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期刊選粹>>成都《先鋒》雜志

促進生產性服務業擴量增質助推成都國家中心城市建設

劉濤

2017年04月11日16:13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成都作為國家重要的商貿物流中心、綜合交通樞紐以及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近年來經濟保持較快發展,服務業已成為整個經濟第一大產業和就業第一主體,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具備較為突出的優勢,在促進自身產業升級、帶動成渝城市群發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隨著“十三五”期間“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西部大開發等國家戰略的深入推進,成都生產性服務業發展面臨難得的機遇,需要在繼續壯大規模的同時,不斷提升發展質量和水平,從而增強城市發展能級與輻射能力,助推國家中心城市建設。

一、生產性服務業是國家中心城市綜合實力的體現

國家中心城市是一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現代化、國際化水平的代表,不僅在國內城市體系中居於最高層級,更是全球價值鏈分工體系和城市網絡體系中的重要節點,具有強大的資源聚集、配置和帶動能力,是代表國家參與國際競爭合作的綜合性門戶城市。

當前,服務業特別是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已成為世界各國綜合實力角逐的關鍵領域。作為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增長極和資源配置的高地,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水平也被看作是國家中心城市現代化程度和全球價值鏈地位的集中反映。

一方面,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一些新興經濟體工業化步伐加快,憑借更低的資源成本和廉價的勞動力優勢,與我國加工制造業的同質化競爭愈演愈烈。加之近年來受到國內要素成本全面上升、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的影響,制造業粗放式的增長已難以為繼。推動國家中心城市生產性服務業的更好發展,可以有效發揮集聚效應和輻射帶動作用,為城市群乃至更廣地區的產業轉型升級提供高質量的中間服務,提升產業附加值,推動我國向制造業強國邁進。在這過程中,國家中心城市現有的生產性服務業分工網絡將會得到拓展,並衍生出新的分工結構,有利於提高全國生產性服務業的專業化發展水平。

另一方面,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影響下,美國提出“第三次工業革命”、德國提出“工業4.0”,都試圖加快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深度應用,大力發展新興產業,以此增強對高端產業和傳統制造業高端環節的控制力。這將對全球產業分工體系與貿易格局產生深刻影響,對我國攀登全球價值鏈高端也會構成巨大壓力。此外,隨著我國一些領域的發展越來越接近技術前沿,對創新的需求也更為迫切。這些新挑戰都要求國家中心城市能夠順應時代發展趨勢,肩負國家使命,充分發揮技術、人才、資金密集以及市場規模的疊加優勢,加快生產性服務業的創新發展,創造新的發展生態,引領國家經濟社會不斷發展。

二、成都生產性服務業具備加快發展的良好基礎

近年來,成都服務業快速發展,2016年完成服務業增加值6463.3億元,位於全國副省級城市第4位,增速達到9%,高於全國1.2個百分點,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為53.1%,超出全國1.5個百分點。在這其中,生產性服務業保持了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呈現諸多亮點。

一是生產性服務業新興行業和業態快速發展。2016年,成都電子商務交易額突破1萬億元,增長56%,中小企業電子商務普及應用率達到80%以上,初步形成了覆蓋西部、連通國內外的發展格局,網絡零售額約為1719億元,增長33.5%。另外,2016年,成都金融業增加值增長8.7%,高於全國3個百分點,金融業增加值佔GDP比重超過10%﹔快遞業務量、業務收入分別增長61%和53.5%,均位列全國主要城市第9位﹔會展業發展水平位居全國前列﹔知識產權服務業在副省級城市中名列前茅。

二是生產性服務業與制造業的融合互動增強。近年來,成都生產性服務業研發投入不斷增加,有力支撐了技術、管理、商業模式等創新。越來越多的服務企業重視線上線下互動,整合標准化的服務資源,探索了多樣化的“互聯網+”跨界合作模式。更重要的是,各類服務創新促進了資源配置的優化,服務業與制造業之間的互動融合更為緊密。制造企業由單純提供產品轉向提供產品和服務,乃至完整的服務解決方案﹔掌握核心技術或業務的服務企業,通過貼牌生產等方式嵌入制造流程,尋求全產業鏈的增值。

三是生產性服務企業實力逐步壯大。根據中國企業聯合會的統計,2016年成都擁有9家中國服務業500強企業,數量在西部城市中排名靠前。行業分布主要集中在生產性服務業領域,包括房地產開發、航空運輸、金融、工程設計等。

四是服務業開放水平不斷提高。作為西部唯一的國家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城市,成都服務貿易發展不斷邁上新台階。2016年,全市服務進出口總額達到100億美元以上,一批國際合作產業園和平台落戶,服務業外商投資佔實際利用外資的比重位居中西部城市首位。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持續推進,2016年蓉歐快鐵共開行往返班列453列,位居全國首位,約佔全國中歐班列開行總數的1/3。另外,2016年成都企業簽訂離岸服務外包合同金額、新備案境外投資項目、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營業額也都實現了較快增長。

三、推動成都生產性服務業發展要進一步明確思路

總體上看,成都的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在西部地區處於領先地位,許多方面在全國也位居前列。隨著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以及“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西部大開發等國家戰略的持續推進,成都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不僅要繼續壯大規模,更重要的是提升發展質量和水平。

