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期刊選粹>>重慶當代黨員

夢圓犀牛寨

唐浚中

2017年01月04日14:27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16年12月2日清晨,武隆縣(現武隆區),土地鄉天生村犀牛寨。

霧氣漸起,這個山溝裡的寨子仿佛浸泡進了牛奶裡。

旭日東升之際,清風漸起,霧氣在土家吊腳樓的木梁瓦楞間翻滾、飄散,寨子逐漸蘇醒。

旭日下,一座吊腳樓裡,竇仕彬拉開門栓,邁出大門。

對這位農家樂業主來說,忙碌的一天就要開始了。

前些天,竇仕彬接到了一份“刨豬湯”訂單。

為此,竇仕彬很早就開始張羅。

出了門,竇仕彬邁開步子,准備到附近一些農家樂找同行合計——合作供應“刨豬湯”。

竇仕彬一路穿梭在古舊的樓堂屋宇間。頭上,溫暖的朝陽輕撫他的面龐。腳下,光滑的青石板小道一路延伸向遠方。

這一刻,竇仕彬覺得,青石板小道的另一頭,通往夢想。

回鄉

2016年1月23日,天生村大雪紛飛,犀牛寨“白袍”加身。

白茫茫的山嶺間,一排黑點赫然鑽出,順著山溝一路向寨門駛來。

“黑點”是一支車隊。

車隊到寨門前停穩,攝影師周明推開車門,跳下車來。

舉目仰望,大山蒼茫。遠觀近瞧,眼前的村寨仿佛穿越千百年光陰,赫然映入視線。

腳踩深雪,周明頻頻舉起相機,連連按下快門。

作為“新春走基層·走進武隆”系列活動,來自重慶主城的攝影師們用鏡頭記錄下了犀牛寨的美景。

很快,這些照片在網上發布出來,引來大量關注。

這些照片,竇仕彬也看到了。

“犀牛寨還真是個‘香餑餑’。”面對照片和網友的評論,竇仕彬很慶幸當初回鄉的決定。

2013年2月,在外地打工的竇仕彬和妻子回了一趟家。

到家那天,竇仕彬拉著妻子走到村口,遠遠地望見一個白發老人,顫巍巍立於早春寒風中。

走進一瞧,這位衣衫破舊的老人,正是自己的母親。

“媽,你怎麼來了?”見母親依舊穿著破舊,家鄉也依舊貧困,竇仕彬心裡有如刀絞。

從那時候開始,竇仕彬心裡升騰起一個夢想: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家庭和家鄉的命運。

竇仕彬決定發展山羊養殖,帶領鄉親們脫貧。

“你能吃這苦?”聽到兒子的計劃,父母表示反對。

“我就是要做給大家看看。”竇仕彬一跺腳。

然而,圓夢之路卻並非坦途。

2013年4月的一天深夜,竇仕彬躺在床上,兩眼瞪著天花板。

為了修羊圈,竇仕彬肩頭的皮磨破了一層又一層。每到深夜,肩頭傳來的疼痛讓他久久不能入睡。

“苦並疼痛著”的經歷,曾讓竇仕彬產生放棄的念頭。

每當這時,衣衫破舊的老母親顫巍巍立在村口的情景,就會浮現眼前。

回想著那情景,竇仕彬還是咬牙堅持了下來。

竇仕彬並不知道,正是因為當初的堅持,讓自己的夢想很快乘上了政策的東風,展翅高飛。

煩惱

2016年5月20日上午,犀牛寨上空,悠揚悅耳的土家敬酒歌不斷回響:“巴心巴腸啊,再敬一碗酒,千年吊腳樓,請你住一宿,喝了這碗酒啊,永遠是朋友……”

循著歌聲望去,幾十名土家妹子穿戴著傳統民族服飾,站於寨門之外,把酒迎客。

這天,犀牛寨景區正式“開寨”。

對竇仕彬來說,景區為自己打造了更大的圓夢舞台。

2014年底的一天,竇仕彬的山羊該出欄了。可是,他採用的傳統飼養模式處於產業鏈底端,利潤低,加之買家要求的供貨時間過於集中,供應上也出現了問題。

這些問題,讓竇仕彬愁白了頭。

同一時間,土地鄉黨委、政府組織了一場犀牛寨鄉村旅游研討會。

會議的主題是“如何圍繞渝東南生態保護發展區戰略定位,尋找土地鄉特色發展支點”。

彼時,市委、市政府出台的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已經成為重慶區域協調發展的“導航儀”。

按照功能定位,位於渝東南生態保護發展區的武隆,首要任務就是圍繞“面上保護,點上開發”戰略導向,尋找一條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的雙贏道路。

