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期刊選粹>>《刊授黨校》

標本兼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

梁梁

2017年03月27日15:02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就治本作用而言,腐敗現象形形色色,但有其共同規律:腐敗行為的基本表現形態是權錢交易,實質是濫用權力。因此,針對這些共同問題就可產生基本的治理措施和防范機制。

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七次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作出了一個重要政治判斷,那就是:“經過全黨共同努力,黨的各級組織管黨治黨主體責任明顯增強,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得到堅決落實,黨的紀律建設全面加強,腐敗蔓延勢頭得到有效遏制,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不敢腐的目標初步實現,不能腐的制度日益完善,不想腐的堤壩正在構筑,黨內政治生活呈現新的氣象。”一年前在中紀委六次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曾就當時的反腐形勢評價說:“不能腐、不想腐的效應初步顯現,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正在形成。”一年之間,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由“正在形成”到“已經形成”,兩字之差反映出反腐敗工作取得了新進展,一詞之變折射出的是堅定不移推進反腐敗斗爭的最新成果。

從黨的十八大召開至今,短短四年多時間,反腐敗斗爭形勢從“依然嚴峻復雜”到“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這是全面深刻、鼓舞人心的變化,變化的背后離不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反腐敗的堅決意志與責任擔當﹔離不開黨中央主動調整反腐敗策略,重拳反腐,以治標推動治本﹔離不開全國人民的擁護與支持,離不開推進全面深化改革,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堅實步伐。

全面從嚴治黨必須做到“標本兼治”

黨在反腐倡廉工作方面取得的偉大成就,有力地回應了社會上關於“強力反腐隻治標而不治本”的錯誤論斷。“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必須堅持標本兼治”,中央紀委七次全會給出的這一結論已經成為全黨上下的基本共識。

那麼究竟何謂全面從嚴治黨之“標”,何謂之“本”呢?急則治標,緩則治本,這是醫學常識。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標本兼治”是在十八屆中央紀委第二次全體會議上。他表示,全黨同志要按照黨的十八大的部署,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並舉、注重預防方針,更加科學有效地防治腐敗。就治“標”而言,有很多具體問題、具體案件是在特定條件下產生的,並且往往是鑽了帶有普遍性的制度、規則的空子。因此在治理時隻能具體分析,具體對待。此外,就某種意義來說,成熟的或健全的防止腐敗現象的監督制約制度體系與成熟的經濟體制是相適應的。而我國正處於全面深化改革轉型期,很多改革制度和措施本身不成熟、不健全,因此,與之配套的防止腐敗產生的基本制度也不可能成熟或健全,導致一些腐敗案件、腐敗行為的產生帶有強烈的社會轉折時期的特點。處理這些問題時,其措施也帶有這個時期的某些特點,治標的色彩就濃厚一些。例如,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復雜,“四風”問題依舊存在,不敢腐、不能腐等問題還沒有解決等一系列挑戰,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打虎拍蠅”“零容忍”等“治標”理念逐漸成為反腐新常態。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就治本作用而言,腐敗現象形形色色,但有其共同規律:腐敗行為的基本表現形態是權錢交易,實質是濫用權力。因此,針對這些共同問題就可產生基本的治理措施和防范機制,即治本。治本雖不能在短期內加以實現,但有助於從根本上遏制大面積腐敗行為的發生,減少腐敗現象產生的機會﹔並且由於治本之策具有長期性、穩定性的特點,可以使全黨堅持不懈地進行防止腐敗的基礎性工作,還可以使反腐敗工作更有預見性。誠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那樣,作風建設是永恆課題,要標本兼治,經常抓、見常態,深入抓、見實效,持久抓、見長效,通過立破並舉、扶正祛邪,不斷鞏固和擴大已經取得的成果,努力以優良的黨風政風帶動全社會風氣根本好轉。

