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期刊選粹>>山西《前進》雜志

深化改革:不到長城非好漢

李 淵

2017年04月11日09:38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我國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政策。1992年,鄧小平同志視察南方談話標志著改革進入了新的階段。2013年11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全面改革、深化改革、系統改革,成為備受關注的關鍵詞,這標志著我國進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時期。

特別是2013年12月3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成立由習近平總書記擔任組長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2014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審議通過《中央有關部門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重要舉措分工方案》。這為當前及今后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強大的理論依據和堅強的組織保障。由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挂帥力推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性決策,體現了全面深化改革大業的重要性、艱巨性、緊迫性,成為國際輿論關注點。

80年前震驚中外的偉大突圍,是為了中華民族能夠崛起於世界民族之林。長征永遠在路上,當前已經步入深水區的改革同樣是一輪新長征,目標就是要繼續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深刻認識全面深化改革新長征的艱巨性、曲折性、緊迫性,進而凝聚共識並化作推動全面深化改革的強大合力在當前尤為重要。

一、正視全面深化改革的艱巨性和曲折性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中國這樣一個擁有13億多人口的國家深化改革,絕非易事。中國改革經過30多年,已進入深水區,可以說,容易的、皆大歡喜的改革已經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這就要求我們膽子要大、步子要穩。膽子要大,就是改革再難也要向前推進,敢於擔當,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步子要穩,就是方向一定要准,行駛一定要穩,尤其是不能犯顛覆性錯誤。”

承前啟后,從“摸著石頭過河”走向全面、深化、系統的改革,更需要客觀正視其艱巨性和曲折性。

首先,前30年的改革,我們將精力和資源主要集中於解決經濟增長的問題上而忽略了許多重要問題,如資源可持續供給問題、生態環境問題、就業問題、收入分配的均衡問題、公共服務問題等。當前,有個別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已積重難返,嚴重地制約和影響了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社會的公平正義。因此,當前全面深化改革比之前的改革的任務更艱巨。雖然30多年的探索實踐已經為全面深化改革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和教訓,各級干部和廣大人民群眾對改革的認知也更趨成熟理性,但所面臨的體制機制改革、收入分配改革、城鄉一體化改革等任務及其伴隨的種種問題,隻有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用發展加以化解。

其次,此前的改革主要是針對從計劃到市場的進程中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探索,其阻力和復雜性不同於當前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涉及政治、經濟和社會的各個重要方面。政治體制改革、政府體制機制轉型、收入分配調整、財稅體制改革、打破利益固化壟斷,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環境保護等都是深化改革無法回避的重要課題,且每一個課題都伴隨著不同的爭議。不同的改革方案會涉及不同群體的利益,不同的改革路徑會帶來不同的結果。因此,出現了既渴望改革,又害怕改革削減了自己的既得利益的狀況。這一切注定全面深化改革不可能是坦途大道。

再次,全面深化改革進程中,不同層面、不同群體對於改革成本和收益問題的認識差異直接影響到改革的主觀能動性和推進效果。有的改革成本近在眼前,但收益卻在今后甚至是未來,比如加強對環境污染治理,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地方GDP和地方干部的政績,為此,個別地方政府或個別干部或固步不前、遲疑徘徊,或干脆打起消極改革的“太極拳”,不溫不火不作為﹔在短時期內會導致一些企業經濟效益下滑,因此,一些缺乏全局意識、長遠意識和責任擔當的企業就成為一定范圍內的梗阻。

正因為當前全面深化改革的使命更加重大、任務更加艱巨、具體的爭議和矛盾更多,其面臨的不確定性也更多。就像80年前那次破釜沉舟的偉大長征,萬裡征程險山惡水、圍追堵截,最終都被根植於人民的共產黨人征服,正視全面深化改革的艱巨性和曲折性就是為了決勝新時期的新長征。

二、要有全面深化改革不進則退的憂患意識

《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指出“改革開放是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強調“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面深化改革,不斷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這些重大論述深刻揭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現實和深遠意義,同時也凸顯全面深化改革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緊迫性,強化了憂患意識。

首先,全面深化改革是大勢所趨、民心所向。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偉大實踐証明,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時代特色,是我們黨最鮮明的時代旗幟,是中國人民最為自信和自豪的偉大創舉,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壯麗史詩。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在我們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時期,時代要求進一步深化改革,經濟社會發展呼喚進一步深化改革,人民群眾期待進一步深化改革,改革的步伐容不得絲毫遲疑和徘徊,更沒有駐足觀望的余地。立足國情,放眼未來,中央充分認識並積極順應人民願望和時代要求,反復強調必須以更大決心沖破思想觀念的束縛、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堅定不移把改革推向前進。

其次,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迫切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意味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必須在原有基礎上實現新的全面提升,使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科教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實現全面提升,涉及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的調整,涉及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涉及收入分配制度和社會保障體系的創新,涉及城鄉區域發展格局的完善,涉及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的構建,涉及黨的建設制度的改革,這些必須依靠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完成。

