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期刊選粹>>黑龍江《奮斗》雜志

綜合施策破解不作為問題

李廣智

2017年03月22日13:52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近幾年來,隨著正風肅紀、懲治腐敗力度的持續加大,腐敗現象得到遏制,一些人以權謀私、吃拿卡要、雁過拔毛的問題有了明顯收斂。但同時卻出現了一些干部不作為、不擔當的現象,引起了社會普遍關注,應綜合施策加以破解。

一、作好辯証分析是破解不作為不擔當問題的前提基礎干部不作為、不擔當成因復雜,情況不盡相同,隻有進行具體分析,才能找到問題的破解之策。從表現形式看,干部不作為、不擔當大致有六種類型:

第一種是違規亂為型。過去一些領導干部追求 GDP至上,靠違規操作、犧牲長遠利益換來所謂的“政績”,如違反土地使用、節能減排等政策規定亂鋪攤子、上項目,隨意減免土地出讓金、稅收和行政事業性收費,以破壞環境、損害群眾利益為代價換取個人政績和有作為的“口碑”。現在執行政策嚴格不允許這樣做了,這部分干部給人的感覺是不作為了。這種本來不該為的“亂作為”,理應堅決剎住。

第二種是隨意變通型。過去對一些不太合規的事情,隻要找人說情、給人送禮就能辦到,因為有的干部規則意識差,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通過打擦邊球、搞變通隨意作為。現在送禮不敢收,不該辦的事也不敢辦了,於是一些企業感到一些機關干部不作為了。這種靠變通政策的“作為”,突破的是制度的剛性,消解的是政策的權威,也應該堅決反對和制止。

第三種是不敢擔當型。在正風反腐、嚴肅問責的大環境下,一些領導干部為了不出事、寧可不干事,怕決策失誤、怕承擔責任、怕惹上麻煩。在政策界限不清晰時止步不前、猶豫觀望,該決策的不敢決策,該解決的問題不去解決,該辦的事拖著不辦,不敢觸及矛盾和問題,工作節奏明顯慢了下來。其中也有少數領導干部自身不干淨,怕觸及矛盾得罪人而“引火燒身”。這種不作為問題在黨政領導干部中表現較突出,要靠健全激勵保護機制來解決。

第四種是缺乏動力型。有些掌握審批和資源資金項目分配權的干部,把公共權力當作了個人權力,辦事收取好處成為一種習慣。過去是不給好處不辦事、給了好處亂辦事,現在面對嚴格的紀律約束,“潛規則”被打破了,利益鏈條被斬斷了,金錢禮品不敢收了,辦事無利可圖則失去了動力,變得拖拖拉拉、不積極作為了。

第五種是能力不足型。一些干部能力不足、本事不大,對當地情況、上級政策缺乏了解和研究,主要靠送禮拉關系來對上爭取資金和項目。現在“旁門左道”行不通了,一些干部出現了“本領恐慌”和“能力危機”,面對新常態茫然不知所措,不會作為了。

第六種是有意避嫌型。以往由於官商勾結滋生不少腐敗問題,為政商關系蒙上一層陰影。現在一些領導干部為了避免嫌疑,與民營企業既不往來、也不關心,對企業的事情能躲則躲、能拖則拖、能不辦則不辦,甚至新官不理舊賬,過去承諾的招商政策不兌現,過去欠的工程款無人還。

上面列舉的前兩種類型的“不作為”屬於違規違紀行為,應該禁止,這樣的“不作為”比亂作為要好。后四種類型的不作為,從根本上說要靠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來解決。同時,還要靠強化監督制約、追究問責和建立激勵容錯機制等綜合措施來破解。

二、強化監督問責是破解不作為不擔當問題的有效手段

要把治理不作為不擔當作為正風肅紀的重要任務。不作為、不擔當不是正風肅紀導致的必然結果,而恰恰說明作風建設還不夠到位。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七次全會上的講話中要求把全面從嚴治黨引向深入,“把治理重點轉向不作為,強化執紀問責,激發黨員、干部擔當和創業精神”。要把治理不作為、不擔當問題作為深入推進作風建設的重要內容,上升到違紀的高度來對待。對不認真落實黨和國家方針政策及決策部署,作風拖拉、效率低下、貽誤工作的,要依據《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等有關規定,給予批評、誡勉、通報和黨政紀處分。對不會為、不能為的,要按照《推進領導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規定》(試行),對“庸懶散拖”的干部及時給予組織處理,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氛圍。

