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6月25日至7月5日,國務院抽調100余人,赴27個中央部委及16個地方省市展開督查,督查主題為“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政策措施落實情況,旨在打通抓落實的“最先一公裡”和“最后一公裡”,樹立新風,兌現承諾,“不放空炮”。此次督查規模空前,規格空前,甫一啟動,便受到廣泛關注,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台、《紫光閣》雜志社4家媒體派出記者,隨同督查組參與了督查工作,感受了督查組高效務實的作風,見証了中央政府堅定推動改革的決心。
6月9日,中南海國務院,一場重要的電視電話會議緊急召開。
國務院秘書長、副秘書長、國務院機關黨組紀檢組長,8個督查組組長、副組長、成員,國務院各部門分管負責同志共190多人參會。與此同時,在設於各省區市、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各市縣政府的分會場,各級政府分管負責同志、秘書長和有關部門負責同志也在同程參會。
3天前,國務院下發通知,決定派出督查組,圍繞“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政策措施落實情況,以“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等19個熱點議題為重點,開展全面督查。6月9日的會議,目的是對此次督查進行全面動員。
參會人員心裡無比清楚,這次督查不僅是新一屆政府成立以來的第一次全面督查,更是政府樹立新風,兌現承諾,“不放空炮”的鮮明態度和動真格舉措!從6月25日至7月5日,10天時間內,將有27個中央部委和16個地方省市被督查。規模之大空前,規格之高空前,沒有人敢掉以輕心。
誰來查 去查誰
“對國務院作出的決定要不折不扣地執行,政府要說到做到,不然就不說,說了就要做,做就必須到位,不能‘放空炮’。” 這是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多次作出的重要批示,對於“抓落實”,總理的態度鮮明而堅決!
2013年下半年以來,國務院圍繞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政府工作報告》對2014年重點工作作出了部署。2014年半年已過,這些政策措施雖然收到實效,卻也存在一些問題,不少政策措施落實力度不夠,效果不明顯,沒有充分發揮對經濟穩定增長和轉型升級應有的促進作用。針對現狀,克強總理提出要求,督查要“檢查工作,發現問題,提出建議,推動落實”,“打通國務院決策落實的‘最先一公裡’和‘最后一公裡’,力破‘中梗阻’!”
國務院督查組並非史無前例。針對不同主題,國務院每年都會從相關部委抽調人員組成督查組赴各地調研。可較之以往,此次督查無論從規模、主題范圍還是組成人員級別,均為近年來罕見。
督查共分8個組,前4組由4名國務院副秘書長任組長,負責督查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單位﹔后4組由4名正部級干部任組長,負責督查部分省區市。
第一督查組由國務院副秘書長丁向陽擔任組長,負責督查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和國家稅務總局﹔
第二督查組由國務院副秘書長肖亞慶擔任組長,負責督查工信部、交通運輸部、人民銀行、國資委、銀監會、中國鐵路總公司和國家開發銀行﹔
第三督查組由國務院副秘書長江小涓擔任組長,負責督查教育部、科技部、民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文化部、衛生計生委和保監會﹔
第四督查組由國務院副秘書長畢井泉擔任組長,負責督查水利部、農業部、商務部、海關總署、工商總局、質檢總局和國務院扶貧辦﹔
第五督查組由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和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分別擔任組長,負責督查上海、江蘇、浙江和山東﹔
第六督查組由交通運輸部部長楊傳堂擔任組長,負責督查北京、河北、遼寧和黑龍江﹔
第七督查組由水利部部長陳雷擔任組長,負責督查河南、湖北、湖南和陝西﹔
第八督查組由審計署審計長劉家義擔任組長,負責督查廣東、廣西、重慶和四川。
各督查組主要成員還包括一名副部級副組長,以及從國務院有關部門抽調的司局級干部。
同時,由中央編辦副主任何建中牽頭,組成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專項督查小組,隨同國務院督查組開展專項督查。
國務院明確此次督查的內容有19個大項,60個小項,被督查的部委、單位和省區市,正是依據與督查內容的密切相關性,做出的重點選擇。
查什麼 怎麼查
6月9日的督查動員會上,各督查組接到了四個重點任務:其一,督查“穩增長”政策落實情況,重點是對小微企業減稅,對涉農信貸降低存款准備金率,增加鐵路建設投資,在基礎設施、能源、石化領域推出80個示范項目,鼓勵和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建設營運等相關政策的落實情況。其二,督查“促改革”政策落實情況,如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有關情況,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財稅金融體制改革,擴大營改增試點,深化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等政策落實情況。其三,督查“調結構”政策落實情況,加快發展養老、健康服務業,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助力小微企業成長,促進信息消費等均在其列。其四,督查“惠民生”政策落實情況,重點督查棚戶區改造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今年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000萬人以上,再解決6000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等等。
項項關乎國計民生,如此厚重的內容,怎麼查?