由此可見,治標與治本不是對立的,而是有機的統一體。在反腐敗實踐中“標”與“本”並不是截然分開的,也沒有什麼主次之分,而是相互聯結和變動的。治本是在總體治標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來的帶有共性的思路,是對治標具體經驗的升華﹔治標以治本為基礎,為支持。“標本兼治”就是要將兩者統一起來,通過嚴懲腐敗將腐敗勢頭遏制住,然后逐步形成綜合、聯動、全面的反腐敗體制機制。就中國當下的語境來說,治標就是通過一定的方式、手段和措施,剎住不斷蔓延的貪腐的風氣,全面遏制腐敗勢頭,“老虎”“蒼蠅”一起打,切實解決發生在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貪腐問題。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絕其源。”治標同時,治本不會缺席。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諳“打虎拍蠅”隻能取效於一時,不能從根子上鏟除滋生腐敗的土壤,隻有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才是根治腐敗的治本之策。要做到標本兼治,就必須堅定不移注重制度建設與完善,以制度嚴紀律、明規矩,發揮制度的作用,彰顯制度的權威。“要繼續全面加強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健全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加強反腐敗國家立法,加強反腐倡廉黨內法規制度建設。”2013年1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第二次全體會議上明確指出,要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范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

“標本兼治”的核心是將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

權力是需要用制度的枷鎖來制約的,手握權力並不代表可以濫用,需要對權力進行監督。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健全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失職要問責,違法要追究,保証人民賦予的權力始終用來為人民服務。”要實現標本兼治關鍵在於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用制度治黨、管權、治吏,健全讓全體黨員干部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范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讓掌權者始終“如履薄冰”,確保人民賦予的權力真正用於人民。編織“制度籠子”就是加強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深化腐敗問題多發領域和環節的改革,繼續壓縮腐敗現象生存空間和滋生土壤。加快構建內容科學、程序嚴密、配套完備、運行有效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防止“牛欄關貓”、留有“暗門”。提高權力運行的透明度,讓權力真正在陽光下運行,對權力集中的部門和崗位實行分事行權、分崗設權、分級授權,列出任務清單、權力清單、關系清單、流程清單,堅持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確保權力行使不越位、不缺位。大力推行權責清單制度,依法公開權力運行流程,強化對重點領域、重要崗位、重大事項的監督,促進權力運行程序化、標准化、公開化,堅決防止權力濫用。

縱觀2016年,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深入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強化黨內監督,推動全面從嚴治黨由治標為主邁向標本兼治。中央紀委注重制度建設的頂層設計,提高政治站位,從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和全面從嚴治黨出發,不斷扎緊織密管黨治黨的制度籠子,制定修訂黨內法規制度,推動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著力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體制機制,取得新進展新成效。

打鐵還需自身硬,嚴防“燈下黑”。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二次、三次、五次、六次全會上都提到誰來監督紀委、防止“燈下黑”的問題。十八屆中央紀委七次全會召開之際,電視專題片《打鐵還需自身硬》在央視播出,這是繼去年中紀委推出《永遠在路上》之后的又一反腐電視專題片。黨的十八大以來,紀檢監察系統在反腐倡廉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拍“蒼蠅”打“老虎”一個接一個。反腐已經到了攻堅期,越是面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不斷深入的新挑戰,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越是要以更大的決心和勇氣加強自身建設、堅決清理門戶,強化自身監督,打造剛正不阿的紀檢監察隊伍。隻有將自己置於全黨、全社會的監督之下,才能不辜負黨和人民的信任和重托,成為嚴懲腐敗的“鐵拳頭”,增強全社會反腐倡廉的決心。

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永遠在路上,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電視專題片《永遠在路上》向世界傳遞出中國共產黨持久反腐、標本兼治的強烈信號,彰顯了黨中央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的堅強決心,充分表明在反腐敗工作取得壓倒性態勢的關鍵時期,深化標本兼治意義重大。讓我們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的反腐敗方針,加大反腐力度,提高反腐倡廉建設科學化水平﹔堅持從內到外,緊盯黨內作風領域出現的新變化新問題,及時跟進相應的對策措施,以黨內作風的不斷優化帶動政風、影響民風。堅持從上至下,從“關鍵少數”抓起,黨員干部尤其是領導干部要堅持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帶頭堅守本色、弘揚正氣。堅持從始至終,以抓常、抓細、抓長的精神深入扎實推進作風建設,著力營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政治生態。

《刊授黨校》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責編:沈王一、王金雪)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