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鋒足印·兩優一先典型)

賈立群:大醫精誠 品牌人生

記者 盛若蔚 趙 兵

2016年06月28日07:3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賈立群在做B超檢查。
  資料圖片

“醫院裡,每一天迎進送出,心在生命的起起落落間回旋,沒有造成賈立群醫生的麻木和冷漠,而是練就了他熟練的技術和溫暖的行動。正是他和許多醫生護士的行動,使我們相信,在這個世界上,一直有一種愛叫作無私,一直有一種精神叫作信仰。” 

——一位北京兒童醫院醫生

他手中的B超探頭很小,但他的夢想很大:“我最大的夢想,也是千千萬萬個患兒家庭的夢想,那就是讓孩子們身體更好、成長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B超神探”“恆轉陀螺”“縫兜大夫”……這些出自同行和患者口中的不同稱呼,說的都是同一個人——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超聲科主任賈立群。

黨齡近30年,從醫39載,接診30多萬名患兒,確診7萬多例患兒的疑難雜症,挽救2000多個急危重症患兒的生命……賈立群把夢想當信念,把工作當事業,把患者當親人,把付出當快樂,憑著一副小小的探頭,書寫大醫精誠,鑄就品牌人生。

精 准

讓人放心的“賈立群牌B超”

“大夫,您使的這台機器,是賈立群牌的嗎?”患兒家長拿著剛出的B超報告單,認真地問賈立群。

碰到這樣的誤會,賈立群笑了,家長緩過神來也樂了。

在北京兒童醫院,“賈立群B超”是塊醫生和患者都信得過的金字招牌,病魔的蛛絲馬跡要逃過這雙“火眼金睛”——難!

一位甘肅的小女孩肚子疼了6年,開刀兩次都沒找到病因。難題,擺在了賈立群的面前。

B超機屏幕上,影影綽綽間,時間在一點一點流逝,賈立群一寸一寸地搜索,終於鎖定“元凶”——孩子的十二指腸上有一個黃豆大小的囊腫——這就是引起孩子腹痛的根源。可當打開孩子的腹腔,主刀醫生卻怎麼也找不到囊腫,情急之下,趕緊請“B超神探”來幫忙。

一路小跑,趕到手術室,賈立群用消過毒的超聲探頭在孩子的腹腔內仔細查找,終於在胰頭后面發現了囊腫。可這個位置讓在場醫生倒吸一口冷氣:這裡動刀危險系數極高,稍有不慎就會殃及胰腺!

“賈主任,您看咱從哪兒下刀呀?”主刀醫生把信任的目光投向賈立群。

賈立群緊盯B超屏幕,拿著探頭的手,像繡花一樣輕,銀色的手術刀在探頭的指引下,一步步,一點點,小心翼翼地向深層劃去。漫長的2小時,當囊腫被成功切除,所有人都小聲歡呼起來。再看賈立群,早已大汗淋漓。孩子父親激動地跪在主刀大夫面前感謝救命之恩,大家說:“要謝就謝賈主任吧!沒有他,這手術不可能完成。”

醫生的職業常與性命攸關,需要精湛的醫術,有時更需要擔當。

一天夜裡,醫護人員驚訝地發現,賈立群抱著一個孩子急匆匆跑向急救室,后面還跟著幾個人,一邊喊著一邊要搶他手中的孩子。

“孩子嚴重血性腹水,必須馬上搶救!”賈立群沖進急救室,放下孩子,轉身就去攔患兒的家長,可家長不依不饒,非要搶回孩子。此時,孩子已經昏迷。患兒腹部一打開,大家都驚呆了,肚裡全是血。主刀大夫感慨:“多虧賈主任呀,再晚一會兒,孩子就沒命了。”

手術完畢,賈立群才來得及向大家講清來龍去脈:在給孩子做B超檢查時,他懷疑孩子是腹水,但仔細一看,發現竟是腹內出血,顧不上向家長解釋,爭分奪秒地送孩子去搶救。

“這麼做,萬一孩子有個三長兩短,您要承擔多大風險?”主刀醫生事后替賈立群深捏一把汗。

“孩子的病重得不行了,家長不懂,可我們醫生懂,我們得對病人負責呀!” 賈立群的心理天平上,沒有什麼重過生命。

“B超神探”的絕活,並非與生俱來。

為了將刀口下的病況和超聲探頭下的圖像相比照,賈立群常到手術室裡觀摩﹔

為了觀察抽出多少毫升血性腹水,與B超測量結果作比較,以達到更高血性腹水量估算准確率,賈立群有時也跟著病人去手術室﹔

為了練就更精准的眼光,賈立群把手術中切下來的標本拍成照片,晚上回到家對照B超圖像仔細地分析研究﹔

……

正是這樣反反復復的比較、操作與總結,造就了“賈立群牌B超”的金牌子,成為患兒家長信賴的“定海神針”。

堅 守

幾十載如一日的24小時待命

深夜,一串急促的電話鈴,穿衣,出門,趕往一牆之隔的B超室……這樣的場景,多年來反復出現。

賈立群的家,就在醫院旁邊一座上世紀80年代建成的塔樓裡。三口人擠在40多平方米的職工宿舍,一擠就是數十年。別人都換房、買房了,賈立群就是不搬家,圖的就是一個方便——“24小時隨叫隨到”。

多年來,賈立群一直自己頂著夜班的崗位,“白加黑”、連軸轉,即便偶爾出去吃飯,也自我限定在離醫院5公裡以內。

“最多的一天夜裡,他被叫起來19次,每次剛躺下,電話鈴就響了,趕緊穿上衣服往醫院跑。”妻子心疼:“你這一宿啊,淨在這兒做仰臥起坐了。”

B超室的環境,如同春運的火車站,人多、地窄、哭鬧聲震天。“我吃中午飯前肯定給你們看完。”面對焦急的家長,賈立群永遠這樣耐心。

賈立群的弟子王佳梅剛工作時一直納悶:“這麼多人,午飯前怎麼可能看得完?”

