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期刊選粹>>黑龍江《黨的生活》

如何對待組織的“談話函詢”?

薛萬博 王宇萌

2017年04月14日10:22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面對組織的“談話函詢“,是主動說清問題、勇於承認錯誤還是心存僥幸、“死扛到底”?說到底,這是對黨員黨性觀念和紀律意識的檢驗。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共產黨員也是人,也免不了犯錯,關鍵在犯錯之后對自己的問題持何種態度。

假如你不期然間接到組織的談話通知或者函詢信件,該怎樣應對呢?

消除誤解

面對組織的“談話函詢”,一些黨員干部之所以“沒有准備好”,關鍵問題是沒有正確認識“談話函詢”的本質,誤將“談話函詢”視為政治生命的“紅燈”。其實,這是一個非常有必要高度關注的“黃燈”警示。

無數案例証明,腐敗分子都經歷過從小錯到大錯、從“破紀”到“破法”的演進過程,最終陷入腐敗的泥淖。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劉鐵男在接受審判時慨嘆:“如果當初能有人提醒我,我不會走到這步田地。”這樣的話,固然有為己開脫的成分,卻也說明了監督提醒的重要性。

記者在基層採訪時了解到,一些紀檢監察機關在“嚴紀律”的同時,一樣“講人性、講幫助、講愛護”,以“挽救一個同志就是最大的關愛”為遵循。很多同志經過談話“說清了問題”,而組織通過談話也幫助不少同志“澄清了問題”,使他們卸掉包袱、輕裝上陣。

《中國紀檢監察報》刊發的一篇評論指出,“談話函詢”是組織的一種關愛,一份體貼﹔是一次體檢,一劑良藥﹔是一支體溫計,一聲警示鐘﹔是防止黨員干部由小錯釀成大錯“落水濕身”,改變要麼是“好同志”、要麼是“階下囚”狀況行之有效的方式。

擺正心態

北京大學廉政建設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認為:“‘談話函詢’是各級紀委常用的方式,本身沒有多少神秘色彩。就是趁問題還沒有釀成嚴重后果的時候拉上一把,是黨員干部接受組織和群眾監督的方式。黨員干部應當把接受‘談話函詢’作為向組織說明情況、澄清是非或者主動交代問題、爭取組織信任的機會。”

《中國紀檢監察報》刊文指出,面對“談話函詢”,黨員干部要擺正心態,理性對待組織做出的“談話函詢”決定,坦誠向組織做出說明。即使反映的問題線索有誤,也要相信組織具有審慎調查、甄別問題、公正處置的能力。同時,也要奉勸那些真有問題的黨員干部,千萬別把“瞪眼睛、敲桌子”當成對付組織調查的“自我強硬”,更別從一個問題發展到更多問題。

客觀地說,作為被“談話函詢”的對象,接到通知時心情肯定會有些忐忑不安,但應該理解組織談話提醒的目的是對出現的問題抓早、抓小,是愛護、挽救干部的體現。所以,在接受談話時,應抱著“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心態,明白“有問題不可怕,可怕的是知錯不改”,隻要自己珍惜組織給的機會,坦誠將問題說清楚、講明白,及時剎車整改,還是好同志。切不可遮掩隱瞞、心存僥幸,放任小錯變成大錯。

如實說明

“‘談話函詢’表面上是談談話、一張紙,但並不只是聊聊天、一張紙的事情,實際則以黨紀作為支撐。”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廉潔研究與教育中心主任任建明表示,收到函詢通知書的單位或個人,必須如實做出說明,不得有任何隱藏或者虛構的情況,否則就要觸犯黨的紀律。

庄德水的觀點也証明了這一點:“如果黨員干部能夠做出比較圓滿的解釋、解答,就會被採納。如果紀委認為函詢答復得不夠詳細,甚至存在自相矛盾的地方,紀委就可以採取其他線索處置方式。”

《光明日報》曾刊文指出,面對組織的“談話函詢”,有問題就要如實向組織說清楚,“認錯,認賬,認組織處理”,即便沒有大的問題,或被反映的問題與事實有出入、不完全屬實,但事出有因,也要實事求是地向組織做出說明,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讓“咬耳扯袖”“紅臉出汗”成為常態,說易行難。而對黨員干部來說,黨組織的“關愛”不代表縱容,如果抵觸組織的“救治”,一錯再錯,那麼終將付出沉重的代價。

一位市紀委相關負責人接受媒體採訪時說,黨員干部要增強組織觀念,正確對待組織“談話函詢”,如實回答是態度,不隱瞞、不回避是紀律。紙包不住火,越“遮”火越大,越“抹”火越凶,最終將“引火燒身”。

(黑龍江《黨的生活》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責編:沈王一、王金雪)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