對此,坐擁仙女山、天坑地縫等著名景區的武隆,很快作出了回答:以旅游產業為支柱,推動區域經濟綠色發展。

土地鄉政府會議室裡,“旅游”同樣成為熱詞。

“我們要積極貫徹市委的戰略決策,達到全域景區、全民興旅的最終目的。”土地鄉黨委書記呂勝說,“犀牛寨土家族村寨風貌良好,具備發展旅游的潛力和條件。”

很快,在土地鄉對口幫扶單位重慶市人民檢察院的牽線搭橋下,犀牛寨迎來了來自主城的規劃專家。

一番論証,專家提出建議——發展特色鄉村旅游,帶動村民脫貧可行!

戰略既定,“犀牛寨特色鄉村游”項目旋即啟動。

興旅

2016年7月的一天,犀牛寨。

“竇家農家樂”裡,竇仕彬和妻子正打理飯堂。

“老板,有空房沒?”一個熟悉的聲音傳來。

竇仕彬抬頭一看,來者四十來歲,平頭、圓臉、滿面堆笑——他是土地鄉鄉長梁健。

竇仕彬連忙放下手裡的活,拍著胸脯說:“有!”

這天,犀牛寨正在舉行一個大型旅游活動——武隆老鄉會。

隨著來自全國各地的老鄉雲集景區,竇仕彬的農家樂也迎來了生意高潮。

而每逢這樣的旅游活動,呂勝和梁健就會當起“媒人”,為游客和農家樂穿針引線。

其間,呂勝和梁健也與犀牛寨的“竇仕彬們”成了熟人。

看著兩人和農家樂業主的親熱勁,外來人並不知道——鄉親們曾經和這些干部“吵過架”。

那是2015年春節后的首個工作日,犀牛寨景區建設啟動之初。

古寨的一個院壩裡,幾十名村民將鄉干部們圍在中間,吵了起來——

“城裡人怎麼會到這個窮鄉僻壤來?”

“搞鄉村旅游,我看沒戲!”

“連我們都想往城裡跑。”

…………

對於村民的顧慮,呂勝、梁健心裡早有准備——用事實說話。

為給村民吃下定心丸,土地鄉黨委、政府派出干部帶著他們一連跑了十多處鄉村旅游示范點。

幾番考察下來,村民的思想逐漸轉變。

在一系列政策推動下,按照“外觀五千年、室內五星級、修舊如舊、提檔升級”的方式,犀牛寨特色鄉村旅游工程開建。

一年后,竇仕彬的農家樂正式開張。

很快,竇仕彬就嘗到了旅游的甜頭——通過售賣烤全羊等菜品,不僅農家樂生意興隆,山羊養殖也實現了自產自銷,利潤翻番。

希望

2016年10月29日晚上10點,犀牛寨夜色漸深。

電視機前,竇仕彬和家人圍成一圈,收看一檔真人秀節目。

對犀牛寨景區來說,這個節目意義重大——犀牛寨作為節目選景地,將展示在全國觀眾面前。

“犀牛寨上了電視,生意一定會更好。” 竇仕彬說。

電視上出現了“寨民”——呂勝、梁健、犀牛寨土家小伙和妹子的身影,竇仕彬全家一陣嬉笑。

談笑間,竇仕彬心裡也蕩漾起一陣豪情:“犀牛寨這麼受歡迎,我們發展鄉村旅游的信心更足了。”

而在這信心背后,是一系列景區發展“組合拳”。

按照“一年起步、三年初見成效、五年基本建成”的計劃,犀牛寨將通過修繕特色吊腳樓、活化民俗古村落、發掘民間老手藝等,全面提升旅游產業增值空間。

而這些努力,已初見成效——犀牛寨獲得“中國傳統古村落”“特色景觀旅游名村”“醉美鄉村好去處”“新農村建設示范點”等殊榮。

2016年12月1日,犀牛寨。

一座在建精品民宿前,呂勝正和業主吳啟萬熱烈攀談。

“三年后,這裡將翻天覆地。”呂勝眺望遠處吊腳樓群,感慨地說。

吳啟萬不解:“我們鄉又引來新投資了?”

呂勝笑著,說出了其中的“道道”。

原來,2016年1月初,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時強調“使重慶成為山清水秀美麗之地”。作為渝東南生態保護發展區的武隆,提出圍繞“六個更加”生態戰略,全面推動綠色發展、特色發展、可持續發展,在生態保護中綠色崛起。

犀牛寨,正朝著這個目標前進。

“我們這裡將大有希望。”聽聞,吳啟萬說。

重慶《當代黨員》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責編:沈王一、王金雪)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