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期刊選粹>>黑龍江《奮斗》雜志

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曲敏

2017年03月22日13:5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若干意見》是新世紀以來黨中央連續發出的第十四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一號文件”,既有傳承延續,更有創新發展。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客觀需要,也是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的重大舉措,更是農業地區轉型升級發展的戰略機遇。綏化市在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落地生根的過程中,從傳統農業地區和糧食主產區實際出發,堅持揚長避短、揚長克短、揚長補短,突破傳統產業疆界,把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作為全市最有優勢、最有基礎、最有潛力的一大舉措,進行了積極有效的探索實踐,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繁榮。

一、堅持辯証思維,找准長和短近年來,農業與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傾向日益明顯。從綏化市的實際來看,農業與二三產業融合程度低、層次淺,關鍵是要找准“長”有什麼、“短”在哪裡,既要在發揮“長”上做文章,又要在解決“短”上下功夫。

一是找到痛點。首先體現在結構不優,綏化還處於工業化初期階段。其次支撐不夠,主導產業綠色食品產值佔總量 45.8%,稅金隻佔 18.4%。中高端產品少,附加值低,牽動力不強。再次收入不穩,在家庭經營受成本抬升和價格“天花板”雙重擠壓收益有限、農民外出務工數量和工資性收入增幅明顯趨緩、轉移性收入總量小增量少等因素作用下,農民收入繼續保持快速增長面臨極大挑戰。

二是找足亮點。綏化位於寒地黑土核心區, 2900萬畝耕地,其中 500萬畝富硒,處於世界黃金玉米帶、黃金奶源帶和優質大豆生產帶之上。同時,綏化位居全省地理中心,與全省最大兩個經濟體——哈爾濱、大慶呈金三角之勢,處於哈綏北黑產業帶和哈大齊工業走廊重要節點, 600萬畝重度鹽鹼地為企業成長提供了巨大空間。此外,綏化農產品精深加工率 38.5%,發達國家和地區一般在 80%以上。農產品加工產值佔農業產值之比約 0.3~ 0.4:1之間,發達國家一般在 2~3:1之間,潛力巨大。“寒地黑土”是“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第一名,估值超過 120億元。

三是找准機遇點。國家政策支持帶來新機遇。國家相繼出台了《關於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若干意見》《關於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關於深入推進實施新一輪東北振興戰略、加快推動東北地區經濟企穩向好若干重要舉措的意見》,批復了《哈長城市群發展規劃》,支持力度大、范圍廣、期限長。消費結構升級帶來新機遇。學習需求、快樂需求、健康需求、安全需求、美麗需求呈加速增長態勢。新一輪全球技術革命主要體現在信息技術、新能源技術、智能制造技術等領域,誰的環境優,誰就可能領跑。

二、堅持系統思維,打好組合拳

產業融合已經成為產業發展的新趨勢。實踐中,綏化市堅持運用“加減乘除”,通過引導增量做“加法”,化解無效和低端供給做“減法”,創新驅動做“乘法”,優化環境做“除法”,挖掘潛力、注入動力、激發活力。

探索“1+1”模式,推動主輔雙強。推進種植業與畜牧業深度融合發展。做強種植業。一是品種改良。堅持規模化、標准化、專業化,為養而種、為加而種、為銷而種、為食而種,實現“地壟頭”與“入料口”精准銜接。二是品質提升。突出綠色生態優勢,全市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認証面積 2210萬畝,佔耕地面積 77%。三是品牌塑造。聚焦寒地黑土品牌,申請注冊了“寒地黑土之都”“寒地黑土之鄉”“寒地黑土 +”,進行集中打造。慶安大米被評為中國大米十大區域公用品牌,慶安慶禾香大米被評為中國十大好吃米飯。做強畜牧業。把畜牧業作為戰略性支柱產業,重點抓好龍頭企業、加工轉化、市場開拓“三個體系”。順應消費結構升級和膳食結構優化,大力發展“兩牛一羊一鵝”草食畜牧業,並通過大力發展“豬、禽”耗糧型畜牧業消化玉米產能,解決農牧結合不緊、種養循環不暢等問題。 2016年全市飼養生豬 1300萬頭、禽類 1.6億隻,消耗玉米 14億公斤。

