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期刊選粹>>山西《前進》雜志

山西省長樓陽生作政府工作報告

——2017年1月14日在山西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七次會議上

2017年02月15日15:38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省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6年工作回顧

2016年,是充滿挑戰的一年,也是孕育希望的一年。我們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在省委的堅強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按照“一個指引、兩手硬”重大思路和要求,堅定不移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轉型升級戰略,統籌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等各項工作,在壓力下砥礪前行、在困難中奮力開拓,全省經濟實現了下半年好於上半年的目標。

預計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增長4.5%左右,低於預期1.5個百分點﹔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左右,低於預期11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7%左右,高於預期1.5個百分點﹔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下降5.2%,好於下降7%的預期﹔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6%左右、6%以上,實現預期目標﹔城鎮新增就業46.46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52%,控制在預期4.2%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漲幅1.1%,控制在預期3%以內。約束性指標中,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幅度、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幅度、用水量下降幅度,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煙塵、粉塵減排幅度,劣V類水體比例,農村貧困人口脫貧人數、城鎮棚戶區住房改造數量等指標均完成年度任務。設區市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未完成年度任務,其中,大同、呂梁、忻州三市完成年度任務,陽泉、長治、晉中、太原、晉城、臨汾、朔州、運城八市未完成年度任務。

綜觀2016年,全省經濟仍未進入合理增長區間,增速已連續三年低位徘徊,但標志性、轉折性、趨勢性變化顯著增加。地區生產總值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全年分別增長3%、3.4%、4%、4.5%左右,呈現逐季加快、逐步向好的態勢。農業穩定發展,全年糧食總產量達131.85億公斤,奪得歷史第二豐收年。從9月份起,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結束了連續54個月的下降趨勢,扭轉了與購進價格長達66個月的倒挂狀態﹔從10月份起,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累計增速結束了連續21個月的負增長,企業效益結束了連續16個月的累計淨虧損。這些積極變化,有效改善了市場預期,支撐了經濟企穩向好。

一年來,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堅定推進煤炭鋼鐵去產能。認真落實“三去一降一補”重點任務,退出煤炭產能2325萬噸,淘汰鋼鐵產能82萬噸,率先實施煤炭減量化生產,全年壓減煤炭產量1.43億噸,佔全國煤炭減量的40%左右,為促進工業止跌回升、企業扭虧為盈發揮了關鍵作用,為改善全國煤炭市場供求關系作出了重要貢獻。

——傾力開辟轉型綜改主戰場。破解轉型綜改空間布局、平台載體等瓶頸制約,推進開發區改革創新發展,按國土面積的2%左右謀劃布局全省開發區建設。整合太原都市區的8個產業園區、科技園區和高校新區,成立山西轉型綜改示范區,打造開發區建設和轉型綜改的排頭兵。

——積極培育經濟新動能。搶抓新經濟布局、區域競爭力重構機遇,加快布局數字經濟、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實施雲計算、軌道交通裝備等一批轉型新項目。推進文化旅游、金融、物流、會展等現代服務業發展。加快科技創新城建設,實施T800高端碳纖維、10兆瓦級鋰電池儲能技術等科技重大專項,引進中科院、浙江大學等科研團隊,打造轉型升級新引擎。

——扎實推進重點領域改革。開展同煤、焦煤等國企改革試點,推進電力體制改革綜合試點,成功爭取國土資源部委托我省實施煤層氣礦業權審批登記。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集體土地征收制度改革試點,開展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試點,基本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推廣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設立煤炭供給側改革基金。全面實施企業“五証合一”和個體工商戶“兩証整合”。

——努力構建開放合作新格局。實施“東融南承西聯北拓”對外開放戰略,主動對接京津冀,在科技人才、新興產業、文化旅游、能源供應、現代農業等方面達成一批重大合作事項。與銀行、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等金融機構實施戰略合作,與華為、阿裡巴巴、中鋁等一批行業龍頭企業開展項目合作。成功舉辦太原能源低碳發展論壇、民企助推轉型創新發展大會等重大活動。

——千方百計扶持實體經濟。開展萬名干部入企服務和各類項目受理大起底,實施工業提質增效“20條”、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44條”,推動物流業降本增效,開展電力直接交易,落實鐵路公路運費優惠政策,緩繳資源價款,有效降低企業成本。開展煤企京城路演,推動金融機構通過貸款重組、“債轉股”、資產証券化試點等方式,幫助企業降杠杆、防風險、渡難關。

——奪取脫貧攻堅首戰首勝。制定“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全面實施精准扶貧八大工程二十個專項行動,加大特色產業扶貧力度,提前啟動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10萬貧困人口實施易地扶貧搬遷,57萬貧困人口實現脫貧,1900個貧困村有序退出。

——持續改善民生和社會事業。積極做好高校畢業生、農村轉移勞動力、城鎮困難人員、退役軍人等群體就業工作,安置煤炭鋼鐵去產能轉崗職工3.16萬人。提高城鄉居民醫保、低保標准和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實現全覆蓋。完成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和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年度任務。義務教育“全面改薄”與均衡發展取得新進展。

——狠抓生態環保和安全生產。在全國率先對永久性公益林進行立法保護,扎實推進汾河流域綜合治理,完成營造林400萬畝。加強大氣、水、土壤污染治理,淘汰黃標車及老舊車17.2萬輛。各類生產安全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分別下降2.46%、2.14%,煤礦百萬噸死亡率下降32.9%。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社會保持和諧穩定。

——著力改善發展環境。堅持依法行政,向省人大常委會提請審議地方性法規草案6件,制定政府規章5件,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深化“放管服效”改革,繼續取消、下放、清理規范一批行政審批和中介服務事項。省市縣三級政務服務平台、省市兩級公共資源交易平台基本建成並投入運行,行政審批“兩集中、兩到位”全面推行。建立“13710”工作制度。扎實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認真貫徹《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則》和《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持續推進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全面構建良好政治生態,政府自身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

各位代表,山西經濟正處於一個重大歷史拐點。以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為標志,山西發展翻開了新的一頁。全省上下進一步強化了新發展理念,深化了對省情特點和資源型地區轉型發展規律的認識,更加堅定了轉型綜改、創新驅動的信心和決心。擺脫煤炭過度依賴、加快戰略重點轉移、全力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轉型綜改,正在成為發展的主旋律、最強音,山西已經開啟轉型綜改、創新驅動、全面小康、振興崛起的新征程!

