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擎起支柱 紀律凝聚力量
2016年06月29日15:55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手機看新聞
95年,在人類歷史長河中不過短短一個片段,但歷史的價值和意義,不能用時間長度來衡量。1921—2016,風雷激蕩的95年,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砥礪奮進,開創驚世偉業,譜寫輝煌篇章,推動一個曾經山河破碎、幾近亡國滅種的國度實現獨立、走向富強、邁向偉大復興。
站在重要節點叩問,中國共產黨何以具備推動歷史進步的強大力量?因為她有鐵一般的信仰和信念,是用科學理論武裝起來、用崇高理想凝聚起來的先進的黨﹔她有鐵一般的紀律,用嚴明的紀律保証8800多萬黨員團結統一,使自己的肌體永葆純潔健康﹔她有鐵一般的擔當,以民族復興為己任,一切為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歷史和人民是嚴格的,隻選擇最為先進、最有力量、最能擔當的政黨承擔使命。歷史和人民是公正的,其作出的結論是,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中國共產黨。
堅定的理想信念,為共產黨人挺起了堅不可摧的精神支柱、注入了堅忍不拔的強大精神動力
哲人說,世界上有兩樣東西是亙古不變的,一是高懸在我們頭頂上的日月星辰,一是深藏在每個人心底的高貴信仰。
對中國共產黨人來說,這一論斷就是其95年歷程的真實寫照。
李大釗,曾是生活優裕的大學教授,每月數百元大洋可養活四五十口人,卻以生命之鐘撞響舊中國的黎明。他在絞刑台上沖劊子手斥道:“不要以為你們絞死了我,就絞死了共產主義!”
瞿秋白,曾是才華橫溢的柔弱書生,本可為淵博學者、文化巨匠,卻身化利劍刺向黑暗。他神態自若地走向刑場,沿途高唱自己翻譯的國際歌。到達羅漢嶺,選一草坡坐下,對劊子手微笑點頭:“此地甚好!”飲彈洒血。
趙雲霄, 1928年9月被捕,時已身懷有孕。1929年3月26日,她給出生僅一個多月的女兒喂完最后一次奶后,慷慨就義,時年23歲。她在給女兒的遺書中寫到:“你的父母是個共產黨員,希望你長大后好好的讀書,要知道你的父母是怎樣死的……可憐我的小寶寶。”
劉仁堪,共產黨員,在敵人的嚴刑拷打下堅貞不屈,在養育他生命的江西蓮花縣,在摯愛的親人面前,被敵人割掉舌頭的他,用腳趾蘸著淌到地上的鮮血,寫出“革命成功萬歲”……
革命戰爭時期,究竟有多少共產黨人血染神州大地?解放初期曾進行過全國性的普查,當時頒布的數字是:全國有2100多萬共產黨員和革命者獻出了寶貴的生命,而各地紀念堂(館)在冊有姓名的隻有160萬,有1940多萬革命先烈連名字也沒有留下。
共產黨人的犧牲為了什麼?為名、為利、為升官、為發財?都解釋不通。唯一可以解釋的是,為了自己心中那崇高的馬克思主義信仰,為了自己那堅定的實現民族獨立、振興和實現共產主義的理想。
不僅是血雨腥風的革命年代,在激情燃燒的建設歲月,在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時期,為了心中的信仰和理想,一代代共產黨人“斷頭流血以從之”、“勇往奮進以赴之”、“癉精瘁力以成之”:
青海,金銀灘草原,中國原子彈誕生的搖籃,簡陋到靠一口大鍋翻炒出引爆原子彈的炸藥。進行冷爆實驗時,面對極可能發生的危險,基地第一負責人李覺將軍搬把椅子坐在轟爆塔下,對塔上插雷管的工人說:“你盡管大膽插!插好了,咱倆一起離開!”
