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專題報道>>陳清洲:一個人“照亮”一座城

學習清洲精神 為民服務不忘初心

王玉婷

2016年12月23日13:28    來源:廈門日報

原標題:學習清洲精神 為民服務不忘初心

  陳清洲(右二)和灌口派出所同事。(資料圖片)

  [編者按]

  新華社播發通訊《“亮燈警察”的為民情懷》,《人民日報》長篇通訊《他用真情把百姓暖透》,新華社配發短評《堅守人民警察的為民底色》,中央電視台昨晚《新聞聯播》“時代先鋒”播出《陳清洲:點亮群眾心中的安全“燈”》……連日來,多家中央媒體集中報道“不忘初心的好民警”陳清洲的感人事跡。

  其實,在美麗廈門這一片沃土上,還有許許多多陳清洲式的特區好民警,他們默默堅守在自己的崗位,沒有轟轟烈烈的事跡,但他們和陳清洲一樣,忠誠履職,不忘初心,全心為民,講述著感人而平凡的警察故事。

  灌口派出所:

  “清洲精神”

  已在這裡生根發芽

  一進灌口派出所,到處都是民警忙碌的身影,擦肩而過時,他們側身點頭,臉上帶著親切的笑容。這片走出陳清洲的土壤,如今到處都有他的影子,更多的“陳清洲”正在這裡培育、成長——“清洲精神”已在這裡埋下種子,生根發芽。

  什麼是“清洲精神”?為什麼一個派出所會走出感動千萬人的平凡英雄?昨日,記者來到灌口派出所尋找答案。

  【一份為民擔當】       

  出去可能就回不來 但他們還是義無反顧

  高宏,灌口派出所辦案隊指導員。在他記憶裡,台風“莫蘭蒂”登陸那夜,最黑暗漫長。

  9月15日凌晨3點05分,台風“莫蘭蒂”登陸,派出所的窗外狂風暴雨。“我女兒詩晴被鐵皮割破手臂,血直流,我們在龍湖小區附近魚塘,你們快救救她……”一個報警電話接入值班室,正在值班的高宏和同事立即出警。

  沒有光亮,耳邊隻有暴雨聲,此時積水已達70厘米,警車好像開在海裡,樹枝、鐵片橫飛,樹倒了大半,警車艱難前行。“這樣下去,孩子會有危險!”高宏跳下車,挪開車前一個個障礙物……結果,原本隻要5分鐘的路程,他們走了近一個小時。

  凌晨4點50分,當高宏到達現場時,面前一片漆黑,打電話,通信中斷﹔呼叫,被雨聲掩蓋﹔打開警燈,也看不清人的蹤影。經過艱難搜索,高宏才看到有兩個身影向他扑來——是一對被困父女。警車一路疾馳,半小時開到灌口醫院,又被告知這裡停水停電,無法手術。

  “快快快,去廈門市第二醫院!”看到小女孩臉色煞白,高宏急得大喊。拋錨、打滑、陷進泥潭,高宏和同事一次次下車墊石塊、推車,到了當天的上午8點,警車終於開進第二醫院……小女孩脫離了危險,父親陳先生滿臉是淚,“在我們最絕望的時候,還是人民警察靠得住!”

  那一夜,在灌口派出所所長徐治的腦海裡,也烙下印記。當他和同事們開著警車剛出派出所,准備救援一名受傷的群眾時,一塊巨大的鐵片砸向車身,警燈瞬間被吹飛……

  “邁出去的那一刻,沒有想太多,這是我們警察的職責,當人民群眾需要我們的時候,無畏、無私、無我,這是我們從警的誓言,不會忘。”說到這,徐治有些哽咽:“當晚,其實我一直揪著心,我很怕有人出去了,就回不來了。”

  【一份愛民初心】       

  群眾的事,再小都是大事

  老梁全名梁天柱,即將54歲的他,是灌口派出所年齡最大的社區民警。

  頭發斑白的他,在今年5月4日上班路上,發現詐賭團伙,以一敵十,死死抓住一名團伙成員。“有點后怕,但那個時候,不論換成所裡的誰,都會這樣做。”老梁有點不好意思,“不算啥,剛好被我碰上了。”

