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鋒的力量——貴州省“兩優一先”表彰對象群像素描
2016年07月03日14:47 來源:貴州日報 手機看新聞
他們是這樣一群人:在危難時挺身而出、在挑戰前迎難而上、在平凡中執著堅守……彰顯新時期共產黨人的先鋒形象。
他們是這樣一股力量:撐開來是傘,為人民遮風擋雨﹔俯下去是牛,為百姓鞠躬盡瘁。用平凡鑄就偉大,用生命書寫忠誠。
在紀念建黨95周年之際,省委決定,對全省優秀共產黨員、全省優秀黨務工作者、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進行表彰。這些表彰對象在貴州趕超跨越、同步小康的新征程中,充分發揮著戰斗堡壘作用和先鋒模范作用。
他們,是全省169.7萬黨員干部、8.1萬基層黨組織的優秀代表。
他們,
以無私奉獻為最大幸福
表彰名單中,有三位“缺席”的全省優秀共產黨員。
“我是黨員,向我看齊。”晴隆原縣委書記姜仕坤用一曲生命壯歌作答,答出了魚水深情和血肉情誼,卻倒在脫貧攻堅決戰沖鋒號吹響的春天。這個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的縣委書記,奉獻全部的熱情、智慧和汗水,讓晴隆成為一座真正的城,讓世界惦記“二十四道拐”,讓“晴隆羊”貼上國際標簽,把“不可能”變成了生動的現實。
“我是支書,讓我去。”6月10日,黎平縣部分鄉鎮暴雨如注,九潮鎮九潮村黨支部書記劉善平為施救村民,被洪流卷走,至死仍然保持著救人的姿勢。最危急的關頭,他用生命踐行共產黨員的責任與擔當。
“我的手機,是群眾的服務熱線。”4月13日,興義市向陽派出所社區民警李來建在工作崗位上突發疾病倒下,闔然長逝,生命永遠定格在47歲。“大家有事首先想到的就是找他。”興義市居民劉正祥悲痛不已,不信老天把這麼好的人帶走了。
沖鋒在前、吃苦在前、奉獻在前、犧牲在前,他們用無私的奉獻,甚至用鮮血和生命詮釋了共產黨員對責任的擔當。
麻山腹地,12個年頭的鏖戰,羅甸縣沫陽鎮麻懷村“女愚公”鄧迎香帶領群眾在懸崖峭壁上硬生生鑿出213米長的“麻懷隧道”,用不等不靠的自覺、敢想敢干的勇氣、堅定不移的執著,把2個多小時的崎嶇山路變成了15分鐘的寬闊坦途,在大山深處豎起了一面高高飄揚的黨旗。
貴州屋脊——海拔2900.6米的韭菜坪半山腰上,坐落著我省海拔最高的自然村“海嘎”。駐村干部兩年一屆,一屆一換茬,第一書記楊波卻在這裡駐了三屆。留下他的不是這裡的美景,而是如山的誓言——“海嘎一天不脫貧,我就一天不下山。”黨員的精氣神,讓海嘎舊貌換了新顏。
“一謝共產黨,翻身把你想,以前我們做牛馬,現在人人把家當﹔二謝共產黨,吃飯把你想,以前忍飢又挨餓,現在溫飽奔小康……”這是湄潭縣興隆鎮龍鳳村田家溝村民組自編自演的花燈戲《十謝共產黨》。每一謝,都是群眾發自肺腑的心聲。興隆鎮黨委書記陳清鬆說,“隻有把群眾的事當成自己的事,盡心盡力辦實辦好,才能以誠心換真心,成為群眾的主心骨、當家人。”
江口縣閔孝鎮魚良溪村黨總支書記楊再煉對全村黨員提出“十個一”工作法:“我們天天和群眾打交道,隻要心裡想的是群眾的事,一天忙的是群眾的事,大多數群眾都認可,就是在踐行群眾路線。”楊再煉身體力行,帶領村干部和群眾干出樣子,使黨員形象樹起來了,黨員作用強起來了,黨群關系好起來了。
他們,
視群眾利益為第一追求
為人民服務,對我省“兩優一先”表彰對象來說,從來不是一句口號。他們如一顆顆星星鑲嵌在黔中大地,照亮一方天地﹔他們如一盞盞明燈,溫暖群眾的心。
盤縣普古鄉舍烹村曾經是落后、偏遠的“標簽”,然而舍烹村聯村黨委書記陶正學的實干和奉獻,讓村民們走上了一條“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三變”之路。如今,村民除了將土地流轉每年獲得固定收入外,還搖身一變成“農業產業工人”。
雷山縣郎德鎮南猛村黨支部第一書記劉為至今還記得剛進村時,在村民代表大會上立下“軍令狀”:“南猛村脫貧,我是第一責任人。我絕不虛晃一槍,不走過場,不讓一個貧困戶掉隊。”他精准施策,救急救貧先啃“硬骨頭”,讓全村黨員干部站在脫貧攻堅第一線,他走遍苗寨,尋找全面小康“制高點”,帶領貧困戶踏上了脫貧致富的“快車道”。
“一顆小核桃,一方大產業。”赫章縣的百姓們不會忘記“潘核桃”——貴州大學農學院教授潘學軍。他數十年如一日,把論文“撰寫”在黔中大地上,不辭辛勞從事核桃種植技術推廣,瞄准扶貧的技術短板,引領赫章農民走出產業發展逆境。
在大山深處的紫雲自治縣鬆山鎮同心村,修一座橋,成了全村幾代人共同的期盼。這心願,也打小一直“種”在供電所抄表員韋成剛的心裡。2015年,韋成剛拿出全部積蓄修起了“同心橋”回報鄉鄰。無論是以前擔任村干部,還是做抄表員,身為共產黨員的韋成剛在做好服務的同時,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
方曉美,一個80后的鄉村醫生,在綏陽縣黃楊鎮洗馬池村行醫12年,兢兢業業、任勞任怨、恪守本職、默默奉獻,用青春守護著每一位村民的健康,用真情譜寫了一曲曲為民服務的動人樂章,成為百姓身邊的“最美鄉村醫生”。