羅布泊,鄧稼先奉獻生命的地方。他在美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9天后回國,6年后加入中國共產黨。回首往事,他的夫人許鹿希說:“在舒適生活、學術成就與祖國‘兩彈一星’事業之間,他毫不猶豫地勾下最后一個選項,艱苦、危險、無名無利乃至長年夫妻分離,一切在所不辭。”
河南蘭考,焦裕祿倒在了帶領百姓治沙的路上﹔西藏阿裡,孔繁森把摯愛洒在雪域高原﹔安徽小崗,沈浩的遺願化作春風吹綠大地﹔巴山熱土,王瑛的丹心映透紅葉滿山……
無數優秀共產黨員用生命、熱血和先進的行動,詮釋了一個必然邏輯,凝結成一條寶貴經驗,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概括的:“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是共產黨人經受住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
95年來,正是靠著理想信念這個強大的精神支柱,我們黨歷經風雨,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不斷取得新的勝利。我們不但使社會主義在中國大地上落地生根,而且成功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使中華民族煥發出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都要強大的生機和活力。
志在頂峰者,不會半坡退卻﹔信念迷失者,必有歧路彷徨。出席一大的13名代表中,有的始終堅持下來成為黨的領導人,有的英勇犧牲,有的中途脫黨,還有的墮落成為黨的叛徒。大浪淘沙,考驗的是信仰和理想的堅定與否。
回望過去,是為了更好地面向未來。
歷史走到今天,可以充分肯定,當前我們大多數黨員干部理想信念是堅定的。但同時也要看到,有些黨員干部存在信仰迷茫、精神迷失問題。有的懷疑了,認為共產主義是難以企及的幻想﹔有的淡忘了,把自己等同於普通群眾﹔有的動搖了,意志消沉,奉行及時行樂的思想……信仰、信念一旦鬆動,行為、作風焉能無恙?
深諳規律,直面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旗幟鮮明地提出“革命理想高於天”,指出“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強調“從嚴管黨治黨,首先就要堅定黨員干部的理想信念”,要求“必須用科學理論武裝頭腦,不斷培植我們的精神家園”,並連續開展了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等一系列固本強基工作,為新時期共產黨人“補足精神之鈣”、“煉就金剛不壞之身”指明了方向,施出了良方。
信仰問題,意義永恆。中國共產黨人的“趕考”仍在繼續,面對“四大危險”,應對“四大考驗”,我們更該堅守信仰,堅定理想信念,虔誠而執著、至信而深厚,為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積累起最強大的精神力量。
共產黨人以鐵一般的紀律,保持黨的集中統一,維護黨的肌體健康,讓自己始終充滿力量
對於一個政黨而言,紀律是生命線。馬克思主義政黨尤其如此。
我們黨成立時的故事早已為大家所熟知:初在上海,會議期間有巡捕突然闖進,警惕性極高的幾位黨的開創者當機立斷,決定轉到嘉興,在南湖的紅船上通過黨的第一個綱領、完成了大會閉幕。這也說明,我們黨甫一成立,就面臨著險惡的環境。中國希望的火種在沉沉暗夜裡悄然燃起,稍有不慎就可能被扼殺在搖籃中。
先進與落后、光明與黑暗本是天敵。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反帝反封建為革命任務,以實現共產主義為最高理想,一切落后的反動的勢力不會容許這樣一個先進的政黨在中國存在。斗爭,從我們黨成立起就開始了。“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事變,將反動派的凶殘、將斗爭的殘酷體現得淋漓盡致。
中國共產黨依靠什麼展開斗爭?一靠理想,這是最重要的思想武器﹔二靠紀律,一個紀律嚴明的組織才有力量。不僅如此,對於當時尚顯弱小的中國共產黨來說,紀律是否嚴明,直接關系著能否在斗爭中生存下來。生存下來,才能夠發展。
嚴守黨的保密紀律,是黨能在嚴酷的環境下生存的一個關鍵。據鄧穎超回憶,“四·一二”之后,1927年7月,黨中央決定派周恩來同志到南昌領導武裝起義。“他要離開武漢的時候,才告訴我,當晚就要動身去九江。去干啥,要多久,什麼也沒有講。我對保密已成習慣,什麼也沒有問。我們只是在無言中緊緊握手告別。” 為什麼會這樣,她解釋:在白色恐怖的條件下,一個行動的泄露,會給黨造成重大損失。
