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從脾氣性格看干部崗位匹配度

宋瑞

2017年04月05日15:20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

原標題:從脾氣性格看干部崗位匹配度

  在干部考核任用時經常會遇到這種情況:一位工作特別認真的鄉鎮“一把手”,卻因為脾氣暴躁,讓干部群眾大為“吐槽”,甚至認為其性格並不勝任正職崗位。為何一位凡事事必躬親、事事親力親為的領導干部,辛辛苦苦工作,卻並不為下屬接受,反而讓大家積極性受挫呢?筆者以為,主要是因為其個人性格與工作崗位還沒有達到“無縫對接”的程度。

  總體而言,人的性格並無好壞之分,恰如內向和外向、沉穩與急躁,都很難作為個人品行好壞的評定依據。開朗外向與寡言內向各有自身的閃光點。但是在實際工作中,不同的崗位對性格有著不同的要求。比如,擔任“一把手”的人,應當具有大格局和胸襟,對下屬要能夠充分信任、主動授權。既要有統籌全局的本領,又要能充分調動大家的工作積極性。擔任副職的人,則要性格偏外向些,既要具備一定的溝通協調能力,又要能夠發揮獨當一面的作用。從事專業技術崗位的人員,性格則應以踏實認真為主導,要有一種凡事較真、一絲不苟的匠心,具備將專業領域工作做到極致的“鑽勁”。

  人崗相適自然是最理想的狀態,如果出現干部性格與崗位不相適應的情況,則要將干部主動試崗和組織熱心幫助有機結合起來,力求個人性格與事業發展同頻共振,最大化地實現因崗擇人。

  從干部個人角度講,遇到性格影響工作開展的情況,首先要勇於直面問題,然后再明確整改目標,主動朝著“試崗性格”去修煉。比如,一位脾氣過直、說話口無遮攔的干部,首先要認識到自身的行為可能會對別人帶來一定的心理傷害,對工作的開展也有影響。認識到問題后,可以著重培養自己“吾日三省吾身”的習慣,每日臨睡前,都反思當日是否出現了此類問題。如果出現了,仔細回顧一下自己當時的情緒狀態,深入分析其中的原因,爭取在下次出現類似情況時,能夠給自己先留些思考和組織話語的時間,再將自己的觀點表達出來。經過一段時間循序漸進的訓練之后,口無遮攔的習慣就會逐漸改變。

  從組織角度講,組織部門尤其是分管干部的直接領導,遇到干部性格確實影響到工作開展的情況時,可以通過談心談話、工作交流等方式及時予以提醒,幫助干部本人認識到自身的性格“缺陷”,有針對性地指出整改提升方向,幫助干部更好地適應崗位要求。“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如果經過一定時間的磨煉,發現干部仍然存在性格與崗位不能很好結合的問題,就要對干部的性格進行全面分析研判,將干部調整到能夠發揮性格優勢、回避性格“缺陷”的崗位上去。經過崗位調整后,原先的人崗不適現象就會改變,不僅干部本人受益,工作也會得到有效推進,發揮個人作用與推動事業發展就實現了有機統一。

(責編:姜萍萍、程宏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