早在5月30日國務院第15次常務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就為本次督查定了調,並確定具體的工作方式。按照要求,此次督查在形式上“要注重創新。”
與以往的專項督查不同,這次督查除了各部門各地的“自查與實地檢查”,還首次引入了第三方評估和社會評價,中央主要媒體的宣傳和輿論監督也成為一項重要的督查方式。
6月25日之前,受督查部委和省市領導均高度重視,第一時間著手制定本部門的自查方案,直面問題,查找症結,並形成自查報告遞交督查組。同一時間,各督查組也在緊張地做著督查前的准備工作,重點是認真學習領會中央領導有關重要批示和講話精神,學習《文件匯編》,督查手冊,吃透政策,把握程序、標准和要求,為督查打好基礎。
進駐相關部委和省市進行實地檢查有4個規定動作:聽取部門情況介紹﹔分別召開司局級、處級和普通干部3個層面座談會﹔查閱文件資料﹔開展問卷調查。此外,各組還會設置一些自選動作,如第一組還召開了兩場部門服務對象座談會,一場是與中小企業協會,工業經濟聯合會,商業聯合會等9個行業協會和京津冀3省市政府辦公廳負責同志座談會,另一場是與神華集團,河北鋼鐵、華能集團等8家企業負責人座談﹔他們還約談6家單位,電話訪談3家項目申報單位了解情況,並現場走訪了3個部門的政務審批大廳。派往地方的督查組還分別深入市、縣、鄉鎮、機關、企業、高校、社區、公共服務機構和施工現場進行實地督查,廣泛聽取基層干部群眾的意見和建議。
實地檢查結束后,各督查組要對督查情況進行仔細梳理和認真評估,分組形成督查報告,最終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向克強總理匯報。
務實查 高效查
“我們要把握好政策,督查過程中對各部委的問題要點得准,點得讓人心服口服。”6月24日下午3點,第一督查組召開了督查開始前的最后一次准備工作會,副組長毛偉明向全體組員提出要求。
此后10天,每天早上8:40左右,所有組員都會帶著厚厚的材料准時到達所督查的部委,9:00准時開會。
按流程,先是受督查部委做工作匯報,然后是督查組成員分別提問。提問環節經常“一針見血”:“土地審批時限30天,為何有2012年申報的項目還沒有通過審批,是不是進度太慢了?” “創業就業稅收政策實施了三年,究竟有多少人受益?” “今年8000億元鐵路固定資產投資計劃已經完成了多少?項目進展如何?”每一場的氣氛都庄重而嚴肅。
第一督查組的成員來自教育部、工信部、民政部等部門,和受督查部門沒有重合,在要求“以問題為導向”的督查中,如何能把問題點得准,點得讓人心服口服,每個組員必須下大工夫,吃透文件,摸准實情。在督查稅務總局的當天中午,來自民政部的司長詹成付沒有休息,“啃”了一中午的材料,這在督查組中是常事。
分層次座談會一般在匯報會結束后舉行,組員被分成3個小組,分別與不同層次的干部座談,10天,18場,座談180多人。
還有一個小組負責查閱審看文件資料,具體負責人是來自審計署社會保障審計司的副司長和杰,他根據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政府工作報告》和此次要求督查的19項重點內容,給每個部門制作了一張“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政策措施落實情況表”,表格有兩大列,一列是“任務事項”,用來列出需要落實的任務事項﹔另一列是“落實文件”,用來詳細記錄各部門落實任務事項的文件內容。六張大表的制作工程量巨大,可每個部門落實政策措施的情況卻可以一目了然:國家發改委近半年來出台的政策措施落實情況文件有135個,財政部166個、國土資源部107個……