探索“1+2”模式,大力發展綠色食品產業和農副產品精深加工。堅持“糧頭食尾”“農頭工尾”,全力做好“三篇大文章”,推進農業與加工業深度融合。一是明晰產業定位。強化綠色食品產業和農副產品精深加工在全市“ 1+N”工業體系中的主導地位,著力打造在全省、全國有重要影響力的區域農產品集散中心。全市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 172戶,佔全市總量的 46%,實際加工轉化能力達到 1380萬噸,加工率達到 67%。二是完善產業體系。延伸產業鏈、強化創新鏈、增加價值鏈、提升文化鏈,大力發展糧食、乳品、肉制品等精深加工項目,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和競爭力,把大糧倉變成綠色糧倉、綠色菜園、綠色廚房。構建了玉米精深加工產業集群、肉類產業集群、乳業產業集群、水稻產業集群和大豆產業集群等。三是建強產業項目。堅持做活存量、擴大增量、提高質量,新簽約綠色食品產業項目 282個,開復工北京二商、京糧集團、河南牧原等億元以上綠色食品產業項目 28個,帶動全市開復工產業項目 761個。

探索“1+3”模式,開發農業多功能。拓展農業農產品供給功能,從單純賣產品向賣風景觀賞、賣感受參與、賣綠色健康轉變,推進農業與旅游養生養老深度融合發展。一是精准方向。充分挖掘放大綠水青山的生態優勢、冰天雪地的氣候優勢、寒地黑土的物產優勢,平原、丘陵、半山區、山區同步規劃,水線、陸線、林線、農線全面推進,推動農業向休閑式旅游、田園式養生、候鳥式養老發展。建成了 5個省級和 1個國家級園林城市。二是精確路徑。堅持農區變景區,打造全域農業公園﹔堅持民房變民宿,發展共享經濟﹔堅持產品變商品,發展“后備箱”經濟。新建投資 36億元的綏棱綜合旅游開發、投資 20億元的寶山醫療養老等大健康產業項目 35個。依托山水資源,規劃啟動了一批特色小鎮, 26個列入國家重點鎮,佔全省 22.6%。鄉村旅游景點 71個,形成了肇東千鶴島、海倫大峽谷等一批熱門景點,直接帶動 3000多人就業。綏化成為全國“返鄉農民工創業創新示范區”。三是精細方式。深耕“互聯網 +”“寒地黑土+”。慶安縣與中國網庫合作建設中國大米產業電子商務基地。“我在綏化有畝田”“我在綏化有菜園”參與眾籌面積 10萬畝。依托國家糧食交易中心搭建國家政策性糧食交易平台,綏化成為全國唯一的糧食主產區在農戶網上賣糧的試點。辦好展會,在上海舉辦的黑龍江農民合作社優質農產品展銷會上,意向簽約 4億多元。講好世界“寒極”“冰窖”和中國猛犸象故鄉等產品、產地、產業故事,消費者自覺自願自豪消費。明水的黑豆和紅谷子銷售到了裡約奧運會和 G20峰會。

三、堅持戰略思維,構筑新優勢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作為一項新生事物,對綏化市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探索農業現代化道路、爭當農業現代化排頭兵具有重大意義。必須站在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的高度,精准聚焦,全面發力。

第一,必須要在“綠水青山是金山銀山,黑龍江的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重要指示中去認識。“綠水青山”“冰天雪地”共同造就了寒地黑土優勢。綏化作為寒地黑土核心區,充分挖掘潛力,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把“寒地黑土”的自然優勢轉化為“金山銀山”的經濟效益,實現百姓富、生態美的有機統一。

第二,必須要在經濟社會發展大格局中去謀劃。舉全市之力,加快推進三產融合。大力發展城市經濟,加快哈大綏都市圈副中心城市和區域中心城市建設,打造寒地黑土之都﹔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加快龍江腹地成長帶和衛星城建設,打造綠色產業之城﹔大力發展鎮村經濟,加快特色小鎮和一村一品建設,打造田園養生之地。

第三,必須要在政府和市場“兩隻手”共同作用中去推動。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和市場主體作用,引導生產要素向優勢產業、優勢板塊集中。同時,要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實行差別化產業政策。比如,組建了寒地黑土品牌農業發展基金、城市發展基金、“雙創”發展基金三隻產業基金,為三產融合創造了良好條件。

第四,必須要在開放共享中去保証。堅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借助哈爾濱、大慶等地人才密集的優勢,採取顧問、星期天工程師、實習實驗基地、博士后工作站等柔性形式,引進各級各類人才。加大互聯互通力度,積極推進綏大高速、哈綏城際鐵路建設項目,打造開放立體交通網絡,為三產融合發展提供強大的思想基礎、智力支持和設施保障。

(作者系中共綏化市委書記)

(黑龍江《奮斗》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責編:沈王一、王金雪)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