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潘旭濤
2015年03月19日08:0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 |
|
![]() |
|
![]() |
|
![]() |
|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弗裡德曼說:“我們生活在兩個超級大國的世界裡,一個是美國,一個是穆迪。美國可以用炸彈摧毀一個國家,穆迪可以用債券降級毀滅一個國家。有時候,兩者的力量說不上誰更大。”
穆迪正是美國三大評級機構之一。然而,在近些年的各類報道裡,三大評級機構的后面,往往跟隨的是“壟斷”、“墮落”、“陰謀”等字眼。
與三大評級機構“墮落”相反的是,發展中國家,尤其是中國評級機構正逐漸崛起,在國際社會上的話語權不斷增強。
3月18日,中國評級機構大公國際發布了俄羅斯天然氣工業銀行(簡稱“俄氣銀行”)評級報告。在此之前,中國評級機構密集發布了大國評級項目,並聯合多國成立世界信用評級集團,以打破三大評級機構的壟斷。
1 中國聲音:
密集發布大國評級
3月18日,在俄羅斯駐中國使館裡,俄氣銀行代表在發言時,連續兩次重復著同一句話:“能得到一個獨立的來自中方的評級,很難得!” 在這裡,大公國際評定俄氣銀行本、外幣信用等級均為A-,評級展望為穩定。
此次發布的另一個主角——大公國際董事長關建中,一直面色沉穩,但在談到美國評級制度的弊端時,他的話就明顯多了起來,以至於翻譯要適時打斷他的講話。
讓中國評級機構在國際上發聲,這是關建中一直在努力的。“中國作為一個有全球影響的債權人,應該有話語權。”關建中說。進入2015年,關建中的意願正在逐漸實現,因為中國評級機構的話語權快速增強,引發了世界關注。
2015年年初,在俄羅斯遭受經濟制裁之后,西方三大評級機構競相唱衰俄羅斯。1月9日,惠譽首先發難,將俄羅斯主權債務評級由BBB級下調至BBB-級,展望為負面。緊接著1月16日,穆迪將俄羅斯的評級降至僅比垃圾級高一級的Baa3。最后,1月26日,標普將俄羅斯主權評級從BBB-下調至BB+,評級展望為負面,這意味著標普10年來首次將俄主權評級降至垃圾級。
就在此時,中國評級機構發出了不同的聲音。
2月2日,中國評級機構大公國際發布對俄羅斯最大企業、財富500強全球第三的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評級報告,評定其本、外幣信用等級均為AAA,評級展望穩定。這是自烏克蘭危機以來,俄羅斯企業所獲得的來自國際評級機構的最高級別。
3月2日,大公國際發布消息,評定俄羅斯天然氣工業石油公司本幣信用等級AA,外幣信用等級AA-,評級展望穩定。這是該機構再次給俄羅斯企業評級,也是自西方三大評級機構不斷調降俄主權和企業評級以來俄企業獲得的較高評級。
對此次中西方給出的不同結論,英國《金融時報》以“中國大公美國穆迪給予俄能源巨頭迥異評級”為題,援引關建中的觀點稱:“全球債務危機使我們認識到,信用評級關乎人類社會的安全發展,當前國際信用評級體系有利於將其價值觀和意識形態作為評級標准,這成為金融危機的誘因,它們不能再肩負全球信用評級的責任。”
2 三大評級:
左手利益右手政治
穆迪曾經的總部坐落在美國紐約曼哈頓的教堂街,在這棟建筑入口處上方,有一塊磨光閃亮的青銅浮雕。浮雕上有一英尺高的銘文:“信用:人與人間的信心所系。”銘文下面的一句話是:“信用是現代商業系統中關乎生死存亡的氧氣。它對一國致富的作用比全世界所有寶藏的作用還要大1000倍!”
