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期刊選粹>>黨建文匯

讓理論瓊漿滋養人生

趙鳳燕

2016年11月02日10:5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改革開放30多年的發展,迫切需要理論總結,實現偉大的民族復興,更需要理論的指引,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也需要理性的規劃,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這是一個需要理論而且一定能夠產生理論的時代,這是一個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夠產生思想的時代。”其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處處充盈著理論的光輝,理論瓊漿時時滋養壯美人生。

把握知行合一。“為政貴在行”。避免“少知”“無知”,學習、探索、掌握“真知”,還要靠實踐鍛煉。觀念決定思想,思想支配行為,行為得出實踐成果。馬克思說:“最蹩腳的建筑師從一開始就比最靈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蠟建筑蜂房以前,已經在自己的頭腦中把它建成了。”一個人沒有觀念的引領,就會陷入盲目,同樣,不去扎實苦干,一切美好的願景隻能是“鏡花水月”。現實中,有的人慣於唱高調,卻懶於落實,在公眾面前,有人意在刻畫自己廉潔奉公的形象,大唱“反腐經”,猛烈抨擊腐敗分子,正義凜然﹔在工作崗位上,他們塑造的是一心扑在工作上的“工作狂”,但在政治欲望、金錢美色面前,卻對聲色犬馬深度迷戀、無法自拔,忘記了理想和信仰,忘記了在黨旗前的誓言。這不成為令人不齒的言行不一的“兩面人”嗎?

厘清質量互變。任何事情都有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有量的累積和質的飛躍。人們當然追求在量的基礎上實現質的“飛躍”,經濟社會講究的就是提質增效。然而,就個人而言,自然會追求高質量的生活,但質與量之間也有個“度”,“度”是臨界點,有時是生活的“雷池”,我們常講“不越雷池一步”,就是要適可而止、保持定力,從廉潔到不廉潔也是一個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的過程,隻有謹言慎行,才能拒腐防變。如果生活中放縱小愛好、忽視小毛病、習慣小意思,就容易發生質變。黨員干部要從小處小節抓起,從細枝末節嚴起,做到經得起誘惑、耐得住寂寞、抗得住歪理、管得住小節,做到“心不動於微利之誘”。

穩固精神之“鈣”。內因指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的對立統一,某事物與他事物的對立統一,即外因。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現實生活中,有政治定力的人心神寧靜、穩如泰山、堅如磐石,對欲望誘惑具有強大的自制力和免疫力。當代共產黨人中不乏忠誠干淨擔當之人,焦裕祿、谷文昌、楊善洲、李保國等人堪稱楷模。毋庸置疑,少數黨員干部情趣低下,結果氣節沒了,操守弱了,一遇誘惑便伸手,一推一拉便下水,最終墜入黑暗淵藪,陷入犯罪泥沼。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一個人能否廉潔自律,最大的誘惑是自己,最難戰勝的敵人也是自己。”“一個人戰勝不了自己,制度設計得再縝密,也會‘法令滋彰,盜賊多有’。”對於黨員干部而言,要防止被“誘惑”、被“圍獵”,應該內修自身,多吸理論之“氧”,常補精神之“鈣”,堅持正心與正行相結合,增強“政治定力”,剔除身上的異味,時時刻刻做到心中有戒、心中有法,守住做人、處事、用權的底線,真正做到心無雜念,德無雜質,行不亂章。

剝下華麗外衣。形式和內容是一個統一體,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形式要為內容服務,內容決定事物本質。恰當的形式與內容相得益彰。“為政貴在行,以實則治,以文則不治”。在持之以恆糾“四風”的要求下,化空談為務實、變口號為行動是克服形式主義的關鍵。要在改進作風上出實招。從實處入手,以民聲為行動指南、以求真為工作目標,動真格、祛虛功,斬斷“走形式”的思想源頭。同時,用實干考量,樹立形式與內容並舉、務實與創新並重的考核導向,讓黨員干部勇於擔當、善抓落實,真正用實績說話,以“不受虛言、不聽浮術、不採華名、不興偽事”的實干精神革故鼎新。

掌握活的靈魂。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遵循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原理,是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各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原則的哲學基礎,也是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哲學依據。把這一原理運用到實際工作中,要堅持一般號召和個別指導相結合,常用的“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等方法就是精妙運用。聯想到中央倡導的“精准扶貧”,就要應用好這一原則。我們知道,貧窮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如果用相同的辦法是實施不好扶貧這一民生工程的,隻有在“漫灌”的基礎上實施精准的“滴灌”,才能挖掉“窮”根。由此可見,在我們日常工作生活中處處充滿辯証法。

《黨建文匯》 雜志 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責編:王金雪、秦華)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