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出彩90后】

青春,在南極冰雪上閃光——記太原理工大學學生潘曜

2016年07月20日10:58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青春,在南極冰雪上閃光

他帶著1.5噸的科研設備,在南極內陸收集實驗數據﹔他登上南極最高點、海拔4093米的“冰穹A”,光著膀子拍照留念……他便是太原理工大學電氣與動力工程學院的研究生——90后小伙潘曜。

與許多在校大學生不同,1992年出生的潘曜,在大四時就立志去南極進行科學考察。為了盡早適應南極的環境,他在校園的跑道上鍛煉體能,風雨無阻。同時,他拜入太原理工大學極地科考專家竇銀科教授門下,刻苦鑽研,儲備知識。憑借全面的知識功底和較強的應用能力,他在一系列測試中脫穎而出。2015年11月,潘曜成為中國第32次南極科學考察隊中最年輕的一員。

隨隊前往南極開展工作,讓潘曜倍感鼓舞也深感壓力。自從登上“雪龍號”科考船,他就開始了“一天五吐”的生活。困難沒有打倒潘曜,在逐漸克服暈船的不適后,他擔任了隊伍的文娛委員,組織了多項文體活動,與隊友們也漸漸熟悉起來。2015年12月4日,潘曜成功抵達中國南極中山站。

南極一行並不輕鬆,危險也時時相隨。在前往昆侖站的路上,潘曜承擔全程冰雷達觀測任務和冰雪表面精細化監測任務。在極晝、極低溫和缺氧的環境下,他每天早晨6點准時為雷達供電,時刻關注雷達和冰雪監測儀工作情況,每晚還要抱著四塊25公斤的電池去發電艙為設備充電,之后再進行數據分析。

在昆侖站期間,他在零下40攝氏度的環境下安裝了冰物質過程監測站。中國南極科考歷史上首次獲取了昆侖站地區十米深的溫度數據,並通過衛星網絡實時傳回實驗室。回程途中,他又克服風速達30米每秒、能見度僅5米的暴風雪環境,成功安裝了全部科研設備。

在整個考察任務中,潘曜共攜帶過5套冰物質過程監測系統、1套冰蓋表面特征監測系統、2套冰川移動監測系統、1套探冰雷達,成功完成所有既定科研任務。盡管條件艱苦,不能洗澡、每日一頓航空餐,但潘曜說:“這不僅是一項工作,更是一種能夠參與國家極地考察事業的光榮和使命。”(記者 任歡 通訊員 李薇)

(責編:程宏毅、常雪梅)
相關專題
· 出彩90后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