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回望紅色歷史 展現時代全新風貌
中國首部紅色主題秀——《延安 延安》獻禮建黨95周年
2016年07月01日17:16 來源:陝西日報 手機看新聞
由陝西文化產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延安文化產業投資有限公司、陝西神採演出藝術有限責任公司聯合出品的中國首部紅色主題秀——《延安 延安》,作為建黨95周年、長征勝利八十周年的獻禮巨制,將於七月五日在棗園文化廣場東方紅大劇院首演,作為延安首部以“秀”的類型出現的演出,它以史詩般恢弘的場景和突破性的劇場格局展現了為理想與使命投身革命的年輕人的火熱青春。
一座連接幾代人的橋梁
紅秀《延安 延安》出品方之一——延安文化產業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鄒林豐,對這部創新之作寄予厚望:“我希望紅秀《延安 延安》,這種以年輕人的故事、創新的形式展現的藝術作品,能成為溝通幾代青年的橋梁,它不僅要給當今的世界展現一個新的延安,更要讓我們的后代理解延安、愛上延安。”
鄒林豐認為:當年延安,和帶著夢想來到延安的年輕人們,展現出的是與庸庸碌碌之輩完全不同的新銳和覺醒,這種敢為天下先、敢於冒險創新的精神,已經寫在了延安這片土地的基因裡,延安文投要做的,正是讓這些紅色的精神財富重煥魅力,喚起當代青年的激情與共鳴。
一場與青春有關的“秀”
“秀”從英文“Show”音譯而來,是二十一世紀初繼音樂劇之后,由美國最先興起的一種新型綜合舞台表演形式。“秀”往往將音樂、舞蹈、雜技、體育競技、特技動作等多種表演形式有機結合,呈現出美輪美奐,嘆為觀止的舞台現場表演。“秀場”將高科技舞台機械與量身定制的劇院建筑、設備運用融為一體,形成戲劇性的科技呈現,讓機械跳舞,讓科技融入表演。
紅秀《延安 延安》講述的是:長征勝利,中央紅軍到達陝北,打開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的一本《紅星照耀中國》,令紅色風暴席卷全國,大批知識分子受到感召紛紛前往延安。上海大學生白雁鳴到達延安后與革命軍人歐陽堅相愛,二人對失去親人的陝北男娃栓柱視若兄弟,共同投入到大生產和大魯藝的火熱生活中。然而日軍飛機轟炸襲來,白雁鳴和歐陽堅在炮火中犧牲,栓柱繼承二人遺志,扛起抗日大旗,東渡黃河,踏上了解放全中國的道路。
與其他紅色題材的文藝作品不同,紅秀《延安 延安》講述的不是某一個光輝人物的歷史事跡,而是將目光鎖定在那個年代所有心懷激情和理想的青年們身上。三個主角——上海女大學生白雁鳴、紅軍戰士歐陽堅、陝北男娃栓柱,分別代表著工農兵三大群體,這三大群體結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開辟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革命軍人歐陽堅的清醒堅定,知識青年白雁鳴的浪漫情懷,延安男娃栓柱的從懵懂到成長,每一個曾擁有青春、心懷夢想的人,都能從這些青年的故事裡找到自己的影子。他們為何去延安?在延安經歷了什麼?從延安走出的願景是什麼?紅秀《延安 延安》正是帶著這些問題,梳理著一代人青春、理想和使命記憶,展現了這片土地和人的神奇魅力,讓曾經的青年激蕩豪情,讓今天的青年理解父輩。
一次以創新為標准的挑戰
紅秀《延安 延安》經歷近兩年的籌備創作過程。從2014年12月就進入策劃,到底如何在舞台上展現“延安”以及那個時代的人、如何有別於其他同類題材的舞台呈現方式。從整體舞台形態上,既有“秀”的表達,又有“劇”的穿插,這在一個常規劇場內是很難融合的。劇本從根本上就否定過5次,中間的細節修改、調整不下30稿。整個導演團隊是個集體創作的概念,大批人員參與工作,包括戲劇導演、舞蹈導演、雜技導演,以及黨史專家、文學專家、戲劇評論專家都參與進來對劇情和形式進行探討和創新。
在劇場空間上,舞台和觀眾席打通成一個整體空間,在空間調度上嘗試一種新的方式,戲會隨時出現在觀眾的左右、頭頂甚至身后,實現人在戲中。這次舞台設計可以說冒著很大的“風險”,它的靈感來自梯田,每一塊舞台板都是活動的,而且是大幅度的運動,演員的安全、機械的穩定性,甚至上下場調度方式都和常規舞台存在很大的不同。為了實現這一效果,劇目制作團隊甚至犧牲了部分舞台常用功能。
現代舞台的視覺傳達,一大部分依賴於多媒體技術。《紅秀》的舞台把重點放在“美術”上。現在的人一提到延安,總想到的是黃土地、窯洞、腰鼓秧歌之類的民俗民風,或者寶塔山、棗園、延河等紅色政權的標志性景象,而往往被忽略的是當時的延安在全國乃至全世界所呈現出來的新銳、時尚、新潮的一面。這一次,舞台的視覺將更加風格化,給觀眾展現一個不一樣的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