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期刊選粹>>山西《前進》雜志

聚才智 獻良策 共鑄山西文化旅游長青基業

山西省政協經濟委員會

2017年02月15日15:3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近年來,我省高度重視文化旅游業發展,依托豐富資源,不斷創新產品供給,提升品牌效應,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穩步壯大旅游經濟總量,提升旅游產業貢獻率。在市場低迷的大環境下,文化旅游業逆勢上揚,始終保持了高位的增長率。“十二五”期間,全省旅游總收入年均增長26.05%,2015年達到3447.5億元,由旅游業所帶動的餐飲、住宿、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15.5億元,旅游業已經成為全省最具活力的產業之一。但與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的建設富有特色和魅力的文化旅游強省的戰略目標相比還有較大差距,發展現狀與文化旅游資源大省的地位還不匹配,資源優勢還沒有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在推進發展中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需要重視並強化措施加以解決。

我省文化旅游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第一、旅游企業經營專業化、集團化水平不高。全省旅游企業法人治理結構普遍不健全,市場化程度低、創新能力弱,整體上呈現小、散、弱的狀態。旅行社規模不大、實力不強、經營業務單一,全省854家旅行社中營業額超過1億元的僅有8家。星級飯店檔次不高,國際國內品牌酒店較少。從全國來看,在A股上市的旅游類企業已經達到27家,80%的省(區、市)已組建大型旅游集團,但我省截至目前還沒有一家旅游類上市公司,也沒有大型旅游集團,旅游產業投融資能力較弱。

第二、產業融合度不高,牽引帶動性不強。旅游業與文化、體育、農業、工業等相關產業的深度融合不夠,旅游產品和業態單一,觀光經濟特征明顯,旅游消費依然停留在低層次水平。特別是旅游商品開發薄弱,我省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著名歷史人物、重大歷史事件、有影響力的文學作品等沒有充分應用到旅游要素的開發當中,缺乏體現三晉文化特色和高端創意策劃的旅游產品。游客的購物消費在整個旅游消費中佔比較低,對旅游經濟的拉動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據2015年山西省國內旅游抽樣調查報告顯示,國內游客在我省的購物消費佔比為11.99%,而全國平均購物消費佔比近40%,差距較為明顯,發展空間很大。

第三、景區體制不順、機制不活。全省143個A級景區中,政府事業單位管理的53家,國有企業管理的21家,民營企業管理的53家,集體企業管理的16家。一些國家級旅游資源,經營權掌握在政府主管部門或主管部門派出的事業單位手中。有的雖然也成立了公司,但是並沒有建立起公司化的法人治理結構,管理權、經營權沒有真正實現分離。景區經營機制不能與市場經濟運行模式接軌,形成了非公司化、非市場化、非專業化的運營管理模式,使得景區發展缺乏內在動力,更多地依賴門票收入。同時,受體制機制、部門利益、保守理念等制約,向社會資本的開放度不夠,一些景區借保護之名拒絕合理的開發利用,致使一些國際、國內知名旅游集團難以進入。

第四、旅游配套設施不完善,與旅游業快速發展的需求不相適應。旅游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還顯落后,與旅游業便捷化、舒適化的要求相比還有較大差距。重點旅游城市體現當地歷史文化元素不夠明顯,城市的旅游功能和公共服務水平較低。旅游公路建設步伐亟需加快,通達景區的標識標牌不夠完備。停車場、廁所、垃圾和污水處理等配套設施不健全,自駕車、房車營地等服務供給不足。智慧旅游建設滯后、信息化水平不高。

第五、從業人員整體素質不高,旅游科研力量薄弱。我省旅游行業從業人員中,具有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的佔5.31%﹔大專學歷的佔10.12%﹔中專學歷的佔24.29%﹔中學學歷的佔54.32%。2萬多名導游中,特級導游1名,高級導游70名,中級導游772名,不能很好地適應“講好山西故事、傳播山西聲音、展示山西形象”的現實需要。懂經營、會管理的職業經理人和企業家嚴重短缺,現有的大多是由本土培養,理念落后、視野不寬、創新不足。旅游研究機構缺乏,研究力量薄弱,難以應對文化旅游業發展中面臨的各種挑戰。

我省文化旅游業發展對策、建議

當前,山西正處於發展動力深度轉換、經濟結構全面升級的新階段,要緊緊抓住市場倒逼和文化旅游業大發展的歷史機遇,按照省委“一個指引、兩手硬”重大思路和要求,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貫徹落實省第十一次黨代會部署要求,使文化旅游業成為轉型的新引擎新支柱,早日把我省建設成為富有特色和魅力的文化旅游強省。

