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期刊選粹>>重慶當代黨員

露水碩大

楊犁民

2017年01月04日14:27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露水長在村庄裡。村庄是露水的襁褓。

村庄常說,一滴露水養一個人。然而,反過來照料一滴露水的人卻並不多。

也許,是人身上的灰塵太厚了罷。露水怕灰。露水一旦掉進灰裡,瞬間就香消玉殞,隱匿無形。能夠照料露水的人,想必也是如露水般冰清玉潔的。這樣的人,往往居住在《詩經》一樣的古書裡。要千呼萬喚,才露水般靈光一現。

盡管人們常說,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然而露水並不是為求回報才施之予人的。露水之恩,就像露水本身一樣慷慨純潔。露水之恩雖小,卻奉獻了露水生命的全部。

很多人的童年,都是在露水裡浸泡著長大的。早晨出門,一腳踩去,車前草上的露水早已經將全腳濕透。涼涼的,滑滑的。脫下鞋來,再糙再黑的腳丫子,都會讓露水浸透得潔白如雪。等到走過一片玉米地,或是一處灌木叢,從頭發到褲腳,全身上下再無一片干爽的地方,衣服都已貼到了后背上,發絲間不斷往下淌著水滴。走在前面的牛身上、豬身上、狗身上,甚至羊的眼瞼上,都挂著滴滴露珠。被濕透的人,也不惱,扛著農具,吆喝著牲畜,繼續向更多露水聚集的地方走去。

近午時分,露水就已經紛紛殞落,或是霧化而去。

人生的近午,也是一樣的,此時還能看到露水的人,也已不多。但是不管看到看不到,露水還是要下的,下在一顆童心上,下在一段回憶裡。這時候,人從早晨打濕的露水中直起身來,身上還冒出陣陣熱氣。是露水還是汗水,卻已無法分清。

夏秋的晚上,也是露水叢生的時節。

傍晚的時候,天氣濕漉漉的,熱烘烘的。遠天邊,樹梢上,總是一閃一閃的。露水閃如約而至。故鄉把它叫做下“兆根兒”。似小小的彩虹,像短暫的閃電。仿佛一個夢。明明看見什麼東西閃了下,又閃一下,及至仔細端詳時,卻又似什麼也沒有發生,只是一恍惚而已。這時候,大人們便會自言自語似地咕嚕幾句。無外乎就是農事呀、天氣呀之類的。

到了晚上,飯盡人閑,人們老老少少三三兩兩坐在階沿上,躺在晒席裡,有的連剛剛吃盡的飯碗也懶得端回去,擱在腳邊,有一句沒一句地聊天,看星子“屙屎”(隕石墜落)。一些孩子把晒席卷起來,躲在裡面藏貓貓。及至夜深人靜,大人們打著哈欠,紛紛起身招呼孩子進屋睡覺。招呼三五次后,覺著院壩裡再無吵鬧和身影,便也進屋休息了。等到第二天起來,打開晒席時,才發現裡面竟睡著三五個孩子。衣服褲子濕漉漉的,酣睡的臉上,還挂著些許露珠。

那時候,我家屋旁不遠處有一塊土。收割過后,稍不管理,就會野草瘋長,鋪天蓋地,長得最多的是狗尾巴草。清晨起來,無數露水挂在狗尾巴草上,在晨光下閃閃發亮,像無數個小小的太陽。萬千露水,萬千珍珠,我富可敵國呢。整整一個上午,我都守在這一畦露水邊,守護著一個童話的夢境,守護著一個黃金的國度。人世間的諸般美好,在那一刻,充盈著內心,由此獲得的夢想和力量,足以支撐著我走過以后的漫長時光。許多年后,每每憶及於此,仍禁不住淚水漣漣。任紅塵滾滾,塵世滄桑,內心仍養有一畦露水的清涼。

露水是和樹呀、花呀、草呀、泥土呀、瓦房呀、毛狗呀、蜜蜂呀……一起長大的。所以,露水無處不在,露水的地位既高又低。高的時候,高到了樹梢頂,星星上﹔低的時候,低到了草叢下,塵埃裡。不知道是星星養活了露水,還是露水養活了星星。也不知道是草養活了露水,還是露水養活了草。種草養露水,據說是古人常干的事情。那種草的人,想來也是一派仙風道骨。他一定是把自己當成一株草了,生於青萍,長於泥沼,等待一滴露水來喂養。

(楊犁民,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委宣傳部副部長,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魯迅文學院學員,獲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第六屆重慶文學獎等,著有《露水碩大》《花朵轟鳴》散文集)

重慶《當代黨員》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責編:沈王一、王金雪)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