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報早讀>>熱點·視點·觀點

從旅游大國邁向強國 順勢以一業帶旺百業

中國旅游新亮點①:中國旅游為小康社會挑大梁

記者 趙珊

2015年12月15日09:0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故宮飛檐

 

 

2015年前三個季度,全國實際完成旅游投資5502.9億元,同比增長29%,比第三產業投資增速高出17個百分點,比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高出18個百分點﹔國內旅游人數達30.26億人次,同比增長10.9%﹔國內旅游消費達到2.56萬億元,同比增長15.1%﹔入境旅游人數1.33億人次,同比增長3.5%﹔出境旅游人數1.23億人次,同比增長12%。

從這組數字不難看出,在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旅游業卻逆勢增長,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成為國民經濟的新引擎和增強國民幸福感、促進社會和諧的新支柱。

旅游是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旅游以前在很多人眼裡就是“游山玩水”,而如今旅游作為與第一、第二產業快速融合的現代服務業,對經濟和就業貢獻率雙雙達到10%左右。旅游業已成為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的重要產業。目前,幾乎所有的省區市都將旅游業列入戰略性支柱產業,85%以上的城市、80%以上的區縣將旅游業定位為支柱產業。

旅游已經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最為現實、也最具潛力的消費熱點。預計全年國內旅游人數將達到39.7億人次,同比增長10%﹔國內旅游收入3.45萬億元,同比增長14%﹔旅游總收入有望突破4萬億元。目前,旅游已成為中國居民常規性的消費活動,2014年《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結果顯示,旅游已成為中國家庭僅次於家電的第二大消費。

旅游業對經濟發展的貢獻不僅僅是消費,在目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持續回落的情況下,旅游投資卻高位增長。包括公共財政、國家資本和社會資本在內的多元投資主體對旅游基礎設施、重點項目、新型業態加大了投資和並購重組的力度。

日前剛剛發布的《中國旅游集團發展報告2015》顯示:資本已成為推動旅游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萬達、恆大、綠地等房地產集團相繼進入旅游業,近5年已投資或計劃投資額將超過1.7萬億元。據不完全統計,百度、阿裡巴巴、騰訊和京東等互聯網和電商企業近5年累計投資旅游業已超過350億元。

國家旅游局局長李金早表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旅游業實現了從短缺型旅游發展中國家向初步小康型旅游大國的歷史性跨越。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三大國際旅游目的地、全球最大的客源輸出國和世界最大的國內旅游市場。旅游業正從經濟建設的邊緣向經濟建設的主戰場轉變,旅游業正成為新常態下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旅游是幸福生活的風向標

未來5年是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國民的旅游意識和消費能力必將隨之提升。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旅游業既是穩增長、調結構的經濟支柱,又是令廣大人民群眾滿意的幸福產業。

如今,無論在五一、國慶、中秋、春節、端午、清明,還是寒暑假或周末,幾乎每一天都成為中國人的“旅游日”。旅游已從少數人的奢侈品發展為大眾消費,成為人民群眾日常生活的重要內容和常態化的生活方式,成為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的重要目標。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發展生活性服務業促進消費結構升級的指導意見》,第一次將旅游產業提升到生活服務業的層面。

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在剛剛舉辦的2015中國旅游發展論壇上表示,游客越來越多地介入目的地城鄉居民的生活空間,從社區生活、公共交通、文化演藝到景區景點,游客開始分享當地人工作、生活和休閑的公共服務,社會生活已經為旅游活動所共享了。

旅游作為人類社會現代生活方式的重要組成部分,人民群眾參與旅游、享受旅游越來越成為生活質量和幸福感的重要標志。人們通過旅游觸摸文化脈搏、感知文化神韻、汲取文化營養,獲得與眾不同的審美情趣,這對於促進身心健康、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旅游是人們物質和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內容。旅游業是幸福導向、健康導向、快樂導向的產業,是老百姓實實在在分享改革發展成果的鮮活體現。

“十三五”時期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也是旅游行業全面貫徹“515戰略”,深化改革、提質增效,實現從“初步小康型旅游大國”到“全面小康型旅游大國”躍升的決定性時期。“十三五”期間,旅游業將把“美麗中國”打造成為宜居、宜業和宜游的小康社會。全國旅游總收入年均增長14%左右,旅游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超過10%。到2020年,境內旅游總消費達到5.5萬億元,城鄉居民年人均出游達到5次,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旅游是中華文化的傳播者

李金早日前在“中國公民文明旅游公約大家定”活動中表示,中國每年近2.4億人次的出入境旅游市場,使旅游業成為展示中國形象、傳播中國文明、增進與世界各國交流的重要窗口與平台。

中國擁有極其豐富的旅游資源,有48處世界遺產,居世界第二位,同時也是世界上擁有非物質文化遺產數量最多的國家。今年前三季度,中國接待入境游客1.33億人次,入境游客主要的游覽項目包括文化藝術、文物古跡、山水風光、美食烹調、購物消費和節慶會展等。旅游成為展示中華文化的最佳途徑。旅游全方位多視角展示中華文化獨特魅力,宣傳中國和平、發展、開放、文明的國家形象,讓世界各國來華的游客更廣泛更深刻感受中國文化的無窮魅力,同時有利於增強國民的自豪感和幸福感。

旅游憑借其傳播文化的獨特優勢,在服務國家戰略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一帶一路”,旅游先行。互聯互通,旅游先通。絲綢之路是世界上最具活力和潛力的黃金旅游之路,涉及60多個國家、44億人口,國際旅游總量佔全球70%以上。旅游具有自然性和親近感,以文化打開沿線國家交流的大門,更容易增進彼此的情感。通過絲路旅游,可以向世界展示中國不僅是一個古老的國家,更是一個現代文明的國家。

記者從國家旅游局獲悉:2016年繼續以“絲綢之路旅游年”為年度旅游宣傳主題,中文宣傳口號為“漫漫絲綢路,悠悠中國行”、“游絲綢之路,品美麗中國”和“神奇絲綢路,美麗中國夢”。各地將針對國際旅游消費的新特點和新趨勢,開發一批適應國際市場需求的絲綢之路旅游新產品,豐富產品內涵,全面提升中國旅游產品吸引力。各地還將積極利用“旅游+”的綜合效應,充分發揮旅游推廣聯盟的作用,全面提升絲綢之路旅游品牌的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

(責編:程宏毅、常雪梅)
相關專題
· 熱點·視點·觀點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