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報早讀>>熱點·視點·觀點

望海樓:識時務者為俊杰

■ 華益文

2015年04月02日08:5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圍繞亞投行,過去一段時間上演了一出中國“搭台”、美國“拆台”的戲碼。到頭來,“台子”照常搭起來,前來“捧場”的還不少。到3月31日截止日,提出申請以意向創始成員國身份加入亞投行的國家總數已近50個,其中包括美國的許多盟國。

本來想孤立中國,反而自我孤立。美國《華盛頓郵報》等主流媒體以外交“挫敗”、“失策”等詞匯來形容美國的處境。美國前國務卿奧爾布賴特、前財長薩默斯、前商務部長古鐵雷斯等民主、共和兩黨的前政要近日紛紛表態,都認為美國政府在亞投行問題上“搞砸了”。

美國何以走到這步境地?

首先,世界變了,時代不同了。冷戰結束后,和平與發展為主題的時代特征日趨明顯。世界大多數國家及其人民面臨的最主要問題是什麼?這個時代面臨的最迫切任務是什麼?可以說,追求和平與發展是時代潮流,世界大義。在爭取和平與發展的進程中,一批發展中國家群體性崛起,他們需要的是獲得進一步的發展,贏得更加和平的環境,也希望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他們這麼做,不是要挑戰美國,只是希望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把亞投行放到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來審視,就會對中國推動設立亞投行有更客觀、務實的看法和態度。如果無視這樣的世界大勢,依然用冷戰思維的慣性來看待這個世界,政策難免會出現偏差。

其次,亞洲變了,需求不同了。大多數亞洲國家長期處於貧困落后的狀態,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等國際金融機構在扶貧方面確實為亞洲地區做出了重要貢獻。當前,亞洲在發展的道路上需要上新台階。除了脫貧之外,亞洲國家更需要獲取新的發展動力,構建更堅實的發展基礎。中國的經驗之談是“要致富,先修路”。大家都知道亞洲是最具活力、發展最快的地區,潛力巨大,但如何進一步發揮潛力?基礎設施建設是一個最佳切入點。亞洲基礎設施投資缺口大,現有國際金融體系難以滿足這樣的巨大需求。對在基礎設施方面嗷嗷待哺的亞洲國家,能對他們說“不”嗎?這在方面,亞投行可以是雪中送炭,也可以是錦上添花。

第三,中國變了,影響不同了。中國一直是一個大國,不同階段影響不同。曾經在相當長的時期裡,中國對外經貿交流與合作的單向性比較強,經濟輻射能力較弱,對一些發展中國家主要是提供援助,對一些發達國家主要是引進外資、技術並出口。如今的中國已成為100多個國家的最大貿易伙伴。現在中國有能力對外提供資金、技術、人才、商品、經驗,幫助更多國家更快、更好地發展起來。許多國家也都願意搭上中國發展的快車。中國認真研究大國興衰的歷史,自覺地選擇走和平發展道路,決心不走歷史上大國崛起的老路,而是把合作共贏作為外交戰略的核心內涵。亞投行倡議體現了中國的合作共贏理念。對這樣一個通情達理的大國,需要孤立嗎?能孤立得了嗎?

美國之所以跟亞投行過不去,是由於難言之隱。公開表態時,美國高官、發言人異口同聲地言必稱擔心亞投行達不到現有國際金融機構的“高標准”。“高標准”只是一個托詞,一個搪塞的理由。事實上,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圍繞亞投行,美國的地緣戰略考慮超越了經貿,對國際事務主導權的擔憂超越對亞投行治理運作模式的關切。一言以蔽之,對中國的戰略猜疑、對霸權的念念不忘,影響了美國的判斷力,自我陷入與潮流不符的尷尬境地。亞投行“朋友圈”的迅速壯大,証明大多數國家不接受美國亞太戰略背后的邏輯。在美國眼裡,其他國家加入亞投行,就是“遷就”中國。事實並不是這樣。一些西方學者認為,美國應該重新反思如何應對中國的崛起﹔美國的盟國則要有獨立思考,而不是動輒轉向美國尋求答案。

令人欣慰的是,美國政府最近幾天有關亞投行的表態有了變化,表示願意通過雙邊多邊渠道與亞投行開展合作。但願美方能夠識大局、順潮流,遇到涉華的事情多從合作共贏角度思考,不“拆台”,多“補台”。畢竟,識時務者為俊杰。

(作者為國際問題專家)

(責編:程宏毅、常雪梅)
相關專題
· 熱點·視點·觀點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