困難中的轉機來之不易,壓力下的收獲彌足珍貴。這是黨中央、國務院親切關懷、堅強領導的結果,是省委統攬全局、正確領導的結果,是省人大、省政協大力支持、有效監督的結果,是全省廣大干部群眾同心同德、攻堅克難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人民,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駐晉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公安民警和中央駐晉單位,向所有關心支持山西改革發展的同志們、朋友們,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各位代表,我們清醒地認識到,全省經濟雖然呈現低位企穩、穩步向好的態勢,但仍沒有走出困難時期,多年積累的“一煤獨大”結構性矛盾、“一股獨大”體制性矛盾、創新不足素質性矛盾遠未從根本上解決,企穩向好的基礎還不牢固,由此帶來的一系列經濟社會問題也是相互交織、錯綜復雜。特別是經濟增長還缺乏大項目支撐、新要素新動能支撐和強有力的人才支撐,短期很難實現跳躍式增長﹔企業負債率偏高、區域性金融風險較大、財政收支不平衡、就業增收困難等問題仍然突出﹔城鄉發展不平衡,脫貧攻堅難度大,民生社會事業欠賬較多,補短板任務十分艱巨﹔安全生產隱患較多,社會管理粗放,維穩壓力較大﹔資源環境約束加劇,大氣、水、土壤污染問題突出,尤其是霧霾問題日益成為人民群眾關注的焦點﹔發展環境不優,一些干部不願為、不敢為、不會為,一些部門和地方服務意識不強、行政效率不高、工作落實不力,等等。解決這些矛盾和問題,唯有加快轉型綜改、創新驅動,舍此別無他途!

二、2017年工作安排

2017年是全面貫徹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的起步之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轉型綜改的深化之年,也是山西走出經濟困難局面的攻堅之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認真貫徹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和省委十一屆二次全會暨經濟工作會議總體部署,按照省委“一個指引、兩手硬”重大思路和要求,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深化轉型綜改試驗區建設有機結合,堅持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全面實施創新驅動、轉型升級戰略,全力促進經濟穩步向好、民生不斷改善和社會和諧穩定,為塑造美好形象、實現振興崛起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主要預期指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5%左右,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目標根據新的統計口徑設置,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7%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由負轉平,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6%左右和6%以上,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左右,城鎮新增就業45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2%以內。

約束性指標是:資源節約方面,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2%,萬元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3.9%,萬元地區生產總值用水量下降3%。環境質量方面,包括設區市細顆粒物(PM2.5)濃度下降比例,設區市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到或好於Ⅲ類水體比例,劣V類水體比例,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減排幅度,完成國家下達任務。民生改善方面,農村貧困人口脫貧66萬人,城鎮棚戶區住房改造13萬套。

2017年指標體系的設定,考慮了轉型需要,突出了轉型導向,體現了穩中求進。地區生產總值增速預期5.5%左右,旨在為轉型和改革留出空間,夯實全面小康、振興崛起的基礎,同時也是一個需要“跳起來”才能“夠得著”的目標。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由負轉平,主要考慮我省實體經濟依然困難,財政增收因素不多,盡管是零增長,但增速要比去年提高5.2個百分點,是一個積極進取的目標。同時,要堅持“緊日子、保基本、調結構、保戰略”,調整財政支出結構,發揮好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固定資產投資工作,要擺脫過分追求增速的慣性,更加注重優化投資結構、提高精准性有效性,把重點放在擴大產業投資、促進民間投資、補齊發展短板上。約束性指標既是轉型的標尺,也是基本的民生要求,必須不折不扣完成。

各位代表,經濟社會發展指標是重要的風向標和指揮棒。我們還將出台深化轉型綜改的意見,制定轉型綜改、創新驅動指標體系,力促各地主動轉型、創新轉型、深度轉型、全面轉型。為了明天,為了子孫后代,我們堅決不要帶血的GDP、不要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的GDP、不要摻假帶水分的GDP,要努力創造有質量有效益真金白銀的GDP、綠水青山可持續發展的GDP、老百姓有實實在在獲得感和幸福感的GDP!

今年,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大力推進“三去一降一補”。

堅定去產能。重點抓好煤炭去產能,更好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方式,嚴格執行環保、能耗、質量、安全等相關法律法規和標准,推動企業兼並重組,推進產能交易,關閉退出煤炭產能2000萬噸左右。多渠道做好職工分流安置工作。堅持淘汰落后產能與發展先進產能相結合,實施減量置換、減量重組、提高單產、減人增效,提升安全生產水平,提高先進產能佔比,有序釋放先進產能,促進煤炭市場供需關系繼續改善。退出鋼鐵產能170萬噸。

努力去庫存。加大棚戶區改造和城中村改造貨幣化安置力度,促進庫存商品房改造為安置住房。鼓勵庫存較大的市、縣為進城農業轉移人口購房提供補貼,逐步推行先租后買。完善住房保障和供應體系,培育住房租賃市場,調整房地產市場結構,還原住房居住屬性。力爭商品房待售面積消化周期控制在10個月左右。支持企業搞好產銷銜接,降低工業產成品庫存。

穩步去杠杆。穩妥推進企業債務重組,支持企業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引導金融機構幫助企業置換債務。支持企業開展資源價格評估,重點開展煤炭企業清產核資。推進資產証券化試點。加大股權融資和應收賬款融資。加強企業自身債務杠杆約束。建立企業債務重組和不良資產處置協調機制。

多措降成本。落實減稅降費政策,進一步清理不合理收費,努力減輕企業稅費負擔。利用專項建設基金、應急周轉保障資金、信用增進、再擔保等方式,支持企業多渠道融取低成本資金。階段性降低企業社保費、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合理降低企業人工成本。深化煤炭、電力、土地等領域改革,降低企業用能用地成本。完善物流配送網絡,提高物流效率,降低企業物流成本。引導企業眼睛向內挖潛增效。

著力補短板。既補硬短板又補軟短板,既補發展短板又補制度短板,著力加強人力資源、科技創新、生態環保、“岸、港、網”建設等薄弱環節。重中之重是加快補齊脫貧攻堅這個短板。堅持精准扶貧、精准脫貧,深入實施精准扶貧八大工程二十個專項行動。推進特色農業扶貧、光伏扶貧、旅游扶貧和電商扶貧,抓好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和干果經濟林提質增效工程。採取政府購買、訂單培訓、定崗培訓、“互聯網+培訓”等模式,抓好農村貧困勞動力技能培訓。到村到戶精准落實各項社會保障和社會救助政策措施。全面推進統籌整合財政資金試點工作。開展資產收益扶貧試點。完善財政風險補償機制,落實小額信貸、扶貧再貸款和保險扶貧等政策,創新精准扶貧小額信貸模式,完善信貸服務體系。健全脫貧攻堅責任制,確保完成14個貧困縣摘帽、2270個貧困村有序退出,完成12萬貧困人口易地搬遷和3萬人同步搬遷。省市縣三級已層層立下“軍令狀”,必須做足“成色”,如期“交賬”,在奔小康的路上決不落下一個貧困村、一個貧困戶、一個貧困人口!

