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時代先鋒

引種草莓富鄉親——記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河南孟津縣京孟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呂妙霞

2017年03月09日11:13    來源:經濟日報

原標題:引種草莓富鄉親

日前,在河南省洛陽市孟津縣朱寨村的“十裡香”草莓生態園大棚內,鮮紅嬌嫩的“太空2008”號草莓微微垂落,有黃蕊白花點綴,陣陣香味沁人心脾。這些草莓,已經被客戶提前十幾天預訂完畢。

一位身著深藍色布衣的女士蹲在地裡,用手撥開綠葉,正細心觀察草莓長勢。看起來柔柔弱弱、與一般農婦無二的她,正是洛陽龍浩農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呂妙霞,人稱“鐵姑娘”。

小草莓 大文章

在草莓基地的塑料大棚裡,陽光不疾不徐地洒進來,一些游客拿著小筐,正忙著將一顆顆飽滿的草莓採摘下來,有些直接送進嘴裡……“眼下,正是採摘的旺季,一天能接待2000多人。”呂妙霞說。

這些草莓是呂妙霞的命根子,也是鄉親們的致富果。

1989年,21歲的呂妙霞和丈夫到北京做水果生意。經過20年打拼,夫婦倆已擁有3家連鎖超市,資產數百萬元。

2008年春節,在外打工的呂妙霞回孟津老家過年,看到村裡很多留守婦女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整日圍著灶台轉,沒事就打打麻將,她十分痛心,說道:“男人在外打工,女人也應自立自強,才能過上好日子!”

於是,她萌生了返鄉創業的想法。“都掙那麼多錢了,還想折騰,俺們都說她傻!”如此一來,呂妙霞不僅成了村民眼中的“傻妞”,也遇到了來自家庭的阻力。年邁的母親說:“好不容易有了點積攢,一下子投進那麼多,砸了鍋怎麼辦?”

可呂妙霞不聽,通過一番市場調查,她發現洛陽等地的高檔水果很少,且大部分都是從外地購進來的,尤其是草莓,無論是個頭、品種還是味道,都與優質水果相差甚遠。她認為,孟津當地的土質很適合種大棚水果,而自己又有著多年的水果銷售經驗,種植草莓可行。

為了帶動鄉親們改變固有觀念接受大棚水果,呂妙霞挨家挨戶上門勸說,結果費盡口舌也很難打消疑慮,她隻能單槍匹馬先干起來。

“這裡原來一片荒蕪,晚上連路燈都沒有,大貨車很多,我也是累得不行才能睡著。”建廠伊始,從小怕黑怕虫的呂妙霞硬著頭皮,在幾間石棉瓦房裡值起了班,聽著虫鳴,成宿睡不著覺。

就這樣,呂妙霞離開北京,回到家鄉,承包150畝地,貸款200多萬元,開始做起了小草莓的大文章。

“鐵姑娘”拼勁足

種草莓是個精細活。平整土地,安裝水管,採購鋼管,裝修棚膜,埋設滴灌……呂妙霞前后用了3個月的時間,跑了4個省,往返數千裡,購回一件件材料,建起了67座大棚。從山東購進草莓種苗后,她每天早上五六點鐘就趕到基地,一排排看,一株株澆水、施肥。

草莓需要3月份育苗,8月份移栽,呂妙霞坦言她最怕的就是自然災害。可是,人們卻都說,這“鐵姑娘”的名號著實不是白叫的。

2009年11月份,一場突如其來的大暴雪席卷孟津,眼看著剛建起來的草莓大棚被壓得七零八落,呂妙霞的心就像被刀割一樣,差點哭出聲來。她牙一咬,帶領工人自救,決心要把損失降到最低。經過幾天努力,一座座草莓大棚又頑強地立在了凜凜寒風中。沒想到第二年9月份,一場龍卷風把她的大棚全部刮飛,大暴雨沖走了全部草莓苗。她隻得擦干淚水,從頭再來。

眼看小苗一天天長大,呂妙霞卻變得又黑又瘦。她的母親心疼地說:“看你瘦得娘都不敢認了!”可是呂妙霞卻引以為傲:“這每一排結了幾個草莓我都清清楚楚,我是一天天看著它們長出來的!”

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2010年春節前,呂妙霞的草莓上市了。草莓園裡,人來人往,供不應求。兩年的努力,終於有了收益。

鄉親致富有路

如今,沿著孟津縣314省道一路前行,不足10公裡的道路兩側,集聚了近20家果品採摘基地,現代化日光溫室大棚蔚為壯觀。每到節假日,游客便從四面八方蜂擁而至。

“一個人富不算富,讓更多人都致富,這才叫真本事”。自己的草莓生意越做越紅火,為了帶動更多鄉親,呂妙霞成立了孟津縣京孟種植專業合作社,並積極給鄉親們想辦法:有資金的可以承包土地,自己建棚,自己管理﹔沒有資金的可以租園區的大棚,等有了效益再給錢﹔大家用同樣的品牌、種苗、技術,統一包裝、收購、銷售。“合作社定出產品底價,如果市場價格高於底價,社員可以自己銷售﹔如果市場價格低於底價,合作社會以底價收購負責銷售。”呂妙霞說,這樣就能保証合作社成員利益不受損失。

“以前村裡一些婦女閑著沒事,就嚼舌頭、吵架,現在都隻顧著賺錢,誰還有那閑心!”正值中午,白鶴鎮范村的蔡巧雲正忙著接待游客。從2010年起,在呂妙霞的幫助下,蔡巧雲建起了4個大棚。如今,她家的兩幢新房剛剛建成,20個大棚也已經初具規模。

2012年,呂妙霞注冊成立了洛陽龍浩農業有限公司,採用“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讓更多村民嘗到了甜頭。目前,龍浩公司流轉承包土地1200余畝,建設草莓大棚420個。同年,呂妙霞又建設了面積400畝的集旅游、觀光、採摘於一體的休閑農業觀光園區。在她的公司裡,有550多名當地農民,其中90%以上是留守婦女,還有8%是經過培訓的殘疾人。

“大棚有一座,吃穿不用愁﹔大棚三五座,三年蓋小樓﹔大棚有十座,富得直冒油。”如今,孟津縣流傳著這樣的順口溜。鄉親們都說,這些都是呂妙霞的功勞。

“本來計劃干到50多歲,我就不干了,沒想到現在越干越有勁兒!”呂妙霞說,鄉親們有時看見她,趕緊把凳子擦一擦,拉她進屋嘮嘮嗑,“這待遇比啥都強!”(記者 夏先清 通訊員 王佳寧)

(責編:程宏毅、常雪梅)
相關專題
· 人物事跡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