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魚水:把愛與忠誠融入對公平公正的追求中

2016年07月03日16:33    來源:新華社    手機看新聞

6月29日上午9時40分,北京知識產權法院3樓23法庭裡,一位身著律師袍的原告代理律師滿頭大汗匆忙步入法庭,一邊走一邊向大家不停地點頭致歉。

“別著急,准備好后開庭。”面對遲到的律師,審判長宋魚水並沒有責備,面帶微笑,耐心等待。

這天,從9時40分到12時40分的3個小時裡,身為北京知產法院副院長的宋魚水一共開了7個庭。等她換下法官袍准備去食堂吃飯時,距離法院午餐結束隻剩下10分鐘。

這是新華社記者採訪時所目睹的情景。

熟悉宋魚水的人都知道,這些年宋魚水獲得的榮譽無數,身兼北京知產法院副院長、黨的十八大代表、全國婦聯副主席(兼)等多個職務,但她心裡分量最重的還是“法官”這個頭銜。

1989年,23歲的山東妹子宋魚水從中國人民大學畢業后進入北京市海澱區法院,從做書記員開始了她27年的法院工作生涯,她先后歷任海澱法院民三庭副庭長、民五庭庭長、副院長,2014年4月,宋魚水離開她工作了25年的海澱法院,赴任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副院長。半年后,宋魚水又來到新成立的全國首家知識產權法院——北京知產法院擔任副院長。

“她常說,對於法官而言,案子永遠擺在第一位。”和宋魚水共事過的法官都記得她的座右銘。

吳園妹是北京知識產權法院最年輕的“80后”法官。在她眼裡,宋魚水一直堅守著“辨法析理,勝敗皆服”的信念。每一次庭審結束后,她都會走下審判席,走到當事人中間,談一談對庭審中雙方爭議焦點的看法,原被告雙方主張權利還需要哪些証據支持。

“當事人告抄襲,雙方的劇本加起來可能要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字。無論多忙她都會看下來,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真實感受作出判斷。寫判決書時,她的標准是改到不能再改才發給當事人。對於敗訴的一方,她盡可能地將判決理由寫得更加深入、細致,讓雙方當事人心服口服,真正做到案結事了。”北京知識產權法院法官馮剛說。

在北京知產法院,院庭長帶頭辦案是2014年建院伊始就規定的制度,盡管社會兼職佔用了大量時間和精力,但宋魚水在落實院庭長辦案制度上從未打過折扣。2015年全年,宋魚水辦理的案件數量超過了50件,相當於每四個工作日就要辦結一起案件,而這其中,有相當比例的案件屬於疑難、新型案件。

“碰到特別棘手的案子,我們的第一反應是先放一放,可宋院長卻總是要先啃‘硬骨頭’。她說,案子放得越久,當事人心裡就越沒底。”吳園妹告訴記者,即使已經是知識產權領域的審判專家,宋魚水始卻終保持一種學習的心態。遇到疑難案件,她會找到院裡在該領域最優秀的法官一起組成合議庭審理,在審判領域精益求精。

在海澱法院工作期間,宋魚水對於案件的嚴謹認真影響了一批又一批年輕法官。曾給宋魚水做過助理的李穎回憶起十幾年前的一起歌曲著作權案件,“撰寫判決書時,她讓我反復修改了四五次,指導我在裁判邏輯、行文措辭上反復修改推敲。最終,這個判決獲得最高法院知識產權裁判文書評比一等獎。”

如今,李穎已經是海澱法院中關村法庭的庭長,一直忘不了當年宋魚水的言傳身教。“宋院長常說,裁判文書是法官的名片,是她教會我撰寫文書的技巧,讓我得以領會法官的精神,並傳承給更多的年輕法官。”

真水無香,大愛無痕。作為一名黨員,宋魚水把對黨和人民的愛與忠誠融入對公平公正的追求中去。對待審判業務她精益求精,在宋魚水心中,當事人的分量總是最重。

一起案件中,原告是一位上了年紀的老人,而且沒請律師,帶著對被告的情緒在法庭上將雙方的糾葛從頭到尾講了個遍。宋魚水不僅沒有打斷老人的話,在耐心地聽完后,還結合法律規定歸納了老人講話的要點,並向老人確認歸納得是否准確。

“案件是法官的立身之本。法官的職責不應該止於判決,而是以此為起點,引導社會樹立規則意識。在這個過程中,尊重和保護弱勢群體的合法權益,實現法官、律師和當事人的共同成長。”宋魚水說。

在宋魚水辦公室的箱子裡,滿滿當當地放著她獲得的幾十本榮譽証書,全國優秀共產黨員、中國十大女杰、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全國模范法官……對此,宋魚水看得很淡:“我從來沒覺得這是我個人的榮譽,也不在乎榮譽能給我什麼,我在意的是榮譽能推動我去做些什麼。”

北京知識產權法院院長宿遲,是和宋魚水一起創建知識產權法院的同事,對宋魚水,他最深切的感覺是,不管多累、多難,受到怎樣的委屈,總能平靜、溫和地面對,用理性與思考面對改革難題。“忠誠、干淨、有擔當、接地氣,宋魚水是名副其實的優秀共產黨員。”(新華社北京7月3日電 記者涂銘、熊琳)

(責編:程宏毅、常雪梅)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精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