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稿件

總書記和新聞工作者在一起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記者 高雷 景玥

2017年02月19日09:12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冬去春來,萬物復蘇。特殊的時空節點,勾起難忘的記憶。

去年的2月19日,是個值得所有媒體人共同記住的重要日子。習近平總書記用一整天的時間,主持召開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並前往人民日報社、新華社、中央電視台實地調研,看望慰問一線採編播人員,向全國新聞輿論工作者致以親切問候,對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提出要求、寄予厚望。

“高舉旗幟、引領導向,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團結人民、鼓舞士氣,成風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謬誤、明辨是非,聯接中外、溝通世界”。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概括提出了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職責和使命,為新聞輿論工作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新聞輿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從2013年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網絡是重中之重”,到2014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4次會議就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發表重要講話,再到2016年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提出48字的“黨的新聞輿論工作職責使命”,從人民日報夜班平台,人民網演播廳,到新華社新聞信息發稿中心,再到央視《新聞聯播》演播室等,幾年來,習近平總書記的關懷始終伴隨在媒體人的身邊。

2016年2月19日,習近平通過人民網視頻連線福建赤溪村村民。攝影 新華社記者 蘭紅光

黨性:黨的新聞媒體永遠姓黨

“世界上最重要的事,不在於我們在何處,而在我們朝著什麼方向走。”高舉旗幟、引領導向,強調的正是旗幟和方向這一根本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黨的新聞媒體永遠姓黨。無論媒體大小、形態各異,黨的新聞輿論工作者都必須毫不動搖地把堅持正確政治方向放在首位。

古人雲:“文者,貫道之器也。” 馬克思也曾生動指出,報刊“通過油墨向我們的心靈說話”。推開歷史的厚重大門,更能體味這些話的深刻內涵。

習近平總書記在人民日報社的調研,從編輯樓的社史展台開始,意味深長。一份份紙張發黃的報刊,記錄著黨報的歷史沿革﹔一位位在中國新聞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歷史人物,延續著黨報光輝的歷程。對於那段不凡歲月,他饒有興致,一邊駐足觀看,一邊仔細詢問,詳細了解人民日報的光輝歷程。

回望歷史,無論在烽火連天的革命歲月,在熱火朝天的建設年代,還是在波瀾壯闊的改革時期,黨的新聞輿論工作都形成了“喚起工農千百萬,同心干”的強大力量。

實踐充分証明,重視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是革命、建設、改革事業不斷取得勝利的一個重要法寶﹔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是治國理政、定國安邦的大事,必須抓緊抓好抓牢。

而面對媒體格局和輿論生態的深刻變化,今天的新聞人遭遇著前輩們不曾遇到的沖擊與挑戰。

在“你有登場權利,我有圍觀自由”的時代,在觀點交流交融交鋒的時代,如何凝聚共識、筑牢底線?如何在激流中堅持黨性原則?總書記牽腸挂肚。他深入新聞生產一線,與編輯記者面對面,溫情對話、深情寄語。

習近平來到人民日報總編室夜班編輯平台看望一線編輯。他悉心詢問:“夜班到幾點?”“每天最后誰定版?”“現在一共多少個版?”。對圍攏過來的編輯記者,總書記說,你們很辛苦,也取得了很多成績。人民日報是黨的陣地。全黨全國人民都從人民日報裡尋找精神力量和“定盤星”。要適應變化、不斷壯大,關鍵是不忘初衷、堅定信念,新聞輿論陣地既要堅守也要與時俱進。黨中央支持你們,我也支持你們。

習近平來到負責採編內參稿件的新華社參編部。在聽取基本情況介紹后,他對新華社編輯記者說,內參工作非常重要,做好內參工作要客觀真實,要有高度責任心、使命感。我在地方工作時就比較重視內參工作,到中央工作后尤其重視,希望大家再接再厲。

習近平走進《新聞聯播》聯播演播室、導播間,同播出團隊互動交流。編輯部主任李風告訴總書記,《新聞聯播》是“字字千鈞、秒秒政治、天天考試”,傳播黨的聲音容不得一絲一毫疏漏。總書記點頭表示肯定。

記者筆下有財產萬千,有毀譽忠奸,有是非曲直,有人命關天。習近平說,在人民群眾心目中,新聞輿論工作者代表黨和政府,這種信任彌足珍貴。黨的新聞輿論戰線的同志不是自由職業者,不是自由撰稿人,而是黨的事業的一分子,要不斷解決好“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這個根本問題。在“亂花漸欲迷人眼”的誘惑干擾面前,保持“亂雲飛渡仍從容”的政治定力,決不能發表同黨中央不一致的聲音,決不能為錯誤思想言論提供傳播渠道。

