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趙成
2015年10月17日09:5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在習近平主席應邀對英國進行國事訪問前夕,文化部部長雒樹剛接受了本報記者採訪。
問:您如何評價文化交流在中英關系中發揮的作用?
答:中英兩國是東西方文明的重要代表,都曾創造了輝煌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也都為人類發展進步作出過重要貢獻。兩國之間的交往曾長期是東西方溝通交流的重要渠道。“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文化交流對於深化中英人民間的相互了解和認知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自1972年中英建交以來,兩國文化關系健康穩定發展,文化交流與合作日趨頻繁,機制不斷創新,深度和廣度不斷拓展,文化關系已經成為中英關系的重要支柱之一。1979年中英兩國政府簽訂文化合作協定。在此框架下,中英自1984年開始,定期簽署政府間文化交流執行計劃。2012年,中英啟動了中國與歐盟國家第一個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其中文化作為重點合作領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問:當前,中英文化交流有哪些亮點?取得了哪些進展?
答:在中英政府間合作機制的引領下,兩國文化交流與合作逐漸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總體模式。在兩國政府的推動和支持下,一系列有影響的文化活動成功舉辦。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2012年倫敦奧運會期間,“時代中國”和“藝述英國”分別在英國和中國舉辦。兩場活動聚焦中英文化和創意發展,內容涉及文化、經貿、教育、科技、體育等眾多領域,不僅為奧運會營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圍,也為中英文化關系的進一步發展注入活力。今年舉辦的中英文化交流年,是兩國關系深化發展的重要成果。雙方商定互辦文化季,全方位展示多元文化和創意的國家形象。今年3月,英國威廉王子訪華,為經典動漫形象小羊肖恩點睛,拉開了英國文化季的帷幕。本次英國文化季活動,精心打造了幾十項極具創意的跨領域當代藝術項目,以多樣化的視角立體呈現英國當代創意文化的現狀和發展方向。下半年,以“創意中國”為主題的中國文化季各項活動已相繼在英國展開,希望英國人民能通過中國文化季領略到來自當代中國的文化創造。
問:民間交流與合作在中英文化交流中扮演了怎樣的角色?
答:政府推動固然重要,但文化機構、藝術團體、社會組織和藝術家的直接交流是文化關系發展的基礎和原生動力。令人欣喜的是,近年來兩國重要文化機構和藝術團體間建立起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成為中英文化交流與合作的重要力量。中國的國家博物館、故宮博物院、國家圖書館、國家大劇院、國家話劇院,英國的大英博物館、維多利亞博物館、阿爾伯特博物館、大英圖書館、皇家歌劇院、國家劇院等一大批中英重要文化機構間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
隨著中英文化關系的不斷深化發展,文化藝術人才培養方面的務實合作正逐漸成為中英文化交流與合作新的亮點。2014年,兩國簽署《藝術和創意產業人才職業發展諒解備忘錄》,雙方探討以多種形式開展人才培養合作。
問:您認為,下一步開展中英文化交流的重點方向是什麼?
答:文化的交流就是心靈的交流。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交流與合作在國際關系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凸顯。中英兩國雖然相距遙遠,社會制度不同,歷史背景各異,但始終為彼此文化相互吸引,這為雙方開展文化交流與合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我希望,兩國的政府文化部門、地方政府、文化機構、藝術團體、社會組織和文化藝術工作者攜起手來,進一步加強多層次、多渠道的文化交流,深入開展務實合作,為推動中英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深入發展貢獻力量。
《 人民日報 》( 2015年10月17日 03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