(二)大力支持做強實體經濟。

著力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緊跟5G時代,充分發揮我省氣候冷涼、區位適中、電力充沛等優勢,圍繞基礎建設、數據應用、產業開發“三維一體”,實施大數據戰略,發展數字經濟,建設智慧山西,推進智能制造。加強頂層設計和管理,組建大數據產業發展局,出台促進大數據發展政策措施。推進移動、聯通、電信、華為、百度、浪潮、呂梁軍民融合雲計算等數據中心建設,爭取國家部委和金融機構在我省布局大數據中心或災備中心,籌劃建設智慧山西雲平台,打通信息孤島,推動數據資源開放共享。構建大數據全產業鏈,做大做強雲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可信計算機等產業﹔開展大數據招商引資,吸引上下游產業鏈項目落地我省。實施“互聯網+”行動,在政府治理、公共服務和城市建設等領域廣泛應用大數據,推動大數據與制造業、現代農業、服務業深度融合,以信息化促進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

加快發展裝備制造業。圍繞軌道交通裝備、重型機械、能源裝備、化工裝備、電子信息裝備、紡機裝備等優勢領域,著力提升自主研發和系統集成能力,推進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加快向“山西智造”轉變。創新軍民產業融合機制,推進軍民融合產業園和產業孵化基地建設。積極爭取國家智能制造試點示范,籌劃建設省級裝備制造業創新中心,重點推進太重風電裝備園區、富士康光機電及工業機器人、晉能光伏電池及組件等項目建設。

積極發展新興潛力產業。依托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生物醫藥等新興潛力產業的既有基礎,瞄准發展前沿,強化政策支持,加快佔領行業高端,形成新的優勢產業。做大做強新型金屬材料、新型化工、新型無機非金屬和前沿新材料,重點推進太鋼350公裡輪軸鋼、T800高端碳纖維二期和中電科二所碳化硅半導體等項目建設。推動比亞迪新能源汽車二期、吉利新能源汽車、宇航新能源客車、臨汾沃特瑪新能源汽車產業園等項目建設,實現太原、晉中、晉城全區域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全覆蓋。發展風電、光伏發電和生物質能等新能源產業,推動太原西山國家新能源示范區及大同、長治、運城三個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設,抓好漢能移動能源產業園建設。推進節能裝備、環保設施、環保物聯網、節能服務等領域重大項目建設。加快晉北原料藥、晉中中成藥、晉南新特藥三大基地建設,籌建太原生物醫藥研究院和產業園。

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推進新型綜合能源基地建設,抓好晉煤外運,擴大晉電外輸,實施晉氣外送,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加大傳統產業技術改造,加快傳統產業與新技術、新工藝、新模式相互嫁接,促進煤基產業和原材料產業綠色清潔高效循環發展。深化煤電聯營,推動煤電材、煤焦化、煤焦鋼一體化發展,推進中鋁呂梁基地50萬噸鋁合金深加工、銀光鎂業500萬隻輪轂生產線等項目建設。發展差異化、高端化煤基化工產業,加快潞安180萬噸煤制油等項目建設。深入開展消費品工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專項行動,推動食醋、白酒、乳制品、紡織、陶瓷、玻璃器皿、工藝品等產業提檔升級。

做大做優建筑業。推動建筑企業整合重組,培育扶持專業資質企業,加快形成一批專業化大型企業集團。支持企業開拓省內外市場。打造省級建筑產業園區,提升鋼結構、裝配式混凝土和市政構件預制加工能力。支持企業建立全產業鏈生產體系,實現設計、構配件生產、施工、管理一體化發展。

各位代表,山西轉型的希望在戰略性新興產業,潛力也在戰略性新興產業。我們要著力優化產業布局,細化產業目錄,集中優勢資源,實施“六大工程”,加快構建多元化中高端現代產業體系。力爭經過五年、十年甚至更長一段時間的努力,有效破解“一煤獨大”的結構性矛盾,使傳統產業特別是煤炭產業在自身轉型升級、做優做強的同時佔比逐年下降,戰略性新興產業佔比大幅提升,形成經濟增長的多業支撐,讓山西經濟這座大廈基礎更加穩固、結構更加合理、競爭力真正強大,堅實地屹立在中國經濟版圖上!

(三)大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優化農業產業布局。適應農產品消費升級需要,以增加農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給為主要目標,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穩糧優經擴飼,穩定小麥生產,調減籽粒玉米,做精雜糧、做優果菜、做強畜牧、做好藥材。構建汾河平原、上黨盆地、雁門關、太行山、呂梁山和城郊農業六大特色農業發展區域。切實抓好雁門關農牧交錯帶建設,以養定種、種草養畜,推進草畜一體化發展。

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打造一批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全國優質雜糧產地交易市場和中藥材交易中心,擴大農產品精深加工規模,大力發展休閑農業、農村電子商務、鄉村旅游等新產業新業態,拓展農業產業鏈價值鏈。實施龍頭企業轉型升級計劃,培育一批種業型、加工型、流通型、服務型農業龍頭企業。創新農村集體經濟合作組織,通過合作使農民同經濟組織及企業結成利益共同體,實現互利共贏。

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加快發展功能農業,面向中高端市場,推進藥食同源產品開發,大力發展保健食品等高附加值產品。實施農業標准化戰略,推進“三品一標”認証,農業生產標准化率力爭提高到30%以上。抓好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打造運城農產品出口平台,帶動全省農產品質量提升。