一是明確戰略定位,加強統籌協調。各級黨委、政府要切實把文化旅游業放在戰略性支柱產業的位置去謀劃,使“大旅游”觀念深入人心。進一步發揮省旅游改革發展領導小組的統籌協調作用,健全完善相關政策措施,加強督查考核評價。各市和重點旅游縣要加快組建旅游發展委員會,建立健全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完善縣級旅游管理機構。強化旅游發展委員會在戰略規劃、產業政策、區域合作、綜合協調、市場培育、公共服務、行業監管等方面的統籌協調職能。各部門要樹立“一盤棋”思想,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密切協作、加強配合,合力做好促進文化旅游業發展的各項工作。

二是注重頂層設計,突出規劃引領作用。建立健全政府、專家、企業共同參與的設計規劃機制,高起點大手筆做好頂層設計,發揮好規劃引領作用。對標國際國內一流水准,科學編制文化旅游產業總體規劃和重點項目方案,按照全域旅游的理念,使文化旅游業發展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相關行業規劃相銜接。編制與文化旅游業相關的土地利用、城鄉統籌、交通建設、環境保護、文物保護與開發等各類專項規劃,要充分考慮文化旅游業發展的需要,努力形成科學的產業配套體系、完善的產業空間布局、合理的產業發展結構。建立健全旅游規劃編制、論証、審批、執行、監督、檢查的各項制度和工作機制,堅持先規劃、后建設,科學規劃,合理引導,加大督查力度,推動工作落實。

三是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完善景區法人治理結構。完善景區法人治理結構,解決景區深層次發展頑疾。要理順管理體制,對符合條件的景區,整合各類行政管理資源,成立作為政府派出機構的景區管委會統一行使管理權,對景區社會經濟事務實施一體化管理。要理順經營機制,以事業單位經營管理的景區管理權、經營權“兩權分離”為突破口,以引進戰略合作者為重要手段,選擇有代表性的旅游企業抓好典型培育,及時總結可以復制的經驗,發揮以點帶面的引領作用,加快實現旅游景區的市場化、專業化、公司化運營。要理順利益關系,妥善處理好政府、企業、群眾之間的利益關系以及景區各部門、各行業之間的關系,完善景區共享發展的利益機制。

四是培育市場主體,做大做強旅游企業。要對本地重點旅游企業進行政策支持和重點培育,積極組建壯大旅游投資、旅游飯店、旅游景區、旅游交通、旅游商品、旅行社等旅游企業集團,打造一批對全省文化旅游業具有引領帶動作用的旗艦型旅游企業集團。支持旅游骨干企業牽頭推進企業整合,打造跨界融合的產業集團和產業聯盟。積極扶持中小旅游企業發展,鼓勵組建多種形式的旅游聯合體。要以優勢資源和資產為依托,引進一批有理念、有實力、有活力、有品牌的戰略合作者進入我省旅游市場。在引進資金的同時,更要引進先進的發展理念、經營模式和專業人才,全面提升旅游行業經營管理水平,拓展國內外旅游市場。支持促進旅行社跨區域發展。充分發揮高鐵全天候、公交化、高速度優勢,組建高鐵旅游聯盟,大力推動區域旅游一體化發展。

五是強化金融支撐,創新旅游投融資模式。通過金融創新、資本引入、平台構筑等方式加強文化旅游與金融的深度融合,探索文化旅游業資本化運作新模式。建立文化旅游專項引導基金,對全省旅游產業投資和文化旅游私募基金組建進行資金引導﹔完善貼息擔保機制,由各級財政安排專項資金或山西文化旅游體育產業投資基金對文化旅游產業融資的擔保費、貸款利息等進行補貼﹔引導和鼓勵民資進入文化旅游領域,鼓勵社會資本通過PPP模式投資、建設、運營旅游大項目﹔拓展貸款抵(質)押范圍,探索開展景區無形資產和收益權抵(質)押貸款業務﹔推動旅游資產証券化,引導政府擔保公司為省內文化旅游企業市場化融資提供征信支持﹔支持旅游企業通過多層次資本市場進行直接融資。成立混合所有制山西文化旅游資產交易平台,推動文化創意、知識產權、版權、旅游經營權等實現交易,拓展各類融資新渠道,推進文化旅游品牌價值的實現。為文化旅游產業投資、資源整合、企業重組提供土地、環境、稅費、審批等方面優惠支持,促進我省文化旅游業盡快做大做強。

六是打造特色精品,完善旅游產品體系。要適應旅游消費快速升級的趨勢,加大文化旅游產業與相關產業深度融合的力度,推動文化旅游由觀光為主向觀光、休閑、度假並重轉變。要突出特色和魅力,深度挖掘我省豐富的歷史文化、紅色文化、佛教文化、自然風光等資源。引入專業、高端創意團隊,搞好創意設計和規劃,打造山西旅游特色品牌。在太原等中心旅游城市或重要旅游目的地推出展示山西文化底蘊、代表山西旅游形象的大型演藝節目。依托世界級文化遺產和重點旅游景區,以做大游客總量為目標,打造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精品景區。