  在老梁眼裡,勇斗詐賭團伙“不算啥”,那些發生在轄區的小事,讓他覺得自己更被群眾需要。他在灌口所當了11年社區民警,現在所轄的三個村落八九千人,都認得。兩個月前,老梁接到報警,“有個小孩迷路了。”老梁趕到新村路口,一個6歲男孩慌張站在路邊,“記得從哪裡來的嗎?”老梁拉起男孩,一路走一路問,憑借群眾基礎,不到20分鐘,就從一名熟人口中打聽到男孩的住址。

  “清洲經常用微博找人”老梁說,“他一條條看回復,堅持這麼做真的難得。你真誠對待群眾,群眾才會愛戴你、信任你。”

  積小善,成大愛,平凡中更見真情。社區民警林志興也講了個故事。

  2014年中旬,一天凌晨,小雨,他剛出警回來,就看到門口坐著一位母親,一個女孩躺在她身邊,旁邊還有行李箱。上前一問,母親掉下眼淚,“我老公喝酒后家暴,我們不敢回家。”“這麼晚,你們怎麼會跑到這?”母親哭得更凶了,“我們是四川人,沒親戚,又不好意思報警,隻好來派出所門口躲著,這裡最有安全感。”將母女倆安頓好,林志興趕往李林村,找到女孩父親,勸說半小時后女孩父親終於醒悟。次日,林志興將母女送回家。

  “那句‘這裡最有安全感’最觸動我,群眾有難第一個想到我們,我們付出再多都值得。”林志興笑笑,“清洲常說,群眾的事,再小都是大事。”

  現在,隻要有迷路的老人、小孩被送到灌口派出所,林志興跟同事都會為他們披件衣服、煮碗面條,“對待所有人都像對待家人一樣,這是清洲教會我們最寶貴的東西。”

  【人物名片】

  藍琳,1998年入警,在辦証大廳受理窗口工作18年,如今是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隊二大隊大隊長。

  專解“疑難雜症”的“辦証醫生”

  文/圖 本報記者 程午鵬

  “這個事你得上樓找藍警官!”如果申請人在出入境管理支隊的辦証大廳窗口聽到這句話,有兩層意思:第一,申請人遇到了難題﹔第二,這個難題“藍警官”會盡最大努力,協助妥善解決。

  “藍警官”就是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隊二大隊大隊長藍琳,她不僅善於解決各種申請人遇到的“疑難雜症”,還有特殊的“魔法”——無論申請人有多大的怨氣,遇到她總能氣順心服。從1998年工作至今,面對的申請人數以萬計,藍琳不僅沒有一起針對她個人的投訴,反而收獲不少感謝信和錦旗。

  今年9月15日,“莫蘭蒂”台風登陸廈門,檳榔路一家旅行社的辦公區域進水,75本游客的護照不同程度浸水,其中10本護照損毀程度嚴重,如果不及時補辦護照,旅客定好的行程可能受影響,旅行社也要承擔一定責任。正常情況下,護照補辦需9個工作日,而旅客和旅行社顯然等不了這麼長時間。旅行社負責人很著急,向出入境管理支隊“求助”。藍琳把這一特殊情況向上級領導反映,申請開通綠色通道,加急為10名旅客補辦了新護照。藍琳跟著窗口民警加班,幫這10名旅客完成補辦流程。在省公安廳出入境管理局大力支持下,嶄新護照在最短時間內制作完畢,10名旅客的行程並未受到影響。

  事后,該旅行社所屬公司的總經理制作一面錦旗,送到了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隊,感謝該支隊人性化和高效的服務。

  【學習感言】

  公仆精神難能可貴

  服務態度令人敬佩

  其實,2009年與陳清洲同一批獲評市公安局十佳民警時,我對陳清洲“亮燈”的事跡就有所了解,陳清洲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朴實無華,他為群眾辦實事的公仆精神,十分難能可貴。