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打造山西“農谷”,組建山西功能食品研究院,建設現代農業創新高地和功能農業示范區。加強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實施農業科技創新行動計劃,力爭在特色優勢農業發展、旱作節水農業、農業生態保護等方面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強化農業基礎支撐。優先保障財政支農支出,改革財政支農投入使用機制,整合出台新的強農惠農政策,重點支持農業基礎建設、科技創新、結構調整、農民增收。完成高標准農田建設200萬畝,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60萬畝。建立完善科技、金融、流通、人才、政策五位一體的服務體系,培育多種形式的農業經營性服務組織。推進特色現代農業提質增效,真正讓農業成為充滿希望的產業。

(四)大力發展服務業。

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推進金融業創新發展。完善地方金融體系,做大做強金控集團,推動晉商銀行啟動上市,推進農信社改制,組建晉商人壽保險公司,推動組建民營銀行。培育壯大天使基金、種子基金、創投基金和私募股權基金,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通過可轉債、永續債、企業債、公司債、中期票據等融資工具,促進能源產業升級改造。健全金融中介體系,規范發展互聯網金融。推進咨詢服務業快速發展。制定支持咨詢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加快發展以會計、法律、審計、評估、專利代理為重點的咨詢服務業,拓展商務咨詢服務領域,引入政府採購機制,積極推動重大決策、重大項目和工程技術等領域引入咨詢服務。推進物流業智慧發展。圍繞能源礦產品、農產品、大宗工業品、生活日用品等,大力發展智慧物流、多式聯運、城鄉快遞、冷鏈物流,培育現代物流企業集團,建設重要物流設施,規劃建設全省智慧物流雲平台,推進太鐵中鼎物流園等項目建設,加快構建立體式現代物流產業格局。推進會展業提速發展。加快完善會展設施,在太原規劃建設大型會展中心,引入市場化辦會機制,培育會展市場主體,延伸會展產業鏈。辦好太原能源低碳發展論壇等重點展會,鼓勵各部門各行業積極引進本領域重要展會。推進幸福產業提質升級。發展文化、教育、體育、健康、休閑、養老等幸福產業,規劃建設融旅游、度假、養老、醫療於一體的健康養老產業集群。進一步擴大新興消費。培育信息消費、智能家居、可穿戴設備等新興消費,推動消費結構升級。引深“山西品牌行”系列活動。加強流通基礎設施建設,抓好太原智慧物流配送示范城市建設,完善市場服務體系,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營造良好的消費環境。

優化提升傳統服務業。適應大眾消費多樣化、個性化、信息化需求,推動商貿、餐飲、住宿、家政等行業加快業態創新、管理創新和服務創新,促進線上線下互動發展。優化城鄉商貿流通網絡,發展現代經營方式。積極打造晉菜品牌,弘揚山西面食文化,培育一批跨區域餐飲連鎖示范企業,發展大眾餐飲、特色餐飲。推進住宿業連鎖化、品牌化發展。健全城鄉居民家庭服務體系,提高居民生活便利化水平。

特別要把文化旅游業加快培育成戰略性支柱產業。著力破解體制機制障礙,上半年基本完成全省旅游景區體制機制改革,進一步理順管理體制、經營機制和各類利益關系。以“旅游業+”為思路,把握“安、順、誠、特、需、愉”六字要訣,包裝一批項目、引進一批戰略合作者、培育一批經營主體、搭建一批投融資平台、打造一批旅游景區和精品線路,做強尋根覓祖、古建宗教、晉商民俗、太行山水、紅色經典等旅游品牌。積極發展全域旅游。建設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發展試驗示范區。組建省級文化旅游投資平台,實施大項目建設、大企業運作。提升五台山、雲岡石窟、平遙古城等重點景區品質。發展生態游、商務游、休閑游、旅游養老、會展旅游、體育旅游等新業態。辦好重大旅游節慶活動。抓好旅游公路和旅游服務設施建設。努力實現由文化旅游資源大省向文化旅游強省的跨越,把山西建成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五)大力推進重點領域改革。

加快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科學修編全省開發區總體發展規劃,推進開發區整合、改制、擴區、調規。理順開發區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和各類利益關系,建立專業化、市場化、國際化的管理運行機制,實行領導班子任期制、全員崗位聘任制和績效工資制。按照應放盡放、能放盡放的原則,切實向開發區簡政放權。重點抓好山西轉型綜改示范區體制機制創新,賦予示范區省級投資項目核准權限,開展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試點。力爭4月底前啟動起步區建設,引進實施一批重大產業和科技項目,在產業轉型、創新驅動、體制改革、投資環境等方面為全省作出示范。

深化國企國資改革。堅持國企國資改革方向,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取向,推動國有企業瘦身健體、固本培元、提質增效、轉型升級。推進國有企業功能界定與分類,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完善現代法人治理結構,推進市場化選聘經營管理者,加快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妥善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積極推進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改革試點。推動國資監管體制向管資本為主轉變。制定出台國企國資改革方案,全面啟動省屬國有企業改革。

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落實企業投資自主權,實行企業投資項目管理負面清單、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制度。對核准類項目,隻保留選址意見、用地預審以及重特大項目環評審批。對備案類項目,不設置前置條件,除國家有特殊規定外,全部實行屬地管理。創新企業投資項目管理,探索建立多評合一、多審合一、多圖聯審、聯合驗收等新模式,對技術審查類的審批試行先建后驗模式。發揮好政府投資的引導和帶動作用,建立完善PPP有效推進機制,設立促進經濟轉型新動能投資基金。加快市場化融資步伐,加大貸款協調力度,穩步提高存貸比,優化企業貸款結構,大幅增加信貸規模﹔加大直接融資力度,推進綠色債、雙創債等創新債券品種融資﹔實施企業上市培育和上市企業、挂牌企業再融資行動﹔引導保險機構資金和資產公司投資入晉。全面開放投融資中介市場,完善中介服務機構退出和懲戒機制。

深化電力體制改革。推進輸配電價改革。抓好股份制電力交易機構運營。加快推進轉型綜改示范區產業園區等增量配電業務試點。以呂梁鋁循環產業園區為試點,探索局域電網運營新模式。擴大直供電規模和范圍,提高自備電裝機比重,有效降低企業用電成本,努力把我省電力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和發展優勢。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繼續大力削減工商登記前置審批事項,抓好“証照分離”改革試點。在全面實施“五証合一、一照一碼”登記制度的基礎上,將更多涉企証照與營業執照整合,積極探索“多証合一”登記模式。有序推進電子營業執照和全程電子化試點,開展簡易注銷改革。支持去產能分流人員自主創業,為其從事經營或注冊企業開辟“綠色通道”,並依法給予稅費減免、擔保貸款等政策扶持。創新事中事后監管,完善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推動企業信息共享交換和互認互用。

