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3日12:12 來源:人民網-中國婦聯新聞
阿尼帕·阿力馬洪家庭,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勒泰地區青河縣青河鎮,家庭成員5人。
阿尼帕和丈夫共同收養了10個不同民族的孤兒,這 10個孤兒分屬漢、回、維、哈4個民族,加上塔塔爾族、烏孜別克族的女婿、兒媳,全家共有6個民族組成。因為家庭並不富裕,為撫養這些孩子,阿尼帕和丈夫付出了極大艱辛。幾十年來,他們盡自己的力量養育著這個多民族的大家庭,洋溢著感人至深的民族團結情誼。
1963年,阿尼帕已經是6個孩子的母親了,丈夫阿比包在縣公安局工作,加上弟妹,10口之家的生活全靠丈夫每月45元的工資支撐。生活拮據,但日子過得其樂融融。就在這年冬天,與阿尼帕一牆之隔的哈薩克族鄰居亞合甫夫婦不幸相繼去世,撇下了3個不滿10歲的孩子。
作為鄰居,阿尼帕常常抽空來幫他們洗衣服、做飯、料理家務,但3個孩子還是經常挨餓。有一天,阿尼帕在路上碰到了吐爾達洪,他推著用幾塊舊木板釘成的小推車正在撿破爛,車上裝著撿來的廢品。面對阿尼帕關切的詢問,吐爾達洪抬起滿是污垢的臉說:“阿姨,我們沒吃的了,有時候一天都撿不上一丁點東西,隻能餓肚子。”就在一剎那,阿尼帕作出了決定:把可憐的三兄弟接回家。
3個孩子的到來,讓家裡生活更艱難了。丈夫阿比包更是拼了命去掙錢,啥活能掙上錢,就爭著去干。即便如此,一家人仍然上頓接不上下頓。
1977年冬天,阿尼帕的妹妹在縣醫院門口發現了骨瘦如柴、滿臉污垢的王淑珍,便把她領到了姐姐家裡,從此王淑珍邁進了一個永遠都離不開的家。剛來時,王淑珍不僅衣服又破又臟,而且頭上長滿了膿瘡,沒有一根頭發。骯臟的頭巾下面,散發出陣陣難聞的氣味,整個人沒有一處是干淨的。阿尼帕帶著王淑珍多次到縣醫院,家裡省出的錢用光了,也沒有根治。一天,她聽說縣獸醫站有個醫生能治療皮癬,病急亂投醫,帶著孩子來到獸醫站。然而獸醫卻不肯接診,理由很簡單,給牲口看病的地方怎麼能給人治病呢。見獸醫站醫生不願給孩子看病,阿尼帕急了,“隻要有一點辦法,我也不會到獸醫站給孩子看病啊”。她拉著獸醫的胳膊,眼含淚水望著獸醫。在她再三懇求下,獸醫站的醫生答應用一種治療黃牛癬的藥膏抹抹看。獸醫還交代,治這種病一定要保持頭部清潔,天天要洗頭,天天涂藥膏。一天的勞作后,不管多累,她堅持每天給王淑珍洗頭、涂藥,半年后,王淑珍終於長出秀發。如今人到中年的王淑珍依然留著過膝的長發,她說:“這頭發我一輩子也不願剪,這是媽媽留給我最好的禮物。”
王淑珍是回族,還有3個兄妹,父親去世后兄妹4人隨母親改嫁金家,幾年后母親也撒手人寰,繼父患病失去了勞動能力,兄妹4個便流浪街頭。得知這一情況后,好心的阿尼帕幾番周折又找到王淑珍的哥哥和兩個妹妹,把他們接到了家裡。幾年后,王淑珍的繼父去世,留下3個子女,阿尼帕又把這3個孩子接到了家裡撫養。就這樣,阿尼帕收養了吐爾達洪3兄弟、王淑珍4兄妹、金家3兄妹一共10個孩子,加上自己的9個子女,一共19個孩子。
阿尼帕夫婦的目標不僅僅是讓孩子們能吃飽,還要讓孩子們有學上。家裡用不起電燈,阿尼帕就用破棉絮搓成條,做成小油燈。19個孩子就在這一盞盞跳動的燈光下讀書學習,上完了小學、中學,沒有一個因為家裡貧窮而輟學。 從1963年收養吐爾達洪3兄弟到1994年子女們成家立業,歷經整整32年。當有人問阿尼帕,孩子們都是哪個民族的時候,老人說:“在我家裡,沒有民族之分,手心手背都是肉,他們都是我的孩子,我們是一家人!”
相關專題 |
· 創建文明家庭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