作為黨中央的“喉舌”、“耳目”,人民日報始終堅定不移跟黨走,對黨的絕對忠誠已經融入血液、化為基因。其拳頭產品“任仲平”,每逢黨、國家以及社會有重大事件發生或思想上有重大變化之時,均有發聲。在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之際,推出《以信仰之光照亮奮斗之路》﹔在長征勝利80周年之際,推出《鑄就我們民族的精神航道》……這些重磅文章字夾風雷,聲成金石,切實承擔起黨的政策主張傳播者的重要使命。

多次參與社論、“任仲平”文章寫作的評論部專欄室主編張鐵說,“文中有導向,筆下有千鈞,把‘楷體字’寫在全媒體的平台,讓‘主流聲音’在金話筒中更加響亮,是總書記對黨報評論員的要求,也是我們對黨中央的承諾。”

2月19日,習近平在新華社通過視頻同在河南蘭考採訪的記者連線交流。新華社記者 蘭紅光攝

人民性:以民為本、以人為本

“要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相統一,把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變成人民群眾的自覺行動,及時把人民群眾創造的經驗和面臨的實際情況反映出來,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去年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對廣大新聞工作者提出要求。

“人民”兩個字,成為總書記在這次座談會重要講話中的“熱詞”之一。習近平總書記心中時刻牽挂的,也正是最廣大的人民群眾。

“很高興通過人民日報人民網和你們視頻連線。看到寧德的鄉親們,我感到很高興、很親切。我也在想念著你們!”2016年2月19日上午9點30分,習近平總書記在人民網通過視頻同福建寧德市赤溪村村民交流。視頻裡,習近平先后同村黨支部書記杜家住、長期關心支持赤溪村扶貧的退休干部王紹據對話,他向鄉親們問好,叮囑他們保護好綠水青山,走出一條綠色發展、生態富民的路子。

“黨性和人民性從來都是一致的、統一的。”早在2013年8月召開的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就對新聞宣傳工作要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提出了具體要求,“堅持人民性,就是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以民為本、以人為本。”

2016年11月7日,在會見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第九屆理事會全體代表和中國新聞獎、長江韜奮獎獲獎者時,習近平再次強調新聞工作要以人民為中心,要堅持正確工作取向,心系人民、謳歌人民,發揚職業精神,恪守職業道德,勤奮工作、甘於奉獻,做作風優良的新聞工作者。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同時體現在新聞作品上。

如何寫出優秀的新聞作品?總書記給出這樣這樣的答案:“要轉作風改文風,俯下身、沉下心,察實情、說實話、動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作品。”

無論是召開座談會還是在3家中央媒體實地調研,新聞工作者“接地氣”,是總書記尤為關心的話題。

“新聞戰線的同志也要接地氣、深入基層,這樣才能了解真實的情況。”總書記在人民網演播廳同人民日報記者及赤溪村村民視頻連線時指出。

在新華社全媒報道平台,習近平通過遠程指揮系統同正在河南蘭考縣谷營鎮爪營四村進行基層干部作風調查的記者視頻連線,向記者了解實地調研情況。連線后,習近平肯定了記者的這次採訪:“你們開展的這次調研很有意義,通過調研了解干部特別是基層干部隊伍情況,提供真實情況,以利於我們就加強干部隊伍建設、轉變作風採取更有針對性的措施,使我們的工作更有實效。”

調研中,總書記語重心長地對採編人員說:“基層干部要接地氣,記者調研也要接地氣。”

記者接地氣才有靈氣,報道貼近群眾才有受眾。多一些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作品,多一些“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的文章,讓人民群眾喜聞樂見、愛不釋手。

2017年春節期間,《人民日報》推出《新春走基層》專欄,用大量的版面濃墨重彩地報道這個年,涌現出了很多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佳作。

“闖出一條路,發展鄉村旅游”、“橫下一條心,激發內生動力”、“擰成一股繩,凝聚干群合力”,《隻要有信心 黃土變成金——阜平創富》一文中,記者走進大山裡的百姓家,通過深入調研,用鮮活的語言和事例,講述了當地脫貧致富的故事。

