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團大戰中,八路軍攻克淶源縣日軍據點東團堡。資料圖片
包括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在內的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經驗之豐富、教訓之深刻,是以往任何戰爭所無可比擬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忘記歷史者,必將重蹈覆轍。這一鐵的歷史規律不僅適用於加害者,同樣適用於受害者。中國人民和世界各國人民在中國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經驗教訓,是一筆極其寶貴的歷史遺產。實事求是地總結這些經驗教訓,以史為鑒,面向未來,對於反對霸權主義和綏靖主義以及形形色色的極端勢力,防止軍國主義和法西斯主義復活,維護地區與世界和平,防止歷史悲劇重演,促進人類文明發展與社會進步,是十分有意義的。這也是對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的最好紀念。
二戰的勝利是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勝利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經驗教訓可以總結出好多條,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關於建立反侵略統一戰線的問題。世界和平是不可分割的,愛好和平的各國政府和人民隻有結成反侵略的統一戰線,齊心協力,共同維護世界和平,方能成功,舍此別無他途。在侵略者尚未做好戰爭准備時,則應防患於未然﹔在侵略者已經發動局部戰爭的情況下,必須採取切實有力的措施,限制其范圍,阻止其繼續擴大蔓延。決不能姑息縱容侵略者,以換取一時的苟安,也決不能靠犧牲別國安全來擺脫自身的危險。否則,終將自食其果。中英法蘇美等國都曾有過這方面的慘痛教訓。
反思歷史,第二次世界大戰並不是一定不可避免的,至少可以推遲爆發的時間。大戰前,德日意法西斯對內專制獨裁,對外侵略擴張,不論對蘇聯還是對英法美以及中國等諸國,均構成了嚴重的威脅。也就是說,當時建立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當時世界上完全具備建立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政治基礎。但是,由於美英法等西方國家政治短視和基於民族利己主義的考慮,以及蘇聯在外交上的某些嚴重失誤所致,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遲遲未能建立。歸根結底,與他們未能正確判斷戰爭性質與科學區分主次要矛盾有關。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性質與第一次世界大戰根本不同。一戰是一場“狗咬狗”的戰爭,是帝國主義集團內部發生的大戰﹔而二戰則是一場“狗咬人和人打狗”的戰爭,是一場法西斯與反法西斯的戰爭。當時,對愛好和平的國家而言,最為重要的就是團結起來、齊心協力,共同對付法西斯集團的侵略,法西斯與反法西斯是當時最主要的一對矛盾,不要企圖以犧牲小國、別國利益而求自保。否則,必釀成一系列嚴重后果。世界大戰的演變史實生動地說明了這一點。
20世紀30年代初,一些世界大國對日本侵略中國東北地區的行動,採取了姑息養奸的政策﹔與此同時,中國的國民黨政府在大敵當前、民族矛盾已上升為主要矛盾的情況下,一方面對東北軍下達“絕對不抵抗”的密令,另一方面頑固執行“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不擇手段地打擊主張抗日的中國共產黨及其軍隊和廣大抗日群眾,從而使日本軍國主義有機可乘,由局部侵華而演變為全面侵華戰爭。再如,一些西方大國對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亞的行動,也曾採取姑息縱容的綏靖政策,它們出賣了弱小的埃塞俄比亞,助長了德意法西斯的侵略野心。一些西方大國還姑息縱容德意出兵干涉西班牙內戰,促使德意結成“柏林——羅馬軸心”。一些西方大國縱容和支持德國法西斯重新武裝、佔領萊茵蘭非軍事區、吞並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鼓勵、推動和加速了希特勒發動二戰的決心。大戰初期,被侵略國家為何屢屢受挫?波蘭、捷克斯洛伐克、挪威、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等國為何迅速淪亡?亦與大戰初期被侵略和愛好和平與自由的國家沒有認清法西斯的侵略本質,沒有科學區分主次要矛盾,沒有抓住主要矛盾並盡快建立起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有關,致使法西斯國家在大戰初期猖獗一時,成功實現其“每次吃一片”“各個擊破”的戰略,侵略膽量越來越大,侵略魔爪伸向世界各個角落,最終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在嚴酷的現實面前,被侵略國家終於覺醒。