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大力加強紅色文化保護、傳承和弘揚——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記者 薛志偉 石 偉

2016年06月29日15:34    來源:經濟日報    手機看新聞

福建龍岩市是著名革命老區,非常重視對下一代的革命傳統教育。圖為被稱為紅軍長征第一村小學的長汀縣南山中復小學學生在學習長征精神。記者 薛志偉攝

福建省是著名的革命老區,原中央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培育了輝煌的古田會議精神和偉大的蘇區精神,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閩西是原中央蘇區的核心區域,也是紅軍長征出發地之一。地處閩西地區的龍岩市,目前共有革命遺址410處,其中41處被列為國家級、省級文物保護單位,75處被列為縣級革命文物保護單位。如何進一步保護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傳統,讓紅色文化生生不息,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是擺在福建省政府和各相關市縣政府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

發展紅色旅游

多年來,福建省委、省政府給予閩西等地各種政策,從資金、項目、財稅等各方面提供支持,促進了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也讓當地的紅色舊址保護和紅色文化弘揚取得了積極的成效。以古田會議舊址為中心的閩西紅色旅游區、以武夷山為中心的閩北紅色旅游區、以寧德為重點的閩東紅色旅游區已經成為三個重要的紅色旅游區。

在龍岩市,每逢節假日,古田會議舊址、“才溪鄉調查”舊址、紅軍長征第一村等紅色旅游景點總是游人如織。6月20日上午,來自廣東省汕頭市的蔡東偉正和家人在古田會議舊址前合影留念,他告訴記者,現在交通很方便,就想著帶家人一起來感受一下紅色文化,也讓孩子了解一下革命歷史。

近3年來,龍岩市先后投入4.9億多元用於革命舊址維修和保護以及陳列展改版,其中投入7000多萬元用於閩西革命歷史博物館、閩西烈士紀念館的改造、改版、提升,投入3億多元對古田會議紀念館進行四期改造。

龍岩市委書記李德金介紹說,龍岩市目前已經形成了紅色旅游和紅色文化弘揚互相推動的良好局面,既讓紅色文化的影響越來越廣,也富了當地老百姓。

目前,龍岩市一方面加強紅色旅游區域合作,發起成立中央蘇區紅色旅游聯盟,積極參與福建、江西、湖南、廣東四省“重溫紅色文化之旅”大型自駕游系列活動﹔另一方面大力整合紅色旅游資源,著力打造一條以古田會議舊址群為龍頭的“百裡紅色旅游文化長廊”。同時,龍岩市還進一步打造紅色旅游品牌,打造以古田會議會址、長汀紅色舊址群為代表、包括上杭縣毛澤東才溪鄉調查舊址景區、永定金砂舊址群景區、武平文博園景區、紅軍長征出發地(中復村)舊址等在內的一系列在國內叫得響的紅色文化旅游品牌。

旅游只是連接紅色文化和普通大眾的一個紐帶,其基礎建立在紅色文化的打造和弘揚之上。為此,近年來龍岩市委、市政府加深紅色文化發掘和整理,加大革命舊址保護和開發力度,加強紅色文化載體建設﹔同時加大宣傳力度,進一步提升紅色文化的感染力、影響力和凝聚力,讓紅色文化更加深入人心。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對我們共產黨人來說,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多重溫這些偉大歷史,心中就會增加很多正能量。”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指出,並在多種場合反復叮囑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始終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始終保持老紅軍的本色。

弘揚紅色文化

為進一步保護和弘揚紅色文化,福建省委宣傳部近日公布《福建紅色文化保護、傳承和弘揚工程實施方案》,提出要經過3至5年的努力,充分保護和挖掘福建紅色文化資源,不斷拓展和豐富紅色文化內涵,有效傳承紅色基因,廣為弘揚優良革命傳統,建設一批國家級紅色文化基地,創作一批優秀紅色文化精品,辦好一批紅色文化主題活動,推出一批新型紅色旅游產品,打造一批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紅色文化傳播平台,進一步提升福建紅色文化知名度和影響力,為全國紅色文化的傳承和弘揚作出應有的貢獻。

福建省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表示,福建省將建立健全紅色文化保護機制,實現紅色文化保護規范化、制度化、常態化﹔同時要做好紅色文化遺存遺跡保護和重點建設,在3到5年內,分期分批做好9家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8家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修繕和提升工作﹔推動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申報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促成一批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升格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還要推動各地做好轄區內紅色文化遺跡的保護和提升工作,促進紅色文化資源保護與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的相互融合。

“福建省委宣傳部將精心組織實施,加大政策扶持和資金支持,實施項目帶動,強化人才保障,確保紅色文化保護、傳承和弘揚工程順利實施。”這位負責人說。

“優良的革命傳統是我們共產主義事業不斷取得勝利的動力之源,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我們要讓紅色傳統、紅色基因既外化於行,更內化於心。”李德金說,“要讓優良革命傳統不斷發揚光大,不僅需要我們這一代人和現在的年輕人來傳承,更要讓下一代從小就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將紅色基因根植於一代又一代人的內心,才能讓優良革命傳統世代相傳”。

“若要紅旗飄萬代,重在教育后一代。”這是長汀縣南山鎮長窠頭村青草湖邊87歲的老黨員鐘宜龍寫下的一副對聯。為使紅色文化萬代相傳,鐘宜龍自掏腰包,在家中辦起了“紅色家庭展”,以教育更多的后人。

從長征第一村中復村村委會出發,穿過紅軍當年走過的紅軍橋,沿著紅軍街走三四百米,再向左一拐,就來到了紅軍當年長征出發的觀壽公祠。當年,中復村一帶跟隨紅軍長征的群眾有六七百人。

站在觀壽公祠門外,朗朗的讀書聲不時傳來。順著讀書聲來到中復小學門口,大門上“長征不怕遠征難”的標牌格外醒目。南山鎮副鎮長鐘彬彬告訴記者,中復小學的小學生從小就接受紅色教育,孩子們都要學唱一首紅歌、講一個革命故事、書寫一首革命詩詞、畫一幅紅軍長征畫,還要當一次小小講解員、打掃一次觀壽公祠、慰問一次老紅軍、祭掃一次烈士墓、重走一段長征路、做一次紅軍行軍飯。通過踐行“十個一”活動,將偉大的長征精神從小植根於他們的內心,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將優良革命傳統不斷發揚光大。

(責編:姜萍萍、楊麗娜)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精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