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完善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機制,基本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証。完成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集體土地征收、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試點。推進農村土地經營權和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試點工作。大力推進水權水務、小型水利工程產權和農業綜合水價改革。加快推進國有林場改革,繼續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深入推進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

改革是決定轉型成敗的關鍵一招。我省各領域、各方面改革的任務極其繁重,既要“補課”,又要“爭先”﹔既要抓住主要矛盾,大膽探索,先行先試,盡快取得突破,又要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通過改革不斷激發創新驅動、轉型升級的內生動力和創造活力。

(六)大力實施科技創新和人才強省戰略。

扎實推進科技創新。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推進十大創新行動。建立完善科研經費管理、成果轉化、資源共享、用地、人才等科技創新政策。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布局創新鏈,深入實施企業技術創新“百項重點項目計劃”,推進科技重大專項和產業化示范項目。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支持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深化合作,開展協同創新,推動企業成為技術創新主體。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計劃。加強高層次創新團隊建設,通過項目招標、人才招標、人才合作、共建重點實驗室和研發中心等方式,引進一批領軍型科技創新團隊。開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試點,建立省級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加快科技創新城建設,打造新材料、新能源、信息技術、生物技術、煤基科技創新高地。建設基於互聯網的創新平台,建成大型科學儀器和科技資源開放共享平台、科技成果轉化和知識產權交易平台。建立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財政補助和保險補償機制。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推進科研院所轉制改制,賦予高校、科研院所經費預算調劑、經費分配使用、科研設備採購等方面更大的自主權。

實施一流的人才政策。全面對標發達地區人才政策,出台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實施意見,實施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政策。開展高層次人才年薪制、項目工資制、協議工資制、績效工資制試點。取消機關事業單位控編進人卡和進人計劃卡,全面落實用人主體自主權。構建全新的人才合理流動機制,打通政企、事企人才雙向流動通道,順向流動全部取消審批,橫向流動單位自主辦理,逆向流動實行科學調控。改革人才評價制度,取消附著在職稱評聘上的非專業條件和限制性要求,實行評聘分離制度。用好本土人才,引進高端科技創新人才、高級經營管理人才和工匠型高技能人才,為他們解決好配偶就業、子女就讀、住房保障等后顧之憂。

各位代表,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人才是支撐轉型的第一資源。我們要面向經濟主戰場,聚焦產業、企業、企業家,聚合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要素鏈、制度鏈,加快補齊科技和人才短板,為轉型綜改提供強大的動力和智力支撐!

(七)大力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

實施“東融南承西聯北拓”戰略。積極參與京津冀一體化,深度融入環渤海經濟圈,在產業發展、招才引智、科技創新、基礎設施、能源供應、文化旅游等方面開展全方位合作。差異化承接國際市場以及長三角、珠三角、港澳台地區產業梯度轉移。制定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三年滾動計劃,實施“千企百展”行動,開展國際產能合作。落實中部崛起戰略,深化與中原經濟區、沿黃經濟區合作,推進晉陝豫黃河金三角、蒙晉冀長城金三角區域合作,融入中蒙俄經濟走廊。

加快推進基礎設施內通外聯。完善我省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優化提升“鐵、公、機”,加快大張客專、太焦客專、原大客專、陽泉北至大寨城際鐵路等重點項目建設,打通省際斷頭路,推進14個未連通高速公路出省口建設。完善骨干機場功能,發展臨空經濟。加快建設“岸、港、網”,支持太原鐵路口岸建設,啟動太原航空口岸“一站式作業”試點,加快推進大同航空口岸正式開放,實現運城航空口岸臨時開放,推進五台山航空口岸臨時開放。加快太原、大同、臨汾無水港建設,完善提升太原武宿綜合保稅區、太重(天津)重件碼頭等物流港功能。加快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山西(陽泉)智能物聯網應用基地試點建設,力爭將太原增設為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

推動外貿轉型升級。復制推廣國家自貿區改革試點經驗,在投資管理、服務業開放、海關監管、檢驗檢疫等領域,進一步探索新體制、新模式。加快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推進投資貿易便利化。培育外貿綜合服務企業和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等新興業態。制定重點出口產品支持政策,擴大山西產品出口規模。積極擴大進口,重點支持先進設備、先進技術進口。承接發達地區加工貿易轉移。

高效精准招商引資。圍繞產業鏈條、產業集群、產業目錄,實施專業招商、以商招商、會展招商、網絡招商、委托招商等,抓好熟地儲備、標准化廠房等要素供給,加強跟蹤服務,促進項目落地投產。推進招商引資體制機制改革,強化駐外辦事處和各類商會在招商引資中的窗口和橋梁作用。改進和完善招商引資考核體系,加大簽約項目開工率、資金到位率考核權重。啟動實施“晉商晉才回鄉創業創新”工程,鼓勵和吸引晉商晉才在我省設立總部企業、研發中心、營銷中心、結算中心,實現人才要素回流回鄉、創新創業。我們期盼新一代晉商茁壯成長,呼喚晉商驕子回鄉興業,歡迎八方有志之士來山西投資發展。我們將全力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攜手共鑄新晉商、新輝煌!