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蘇等26個國家的代表在華盛頓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標志著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最終形成,實現了世界現代史上空前的大聯合。盡管同盟國之間的社會制度不盡相同,相互之間存在某些分歧,但都能團結在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這面旗幟下,堅持打敗軸心國的原則立場,抓住反法西斯這一主要矛盾,政治上互相協商,經濟上互相支援,軍事上互相配合,對最終奪取反法西斯戰爭的完全勝利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其中,蘇德戰場是打敗德國法西斯的主戰場,而中國戰場則是打敗日本法西斯的東方主戰場。各大戰場之間相互配合,各國愛好和平的人民為共同打敗德日意法西斯集團都做出了各自的獨特貢獻。
中國抗戰勝利是中國同時也是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勝利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勝利。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在中國共產黨主張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全民族的抗戰,是近代史上反對外敵入侵取得第一次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在這場偉大的民族解放戰爭中,同時存在著國民黨及其軍隊的正面抗日戰場和共產黨及其軍隊的敵后抗日戰場。他們相互依存,相互策應,既有統一的共同抗日的戰略目標,又各自獨立自主。這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是絕無僅有的,在中外戰爭史上也是罕見的,這是中國抗日戰爭的一大特點,是戰爭史上的奇觀,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創舉,是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后中國共產黨倡導和促成的中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在軍事上的成功體現。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人民軍隊始終牢牢抓住反對日本法西斯這一主要矛盾,始終堅持抗戰、堅持統一戰線、堅持持久戰和人民戰爭,是中國人民反對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中流砥柱。中國國民黨在全國救亡運動推動下,接受國共合作共同抗日的主張,領導軍隊在正面戰場抵抗日軍侵略,也發揮了毋庸置疑的重要作用。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不僅是中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勝利,也是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勝利。第一,世界愛好和平與自由的國家和人民曾在政治上和道義上給中國以聲援,鼓舞了中國軍民的抗戰士氣,振奮了中華民族抗日必勝的信念﹔第二,在經濟上以及國際交通口岸方面的援助,維持了中國國統區抗戰經濟以及外援接濟,打破了日本對於中國長期實行的陸地和海空的嚴密封鎖和禁運﹔第三,在武器和裝備上的援助,改善了中國抗戰武器落后和匱乏的狀況,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國軍隊的作戰能力,扭轉了正面戰場數度出現的危局﹔第四,蘇聯和美國先后派遣援華抗日的蘇聯航空志願隊和美國航空志願隊(飛虎隊)以及其他人員,補充了中國戰場各類專業技術和參謀人員等方面的不足,提高了中國軍隊的素質和抗日作戰能力﹔第五,1945年8月蘇聯對日宣戰,對駐扎在中國東北地區的關東軍發起猛攻,在極短的時間內殲滅日軍67.8萬人,加速了日本敗降的進程。世界其他各反法西斯戰場在二戰后期相互支援與配合的情況也基本如此。
汲取二戰經驗教訓 防止歷史悲劇重演
總的來看,由於反法西斯同盟國抓住反法西斯這一主要矛盾,在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旗幟下團結起來,政治上互相協商,經濟上互相援助,軍事上互相配合,形成了一股勢不可擋的整體力量,從而在打破法西斯侵略集團各個擊破的陰謀,迫使其陷入兩線作戰窘境,最終徹底埋葬法西斯集團的斗爭中,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愛好和平與自由的各國人民一定要牢記二戰的經驗教訓,堅決反對霸權主義和綏靖主義,從根本上消除戰爭隱患和釀成大戰的危險,決不許軍國主義和法西斯主義死灰復燃,決不許歷史悲劇重演。愛好和平的各國應相互尊重對方的領土和主權完整,和平、平等相處,共同為建立更趨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經濟新秩序而不懈奮斗。
(作者為特約撰稿人、軍事科學院研究員)
(責編:王秋怡、李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