嚴明紀律,是黨純潔組織的重要手段。周佛海,是參加一大的13人之一。1923年他應邀到廣州出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秘書,每月能領到400多大洋。周佛海因此對自己的“引薦人”國民黨右派戴季陶感恩戴德,與黨的離心傾向日益加重,對參加黨的會議和過組織生活想來就來、不想來就不來,並不斷散布對黨的不滿情緒。黨組織曾多次做他的工作,但他絲毫聽不進去。鑒於其屢教不改,中共廣東區委沒有因為他是一大代表就網開一面,而是堅決將周佛海開除出黨。黨組織的這一決定是極其英明的。屢屢違反紀律的背后,往往是理想信念的動搖、滑坡,乃至對黨的背叛。抗戰期間,一向善於政治投機的周佛海淪為臭名昭著的漢奸。
得民心者得天下,紀律嚴明才能贏得民心。1927年10月,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后的部隊走向井岡山。能否得到當地群眾的支持,決定著這支隊伍和黨的未來。著名的“三大紀律、六項注意”(后發展為“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正是緣此而生:“行動聽指揮、籌款要歸公、不拿群眾一個紅薯。”“上門板,捆鋪草,說話和氣,買賣公平,借東西要還,損壞要賠。”紀律規定的看似都是一件件小事情,但解決的卻是民心向背的大問題。通過嚴明的紀律,人民群眾看到了黨的軍隊與舊軍閥的迥然不同,感到這才是自己的隊伍,給予全力支持,一個嶄新的紅色政權在江西真正建立起來。從這開始,紀律嚴明成為我們黨、特別是黨的軍隊的紅色基因,代代傳承,使我們黨以獨有的精神風貌和優良作風,贏得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真心擁護和支持。“最后一口糧,做的是軍糧﹔最后一塊布,做的是軍裝﹔最后一個兒子啊,送到了部隊上。”這首當年的歌謠,連同如林的擔架、如流的推車,一起見証了億萬人民是如何一心跟著共產黨。
嚴明的紀律是黨集中統一、擁有強大戰斗力的重要保証。1981年,時任中央紀委常務書記的黃克誠撰文《關於黨風問題》,文中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抗戰時期,毛澤東同志就用個電台指揮工作,“嘀嗒、嘀嗒”就是毛主席和黨中央的聲音,沒有什麼人懷疑或質疑,大家都自覺地執行延安的“嘀嗒、嘀嗒。”而在西柏坡,這一堅決服從黨中央的決定、決議,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確保黨集中統一的政治優勢更是發揮到極致。三大戰役期間,面對國民黨強大的800萬軍隊,黨中央向各地區、各戰區發出408封電報,“只是天天發電報,就把國民黨打敗了。”
……
“加強紀律性,革命無不勝。”嚴明的紀律歷來是我們黨的一大優勢。歷史証明,什麼時候黨的紀律嚴明,黨的戰斗力就會增強,黨的事業就會蓬勃發展﹔什麼時候黨的紀律鬆弛,黨的戰斗力就會削弱,黨的事業就會遭受挫折。革命戰爭時期如此,建設、改革開放乃至以后的歷史時期,同樣如此﹔我們黨弱小時如此,發展到擁有8800多萬黨員、成為世界第一大黨,也是如此。
在歷史中汲取營養,遵循規律、傳承和發揚黨的傳統和優勢。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面對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黨的作風和腐敗問題,面對“黨的領導弱化和組織渙散、紀律鬆弛”這一大憂患,把紀律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加嚴明的紀律有力推進正風反腐、從嚴管黨治黨:不以權勢大而破規,嚴肅查處周永康、薄熙來、郭伯雄、徐才厚、令計劃、蘇榮等人,樹起黨紀國法的權威﹔不以問題小而姑息,以“寸土不讓”在群眾心中立起大大的“信”字﹔不以違者眾而放任,破而后立打造腐敗塌方地區新的政治生態……我們黨以敢於直面問題、勇於從嚴治黨、善於自我淨化的實際行動,增強了人民群眾對黨的信任和支持,厚植了黨執政的政治基礎。
在新的實踐中進一步深化對規律的認識。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把握住“破法必先破紀”的規律,開創性地提出“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這一新思想新理念,把加強紀律建設提到了全面從嚴治黨治本之策這一新的高度:從強化監督執紀問責,到修訂准則和條例、明確“六項紀律”,再到提出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嚴明紀律的要求貫穿於歷史新時期管黨治黨、正風反腐的各項工作中,引導、敦促黨員干部校准思想之標、調整行為之舵、繃緊作風之弦,在法律之前鑄起紀律的防線,有效改變了“要麼是好同志,要麼是階下囚”的狀況,在標本兼治反對腐敗上步入一個新的境界。
“黨要管黨、從嚴治黨,靠什麼管,憑什麼治?就要靠嚴明紀律。”這是回顧歷史的深刻總結,更是開創未來的有力保証。
鐵一般的擔當,使中國共產黨始終成為帶領中國人民走向偉大復興的領導核心
一個政黨的興衰存亡,取決於它在擔當歷史使命中的作用,取決於人民群眾對這種作用的認可程度。
中國共產黨敢於擔當、善於擔當,而且,是鐵一般的擔當!