此外,今年2月8日刊發的《山東東平縣斑鳩店鎮路村 無地移民遷新居》《安徽旌德縣路西村 鄉村游帶富貧困戶》等稿件,通過實地探訪貧困戶劉樹更、馬來青等人,探實情,話發展,嘮家常,為新的一年裡,廣大困難群眾脫貧致富傳授了經驗,鼓舞了士氣。

這樣的稿件受到廣泛好評,也再次証明了總書記的教誨:“基層跑遍、跑深、跑透了,我們的本領就會大起來。”

2016年2月19日,習近平在中央電視台總控中心同工作人員親切握手。新華社記者 馬佔成攝

世界性:講好中國故事 傳播中國聲音

“中國”既是一個國家概念,也是一個文化概念。隨著中國的蓬勃與繁榮,世界從未像今天這樣,如此渴望傾聽中國。“聯接中外、溝通世界”迫在眉睫。

今日之中國,有“發展的盎然”,也有“成長的煩惱”。雖然國際社會對中國的關注度前所未有,但中國在世界上的形象,很大程度上仍是“他塑”而非“自塑”。在國際上,我們有時還處於有理說不出、說了傳不開的境地,存在著中國真實形象和西方主觀印象的“反差”。

因此,在調研中,習近平多次強調,要下大力氣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加快提升中國話語的國際影響力,讓全世界都能聽到並聽清中國聲音。

在中央電視台調研時,得知央視海外業務發展很快,已形成全球化的採編和傳播網絡,總書記通過視頻同位於華盛頓市中心的北美分台採編播人員連線,詢問他們在外工作情況。聽到“分台每天提供5小時、全自制節目,90%工作人員來自當地”,習近平對這個國際化團隊給予肯定,希望他們客觀、真實、全面介紹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情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文化,搭建與所在地區友誼的橋梁。

而就在此次調研前的9個月,總書記在對人民日報海外版創刊30周年作出重要批示中同樣高屋建瓴地提到對外傳播的基本遵循:用海外讀者樂於接受的方式、易於理解的語言,講述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努力成為增信釋疑、凝心聚力的橋梁紐帶。

“講故事”,成為做好對外傳播工作的關鍵詞。“事實勝於雄辯”,一個個精彩故事,能更好激發受眾共鳴,起四兩撥千斤之效。

2·19以來,各大媒體在“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方面作出了積極探索:

——人民日報海外版推出“海外資訊及服務信息平台”,形成各個海外頻道通過網站、客戶端、社交媒體等媒體形態的跨平台傳播矩陣,開設定制化欄目,在重點新聞報道中,及時傳遞中國官方聲音。

——中央電視台多語種頻道推出《中華傳承人》、《茶,一片樹葉的故事》等精品報道,展現中華文化深厚的歷史淵源。

——新華社推出中、英、法、西、俄、阿、德、日、韓9種語言版本的原創動漫MV《四個全面》,採用國外流行的說唱音樂解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

……

這些鮮活生動的案例,都在故事和細節中,讓受眾得到對中國發展的直觀感受。

事實証明,講好中國故事,是消融“語言壁壘”和“文化隔膜”的最佳方式。

座談會上,當中央電視台主持人康輝回憶起總書記在坦桑尼亞發表演講引用在當地熱播中國電視劇《媳婦的美好時代》拉近同聽眾距離的故事時,習近平說:“據說后來這部電視劇在當地重播了。”聽了總書記的話,會場上人們會意地笑了起來。習近平接著說,要善於表達,深刻道理要通過講故事來打動人、說服人。

誠然,“聯接中外、溝通世界”,有方向,有方法。

正所謂發掘中國之美,欲揚其美,必知美之所在。“講故事”該講什麼故事,習近平這樣回答:講故事,就是要講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故事,講好中國夢的故事,講好中國人的故事,講好中華優秀文化的故事,講好中國和平發展的故事。

講好中國故事,更深層次的內涵,是把中國故事、中國發展背后的“道”講清楚、呈現出來。不要為講故事而講故事,要把“道”貫穿於故事之中,通過引人入勝的方式啟人入“道”,通過循循善誘的方式讓人悟“道”。針對“講故事怎麼講?”,習近平如是說:

“要加強對外話語體系建設,用中國理論闡述中國實踐,用中國實踐升華中國理論,更加鮮明地展現中國思想,更加響亮地提出中國主張。”

陳情說理,以清新之氣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觀念、闡明中國價值,是中國這個文明古國展示給世界的全新姿態。

(責編:萬鵬、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