“案子沒有大小之分,隻要事關人民切身利益的案子,就是大案子。”賴桑,銅仁市碧江區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刑事審判庭庭長,處處身先士卒、勇挑重擔,設身處境為群眾著想,用善心、細心、真心樹立了共產黨員的標杆。
他們,
為黨的事業矢志不渝
他們是高高飄揚的旗幟,用堅守,譜寫了一曲曲共產黨人嘹亮的歌﹔用信念,鑄造了共產黨人崇高的精神豐碑。
“從光明走向黑暗的是我的眼睛,從黑暗重新走向光明的則是我的心靈。”貴陽市白雲區第三中學盲人教師劉芳,頑強與命運抗爭,以心為眼,用愛的信心和力量,幫助農村孩子打開心窗……在別人的眼中,她是釋放光明的共產黨員。
大方縣理化鄉年近九旬的退休干部、彝族黨員李光忠的書櫥裡,紅綠相間的日記本碼了三排,有140本,摞起來有一人多高,穿越了63年時光。字裡行間,跳動著人生理念的火熱激情,記錄了“永遠跟黨走”的忠誠信仰和工作生活歷程。他雖生活在邊遠小山村,卻讓信仰的光芒映照一方。
“作為一名黨員,不管在哪個崗位都要發揮積極作用。”身為貴州航天天馬機電科技有限公司材料成型部鉗焊一班班長,姜濤在這個崗位上一干就是25年,他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吃苦耐勞的作風,練就一流的焊接技術,把在愛崗敬業的自覺,體現在忠實履行“科技強軍、航天報國”的使命中。
石旮旯變“米糧川”,“滴灌”保住“搖錢樹”,深山打出清泉水,村寨建成產業園……興義市則戎鄉冷洞村黨支部書記朱昌國卻仍然覺得“不滿足”:“如何在山間套種中藥材?如何和外面的企業聯合做大金銀花產業?如何發展鄉村旅游?”這些“不滿足”,是朱昌國對未來的樂觀和自信,是更大的責任,是冷洞村明天會更好的強大動力。
觀山湖世紀城明珠助老社黨支部書記楊朝群為了讓離退休干部、黨員“不缺課”、“不漏學”、“不掉隊”,每天都會花十分鐘給大家講黨的政策、理論方針政策,幫助大家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
從擔任村支書的第一天起,安順市西秀區雙堡鎮大壩村黨支部書記陳大興心中就有一個帶領村民共同致富的小康夢。此后十多年,他帶著村民不停的努力和嘗試,不斷從失敗中總結經驗,憑共產黨人的執著與堅韌,最終為大壩村探索出一條黨建扶貧新路徑。
他們所做的工作或許也稱不上驚天動地,但他們就像一顆顆螺絲釘,既默默無聞又牢不可動,共同扛起重任。
他們,
是敢擔當有作為的戰斗堡壘
受表彰的150個先進基層黨組織,在推動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征程上,發揮著重要的戰斗堡壘作用,讓黨的旗幟高高飄揚在黔中大地。
過去的播州區楓香鎮花茂村,黨組織軟弱渙散,干群關系緊張。如今,得益於精准服務型黨組織的建立,花茂村構建組織在村建強、干部在村成長、資源在村整合的機制,紅色種子已孕育出“花繁葉茂”的景象。
台江縣老屯鄉長灘村黨支部從“十戶一體”模式中嘗到了甜頭,將“十戶一體”向基層黨建、民主監督、產業發展、公益事業、誠信建設、和諧文明、消防安全等進行拓展,探索出抱團脫貧、攜手致富的黨建扶貧新路子。
大山深處的盤縣淤泥鄉岩博村,人均年收入不足800元,是當地有名的“窮旮旯”。近年來在村黨委的帶領下,唱響能人強村之歌,奏響產業富村之樂,吹響服務興村之音,一躍成為集體資產達5600余萬元、集體經濟積累達428萬元、人均收入達14100元的富裕村。
安順市黃果樹旅游風景區石頭寨在駐村工作組的幫助指導下,組建區域發展聯合大黨委,“雙書記”讓政策資源接起來,“雙公司”把村集體經濟搞起來,“雙產業”將“項目紅領”樹起來,逐步形成了以聯合黨委為核心載體的黨建扶貧“八聯法”。
耕耘“思想田地”的同時,貴州師范大學地理與環境科學學院黨委把黨建工作融入中心工作,打造教職工黨員“領航工程”和學生黨員“先鋒工程”,營造創先爭優的良好氛圍,為推動生態文明、綠色貴州建設、促進貴州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企業登記注冊是投資者進入市場的第一環節,省工商局注冊分局是他們最先要打交道的部門。近年來,這支由8名黨員組成的團隊,圍繞職能創新方法,讓群眾和企業滿意在入市“第一關”。入駐省政府政務服務中心一年多以來,注冊分局共為近2萬戶企業辦理各類登記業務,窗口辦結率和當場辦結率在所有服務窗口中名列第一。
……
黨建強、發展強。黔中大地裡基層黨組織的生動故事,讓人深刻感受到,基層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不斷增強。
前進的動力強勁如昨,飄揚的黨旗鮮艷如初。
169.7萬黨員干部、8.1萬基層黨組織正沿著“兩優一先”的足跡,腳踏實地,銳意進取,續寫著跨越與發展,實現光榮與夢想。(記者 鄒晨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