  身為警察,我十分理解陳清洲,警察本職工作就已很繁忙,而陳清洲還能付出大量個人時間和精力為群眾解決困難,從一件件瑣碎的小事到微博尋人,形成“品牌”效應,我十分敬佩。

  我的工作崗位,同樣也是為人民群眾服務,我覺得陳清洲身上凸顯出來的用心為人民、甘於奉獻、急群眾之所急的精神,特別值得我學習。

  【人物名片】

  江龍(右二)在入戶訪查。

  江龍,翔安公安分局新店派出所民警,三年間新店派出所破獲各類案件400余起,起訴200余人,被轄區百姓親切地稱為“財產保護神”。

  轄區居民的“財產保護神”

  文/圖 本報記者 房舒

  今年9月,新店派出所接到轄區多名車主報警:夜間把車停在偏僻處,第二天早上車窗被砸,甚至有居民隻在車裡放了個蘋果,也被偷了。“真的是喪心病狂”,受害車主怨聲載道,江龍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20多天時間,江龍帶領輔警調取了近200個監控,最后終於在南安找到了6個嫌疑人。他的同事告訴記者,案件連續發生,江龍寢食難安,連續加班兩個多星期,而當時,他的女兒才5個月大,家裡特別需要他的照顧。

  民之所求,就是江龍所急。今年5月,派出所接到1個快遞員報警:“我的‘飯碗’丟了!”原來在一天前,快遞員小羅送快遞直到凌晨近3點,才將摩托車停在泰禾廣場附近的停車場,早上7點多起來,發現車子丟了。沮喪的小羅說著,竟抹起了眼淚。

  彼時女兒剛出生,江龍正在休陪產假。看到工作群裡的消息,他主動回到派出所,與同事們一起加班。在梳理另一起相似的案件時,江龍發現案件現場監控拍下的男子十分眼熟,憑借多年辦案的敏銳,他想起曾見過這名男子。

  根據男子的住址,在沿著案發后的路線一路調取監控錄像,江龍不僅發現了男子的作案軌跡,還成功找到了被男子藏起來的車輛。

  【學習感言】

  百姓的事無小事

  要有耐心細心恆心

  新店派出所管轄區,以村鎮為主,這與陳清洲從警大部分的工作環境很相似——村鎮多,村民多,外來人口多,弱勢群體也多。從陳清洲身上,我看到了一顆“農民兒子”的拳拳赤子之心,耐心、細心、恆心。

  百姓的事無小事,我在之前的工作中是這麼做的,學習陳清洲事跡之后,我會更加努力,維護民生,保衛轄區居民財產安全。

  【人物名片】

  王玉鋒,1998年入警,目前是嘉蓮派出所社區警務隊隊長,多次榮獲個人二等功、三等功。

  155名市民聯合簽名感謝他

  文/圖 本報記者 程午鵬

  今年9月20日晚,“莫蘭蒂”台風登陸后的第4天,湖明麗景小區裡,業主自發組織一場在感謝信上簽名活動,一小時內,共有155名業主趕來簽名,名字寫滿整張A4紙。

  次日一早,這封感謝信被送到思明公安分局,業主們感謝的是嘉蓮派出所社區警務隊隊長王玉鋒,他在“莫蘭蒂”台風登陸后,為小區自救做出貢獻。

  時間回到9月15日早晨8點多,整夜無眠、忙於搶險救人的王玉鋒,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湖明麗景小區的家裡准備休息。但看著小區裡樹木倒伏、遍地垃圾,王玉鋒連濕漉漉的警服都沒換,拿著家裡的工具,和小區一些業主展開清理自救。

  沒多久,其他業主看到身穿警服的王玉鋒,帶頭干著最累最重的活,也陸續加入自救隊伍。業主越來越多,協調組織顯得尤為重要,王玉鋒成為大家的“主心骨”,小區業主搶救應急小組成立,他負責指揮和協調事宜。