而遺憾的是,以穆迪為代表的三大評級機構的所做作為,已經與這些話語漸行漸遠了。2月3日,標普宣布同意支付總計15億美元,以換取和解有關其在金融危機之前涉嫌評級欺詐的指控。在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之前,三大評級機構為華爾街制造出的大量“有毒”債券貼上了安全的標簽,從中賺取大量利潤。
穆迪管理層的一位經理甚至承認:“我們把靈魂出賣給了魔鬼來換取金錢。”利益就是其中一個魔鬼,而另一個魔鬼是政治。
一個評級結果是如何產生的?據專業人士介紹,通常,分析師們打開評級模型軟件,輸入被評級產品的基本數據,然后點擊一下,軟件會自動運行。經過上百萬次的運算,然后將每次的結果求平均值,最終的結果就產生了。但問題是,選取何種模型,用哪些參數,是由人決定的。
在對俄羅斯以及俄天然氣公司的評級上,中國與西方評級機構就得出了完全不同的結果。對此,大公國際進行了詳細解釋:
大公國際依據《大公信用評級原理》有關財富創造能力與償債來源偏離度的理論,回歸債券債務人最原始定義,重點考慮一國財富創造能力﹔而三大評級機構以西方制裁為主要影響因素給予其降級處理。
大公國際認為企業信用級別與主權信用等級無內在聯系,均是獨立債務人﹔而三大評級機構認為企業信用級別通常不能高於所在國的主權信用級別,因此在下調俄羅斯主權評級后,紛紛下調其相關企業信用級別。
其實,中西方在評級方法上的差異,絕非僅體現在對俄羅斯的評級上。經濟學家邱仰林直言:“體現美國世界觀與價值觀的國家信用評級標准,是國際信用評級不公正、不合理、不科學的根源,是信用評級改革的關鍵所在。” 邱仰林還對三大評級機構的評級標准進行了歸納總結。
首先,強制按西方民主政治理念進行國家政治排序,把評級政治化,即用政治標准衡量一個國家的債務償還能力,目的在於推行西方價值觀。其次,將一國經濟的私有化、自由化和國際化程度作為判斷經濟結構合理和經濟發展前景的主要依據,而這三項指標與經濟增長並沒有必然聯系。再次,按人均GDP進行國家經濟實力排序。但是,人均GDP無法完全反映一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多元化程度和經濟活力,更無法反映國家債務償還能力。此外,將“獨立的中央銀行”和“貨幣為國際流通”作為高等級的必要條件。
美國政治觀察家洛甘·潘扎直接將標普評級定義為“一場政治游戲”,“把評級作為政治武器,而不是將其作為與政治無關的實際信用風險評估。一個有著政治利益驅動的評級公司恰恰將會損害它應有的信譽。”
3 未來走向:
新的世界評級體系
據統計,目前,美國三大評級機構壟斷全球96%的信用評級市場。“這與全球經濟格局不一致,美國隻佔全球經濟的約20%,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國家佔很大比例,但都沒有一家具有全球影響力的評級機構。”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表示。
不只是在國際上,即使在中國國內,三大評級機構通過收購中國評級機構股權的方式,搶奪了對中國評級市場的控制權。2006年,穆迪收購中誠信49%的股權並接管經營權﹔同年,美國控制的新華財經公司收購上海遠東62%的股權,實現了對該機構的直接控制﹔2007年,惠譽收購了聯合資信49%的股權並接管經營權﹔2008年,標普與上海新世紀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穆迪曾出高價收購大公國際的控股權但遭拒,至此,大公國際成為中國為數不多的獨立信用評級機構。
現實雖然不太樂觀,但未來依然充滿希望。2010年7月11日,大公國際發布了首批50個國家的信用等級,“美國永遠不會失去頂級信用級別的神話破滅了”。大公國際此舉被稱為“世界上第一個非西方國家評級機構首次向全球發布的國家信用風險評級機構信息”。截至今年2月25日,大公國際已經對100個國家或地區發布了主權評級。
中國評級機構國際地位的標志性年份是2011年。主權評級分為主動評級與委托評級,委托評級更能表明對評級機構的信任。2011年,白俄羅斯政府委托大公國際進行國家信用評級,這是主權國家首次委托非西方評級機構進行主權信用評級。2014年7月,蘇裡南共和國委托大公國際為其評級,這是首個西半球國家委托中國機構為其評級。
其實,中國並非孤軍奮戰。為了打破三大評級機構的壟斷,2013年,俄羅斯信用評級公司、大公國際及美國的伊根-瓊斯評級公司聯合組建了世界信用評級集團。目前,已有幾十個國家的評級機構,表達了參與世界信用評級集團的意願。
2014年6月,在世界評級集團成立一周年之時,世界信用評級集團國際顧問理事會在北京宣告成立。國際顧問理事會主席為法國前總理德維爾潘,成員有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巴基斯坦前總理阿齊茲和俄羅斯前外長伊萬諾夫。眾多國際著名政治家加入集團國際顧問理事會,無疑是對構建國際評級新秩序價值理念的高度認同。據了解,世界評級集團今年將發布首批評級報告。
對於國際評級體系的未來,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長徐洪才表示:應該在國際上建立合理的評級體系。首先是要打破西方壟斷,增強評級的國際競爭﹔其次要提高評級規則的透明度,形成統一的規則體系﹔最后,要建立國際監管體系,對誤導投資者的評級機構,要有懲戒機制。
本版制圖:潘旭濤
相關專題 |
· 熱點·視點·觀點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