中午間隙,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專項督查小組還會安排走訪和暗訪工作。6月26日中午,他們突擊走訪了國土資源部政務大廳,同前來辦理事項的7名人員進行交流。次日中午,他們在住建部對行政審批集中受理辦公室進行了走訪,期間又對國土資源部相關情況進行了暗訪。7月3日中午,調研了環保部環評資質審批情況。
10天,第一督查組共梳理出有關方面對6部門的意見建議90條,查找出6部門需要改進的問題23個方面,提出了22條工作建議。
10天裡,午餐是簡餐﹔午休是在會議室的椅子上打個盹﹔回家是晚上10點以后。
查問題 促落實
發現問題,推動整改,是此次督查的核心目標。
7月6日下午3點,第一督查組在國務院第三會議室向6部門反饋督查中發現的問題,每個部門半小時,反饋過程沒有客套,簡短肯定成績,著重說明問題。
6部門均高度重視,主要領導班子成員悉數到場,並現場表態,對反饋的問題會重點商議,推動整改落實。
很快就見到了成效。
就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需要進一步深化問題,7月13日,住建部黨組專門召開會議研究,決定將所有涉及人員資格的審批項目,全部轉由行業協會自律管理。
針對企業反映的部門間不夠協調,當前行政審批路徑長,節點多,耗時久問題,第一督查組提出要抓緊建立政府審批信息平台,變“多頭受理,串聯審批、封閉運行”為“一口准入、並聯審批、陽光運行”,爭取今明兩年取得實質性進展。對此,國家發改委已經推出了境外投資網上報備系統,同時正在選取9個司局作為示范,推進網上審批及權力運行監督系統建設,積極探索審批電子化陽光化。
針對精簡政府管理事務問題,比如在價格管理領域,督查組建議應當取消一批,下放一批,調整一批價格管理事項。近日,國家發改委發出通知,決定放開15項專業服務收費標准,實行市場調節價,政府不再直接管理價格。這是其繼今年陸續放開全部電信資費、准池鐵路貨運價格,醫保目錄內的低價藥品,非公立醫院醫療服務價格等后,推出的又一舉措。
……
7月16日上午,李克強總理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聽取了各督查組的匯報。
會議肯定了地方和部門的成績,但毫不避諱的強調了督查發現的一些問題,主要是:部分政策落實環節多、進度慢,一些地方和部門重布置輕落實,存在推諉扯皮現象﹔部分干部缺乏責任意識,遇到困難“躲著走”、不作為、不擔當,懶政鬆懈,有的搞選擇性落實、象征性執行。這既暴露出一些地方和部門對抓落實認識有偏差、作風不扎實,也反映出一些深層次的體制機制弊端。會議要求,對督查發現的問題,既要依法依規追責問責,又要列出清單,明確時限、落實責任、逐項整改,兌現承諾。整改情況要限期報告國務院,決不允許“走過場”,確保政策措施全面落實到位。
至此,國務院督查的“自查和實地檢查”落下帷幕。此次督查,進一步推動了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各項政策措施的落實,取得了預期成效。督查作為一種推動政策措施落實的有效手段,並不只是曇花一現,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提出,未來:要在建立督查長效機制上用心下力。
(《紫光閣》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