要構建以觀光旅游為基礎、休閑度假為主導、專項旅游為特色、新興旅游為亮點的多元化旅游產品體系。大力發展“旅游+觀光農業”、“旅游+工業遺存”、“旅游+體育”、“旅游+民俗風情”、“旅游+地質科考”、“旅游+商務會展”以及露營自駕、房車旅游、養老養生旅游等新業態。

要整合全省旅游商品企業,建設山西旅游商品研發基地。扶持一批重點旅游商品和文化創意企業,健全完善旅游商品研發、生產和供銷體系,創建若干在國內具有影響力的旅游商品品牌,努力提高旅游商品銷售在旅游消費中的比重。要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實施鄉村旅游富民工程、鄉村旅游扶貧工程,建設好特色旅游村、民宿旅游達標戶,推出一批全省鄉村旅游模范村、模范戶、金牌農家樂和鄉村旅游致富帶頭人。積極探索“名勝景區+特色小鎮+鄉村客棧”發展模式,支持旅游企業進行邊城古堡等鄉村旅游資源的開發與保護,與貧困農戶建立緊密的利益紐帶聯結,採取安置就業、項目開發、輸送客源、指導培訓等多種方式幫助農民參與旅游業發展。

七是優化旅游環境,推動旅游目的地建設。大力優化旅游環境,推動景區提質升級,提升服務品質,堅持標准化引領,實現精細化管理。注重對景區周邊生態環境的保護,關停或搬遷周邊污染重的企業,營造綠水青山的旅游環境。加快建設旅游專線公路,解決高速、國省道干線至景區“最后一公裡”瓶頸問題,深入推進“旅游廁所革命”,加強旅游目的地配套服務體系建設。適應游客出行方式變化的特點,加強對自駕游服務配套設施的建設,重點在景區道路、停車場、應急救援、信息服務、標志標識系統等方面加大投入。旅游城市建設要注重挖掘歷史文化內涵,打造城市名片,增添城市魅力,營造旅游氛圍。加強旅游市場監管,堅持綜合整治和聯合執法,依法重點打擊擾亂市場秩序的虛假廣告、價格欺詐、欺客宰客、超低價惡性競爭等頑疾,建立有效的游客投訴受理、轉辦、處理機制,深入開展誠信建設,讓游客放心旅游、放心消費。

八是加快智慧旅游平台建設,推行大旅游營銷戰略。在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培育了新的旅游者群體、散客化逐漸成為主流的形勢下,加快建成集宣傳推介、氣象服務、交通引導、應急救援和安全指揮等多項功能於一體的山西智慧旅游公共服務平台,並以此帶動智慧景區建設。構建區域聯動、部門聯合、企業聯手的旅游宣傳促銷體系,大力推行大旅游營銷戰略。圍繞重點旅游目的地、旅游線路做好整體形象策劃和包裝推介。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要結合各自職能,利用多種渠道,積極宣傳山西旅游,重大外宣、招商引資、經貿合作、對外友好和文體交流等活動要統籌安排山西文化旅游宣傳促銷。要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微電影、數字旅游等新媒體、新手段進行宣傳營銷,推動旅游線上、線下聯動發展。加強與國內外旅游組織、旅游客源地的行業主管部門、主要旅行商、新聞媒體和中介機構的合作與交流,建立發展旅游營銷聯盟,發力把山西旅游推向海內外。

九是注重人才隊伍建設,提升旅游科研水平。建立校、企、地三位一體的旅游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培訓體系。有計劃地選送一批企業領軍人物和優秀的高級經營管理人才到國際國內著名旅游院校進行系統培訓。引進旅游職業經理人,關心旅游行業企業家成長和隊伍建設。拓寬旅游人才培養渠道,積極引導相關專業技術人才向旅游企業流動,通過工作兼職、服務外包、項目合作等方式,建立多學科、多門類、多專業旅游專家庫。推動完善專業技術人才職稱申報評審制度,拓展旅游人才職業發展空間。提升導游隊伍綜合素質,建立健全規范化的導游人才資源開發機制,使導游管理體制更加科學高效,導游監管、評價、流動、激勵機制更加完善,營造旅游消費者、導游、市場共贏局面。加強旅游科研隊伍建設,加大旅游科研投入,不斷深化文化旅游科研平台搭建、科研課題立項和科研成果轉化等方面的改革,適應我省文化旅游業快速發展的需要。

山西《前進》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責編:沈王一、王金雪)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