(八)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多層次培育雙創主體。引導國有大企業自主創新,充分發揮龍頭企業雙創主體的示范效應,輻射帶動區域關聯企業提升創新能力。孵化培育一批創新型中小微企業。扶持一批高成長性創新型“小巨人”企業,引導企業創造新需求、新市場、新業態。推進創新型企業梯次發展,推動“個轉企、小升規、規改股、股上市”。

支持創建雙創示范基地。推動新建基地型、舊企業閑置廠房改造型、城市樓宇型等小企業創業基地發展,實現各類創業者“拎包創業”。培育認定一批眾創空間,力爭省級以上眾創空間達到150家以上。深化創業型城市創建工作,舉辦創業大賽、創客山西等活動,組織創業項目洽談對接,提高創業成功率。

加強創業創新政策支持。放寬新產業新業態市場准入,探索包容創業創新、多元參與的審慎監管方式。對創業者購買創新服務、開展技術合作等給予扶持,支持發展分享經濟。完善知識產權創造、保護和運用制度,促進知識產權的自由流通和交易。加強雙創財政金融支持,省級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向小微企業傾斜,為更多的初創期小微企業提供第一筆政府性扶持資金﹔發展各類創業投資引導基金,鼓勵發展眾創、眾包、眾扶、眾籌服務,拓寬創業創新融資渠道﹔積極推廣“助保貸”等融資模式,有效化解小微企業融資難。

全力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完善產權保護制度,依法保障非公有制企業與公有制企業享有平等的財產權。建立公平競爭審查制度,按照統一市場、公平競爭的標准,對涉及市場准入、產業發展、招商引資、政府採購、經營行為規范、資質標准等政策措施進行審查,有序清理廢除對民營經濟的歧視性規定,保障非公有制經濟與公有制經濟一樣,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推動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金融、能源、通訊等領域向民間資本開放。鼓勵民營資本參與國有企業改革。引導民營企業實施股份制改造。努力形成“龍頭企業巨木參天、小巨人企業百木成林、小微企業漫山遍野”的產業生態。

(九)大力培育文化軟實力。

挖掘文化寶藏。啟動山西文化資源大調查。實施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工程和鄉村文化記憶工程,抓好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利用,推進晉中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實施“文明守望工程”,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利用。推進文物密集區體制改革試點工作,籌備建設晉商博物館,努力使文化記憶鮮活起來。做好修志編鑒工作,發揮資政育人作用。

提高文化普惠水平。健全省市縣鄉村五級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實施數字圖書館、電子閱覽室、數字農家書屋等公共文化數字服務項目,推進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讓公共文化服務更加貼近群眾。整合各類農村文化建設資金,提高使用效益。加大購買公共文化服務力度,繼續開展好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農村公益電影放映等文化惠民活動。推進全民閱讀,建設書香社會。大力弘揚太行精神、呂梁精神、右玉精神,加強公民道德建設,選樹山西好人、道德模范、文明家庭。推動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村風。

推進文化產業發展。開展全省文化產業統計普查。激發文化市場主體活力,壯大省屬文化企業集團,支持中小微等各層次文化企業發展。整合資源,推動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深度融合。發揮各類文化產業資金基金作用,加快文化與旅游、信息、科技、體育、金融等產業融合。積極發展文化創意、動漫游戲、數字出版等新業態,推進新聞出版廣電數字內容產業基地、山西文化產業園、山西文化保稅區等重大項目建設。探索建立省屬國有文化資產三級管理體制,深化國有文化企業分類改革,構建有文化特色的現代企業制度,推進省屬文化企業“雙效”業績考核。加快全省廣播電視網絡整合,完成首輪資產重組工作。辦好第三屆山西省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

繁榮發展文化事業。發展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事業,實施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工程,建設“文化晉軍”。大力開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題實踐活動,推出一批富有中國氣派、山西特色的精品力作。加強網絡文化建設,淨化網絡環境。促進對外文化交流和貿易,推動山西優秀文化走出去,讓三晉文化薪火相傳、發揚光大!

(十)大力推進城鄉一體化。

推動太原都市區提檔升級。按照主體功能區定位,調整完善提升太原都市區規劃,在太原開展“五規合一”試點,年底前在全省推開。推進太原都市區航空、鐵路、高速公路和軌道交通建設,暢通人流、物流、信息流。加快晉中至太原城際鐵路、太原地鐵2號線建設,積極推進太原地鐵3號線、1號線前期工作。著手規劃建設以晉陽湖為中心的太原西山片區,打造山湖一體、河湖連通、古今交融、人文自然輝映的一流景區。支持太原做優做強、做特做名,在“五城聯創”的基礎上,著力建設創新城市、開放城市、品質城市、智慧城市、綠色城市、低碳城市、平安城市、幸福城市,加快提升省會城市的核心競爭力和知名度、美譽度。

優化城鎮空間布局和功能。積極推進晉北、晉南、晉東南三大城鎮群建設。推動區域中心城市發展,有序調整行政區劃,擴大中心城區行政區域范圍,逐步解決“一市一區”問題。繼續實施“大縣城戰略”,推進產城融合,建設一批特色城鎮。深入實施城市人居環境改善工程,加大老舊工業區改造力度,加強城市綜合交通網絡、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提高城市水氣熱、通信、污水垃圾處理等設施保障能力。

推進美麗宜居鄉村建設。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推動41個農村垃圾治理試點縣和8個農村生活污水綜合利用示范縣建設,加大改氣、改水、改廁力度。完成採煤沉陷區治理搬遷6.6萬戶,實施地質災害治理搬遷4000戶,開工改造城中村4.6萬戶,抓好400個省級美麗宜居示范創建村提檔升級。特別要重視古村落保護,抓好108個重點傳統村落保護及開發利用。

完善城鄉一體化體制機制。加快推進規劃編制、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產業布局、制度安排“五個一體化”。探索實施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規模同吸納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數量挂鉤機制。鼓勵就近城鎮化、梯度城鎮化,出台財政支持政策,促進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有序落戶城鎮。合理安排市域縣域城鎮建設、農田保護、產業集聚、村落分布、生態涵養等空間布局,推動水電路氣等基礎設施城鄉聯網、共建共享,促進各種資源要素在城鄉協調配置,推進教育、醫療、文化、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務均衡配置。

(十一)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加大環境污染治理力度。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努力改善環境質量。加大控煤、治污、管車、降塵力度,實施散煤綜合治理,加快推進集中供熱,提高清潔供暖比重,全面完成燃煤發電機組超低排放改造,完成國家下達的黃標車及老舊車淘汰任務。支持太原市率先實現清潔供暖全覆蓋,徹底解決城區冬季原煤散燒問題。建立重污染天氣預警應急響應和聯動機制,實施設區市空氣質量信息共享、污染排放聯合控制、聯動執法,有效防治霧霾天氣。加快城鎮污水處理設施提標改造,開展農村生活污水綜合處理試點。完成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規劃。因地制宜推行垃圾分類,開工建設一批垃圾處理項目。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深化以省城太原為重點的中心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深入開展環保督察,引深“鐵腕治污”行動,依法嚴懲各類環境違法違規行為。