后來她才知道,賈立群根本就不吃午飯,晚上七八點下班后才吃飯。“我20多年不吃午飯,習慣了。”有時因為低血糖,賈立群在B超報告上簽字時,手都發抖,“那麼多孩子都餓著肚子等著呢,我到點兒去吃飯,不合適。”

賈立群“拼命三郎”的勁兒沒人比得了,但這也讓他遭遇險情。

一早出診,同事們發現賈立群不對勁了:臉色蠟黃,不時用手去捂肚子。

“趕緊去醫院看看吧!”同事們感覺情況不妙。

“沒事,沒事。”他一邊眉頭緊皺淌著汗珠,一邊集中精力為患兒做檢查,撐到下午6點多,看完40個患兒,他才被急救車送去醫院。檢查結果:闌尾穿孔,隨時有生命危險,他被立即推進了手術室。

人的疼痛級別分為12級,而闌尾穿孔的疼痛感為11級。人們無法想象,那一整天,賈立群是怎樣在劇痛中熬過來的。

“看著醫院大廳裡的家長,他們每一個人都是抱著讓孩子健康平安的夢想走進醫院。幫助每一個孩子、每一個家庭,去圓那個即將破碎的夢,這是醫生的責任,更需要醫生的堅守。”賈立群心裡始終將患者的疾苦擺在第一位。

醫術上追求精湛,醫德上追求完美。面臨無數患兒家長的謝意,賈立群總是婉拒,他甚至為了拒收紅包把白大褂的口袋都縫死。“縫兜大夫”,由此而來。

難道賈立群真的不累嗎?從醫這麼多年就沒有委屈?

賈立群不是鐵人,也會遇到委屈,也會有疲憊的時候。

“半夜起來救急,說不困是假的﹔有時候遇到患兒家長不理解甚至說一些難聽的話,心裡也委屈。”賈立群坦言,“可當那些患兒輾轉很多醫院、受了很多罪仍找不出病因,到這裡我能確診、幫他們盡快解除病痛,我就特有成就感,心裡就特痛快,也就不覺得累了。”

輻 射

從賈立群到“賈立群式”團隊

熟悉醫院的人都知道,超聲科是輔助科室,不如臨床科室“風光”。可賈立群愣是帶領這支“助攻部隊”打出了聲勢。

“3個月——3天。”為了縮短患兒的預約時間,賈立群帶領全科室12個人分成早中晚3個班,早班從早上6點開始,晚班到夜裡10點結束,硬是完成了這“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於是,整個北京兒童醫院檢查科室齊刷刷地向超聲科看齊,預約時間大幅壓縮,困難留給自己,方便給予患者。

“大伙兒每每有歇一歇、差不多的念頭冒頭,一看到賈主任甚至想到賈主任,就立馬放棄了。”超聲科副主任王曉曼笑著說,身邊有個活生生的榜樣“戳”在那兒,沒法兒不受影響。

為了提高團隊診斷水平,賈立群把技術、經驗,甚至難以言狀的手法,都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大家。如今,賈立群培養的團隊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可,患者除了預約“賈立群B超”,還爭相預約“王曉曼B超”“王佳梅B超”……整個團隊都是品牌擔當。

這幾年,在超聲科,賈立群不光患者粉絲多了,來自同行的醫生粉絲也多起來了。王四維就是其中之一,4年前,還在沈陽讀書時,四維碰巧聽了一場賈立群的講座,對他崇拜不已,暗暗下定決心,以后一定要跟著賈主任一起做B超。畢業后,他一根筋兒直扎北京兒童醫院,有沒有留京戶口也不在乎,終於成功如願,留在了賈立群的超聲科。

“以前,每年來進修的大夫也就一兩個,現在一年就能有80多個。”每每提及這些,王曉曼總是一臉的驕傲,“有的醫生,賈主任去哪兒講課,他就跟到哪兒聽。”

“我給你們把路蹚出來,希望你們比我干得更好。”如今,63歲的賈立群依然目光如炬,但兩鬢早已斑白。

“重症醫學科、麻醉科……在賈立群的帶動下,院內涌現出了一大批向賈立群學習的團隊和個人。”北京兒童醫院黨委書記王天有介紹,自2014年開始舉辦的“賈立群式品牌團隊和先進個人”活動,廣受歡迎、深入人心,“從一個人,輻射到一支隊伍,我們就是要鍛造更多的‘賈立群式’團隊,為好品牌不斷注入新動力。”

《 人民日報 》( 2016年06月28日 17 版)

(責編:程宏毅、常雪梅)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精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