著眼未來,成都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總體思路是: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為指導,以提升發展規模和效率為核心,加快服務業結構調整升級,形成以知識、技術密集型生產性服務業為引領的現代服務業結構﹔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動力,著力消除制約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統籌協調生產性服務業發展與服務貿易發展,建立科學規范、公開透明、運行有效、成熟定型的服務業發展制度體系﹔以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建設為載體,增強城市服務功能和輻射能力,帶動成渝城市群乃至全國服務業的發展﹔以互聯網+實體經濟為導向,培育新興生產性服務行業和業態,推動形成“市場化、產業化、社會化、國際化”的新格局。

由於生產性服務業涵蓋的范圍非常寬泛,一般包括運輸倉儲、批發貿易、研發設計、信息服務、技術服務、金融、租賃和商務服務等行業,不同行業的性質、功能方面差別明顯。為此,在未來發展思路上應各有側重。

對運輸倉儲、批發貿易來講,未來發展要以提升生產率水平為重點,促進穩中提質。大力推動流通方式創新和產業融合發展,提高行業發展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培育和壯大各類流通主體,鼓勵有實力的流通企業向平台服務商轉型,圍繞平台構建商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合一的生態圈,增強流通綜合服務功能,降低流通成本和損耗,真正發揮流通的基礎性和先導性作用。

對研發設計、信息服務、技術服務、金融、租賃和商務服務等來講,未來發展要以產業轉型升級需求為導向,進一步提升行業發展水平和競爭能力。重點加強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等,緊扣產業價值鏈的核心環節,整合優化資源,努力向中高端延伸。同時,鼓勵創業和中小企業快速成長,積極培育新興業態,建立與國際接軌的專業化生產性服務業體系,推動服務業與工業、農業等在更高水平上的有機融合。

四、推動成都生產性服務業擴量增質發展的建議

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新形勢和新要求上看,成都需要從推進供給側改革創新、完善政策支持體系兩方面著手,推動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擴量增質。

一方面,要加快推進生產性服務業供給側改革創新。

一是進一步放寬市場准入。在准入條件上,減少或降低經濟性要求,完善環保、安全、技術等方面的要求,對專業性要求較高的審批事項,可轉由行業協會或具有認証認可資質的機構審核。進一步優化審批流程,縮短審批時限,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二是加快轉變監管方式。全面規范和監督自由裁量權,加強監管執法部門的信息共享和聯合執法,加大對生產性服務企業經營行為的監管,建立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切實扭轉以檢代管、以罰代管的局面。同時,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征信機構、金融企業在資質審查、經營行為記錄、信用評估等方面的作用,促進生產性服務企業自律誠信經營,形成規范有序的市場競爭格局。

三是切實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體制環境。加大資金扶持力度,並更多向創新性生產性服務企業初創成長階段傾斜,為創新嘗試者、創業失敗者提供最大保障。促進新興生產性服務行業和業態的知識產權保護與運用,依法打擊各類侵權行為。

四是著力發展多樣化的服務主體。鼓勵和引導適合生產性服務行業特性的各類主體加快發展,進一步打破行業壟斷,鼓勵平等競爭,推進主業處於充分競爭領域的國有服務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培育多元投資主體。

另一方面,要進一步完善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政策體系。

一是大力提升生產性服務業人力資本投資。適應生產性服務企業“輕資產”的特點,推動資源要素向激勵人才的方向傾斜。完善人才培養和激勵機制,創新校企聯合培養人才模式,建立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創新創業人才雙向流動的長效機制。探索實施人才培訓福利計劃,鼓勵應用型、技能型、復合型人才脫穎而出。積極吸引海外高層次服務業人才和創新科研團隊,進一步完善引進人才在居留和出入境、落戶、醫療、保險等方面的政策,加快高層次人才集聚。

二是完善財稅金融政策。加大生產性服務企業在研發投入、技術改造等方面的激勵,鼓勵新興生產性服務行業和業態的投資。創新多樣化的金融服務。在促進生產性服務業創新升級的同時,實現金融業的良性發展。鼓勵商業銀行按照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的原則,開發適合服務業特點的金融產品和服務,積極發展供應鏈融資、商業保理等,支持符合條件的生產性服務企業上市融資、發行債券。

三是擴大生產性服務業對外開放。以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為契機,復制推廣已有成熟經驗。增加新興生產性服務要素進口,充分發揮技術和知識溢出效應,改善服務業供給結構。提升國際服務業產業轉移層次,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服務外包合作,加強服務外包業務的全球布局,鼓勵更多有實力的本地生產性服務企業拓展海外市場。

四是改善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基礎設施。加強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城市公用服務設施等方面的建設力度,全面推進“三網融合”相關技術發展及應用,推進下一代互聯網規模化商用,進一步提高城鄉寬帶網絡普及水平和接入能力。同時,健全現代商品流通和物流服務體系,鼓勵線上線下互動創新。(劉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服務業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員,兼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特約研究員,經濟學博士。主要從事服務業理論和政策研究,參與多項重大課題研究與國際合作項目,參加有關文件起草、法律法規修改及政策評估工作,發表學術文章70余篇。

成都《先鋒》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責編:沈王一、王金雪)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