“(一)消除內亂,打倒軍閥,建設國內和平﹔(二)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達到中華民族完全獨立﹔(三)統一中國本部(東三省在內)為真正民主共和國。”這是黨的二大確定的最低綱領。最高綱領,則是“漸次達到一個共產主義的社會”。在風雨如晦、黑夜漫漫中,中國共產黨從信仰出發,把救亡圖存、民族獨立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既為中國擺脫如山屈辱指明了方向,也把挽狂瀾於既倒的重任扛在了肩上。
從上海到井岡山,從瑞金到遵義,從延安到西柏坡,血雨腥風、硝煙彌漫,幾多艱辛、犧牲撼天,這個誕生時隻有50多人的政黨,闖出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之路,帶領中國人民歷經28年的浴血奮戰,終結了中華民族飽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奴役的歷史,打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紅色江山,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
由革命轉入執政的中國共產黨,因為接手的是個一窮二白的“爛攤子”,面臨著經濟上能否站住腳的生死考驗,美國國務院發表的白皮書就曾這樣預言,“中國人口太多,中國歷代的統治者都因為解決不了吃飯問題而垮台,共產黨最終也將如此。”
然而,義無反顧扛起新的歷史擔當的中國共產黨人,發出了“更要善於建設一個新世界”的誓言,自力更生鋪就一條社會主義建設之路。到1952年僅用3年,全國糧食、棉花、鋼鐵、原油、水泥、電力、原煤等產量就超過新中國成立前的歷史最高水平。1956年,中國歷史又迎來一個關鍵節點——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已經基本建立起來,之后也就10來年時間,中國已經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
歷史總在曲折中前進,越過探索中的踉蹌,時間指針轉到上世紀70年代末,發展腳步一度滯緩的中國,迎來了一個新的歷史轉機。
面對中國如何走向現代化、人民如何實現富裕的歷史命題,中國共產黨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理論勇氣,矢志創新開啟了一條改革開放之路,使中國從此走向嶄新的時代。斗轉星移、滄桑巨變,沿著這條歷經探索方才找到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短短三十幾年時間,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走過了其他國家幾百年走過的現代化歷程,如今中國經濟總量已超10萬億美元,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發展到總體小康。
從1840到1949、從1949到2049,中華民族貫穿兩個百年的歷史命題,前為救亡,后為富強。“中國向何處去”的時代問題,則貫穿這前一百年,開啟這后一百年。這是決定中華民族與中國人民前途命運的重大問題,也是考驗一個政黨擔當精神和擔當能力的重大問題。歷史和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不負選擇扛起了擔當。在95年的艱辛求索、持續奮斗中,中國共產黨圓滿地回答了中國“向何處去”的問題,徹底改變了佔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命運,將100多年的苦難和落后、幾代人的迷茫和彷徨,不可逆轉地留在了歷史深處。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歷史使命責無旁貸地落到了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身上。
此時,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同時,正如鄧小平同志所說過的,發展起來以后的問題不比不發展時少。經濟總量領先下的人均落后,先富起來之后的共富挑戰,資源環境約束下的轉變壓力,國內外安全風險疊加交織……更加復雜的世情、國情、黨情,一系列矛盾、問題和挑戰,擺在新的“趕考”者面前。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面對挑戰、勇於擔當,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以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全局視野和戰略眼光,立足中國實際、總結中國經驗、針對中國難題,提出“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用“五大發展理念”統領全局,謀小康之業、揚改革之帆、行法治之道、筑執政之基。這是一場艱苦的奮斗,也是一次豪邁的新的進軍。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最根本的是堅持黨的領導不動搖。上任伊始,在中外記者見面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就明確指出,“我們的責任,就是同全黨同志一道,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切實解決自身存在的突出問題。”將對民族的責任、對人民的責任、對黨的責任,落腳到“打鐵還需自身硬”、使黨始終成為堅強領導核心上,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
“空談誤國,實干興邦。” 黨的十八大以來的三年多時間,中國在實干的風氣中不斷前行。從落實八項規定精神到反“四風”馳而不息,從“老虎”“蒼蠅”一起打到由內而外追逃追贓,從強化巡視利劍作用到派駐監督全覆蓋,從落實“兩個責任”到不斷完善黨內法規制度……一項項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實招硬招,讓局面為之而變、氣象為之而新、民心為之而振,讓我們黨這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領導核心更加充滿力量。
……
凡為過往,皆為序章。95年過去了,一切都是新的。復興之路上,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朝著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目標,繼續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壯麗的遠航! (中國紀檢監察雜志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