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勝利紀念館:

“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

2016年07月01日17:30    來源:新華日報    手機看新聞

南京城北,秦淮河與長江交匯的三汊河口,雕塑發出的一團紅光照映江面。這處紅色地標,就是南京渡江勝利紀念館。

“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渡江勝利紀念館承載的渡江精神歷久彌新,激勵后來人向著勝利不斷前進。

一串串數字宣告“歷史的勝利”

在渡江勝利紀念館,“49”和“423”是兩個有著特殊意義的數字:主廣場上氣勢沖天的“千帆競渡”群雕,以49根柱杆的排列組合構成風帆與桅杆,柱體最高49.423米﹔通向展館的木質棧橋名為“勝利之橋”,從橋頭行至展館大門,正好也是49.423米。

“這串數字非同尋常,它是中國歷史的轉折點,宣告了一場歷史性的勝利——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軍勝利渡江,南京解放。”渡江勝利紀念館副館長黃晨研究員說。

時間拉回到1949年4月21日,毛澤東、朱德發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由總前委書記鄧小平等統一指揮的百萬大軍,在西起江西湖口、東至江蘇江陰的千裡戰線上,突破國民黨設置的長江防線。4月23日南京宣告解放。

兩萬平方米的渡江勝利紀念館,從選址到形制,從陳列到碑文,處處煥發“百萬雄師過大江”的勝利豪情。主館區使用仿木結構的外立面,並做成“木船”形狀,寓意“駛向勝利之船”。館前廣場上,矗立著當年直接指揮渡江戰役的劉伯承、鄧小平、陳毅、粟裕、譚震林“五前委”的群雕像。廣場中央,停泊著當年渡江第一船“京電號”小火輪。紀念館所在地挹江門,當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正是從這裡浩蕩入城。

在紀念館入口處上方,鐫刻著鄧小平同志1987年4月題寫的“渡江勝利紀念館”館名。當時,館方送請題寫的名稱是“渡江戰役紀念館”,鄧小平大筆一揮,把“戰役”改成“勝利”二字。賦予南京“英雄之城”“勝利之都”的歷史文化內涵。

一張張照片昭示“人民的勝利”

4月23日,渡江戰役勝利67周年紀念日之際,一場《勝利之光——紀念渡江戰役勝利與南京解放鄒健東攝影文獻展》在渡江勝利紀念館展出。當年新華社戰地攝影記者鄒健東拍攝的100多張老照片,再現渡江戰役勝利與南京解放的歷史瞬間。

一張渡江前戰士們做最后准備的照片令人過目難忘。當時20軍59師2營的突擊連在江堤下緊張認真地做著准備工作。戰士們系好鞋帶,檢查槍支彈藥,把沖鋒槍、雪亮的刺刀再一次用油布輕輕地擦拭一遍。“洋油桶”做的浮水器緊挂胸前,戰士們互相檢查合不合要求。鄒健東回憶說,他是在黃昏暗淡的余光裡以慢速度拍攝下這一場面。“我覺得它很平凡又很珍貴。戰士們背著這種土制的救生器去征服揚子江,征服舊世界,這本身就是歷史奇跡。”

“渡江戰役既是中國人民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也是人民的勝利。”紀念館講解員說,在館藏500余幅歷史照片、400余幅珍貴文物資料中,有展示舉行渡江宣誓大會的場景,有反映千百隻渡船冒著槍林彈雨直奔南岸的影像,也有江北人民為子弟兵運糧草救傷員使用的木制三輪手推車,護廠工人為迎接解放而英勇斗爭使用過的大錘、扁擔、鐵鉤等武器物品……這些文物和史料充分說明,人民軍隊和老百姓組成的渡江大軍是無堅不摧、勢不可擋的。

現年91歲高齡的渡江戰役老戰士、原28軍副政委李劍鋒是渡江勝利紀念館的一位志願者,他經常向觀眾講述解放南京時走進總統府的情景:“當時我坐在蔣介石辦公椅上,說了一句感想,不管你官多大、位多高、權多重、兵多廣,隻要沒有老百姓,一切都要完蛋!”

一場場活動“將勝利進行到底”

渡江戰役體現出的“將勝利進行到底”“把紅旗插遍全中國”的革命精神,今天,成為激勵人民不斷開拓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

建黨95周年前夕,社會各界各單位紛紛來到這裡,舉行學生成人儀式,重溫入黨誓詞,開展“兩學一做”活動……一座渡江勝利紀念館,猶如一盞“精神燈塔”,指引著方向。省民政廳一位退休老黨員在參觀時激動地說:“渡江戰役這種不斷追求勝利的精神,在任何時代都是主旋律!”

用好用活豐富的黨史資源,近年來,渡江勝利紀念館先后舉辦“人間正道是滄桑”“天翻地覆慨而慷”等研討會和專題訪談上百場。開設“百將講壇”弘揚渡江精神、“話渡江、憶英雄”活動、“尋訪戰役遺址,聆聽渡江故事”國防夏令營……一場場主題活動,掀起渡江精神代代傳遞的高潮。

“我們是省內唯一沒有圍牆的紀念場館,人們在任何時候都能走進渡江勝利廣場,在‘千帆競渡’群雕下追憶崢嶸歲月,瞻仰百萬雄師過大江的雄壯與豪情。”黃晨研究員感嘆,讓歷史告訴未來,“渡江精神”將永遠激勵人們朝著時代的目標不斷前進。(記者 王世停)

(責編:姜萍萍、程宏毅)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精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