  當天下午,根本沒休息的王玉鋒又回到派出所,組織社區民警到各社區協助自救工作。王玉鋒一邊布置社區民警的工作,一邊還用微信“遠程指導”業主自救。漸漸地,小區清理出56車垃圾、道路疏通、積水排干,業主生活恢復正常,業主們自發為帶頭組織自救的王玉鋒寫了感謝信。

  感謝信中寫道:“我們為能遇見像王玉鋒這樣有著無私品格的人所感動……雖然台風已經過去,但小區的業主一直沒有忘記,今后也不會忘記,因為,有像王玉鋒那樣的警察在我們身邊,和諧、平安的生活也就在我們身邊。”

  【學習感言】

  對得起人民的信任

  才能成為好民警

  很早之前,我就聽說了陳清洲的事跡,他遇到的鄰裡糾紛、尋找走失人員、為群眾排憂解難等事情,我做社區民警時也遇到很多,他是我的榜樣。

  我所在的派出所也組織過多次向陳清洲學習的活動,我認為,警察作為一個職業,既然承載著人民群眾的信任,就必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在群眾遇到危險時,警察決不能退縮。隻有對得起人民群眾的信任,才能成為人民群眾心中的好警察。

  【人物名片】

  鄭子銳,2001年7月參加公安工作,現任江頭派出所辦案隊隊長。在“颶風肅毒”戰役中表現突出,共帶領辦案隊民警抓獲涉毒刑事犯罪嫌疑人51人、吸毒人員115人。

  直刺販毒團伙“心臟”的“銳利長矛”

  文/圖 本報記者 王玉婷

  熟悉鄭子銳的人都說,他辦起案來,像極了自己的名字,銳不可當,眼神裡都帶著鋒芒。10天連破兩起省挂重特大毒品案件,他就像一支銳利的長矛,每次都直刺販毒團伙的“心臟”。

  9月初,鄭子銳得到線索:經常往返於廈漳之間、從事大宗毒品交易的毒販賴某平又要行動了!

  鄭子銳立即帶領辦案隊隊員,連夜趕赴漳州,摸清了賴某平的底細,並進一步偵查出,9月10日晚,交易剛好約在廈門進行。

  10日一早,鄭子銳就和隊員來到交易地點,熟悉地形后,一套抓捕方案在腦中生成:毒販要在19樓交易,上下都得布好網。於是,鄭子銳將隊員分成兩組,一組埋伏在樓下燒烤攤,另一組跟他蹲守在19樓電梯外樓道。

  可從晚上10點等到第二天快天亮,毒販仍未露面。這一晚,蹲守在樓道裡的鄭子銳和隊員,被樓道垃圾桶散發的惡臭熏得頭暈。

  11日早上6點,毒販終於出現了!一部車停在樓下后,賴某平和司機上了19樓,第一次,他們沒帶毒品,只是拿了幾克讓買家試純度,確定交易地點“安全”后,司機先下樓將車子發動好,准備隨時逃跑,賴某平則提上來一個大麻袋。鄭子銳一看,“好像是一袋柚子,毒品應該就藏在柚子裡!”

  剛完成交易,賴某平正要跑,就被一組隊員抓獲。樓下的司機都發動好車子,也沒逃出鄭子銳布的網——原來,料到毒販會開車交易,鄭子銳已將車位停滿,就留了個最難逃跑的“陷阱”車位給毒販。

  隨后,民警一並將同案犯抓獲,並當場繳獲疑似冰毒毛重1公斤、毒資10.8萬元,破獲了這起特大省級目標案件。

  【學習感言】

  做警察要不忘初心

  把每件小事做精做好

  派出所工作瑣碎繁多,但一想到每辦一起案件都能讓群眾更安全、更放心,我就覺得一切都很值得,做警察一定要不忘初心,要對得起“人民警察”的稱號。

  我的爺爺、父親、姨夫都是警察,從小我就對這個行業有獨特的感情。既然選擇了,就無怨無悔,要向清洲那樣,把每件小事做精做好,在平凡崗位上發揮光和熱。(文/圖 記者 王玉婷)

(責編:黃瑾、程宏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