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楊彥君:挖掘民間侵華日軍罪証文獻

2015年08月28日14:44  來源:光明日報

  從事史學研究,挖掘利用民間保存第一手史料推動學術研究的意義和價值毋庸贅言。以日本細菌戰罪行專題研究為例,學者雖從不同領域和視角展開研究,但所參考的史料檔案多為公藏檔案,且日益趨同化,這影響了學術成果的質量。散落民間的日軍侵華罪証文獻文物極其豐富,蘊藏大量鮮為人知的証據信息,可為日軍侵華問題研究提供重要支撐。

  民間保存的侵華日軍罪証文獻文物是日本侵華証據的重要組成部分,全國各地都有民間收藏者。評估其價值,可知有些是極為罕見的直接罪証,有著深入研究日本侵華罪行的重要歷史價值﹔有些具有充實現存檔案館藏的作用,如“開拓團”、勞工罪証文物文獻,以及日軍侵華時期遺留下來的罪証圖片、影集和出版物等。部分檔案、圖片具有很高史料價值,且多數保存完好、信息完整,如日軍侵華罪行地圖,包括“開拓團”地圖、偽滿地圖等。民間收藏者保存的日軍遺物數量雖多,整理卻極不規范,沒有專業系統分類,有些需要考証真偽才能確定價值,如能通過適當方式將這批文物文獻以及圖片納入館藏,對於陳列展示以及完整性、科學性展覽均有相當裨益。

  數量龐大的侵華日軍罪証散落民間,形成了一定規模的交易流通市場,但私人收藏文獻文物的保管現狀堪憂,不能確保文物安全和合法保護﹔私人收藏也隻能在一定范圍內保存保管,不利於廣泛研究利用﹔這些文獻文物長期在民間保存和流通,不能確保今后流向,一旦流入國外,其文物價值和利用價值將受影響,且難以追回,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失。

  鑒於民間保存史料的原真性、地域性和唯一性,筆者就如何有效挖掘這些史料,充分發揮其文物價值、歷史價值和利用價值提出幾點建議:一是以抗日戰爭為主題的博物館、陳列館應加強收集侵華日軍罪証文獻、文物並充實到陳列展覽之中,以豐富館藏並提升展覽水平﹔二是中央和地方檔案管理部門應加強對民間保存侵華日軍史料的征集,在此基礎上進行分類整理,逐步向社會公開,供研究者利用﹔三是鼓勵民間收藏者同博物館、檔案館、大專院校合作,搭建資源共享、聯合展覽和共同研究的平台,使這些日軍侵華罪行史料能夠客觀、准確、真實地傳遞歷史信息。

  (作者為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中日民間保存的細菌戰文獻文物搜集、整理與研究”負責人、哈爾濱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

(責編:王秋怡、李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