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影視”受追捧“魔力”何在?

記者  苗春

2016年07月06日08:4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在迎接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之際,一批精心制作的“紅色影視”作品,如36集電視連續劇《彭德懷元帥》、32集文獻紀錄片《筑夢路上》和微電影形態可視化全媒體產品《紅色氣質》等,陸續在電視台、互聯網視頻網站以及各種移動終端熱播,引發了業內人士稱贊,也受到普通觀眾追捧。

為觀眾補上難得的歷史課

《筑夢路上》以講故事、析事理的創作手法,全面、真實、生動地再現了中國共產黨95年波瀾壯闊的歷史,展現了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始終不懈追求民族復興“中國夢”的奮斗歷程。劇中展現了近百年歷史上的許多重大事件,引用了不少近年來的新研究成果,展現了一些過去沒有在電視畫面上出現過的場景,揭秘性地呈現了一些珍貴檔案材料,使這部紀錄片始終保持著接近黃金檔電視劇的收視率。

該片官方微博上的留言始終熱火朝天。網友“大海撈金箍棒”說:“央視《筑夢路上》是1980年至今,我國媒體對中國共產黨的歷史解讀最正確的一部紀錄片。內容翔實,解說准確,力求共識,減少爭議,立場堅定,立意高遠。”網友“挺直的脊梁”評價:“真心好片,讓國人知道我們國家和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歷史!”

《彭德懷元帥》成功地塑造了彭德懷的形象,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彭德懷戎馬倥傯的傳奇人生,在熒屏前和互聯網上有年齡段橫跨老中青的大量擁躉。北京華景福園商貿公司員工焦平原說:“這部劇等於給我們補了黨史、軍史的課,讓我們隨著引人入勝的劇情,看到了中國共產黨的偉大、解放軍的英勇。現在的孩子容易受到文藝作品的影響和引導,這次我的孩子看了《彭德懷元帥》,深受教育,並且說解放軍真偉大,彭德懷爺爺這樣的人太讓人崇拜了!”

刷新觀眾對中共黨員的認識

中國傳媒大學學生張迪說:“過去我們對彭德懷的了解都是從教科書和歷史課上得來的。《彭德懷元帥》讓我們看到了一個鮮活的彭德懷,他崇高的精神、鮮明的性格、勇於擔當的品質和驍勇善戰的才能,使我們深受震動。這部劇打破了我們心中對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刻板化印象,帶給我們一個更貼近現實、貼近我們生活的將軍形象。”

《筑夢路上》提到了曾經風靡一時的電視連續劇《潛伏》中男主角余則成的原型之一——吳石。網友“雪落見金”慨嘆:“筑夢路上,幾多英雄!吳石將軍讓我欽佩不已。為了美好的明天,甘願潛伏於國民黨中,還隨其敗退台灣。我想,他一定可以選擇不走,留在大陸受萬人尊敬。而后他被殺害,沉寂20年,終於被追認為烈士。為了這個可愛的中國,加油!你所想的都能實現!”

片長僅9分5秒的《紅色氣質》,高度濃縮了中國共產黨95年的光輝歷程。它以現年95歲的瞿秋白之女瞿獨伊的視角貫穿全片,李大釗、瞿秋白、方志敏、趙一曼、楊靖宇、左權、彭雪楓、雷鋒……不同時期的共產黨人一個個從歷史深處走來,展現著中國共產黨人特有的“紅色氣質”,先烈們生動的情懷、豐富的人性,讓他們的群像格外鮮活。

新技術帶來更大震撼

日夜操勞直至去世的焦裕祿,生前從未與家人照過一張合影。《紅色氣質》中,借助特效,借助新技術,他終於和家人在電視熒屏上“合影”了一張“全家福”。當熒屏上無縫對接的照片呈現的那一刻,不知多少觀眾心中五味雜陳。

《紅色氣質》以新華社圖片庫裡的大量圖片為依托,運用現代技術和手法,用3D還原歷史瞬間,使人物和場景“動”了起來,照片背后的故事也“活”了起來。新媒體理念和技術制造的特效,讓人們仿佛穿梭在歷史長廊之中,看到過去與現在的對話,感受紅色信仰、紅色氣質代代傳承。

中國電影家協會秘書長饒曙光說:“《紅色氣質》有創新,有智慧。新華社圖片庫裡的大量史料,通過新的方式轉化為活動的東西,讓更多人接受,這部片子提供了有效的途徑。”

(責編:程宏毅、楊麗娜)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精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