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期刊選粹>>遼寧共產黨員>>每期精選

俠骨柔情鑄忠誠

——記大連市公安局金州分局情報作戰部主任、刑偵大隊副大隊長陳錚

2017年03月17日15:06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濃密的劍眉下,是一雙閃亮的眼睛。

偵破刑事案件,這雙眼睛目光如炬,像寒冰,似利劍,令犯罪分子望而生畏,心驚膽戰。

服務一方民眾,這雙眼睛燦若陽光,像明星,似春水,讓受助群眾暖從心起,愛由心生。

生就這樣一雙“慧眼”的人民警察,就是大連市公安局金州分局情報作戰部主任、首席情報官、刑偵大隊副大隊長陳錚。

火眼金睛:網絡神探顯神威

此刻,這雙眼睛正全神貫注、目不轉睛地捕捉著計算機屏幕上閃現的信息。

“全體隊員注意!目標在電話亭出現,立刻行動!”聞聲而動,剎那間,警察似神兵天降,將正在公用電話亭裡打電話的犯罪嫌疑人李某按倒在地,當場擒獲。

一起大連市民普遍關注的“殺害練歌房陪侍女系列命案”成功告破。

這是陳錚利用現代高科技和信息技術手段成功偵破刑事案件的一幕真實場景。

從警19年,陳錚始終工作在公安情報信息研判工作第一線,滿腔熱忱地投身公安情報作戰平台建設。

縝密分析、細心研判、精益求精……情報信息研判是公安刑偵戰線上的一項高智能作戰。面對光影變幻的屏幕和浩如煙海的信息,從錯綜復雜、虛虛實實中去偽存真,條分縷析,通過不斷的查詢、比對、碰撞,合理推斷,鎖定目標,讓犯罪嫌疑人原形畢露,需要偵查員有一雙“火眼金睛”和不怕吃苦的精神。

中學時代的陳錚就熱衷於計算機和互聯網,立志當一名智能型警察。1998年,懷揣夢想的陳錚從警校畢業,飽含憧憬與激情,開始了從警生涯。

本著“情報信息主導警務”這一世界先進的警務理念,著眼合成作戰效能提升,陳錚帶領偵查員深入全區政府機關及公共服務、醫療就業等部門,採集公用信息達數億條,並以實戰需求進行整合,和同事們建立了被省公安廳領導譽為“在全省乃至全國都具有先進性和前瞻性”的全省基層公安機關第一家刑偵專業信息研判平台。

金州分局情報作戰部成立后,陳錚帶領大家搞開發、搜信息,建設完成包括圖偵研判、手段合成、綜合研判、決策會商等區域的研判大廳,建立了“聯合指揮作戰平台”及“情報支援系統”,創新了信息查詢、共享和服務機制,走在全省基層公安機關情報信息工作的前列。

早些年間,犯罪分子使用城市公用電話規避信息追蹤,實施犯罪活動,一度令警方頗為頭痛。

“絕不能聽憑犯罪分子利用這一手段逍遙法外。”痴迷於刑偵信息研判工作的陳錚下定決心:繪制一張全區IC卡公用電話導偵圖,讓犯罪分子無處遁形。

歷時4個多月,陳錚跑遍金州的大街小巷,行程近千公裡,逐個電話亭插卡,通過手機顯示,標明電話號碼,並多方請教制圖專家,將城區劃分成24個小圖,點對點逐一標注,用60張A4紙拼制合成,一張1:75000比例的金州IC卡公用電話分布圖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制作成功。隨后,陳錚採用計算機技術,將其制成電子版,存入警方計算機數據庫,用於數據和情報共享。

這是全國警方第一張縣區級區域IC卡公用電話導偵圖,新華社播發通稿,向全國進行推廣。

基於信息研判平台和公用電話導偵圖等公安刑偵信息化系統,上述“殺害練歌房陪侍女系列命案”以及“金州區大魏家街道碎尸案”等一系列大案要案成功告破。

“我最高興的就是歷盡艱辛、案件揭開蓋子的那一刻。”憑借多年積累的專業知識、實戰經驗,從尋常中發現線索,於細節裡捕捉端倪,同犯罪分子斗智斗勇,陳錚以智勇雙全和不懈努力書寫著公安刑偵工作的傳奇。

