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巴將軍”李素芝:許身高原 杏林春暖
藏北草原,天幕暗垂,緊壓著大地。43歲的鬆江斜倚著房門,遠望天際,說自己想念一個人。
“7年了,還是忘不了。”鬆江躬身輕撫膝前玩鬧的孩子——“謝黨”和“謝軍”,說當年懷雙胞胎的時候,難產危及性命,是“菩薩門巴”在雪地裡安排手術,幫她撿回三條命。
鬆江家在西藏北部的聶榮縣。她口中的“菩薩門巴”(藏語指菩薩一樣的好醫生),是西藏軍區總醫院原院長李素芝少將帶領的巡診隊。
在藏行醫數十載,齊魯漢子李素芝翻雪山、趟冰河、戰高反,借“佛心鬼手”,在藏族病患心中埋下一朵朵暖心的火種。
上世紀70年代,風華正茂的李素芝從第二軍醫大學畢業,進入上海長海醫院工作。一天,他從一名來滬就醫的西藏邊防戰士那裡得知,藏地偏遠苦寒,病魔猖狂作祟,說要命就要命。
戰士的一番傾訴,似一枚石子,擊打李素芝的心。他憶起父輩背井離鄉、抗日救亡的烽火往事,內心漣漪難復。
於是,進藏。顧不上片刻多想,隻一身行囊,和留給父母的一句話——“愛黨愛國愛人民”。
西藏,祖國西南邊陲,山高路長,空氣稀薄。這裡,隨處可遇“生命禁區”。這裡,每一個人都是國家的“坐標”。
在海拔4500多米的基層衛生隊,高原反應如影隨形,呼吸艱難、頭痛欲裂是常事。
“軍人為祖國活,醫生為病人活。我作為軍醫,沒有猶豫的余地。”初心指引,李素芝甩開膀子,抵抗病魔作難,潛心攻克高原病診療難關。
日復一日。苦寒,不曾退去。信念,也沒少一分。
后來,一次針對西藏農牧區的病例普查和病源調查,讓他本就忙碌的心再次揪作一團——高原先心病發病率是內地的2至3倍,多發生於胎兒缺氧引起的發育不良和先天缺陷。
一面揪心難抑,一面固執到底。李素芝力排眾議,開啟長達20年的醫療攻堅。數百次實驗,屢敗屢戰,終於打破“海拔3500米以上不能進行心臟不停跳心內直視手術”的斷言。
科研成功,是回報老百姓的時候了——行走高原,定期巡診,懸壺濟世。李素芝,把愛鐫刻在西藏人民的心坎上。
十幾年前的一個冬天,海拔5000多米的庫拉山上,雪虐風饕,氣溫低至零下30攝氏度。一路人馬,正破雪而進。目的地,那曲班戈。主角,正是李素芝帶領的西藏軍區總醫院醫療隊。
這頭,風雪阻隔﹔那頭,藏族群眾巴巴盼著。李素芝心裡急。
於是,他吆喝隊友下車,刨雪、推車……剛做完闌尾手術不久的他,一頭栽進雪堆裡。緊急吸氧,10分鐘后,極度虛弱的身體才緩過勁兒來。
一路顛簸,巡診隊終抵班戈。醫生們精疲力竭,容不得休息,立即為群眾量血壓,做B超、心電圖,向急、重、疑難病人開具免費醫療便條。
“要雪中送炭,少搞錦上添花!”正如李素芝所言,巡診路上,手術台前,病房裡,農牧民帳篷中……每每應診,頂頭華發的他,總慈愛地握著藏族同胞的手,噓寒問暖。
“醫學是一門用心靈溫暖心靈的科學。”每每結束診療,都會上演熟悉的畫面:藏族群眾一擁而上,有的獻哈達,有的端酥油茶,有的遞皮手套……
時光如梭。如今無數經李素芝之手治愈的病患,無一不演繹著美麗的新生。
在拉薩,曾經脊柱變形的卓瑪,變身亭亭玉立的大姑娘,自信樂觀﹔
在那曲,曾經罹患結核性腹膜炎的扎巴,笑聲爽朗,干起活來不輸小伙子……
據不完全統計,近十多年來,西藏數萬人領到了軍區總醫院的免費醫療卡,數千人完成了先心病手術,無數人受益於李素芝研制的有效治療高原病的藥物……
行醫路上的故事,李素芝從來滔滔不絕,激情澎湃,可一提及家庭,他總是倏地輕言細語。
夫妻伉儷。在藏期間,妻子郭淑琴沒少跟他東奔西跑、送醫巡診,可謂親密戰友。
可對於女兒李楠來說,長久的疏離,讓她將“爸爸”這個稱呼鎖在心裡好些年,取而代之的,是一聲五味雜陳的“哎”。
后來,女兒終於明白父親的不易。“我們一家人不能再這樣分開了。”待到畢業,李楠子承父業,同在西藏當上了醫生。
進藏后,她常陪父親巡診。閑來父女促膝,做爸爸貼心的“小棉襖”……
“女兒經常叮囑我注意身體,還給我買很多衣服,可我還是喜歡穿軍裝!”年逾耳順的李素芝,黝黑皮膚裡綻出一抹笑意,像個孩子……(新華社拉薩6月28日電 記者許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