單等工作機制,保障各項工作規范運行、協調推進。佳木斯、大慶等地為了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把轄區內區直單位在社區“大黨委”中發揮作用的情況,列為年度責任目標考核內容,並在干部提拔使用、評選先優中把社區“大黨委”的意見作為重要參考,賦予社區“大黨委”充分的“話語權”,扶直了社區“大黨委”的“腰杆子”。目前,全省推行“大黨委”制社區815個,開展共駐共建社區2058個,佔全省社區總數的81.2%。二是延伸觸角、全面覆蓋。在機關、高校、企業和工青婦等群團組織共建單位中推行“組織聯建、黨群共建”,在商務樓宇、商業街區、行業協會等“兩新”組織中加大黨組織組建力度,目前全省吸納10 030家單位進入共駐共建體系,把“獨角戲”變為“大合唱”,駐區單位和各類組織中的黨員主動參與共建的局面初步形成。三是促進融合,凝聚力量。引導駐區單位黨組織與社區黨組織簽訂共建協議,圍繞共同目標,明確責任,結成對子,互幫互助。駐區單位黨組織負責同志進入社區“大黨委”領導班子,使不同隸屬關系的黨組織兼容聯系起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切關系,推動工作,有效解決了“一頭熱一頭冷”和“建而不聯、聯而不合”等問題,營造了全體成員真心所向社區建設、真情服務社區居民的良好氛圍。

圓周覆蓋,整合共治共享資源網。在資源共享上,充分挖掘、利用駐區單位的資源。一是因地制宜整合資源力量。省內大中城市依托區位經濟優勢,運用“互聯網+”技術整合專業化社會資源。哈爾濱市南崗區蘆家街道辦事處宣信社區建立的“家樂惠”服務平台,與區衛生系統“慢性病”雲平台對接,居民利用遠教網絡平台就可以與醫生進行一對一問診﹔與轄區內律師事務所、教育機構、出租車公司聯辦的“法律e站”“教育e站”“的士e站”,常年為居民開展法律咨詢、青少年線上輔導及接力送醫、愛心送考等服務活動近千次。位於邊疆地區的雙鴨山市屬資源型城市,經濟結構相對單一。該市立足自身特點,開展軍警地“六聯六建”(黨建資源聯享,共建發展故鄉﹔組織生活聯過,共建活力故鄉﹔精神文明聯創,共建生態故鄉﹔文體活動聯誼,共建文明故鄉﹔弱勢群體聯助,共建和諧故鄉﹔重大事件聯動,共建平安故鄉),結成59個共建對子,共同促富裕、扶貧困、正風俗,促進了軍民深度融合。二是立足需求確定資源投向。哈爾濱、齊齊哈爾等地實行區域資源聯動、服務資源共享,組建助老、文化、治安等功能服務隊,確定服務內容,明確責任義務,實現由“單打獨斗”向“連片抱團”轉變。大慶、鶴崗等資源型城市,採取政企聯合、互幫聯建的方式,為企業化解矛盾、減輕壓力﹔大興安嶺地委面對林業全面停止木材商業性採伐的企業特殊轉型期,由駐區單位黨組織主動認領對接貧困家庭等弱勢群體,解決群眾困難。三是互惠共贏放大資源效應。駐社區各成員單位廣泛溝通聯系,提供資源清單和需求清單,開展雙向認領。大慶市讓胡路區16個社區黨組織為駐區單位大齡未婚青年牽線搭橋,提供健康義診、法律咨詢、文化藝術等服務,深受駐區單位歡迎。駐區單位“投桃報李”,將油田退休職工活動中心向社區開放,社區居民與油田退休職工的活動有分有合、交叉進行。5年來,大慶市機關、企事業單位及個人為結對社區投資、贈送圖書資料及電教設備折合人民幣5000多萬元,形成了良性互動的多贏局面。

半徑輻射,架設惠民暖民服務鏈。本著為民便民服務宗旨,積極開展服務群眾活動。一是服務雙崗位,黨群一線牽。推進“工作在單位、活動在社區、奉獻雙崗位”的在職黨員聯系服務群眾機制,全省29萬名在職黨員投身社區黨建指導、民事調解、治安巡邏、扶貧幫困等崗位,在群眾身邊亮出身份、日常生活中發揮作用,把好事做到群眾家門口。實施雙向管理,哈爾濱、伊春等地制作在職黨員進社區報到証,規定每季度至少到社區服務一次,每次服務需由社區工作人員或服務對象簽字確認,形成了在職黨員“評議、評先、提干,問問社區行不行”的良好氛圍。二是服務創品牌,情暖萬千戶。以全省10個社區黨建實訓基地為帶動,陸續打造“六色絲帶服務隊”“溫暖乘風我的家”等一批社區黨建服務品牌和“微電影”攝制、“紅色文化”展廊等服務載體,通過品牌效應提升服務群眾水平。三是集智定決策,共建我家園。發揮居民“主人翁”作用,把社情民意充分貫徹在社區發展建設中。佳木斯市東風區曉雲社區黨工委打造“社區人大代表工作之家”“黨代表12號接待日”等交流平台,面對面向黨員居民代表征求意見、研究解決措施,通過公開欄、回訪等形式,將居民關注的熱點問題辦理情況進行公示和反饋,群眾滿意度達95%以上。

如今,在龍江大地上,以區域化黨建為牽引,城鄉社區安居樂業、團結互助、服務健全、管理有序、環境優美的美好生活“同心圓”正在繪就……

(本文由黑龍江省委組織部組織處提供)

(黑龍江《黨的生活》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責編:沈王一、王金雪)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