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輿情監測室 鄭光魁
2016年09月12日13:57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1 輿情綜述
最近,一系列悲劇讓電信詐騙走向輿論的風口浪尖:8月19日,山東臨沂“准大學生”徐玉玉被“教育局工作人員”電話騙走9900元,不久后心臟驟停,經醫院搶救無效不幸去世﹔8月23日,山東臨沐縣大二學生宋振寧也在遭遇詐騙之后心臟驟停,不幸離世﹔8月24日,華東師范大學大二學生小文(化名)被“航空公司客服”以發放改簽補償為由,騙走6100元學雜費﹔8月29日,廣東揭陽一名“准大學生”在被騙光學費和生活費后跳海自殺,清華大學一老師被電信詐騙人民幣1760萬元……
有輿論指出,表面上看,悲劇的矛頭直指“電信詐騙”,但究其根源,是受害者的個人信息早已遭泄露。遏制電信詐騙違法犯罪行為,鏟除這一違法犯罪滋生的土壤是關鍵。
2 輿論追蹤電信詐騙產業鏈
人民網、新華網、《南方都市報》等媒體以深度報道的形式對電信詐騙相關產業鏈進行了深挖。
實施電信詐騙只是十分龐大的網絡黑色產業鏈其中一個環節,在此之前還包括惡意軟件編寫、漏洞販賣、實施數據竊取、個人信息倒賣等。通過竊取用戶個人信息,進而實施非常精准的詐騙活動。例如在用戶的手機或計算機上植入惡意軟件實施竊聽、通過網絡釣魚誘騙用戶提供個人信息、在網絡上實施竊聽、從提供服務或者擁有數據的部門竊取數據等。
據媒體報道,在某些網站,公然售賣考生信息者大有人在。這些賣家對於包含考生姓名、學校、電話、住址在內的信息進行打包出售,卻根本不問買家用途。有些人會專門去聯系相關的培訓機構或詐騙團伙,從而把手上的數據賣到下游。而下游這些團隊,有專人負責詐騙培訓、線上通過第三方支付平台洗錢、線下ATM機提款等,分工非常明確。
3 電信詐騙猖獗源於監管缺位
電信詐騙案件之所以屢禁不止,《新華每日電訊》、深圳新聞網、《財經雜志》等媒體指出,電信運營商、銀行、相關教育部門等存在的監管缺失是主因。
電信詐騙的兩個關鍵環節“詐騙電話”和“銀行轉賬”在目前尚沒有“源頭”管制措施。目前通信業務和金融產品的某些安全隱患,在某種程度上為犯罪分子提供了便利。由於運營商攔截不力,能夠虛擬任意號碼的網絡電話仍處於無人監管狀態。
電信詐騙的形成不僅僅是因為那些喪盡天良的詐騙犯,各個環節的監管漏洞也是電信詐騙之所以得逞的原因,電信詐騙的猖獗程度與監管的失責程度成正比。或者說,詐騙者的得逞,恰恰說明了監管的失敗。
4 監管部門應該扛起責任擔當
《北京青年報》《新京報》《人民公安報》等媒體建議,保護公民信息安全,需要統籌協調運營商、服務商、工信、司法等部門在監管體系中的角色,分清責任歸屬,使法律執行、問責及時、有效。
電信運營商必須履行管理職責,付出相應的監管成本,大幅度提高技術水平,讓詐騙電話的呼出總量大幅降低,這是降低電信詐騙案件必不可少的前提。有關主管部門必須督促運營商承擔起自身的社會責任,給電信詐騙踩下剎車。同時,司法部門還應考慮追究有關運營商的法律責任,這不僅可以給予其足夠大改進工作的壓力,還可以幫助受害者減少損失。
發現一起就嚴厲查處一起,才是有效遏制電信詐騙的必經之路。其一,在懲戒過程中絕不能手軟,必須建立起打擊電信詐騙違法犯罪活動的高壓態勢﹔其二,“偽基站”已呈現依托互聯網的趨勢,在“互聯網+”的社會發展中興風作浪,相關監管部門必須立足於互聯網,用“互聯網+”思維改變工作方式方法﹔其三,加大對生產“偽基站”的不良廠家的打擊力度,全力制止“偽基站”流向市場,讓電信詐騙違法犯罪人員沒有工具進行詐騙。
5 網民呼吁加緊電信詐騙治理
連日來,電信詐騙相關話題在輿論場中維持了較高的討論熱度。抽樣統計發現,網民主要有以下幾方面觀點:96%的網民認為,電信詐騙猖獗,受害者人數眾多,希望相關治理機制加緊變革,不要再讓類似悲劇發生﹔85%的網民表示,多個案例都表明詐騙分子掌握了受害者的精准信息,而這種“精准”正是源於個人信息的泄露﹔68%的網民稱,個人信息泄露的渠道主要是接觸到數據的工作人員人為泄密、黑客入侵獲取數據、提供服務的第三方獲取數據后泄密三種﹔54%的網民強調,公民個人信息泄露嚴重,電信實名制把關不嚴,既是監管漏洞,也是法制漏洞,根本原因是法制不健全,監管不到位﹔32%的網民建議,防范電信詐騙要根除其背后的黑色鏈條,一方面加強對電信詐騙行為的監管與追責,另一方面要整治個人信息泄露及倒賣行為。此外,還有5%的網民表達了其他觀點。(人民網輿情監測室 鄭光魁)
◎鏈接
專家為防電信詐騙支招
1.手機短信內鏈接別輕易點
雖然手機短信中也有銀行等機構發來的安全鏈接,但不少用戶難以通過對方短信號碼、短信內容、鏈接形式等辨別真偽,所以建議用戶盡量不要點擊短信中自帶的任何鏈接。特別是Android手機用戶,更要防止中木馬病毒。
2.不向不相關的人和機構透露“短信驗証碼”
銀行、支付寶等發來的“短信驗証碼”是極其隱秘的隱私信息,且通常幾分鐘之后即自動過期,所以不要向不相關的人和機構透露該信息。
3.對無顯示號碼來電要謹慎接聽
目前,除極少數軍政方面還擁有“無顯示號碼”電話之外,任何政府、企業、銀行、運營商等機構均沒有“無顯示號碼”的電話,所以今后再見到“無顯示號碼”來電,接聽要慎重。
4.閉口不談卡號和密碼
無論電話、短信、QQ聊天、微信對話中都絕不提及銀行卡號、密碼、身份証號碼、醫保卡號碼等信息,以免被詐騙分子利用。
5.不信“接的”相信“打的”
為了防止遇上詐騙分子模擬銀行等客服號碼行騙,遇上不明來電可選擇挂斷后,再主動撥打相關電話(切勿使用回撥功能),這樣可以保証號碼的准確性。
6.錢財隻進不出
任何要求自己打款、匯錢的行為都得長心眼,警方建議如需打款可至線下銀行櫃台辦理,如心中有疑惑,可向銀行櫃台工作人員咨詢。
7.陌生証據莫輕信
詐騙分子常常會掌握用戶的一些個人信息,並以此騙取用戶信任。此時切記要多長個心眼,就算朋友家人,如果僅僅是在網上,也不可輕信。
8.釣魚網站要提防
在登錄銀行等重要網站時,養成核實網站域名、網址的習慣。
9.新鮮事要注意
詐騙分子常常利用最新的時事熱點設計騙局內容,如房產退稅、熱播電視節目等都常常被騙子利用。
10.難分真假,撥打110最放心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