把不作為不擔當作為監督的重要內容。《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以下簡稱《黨內監督條例》)規定了八項監督內容,其中明確規定黨員干部要踐行黨的宗旨、貫徹落實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責任、完成黨中央和上級黨組織部署的任務。《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則》也對黨員干部正確履行職責提出了明確要求。從監督重點來看,《黨內監督條例》明確規定,要加強對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情況的監督檢查,紀委監督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加強對黨的領導干部履行職責、行使權力情況的監督”。

對不作為不擔當造成后果和損失的要嚴肅問責。《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強調有權必有責、有責要擔當、失責必追究,發出了失責必問、問責必嚴的強烈信號。規定了不履行或不正確履行職責的問責情形 ——對黨中央決策部署沒有得到有效貫徹落實的,處置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發生的重大問題領導不力的,給黨的事業和人民利益造成嚴重損失、產生惡劣影響的,不負責、不擔當、黨內監督乏力的,要予以問責。對不作為、不擔當甚至造成損失和影響的,必須堅持“零容忍”,通過嚴肅問責遏制為官不為。

三、健全激勵容錯機制是破解不作為不擔當問題的重要保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支持和保護那些作風正派又敢作敢為、銳意進取的干部,最大限度調動廣大干部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黨內監督條例》確定的一條重要原則,就是“把信任激勵同嚴格監督結合起來”。信任不能代替監督,但在嚴格監督的過程中也要體現出對干部的信任和愛護。建立信任、激勵和容錯機制,可以解除干部的后顧之憂,為干事創業者提供良好環境。

一是對領導干部的反映和舉報不搞有錯假定。關心愛護和嚴格管理是兩條並行不悖的原則。信訪舉報是群眾表達意願、參與監督的重要方式。但領導干部受到了反映和舉報,不是一定就有問題,錯告、誣告的情況時有發生。對反映舉報的一般性問題,應盡可能採取函詢、約談的辦法了解情況。並注意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消除干部的抵觸情緒和委屈心理,讓干部充分感受到組織的信任和關愛,切身體會到是對自己的嚴格要求,放下包袱去干事作為。對查無實據的反映和舉報要給予正名,消除負面影響,為能干事、真干事的干部擋住“冷槍暗箭”。對造謠誣陷、打擊報復性質的反映和舉報,一經查實,要對舉報人從嚴從重懲處,不能讓造謠誣告者為所欲為。

二是建立容錯機制,為敢於擔當的干部擔當。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對敢闖敢試、推動發展中出現的失誤錯誤,要堅持“三個區分開來”,指出“干事業總是有風險的,要允許試錯”。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清晰地劃定了容錯界限的“四個標准”:即是出以公心還是源於私利,是無心之失還是有心之過,是履行程序還是破壞規則,是遵紀守法還是違法亂紀,並且明確了可以容錯的“五種情形”:對大膽探索、先行先試,不是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出於擔當盡責,沒有為個人、他人或單位謀取私利的,由於不可抗力、難以預見等因素,不是主觀故意的,經過科學決策、民主決策程序,不是個人專斷、一意孤行的,處置突發事件臨機決斷、事后及時履行報告程序的,經研究認定可以容錯。在實際工作中,要准確把握政策界線,既嚴肅執紀,又給敢闖敢試者糾偏改錯的機會,充分調動和保護干部干事創業的積極性。

三是樹立正確用人導向,為敢於負責的干部負責。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大正向激勵力度,引導廣大干部保持良好精神狀態,奮發有為、敢於擔當。堅持原則、敢於擔當作為的干部,往往容易得罪人,有一些“雜音”。對這些敢於負責、敢於碰硬的干部,對迎難而上、敢闖敢試、勇於承擔責任的干部,要撐腰鼓勁、大膽使用,形成信任干部放手干事、激勵干部敢涉險灘、鼓勵干部真抓實干的用人導向,這是對干部敢於擔當負責的最大激勵。

(作者系中共黑龍江省紀委副書記)

(黑龍江《奮斗》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責編:沈王一、王金雪)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