再次,解決當前我國發展面臨的一系列重大問題,繼續保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勢頭,迫切要求全面深化改革。當前,我國發展面臨一系列突出矛盾和問題,如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科技創新能力不強問題,產業結構不合理問題,資源環境約束加劇問題,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較大問題,社會矛盾多發易發問題,一些領域治理失序、道德失范、誠信缺失問題等。我們必須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不失時機深化重要領域改革,沖破思想觀念的束縛,攻克體制機制上的頑瘴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進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動力,激發旺盛活力。

回眸近代百年中國史,改革始終是繞不開的話題和事關強國富民的歷史性課題。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探索實踐更詮釋了不改革就沒有中國的今天更不會有明天的嚴峻現實。因此,自覺增強全面深化改革的緊迫性並化作具體的解決改革中的問題的動力和能力,在當前更顯迫切和必要。

三、大力破除體制機制和認知層面的阻礙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重要講話中強調:“改革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我們必須堅定不移高舉改革旗幟,堅決沖破思想觀念束縛,堅決破除利益固化藩籬,堅決清除妨礙生產力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體制機制障礙,不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正是破除障礙,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理論和實踐的“利器”。

首先,體制機制性障礙帶有根本性、全局性、長期性和穩定性,解決好制度性問題,改革就能事半功倍。我國改革開放取得了偉大成就,但仍然面臨深層次的發展問題。因此,要以問題為導向,敢於面對挑戰,善於解決問題,從完善制度入手,把深化改革的願望、原則、權利、義務等以制度的形式確定下來,變成共同遵守的辦事規程和行為准則,確保深化改革目標的實現不偏向、不止步、不動搖。

其次,公平正義是檢驗改革發展的尺度。破除制度性障礙就是要著眼大眾、服務人民、服務發展,有效杜絕政府權力部門化、部門權力利益化、獲利途徑審批化、審批方式復雜化弊端。破除制度性障礙,還要堅持規范化、程序化、透明化,圍繞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建立健全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的制度體系,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破除制度性障礙更要做到目標、任務、措施、步驟、要求、責任明確,確保制度執行流程化,盡量減小自由裁量權。

再次,破除體制機制性障礙要落實在行動上,從具體事情做起,從具體環節著力,鞏固目前已經成熟的做法和成效,同時結合實際大膽探索、先行先改。隻有改革,才能尋求突破﹔隻有行動,才會取得成功。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有強烈的問題意識,以重大問題為導向,抓住關鍵問題進一步研究思考,著力推動解決我國發展面臨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問題。我們中國共產黨人干革命、搞建設、抓改革,從來都是為了解決中國的現實問題。可以說,改革是由問題倒逼而產生,又在不斷解決問題中得以深化。”

一言以蔽之,大力破除認知層面存在的阻礙和誤區,就是要讓廣大干部和人民群眾在深化改革方面形成高度的共識,凝心聚力,投身改革,效力改革。這當中,特別要注意讓那些固守既得利益、繞開問題、規避風險、擔心承受改革之痛者明白:不改革、遲改革、小改革才是最大的風險,遲早要栽跟頭。

四、行進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長征路上

全面深化改革牽一發而動全身,洞悉不明、統籌不到、協調不順、貫徹不暢等,就會影響到改革事業,深化改革就難以順利推進,效果就會打折扣。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是關系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部署,不是某個領域某個方面的單項改革。因此,改革這個新長征必須獲得地域、部門之間的協調配合,堅決執行好頂層設計,讓改革之路更加順利。更要堅持“以百姓心為心”,充分調動和激發群眾推進改革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把最廣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來,讓群眾獲利更多、更便捷,更齊心、更努力。

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更需繼承和弘揚長征精神,以踏石留痕的力度走好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長征”。

一是將繼承和弘揚長征精神化作新時期全面深化改革的堅定信念,化作不斷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不斷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強大的推動力。

二是將繼承和弘揚長征精神化作同心協力全面深化改革實際行動,以長征精神和決心、信心、魄力走好決勝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長征。長征路上沒有翻不過的雪山、趟不了的急流,改革途中沒有動不得的“乳酪”,沒有打不破的藩籬,沒有沖擊不到的利益集團,長征精神不僅是共產黨人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寶貴精神財富,更是新時期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決勝全面深化改革“新長征”的勝利保障。

三是以繼承和弘揚長征精神為著力點,進一步深化改革出發點和落腳點的共識,讓改革的成果更多地惠及於民。全面深化改革為什麼人、靠什麼人的問題,是檢驗一個政黨、一個政權性質的試金石。全面深化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要不斷提升廣大群眾的獲得感,就是要想方設法打通改革成果惠及群眾的“最后一公裡”,將中央及各地方的改革制度措施落細落小落實,通過改革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改變城鄉面貌、推進社會公平正義、補齊發展的短板,讓更多的改革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毛澤東同志翻越六盤山時以詞抒懷,盡顯“長纓在手”定當“縛住蒼龍”的革命豪情。當前,我們正奮進在全面深化改革新長征路上,更要勠力同心、披堅執銳、背水一戰、戰之必勝,才能奏響全面深化改革新長征的凱歌,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應有的力量。

(作者系山西省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 

山西《前進》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責編:沈王一、王金雪)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