金州區曾連續發生26起企事業單位財務室金櫃盜竊案,被盜金額達30余萬元。此案線索扑朔迷離,金櫃大盜似人間蒸發,始終無跡可尋。

臨危受命,陳錚帶領刑偵人員圍繞案發現場周邊幾十萬條公用信息進行分析處理,經過連續五晝夜的網上作戰,從中獲得了唯一一條與案件有關的信息,又經過為期10天240個小時的平台數據綜合研判,最終確定貴州省黃平縣的潘某等6人有重大作案嫌疑。根據這一情報研判結果,分局偵查員遠赴貴州將潘某等6名犯罪嫌疑人全部抓獲,這起轟動大連的驚天大案一舉告破。

在刑偵崗位,陳錚游走巡行於信息網絡世界,19年來共偵破各類刑事案件3500余起,提供信息追逃230余人,為群眾挽回經濟損失500余萬元,成為“網絡神探”。

俠骨柔情:奉獻大愛鑄警魂

“陳錚啊,到啥時候,你也別忘了,這警察的前面永遠有‘人民’二字,你的這身警服是百姓給你的。”穿上警服那天,父親語重心長的話語,陳錚銘記在心頭。

真誠助民,真情愛民,從警19年,陳錚真心真意為百姓辦實事,解難題。面對普通群眾、弱勢群體,那雙嫉惡如仇的眼睛,閃現的是愛心,涌動的是光芒,溫暖著百姓的心。

“陳錚就像我的親哥哥,沒有他,就沒有我的今天。”1月12日,在陳錚的幫扶對象開設的超市裡,店主人肖志鋒動情地說。不大的小店裡,各色蔬菜、日用品等一應俱全,人流穿梭往來,暖意融融。

肖志鋒長年患病,為了照顧父母和孩子,他做過許多小買賣,但都失敗了。幾番折騰后,家中也變得一貧如洗。陳錚得知情況后,為他送去3000元救濟金,並經常給他提供一些物質上的幫助。為使肖志鋒走出困境,陳錚幫助聯系地點和進貨渠道,資助肖志鋒開起了超市。如今,肖志鋒又在旁邊開了水果超市和書店,成為一個綜合性的銷售點,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我有一個親爸爸一樣的民警義工叔叔。”四川籍打工婦女張梅的女兒在作文中這樣寫道。

張梅一家四口來金州打工不久,厄運就接連不斷。先是張梅的丈夫突患重病臥床不起,為了給丈夫治病,不僅花光了家中所有積蓄,還欠下許多外債。張梅一邊照顧生病的丈夫和年幼的孩子,一邊起早貪黑地在建筑工地打工,維持一家人的生計。不久,建筑工地因故停工,張梅失去了工作,生活陷入困境之中。

得知張梅一家的遭遇,春節期間,陳錚和民警們購買了棉被、羽絨服、大米、白面、豆油等生活用品,到張梅家走訪慰問。

走進東風村張梅的家中時,陳錚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隻有七八平方米的出租房裡,一扇破舊的門板吱嘎作響,用塑料布糊著的窗戶透不進一絲陽光。冰冷的屋子裡,小臉凍得通紅的孩子,用好奇的眼光瞅著他們。

陳錚的眼睛濕潤了。他給孩子穿上帶來的羽絨服,去村上買來柴禾,生起爐火,又找來厚實的膠皮,封住門窗的縫隙,堵住呼嘯的北風。

爐火漸旺,屋裡有了暖意。孩子們穿著暖和的羽絨服,圍在陳錚和民警身邊,開心地笑著。

從此,陳錚成了張梅家的常客,盡己所能,關懷、幫助著這戶特困農民工家庭。

“幫助群眾讓我感受到更多的快樂,讓我覺得自己的人生更有價值。”予人玫瑰,手有余香。讓歹徒聞風喪膽的刑警陳錚,同時也是大連市慈善總會的五星級義工,是大連首個獲得慈善義工杰出貢獻“金星獎”的警察,並入選“中國好人”。

從2005年參加市慈善總會義工分會起,陳錚積極參加社會慈善活動,10多年來組織參與各種慈善公益活動300多場次,先后為100余名孤寡老人、失學學生、困難群眾及重病患者募集善款230余萬元,個人直接幫扶困難群眾300多人,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幣9萬余元。

2012年,陳錚和妻子出資3萬元,發起並成立了遼寧公安第一個以夫婦名字命名的“家庭慈善基金”。

肩膀扛起一道鋼鐵長城,腳下筑起一片和諧綠洲。用愛心履行責任,用奉獻詮釋大愛,19年的從警歲月演繹的是一曲赤誠之歌。凝視遠方,陳錚的目光執著而堅定。為了庄嚴的警徽,為了黨旗下的誓言,陳錚一如既往,激情前行。(遼寧《共產黨員》記者 程曉鬆

遼寧《共產黨員》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責編:沈王一、王金雪)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