實施山水林田湖系統治理。深入推進林業“六大工程”,營造林400萬畝。有效開發空中水,合理利用地表水,嚴控開採地下水,優化全域水資源配置。推進大小水網建設,加快完成萬家寨引黃全能力配套工程,實現大水網隧洞骨干連通工程全部貫通,辛安泉供水和東山供水工程正式投運,小浪底和中部引黃工程試運行,縣域小水網工程取得實質性進展。推進汾河、桑干河等重點流域生態修復治理,開展京津冀晉地下水修復試點,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積525萬畝。

推進能源資源集約節約利用。全面推進工業、建筑、交通、公共機構等領域節能,推進重點行業能效對標。實施建設用地總量控制,把土地產出率作為重要准入門檻。加大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力度,推進土地、礦產集約節約高效利用。推廣綠色建筑、裝配式建筑。推進朔州國家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設。

創新生態文明體制機制。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明確各類自然資源產權主體權利。完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探索建立多元化生態保護補償機制,逐步增加對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建立污染防控區域聯動機制。健全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市場。制定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辦法。全面推行“河長制”。推進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改革。實施固定污染源“一証式”排污許可証管理制度。

各位代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我們要順應人民群眾關切,堅持不懈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堅持標本兼治,統籌抓好源頭治理、過程治理、重點治理、專項治理和系統治理,最終實現徹底治理,努力建設山清水秀、天藍地淨的美麗家園!

(十二)大力推進民生改善。

積極擴大就業。加快發展服務業等勞動密集型產業,扶持中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發展,開發更多就業崗位。推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計劃,實施“三支一扶”、就業見習等基層服務項目,吸納更多高校畢業生就業。統籌中央獎補資金、就業專項資金和失業保險基金使用,做好去產能職工安置工作。扎實開展就業援助專項行動,托底幫扶就業困難人員,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做好城鎮失業人員、“4050”人群、退役軍人等群體就業工作,轉移農村勞動力33萬人。實施職業培訓全覆蓋計劃,提升勞動者就業創業能力和職業轉換能力。

著力增加居民收入。適時適度調整全省最低工資標准,發布年度企業工資指導線。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標准,確保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全面落實司法體制改革試點工資政策。圍繞農民持續增收,推進農業提質增效,著力挖掘經營性收入增長潛力﹔扶持農民就業創業,努力增加就業崗位和創業機會,穩住工資性收入增長勢頭﹔深化農村賦權改革,釋放財產性收入增長紅利﹔健全農業支持保護政策,拓展轉移性收入增長空間,讓農民的錢袋子實實在在鼓起來。

全面加強社會保障。推動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入軌運行。實現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制度並軌,推進基本醫保異地結算和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在晉中市開展生育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合並實施試點。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醫保財政補助標准。提高城鄉低保標准,推動脫貧線、低保線有效銜接。提高養老機構服務質量。實施殘疾人精准康復服務行動。全面實施全民參保登記。

加快發展教育事業。實施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推進普惠性民辦幼兒園認定和扶持工作。在城鎮新建住宅小區配套建設中小學幼兒園。統籌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實施好義務教育“全面改薄”工作,啟動實施農村中小學廁所“旱改水”工程,全省所有縣(市、區)義務教育學校標准化建設通過省級抽查確認,再有20個縣(市、區)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認定。統一城鄉義務教育學生“兩免一補”政策,實現教育經費隨學生流動可攜帶。推動全省所有普通高中辦學條件基本達標。推進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建立中職學校生均撥款制度。落實特殊教育提升計劃。啟動實施“1331”工程,促進高等教育振興崛起。推進太原東山高校新區建設。做好山西中醫藥大學去籌工作,籌建山西藝術學院。加快發展民辦教育。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推進招生考試制度改革。

推進健康山西建設。全面推開公立醫院改革。落實政府辦醫責任,完善醫院補償機制,動態調整醫療服務價格。公立醫院全部取消藥品加成。加快建立分級診療制度,以基層首診為導向,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推進縣鄉醫療衛生一體化。實施藥品流通領域“兩票制”改革,推進城鄉藥品配送一體化。落實社會辦醫與公立醫院同等待遇,支持有條件的非公立醫療機構做大做強。提高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財政補助標准。啟動健康城鎮建設試點。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完善全面兩孩政策體系。推進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做好第二屆全國青運會籌備工作。

發展婦女兒童、老齡、慈善和紅十字會等事業。加強氣象、地震、人防、科普、檔案、參事等工作。做好民族宗教、外事、僑務、港澳、對台等工作。支持國防建設,加強雙擁工作。繼續做好對口援疆工作。

各位代表,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我們要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繼續改善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的基礎上,更加注重提高人的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今年,省政府將再辦好六件民生實事:一是實施3.5萬名殘疾預防重點干預和殘疾兒童搶救性康復項目,二是對36個貧困縣建檔立卡的農村婦女免費進行“兩癌”檢查,三是為全省城鄉懷孕婦女提供免費產前篩查和診斷服務,四是新建600個農村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五是實施6萬名建檔立卡農村貧困勞動力免費職業培訓,六是免費送戲下鄉1萬場。

(十三)大力抓好安全穩定工作。

壓實安全生產責任。堅持“黨政同責、一崗雙責、企業(單位)主責、失職追責”,按照“三個必須”和誰主管誰負責的要求,壓實各級政府領導責任和部門監管責任。依據工商注冊企業名錄,逐一落實生產經營單位的監管部門和監管責任人。嚴格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切實做到安全責任、管理、投入、培訓和應急救援“五到位”。

推進依法治安。全面落實新修訂的《山西省安全生產條例》。完善各級政府安全監管執法體制,重點充實市縣兩級安全生產監管執法人員,強化鄉鎮(街道)執法力量,完善開發區、工業園區、風景區等功能區的安全生產監管體制。進一步健全聯合執法工作機制和安全生產“黑名單”制度,對違法違規行為零容忍、嚴查處。嚴格責任倒查制度,實行目標考核“一票否決”。

嚴查整治安全隱患。全面開展安全風險排查評估,完善人防、技防、物防等風險防控措施。在煤礦、非煤礦山、道路交通、危險化學品、油氣管道、建筑施工、人員密集場所等行業領域開展安全生產隱患大排查大整治,加大對去產能企業、長期停工停產礦井和技改礦井的檢查力度,及時消除各類事故隱患。對重大隱患實行挂牌督辦、限期整改,整改無望的予以關閉,對非法生產經營建設行為堅決打擊取締。

