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3日11:53 來源:人民網-中國婦聯新聞
景靠喜家庭,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楊家卓村,家庭成員5人。
楊家卓村,一個隻有200來戶人家的小村子,飛天英雄景海鵬的家就在這裡,每當提到自己的成長經歷和今天的成功,景海鵬總會說:“因為我有一個幸福的家”。
1966年出生的景海鵬,因景家的前兩個孩子都先后夭折了,景靠喜、王珍玲夫婦自然是無比的疼愛。為了補貼家用以及三個孩子的學費,景靠喜夫婦把農閑時節都用在了加工掃帚的作業上。一個笤帚的利潤一二毛錢,拉到市裡能賣三毛錢,為了多賣些錢,每扎夠100個笤帚,景靠喜和妻子用自行車拉到城裡走街串巷叫賣。在外一天舍不得吃一頓飯,攢下的錢供了孩子們上了學。
“日子再苦,也不能耽誤孩子。”在那個困難時期,王珍玲總是千方百計為孩子成才創造條件。景海鵬常年在外,家中的重擔自然都甩在了弟弟景海龍和妹妹景艷芳的身上,但是兩人從來沒有埋怨過當兵的哥哥,而是給予了哥哥最大的理解和支持。2012年春節后,得知兒子可能被定為“神九”的航天員,但遲遲等不到結果。就在這個節骨眼上,王珍玲的右眼突然什麼看不看見了,先后在運城市兩家醫院住了38天,都沒有效果。無奈之下,景海龍陪著母親來到北京看病。為了不打擾正在封閉訓練哥哥,硬是沒有向哥嫂透露一點風聲,整整18天,一個人在醫院默默陪護。景海龍常說,“哥哥是為國家的航天事業做貢獻,顧的是國家這個大家,而他和妹妹支持哥哥的方式,就是把這個小家照顧好,讓哥哥少為家裡分心”。他們覺得,能替哥哥多陪陪父母,讓他安心工作就是一種幸福。
景海鵬從1986年被招收為飛行員后,28年來回家的次數非常少,幾乎對家庭盡不到一點職責。面對這些,母親王珍玲從沒有任何抱怨,一直和丈夫景靠喜努力支持兒子。
在別人看來,有一個航天英雄兒子,王珍玲應是充滿自豪,但是對於一個母親來說,她更多的是擔心和期盼。2008年9月25日,在“神七”的整個發射過程中,景靠喜和王珍玲一直都沒有說任何話,只是把目光牢牢鎖定在了電視屏幕上,隻有在人群中爆發出掌聲的時候,老人家懸著的心才終於放下。
20多年來,作為母親的王珍玲即使再想兒子,也沒有主動給兒子打過一次電話,她怕打擾兒子,怕因家裡小事影響了兒子的事業。她說:“海鵬首先是國家的兒子,其次才是我的兒子。我就是心裡再想,也不能隨便打擾他。”作為景海鵬的父母,他們覺得不給兒子添麻煩,靜靜的等待就是一種無言的幸福。
在景家出了一個航天英雄后,許多人主動向景靠喜和王珍玲和丈夫提供優厚的待遇和更好的生活條件,但是都被二老婉言謝絕了,他們選擇和所有普通的農民一樣,繼續在農田中耕種,繼續著過平凡普通農家人的生活。
家裡最熱鬧還是當屬周末,每個周末二兒子、兒媳、女兒、女婿、外孫女都會回來陪二老,在外上學的孫子、孫女也常常會給二老打電話,匯報近期的學習和生活情況。
幸福在平淡和瑣碎的生活中一直延續著,這個平凡卻不簡單的家庭,在真心付出、無盡牽挂和默默守候中,向我們詮釋著幸福的含義。
相關專題 |
· 創建文明家庭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