提升安全生產基礎保障水平。在重點領域強制推進安全生產標准化建設。開展反“三違”專項行動,強化企業生產一線、作業現場的安全生產管理。實施一批煤礦災害治理、軍工化工企業搬遷、公路防護工程等領域的重大安全治理項目。大型尾礦庫全部安裝在線監測系統,加快實現尾礦庫安全在線監測全覆蓋。

維護社會穩定大局。深化社區“網格化”管理,完善城鄉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聯動機制。創新網上信訪機制,完善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有效調處化解過剩產能、征地拆遷等重點領域的矛盾糾紛,健全應急管理和防災減災體系。加強食品藥品監管,加快建立重要產品追溯體系。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加大失信行為聯合懲戒力度。創造良好金融生態環境,嚴厲打擊惡意逃廢金融債務和各類非法金融活動,著力維護金融安全,防止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深化平安山西建設,狠抓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努力營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各位代表,山西今天安全穩定的局面來之不易。在轉型綜改的關鍵時期,安全生產和社會穩定顯得更為重要。我們一定要牢固樹立總體安全觀,進一步強化紅線意識,以鐵的擔當盡責、鐵的手腕治患、鐵的心腸問責、鐵的辦法治本,堅決守住“三條底線”,絕不讓安全穩定問題影響干擾轉型綜改的大局!

三、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面對轉型綜改的繁重任務,各級政府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強化宗旨意識,忠實履行職責,與中央要求“對表”、與發達地區對標、與國際通行慣例對接,加強人民政府、法治政府、效能政府、擔當政府、廉潔政府建設,不斷提升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加強人民政府建設。我們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人民是我們的衣食父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的天職。各級政府要在法律規定范圍內,全面推進行政決策、執行、管理、服務、結果公開,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認真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決定,依法向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主動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工作監督、政協民主監督和人民群眾監督,加強與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的聯系,積極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眾團體開展工作。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政協提案、人民群眾來信來訪,做到件件有著落。堅持重大決策問計於民,在政府機關設立建議提案和民生服務專門機構,常態化征集承辦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建議意見,辦理民生事務。暢通與群眾溝通渠道,完善行政首長信箱運行機制。借助互聯網、新媒體,開展問政和評議活動,走好網上群眾路線。全體政府公務人員要牢記,我們永遠是人民的公仆!

加強法治政府建設。強化法治思維和法治意識,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堅持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實行重大行政決策合法性審查機制、終身責任追究制及責任倒查機制。加強決策咨詢工作和政府智庫建設。在各級政府普遍設立政府法律顧問和公職律師。加強行政復議和應訴工作。加強經濟領域立法。今年首先在省政府組成部門設立專門的內審機構,加強審計監督,強化對行政權力的監督和制約。深入推進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試點,在市場監管、衛生計生、文化旅游、商務流通、城鄉建設、城市管理等六個領域全面推開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探索建立行政執法全過程記錄、重大行政執法決定法制審查等制度。全面推開“雙隨機、一公開”。扎實開展“七五”普法,加強法律援助工作。我們要通過系統的法制建設,確保政府工作在法制的軌道上、在制度的框架內運行,確保政府每一項工作經得起法律的審查和歷史的檢驗。

加強效能政府建設。深化“放管服效”改革,努力做到審批最少、流程最優、體制最順、機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務最好。再取消下放一批省級行政審批等事項,清理取消一批相關証照的年檢和與之挂鉤的政府指定培訓。加快推進投資審批網上辦理和並聯審批。深化拓展延伸“13710”工作制度,今年6月底前在省市縣鄉四級政府全面建成電子督辦平台,將重點工程項目、企業技改項目和招商引資項目納入平台管理,推動政府各項工作見人見事、見根見果,抓細抓小、抓緊抓實。用好省市縣企業咨詢投訴舉報新平台。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提升“兩平台”服務功能,建設全省政務服務“一張網”,實現服務事項“一號申請、一窗受理、一網通辦”。出台優化營商環境實施意見,開展優化投資營商環境專項行動。啟動政府部門“大處(室)制”改革,開展政府績效第三方評估。

加強擔當政府建設。認真落實省委激勵干部擔當作為干事創業辦法、支持干部改革創新合理容錯辦法,堅持“三個區分開來”,鼓勵大膽作為,寬容合理失誤,旗幟鮮明地保護那些作風正派、敢作敢為、銳意進取的干部。對工作主動作為、行動迅速、成效明顯的,要予以褒獎。實行重點工作清單化管理,建立清晰明確可追溯的責任體系。健全重點工作督查機制,充實督查力量,強化督查職能,明確督查重點,盯住關鍵環節,督任務、督進度、督成效,確保各項工作任務全面及時高效落實。推進追責問責制度化、常態化,對不作為、慢作為、不落實、假落實行為,嚴肅追責問責。時代賦予了我們重任,也給了我們干事創業的機會,我們要義無反顧地把轉型綜改這一歷史重任擔當起來!

加強廉潔政府建設。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和中央紀委七次全會精神,按照省委“鞏固、深化、提高”的六字方針,增強全面從嚴治黨的系統性、創造性、實效性,繼續在常和長、嚴和實、深和細上下功夫。履行好各級政府黨組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任務的主體責任,嚴格執行黨內政治生活准則,深入推進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今年在省政府組成部門設立黨組(黨委)辦公室,切實加強政府系統黨的建設。堅決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健全“把權力關進制度籠子”的長效機制。對公共資金、國有資產、國有資源和領導干部履行經濟責任實行審計全覆蓋。推動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和國務院“約法三章”常態化、長效化,牢固樹立“過緊日子”思想,嚴控“三公”經費支出。堅決查處隱形變異“四風”問題,嚴肅整治推諉扯皮、吃拿卡要、數據造假等突出問題,抓好廉政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設,著力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長效機制,努力建設政治生態的綠水青山!

各位代表,轉型綜改、創新驅動、全面小康、振興崛起,是我們這一代人要走的新長征路。無論這條路有多少艱難險阻,我們都要堅定地走下去,堅實地走出來,直到光輝的彼岸。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的堅強領導下,忠誠擔當、銳意進取,開拓創新、攻堅克難,隻爭朝夕、狠抓落實,以實際行動和出色業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山西《前進》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責編:沈王一、王金雪)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