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期刊選粹

歐洲議會選舉之后的歐洲政治走向

趙晨
2014年08月11日14:38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由於歐盟政體設計比較復雜,所以歐盟委員會、歐盟理事會主席和歐洲議會議長無法像其成員國一樣,議會選舉甫一告終即可宣布。2014年5月份歐洲議會大選結束,但歐洲議會內黨團需要重新組合,上述歐洲機構的領導人也還需要28個成員國首腦磋商和博弈,這需要幾個月的時間。但不管怎樣,世界將面對新一屆歐洲機構領導人班子,歐洲議會也進行了“大換血”,未來五年歐洲政治走向何方,這值得我們認真關注。本文將從政黨政治、歐盟機制和機構,以及對華政策三個領域進行分析和預測。

歐洲議會選舉后的歐洲政黨政治

此次歐洲議會選舉,極端政黨取得突破性發展。以“反歐盟”和“反移民”為政治綱領的法國極右翼政黨國民陣線和英國獨立黨戰勝各自國內的主流政黨,分別佔據法英兩國歐洲議會選舉的頭名。世界媒體將這種狀況形容為歐洲政壇的“地震”,但總體來看,反體制的極右和極左政黨在歐盟和成員國仍處於邊緣地位。

首先,中右的人民黨黨團和中左的社會黨黨團仍佔據前兩位,兩黨在歐洲議會751個席位中佔有410席,雖然沒有達到絕對多數,但已經過了半數。現在歐盟國家中右和中左政黨政策趨近,它們合作組成“大聯合政府”已成趨勢,德國、比利時、捷克等國中左中右黨派均能聯合執政。從歐洲一體化的發動機——法國和德國這兩個大國來看,2013年德國大選結果是中右和中左政黨組成大聯盟政府,在未來四年內,基民盟和社民黨這兩大主流政黨將聯合執政﹔法國雖然是社會黨單獨執政,但法國中右政黨人民運動聯盟(UMP)和社會黨(PS)的政策也已經相當趨同,法國媒體甚至把兩大政黨的縮寫放在一起組成了一個新詞UMPS。極右政黨的突出表現會加速以上兩大政黨相互靠攏的步伐,它們“團結”起來,“孤立”極右政黨,可以保証歐盟決策不會在議會受阻。中左政黨也贊同全球化,支持歐洲一體化,它們認識到歐洲原有的福利制度需要進行大的改革和創新,比如法國社會黨政府現在也在以擁抱全球化的態度和舉措著力提升法國的國家競爭力。

其次,極端政黨,特別是極右政黨自身存在較大問題。這些政黨利用歐債危機和歐盟的財政緊縮政策,以簡單激進的口號贏得選民關注,在歐洲議會選舉中獲得了140多個議席。但從另一個方面來看,它們屬於典型的“競選黨”,缺乏系統的執政理念,執政經驗不足,在政壇上常常是“來得快,去得也快”。比如,2013年,帶有民粹主義色彩的意大利喜劇明星格裡洛領導的“五星運動”曾在意大利選舉中震撼歐洲政壇,拿到25%的選票。此次歐洲議會大選,它原本希望擊敗執政的倫齊,但結果卻並未如其所願,意大利人民選擇了主流政黨。此外,極右政黨之間政見差異大,聯合比較困難。法國極右翼政黨國民陣線的主席瑪麗娜•勒龐竭力聯合其他國家的極右政黨,希望在歐洲議會組成新的極右黨團,但最終未獲成功。歐洲議會不同於國家議會,隻有組成黨團才能參加投票,而要組成黨團,至少需要拉到來自七個國家的28名議員。

未來五年,歐洲政黨政治可能形成極端政黨與主流政黨對壘的新局面。歐債危機時期,極右和極左政黨等反對黨從選民對執政的主流政黨應對危機不力的不滿中獲益,作為當局的批判者,它們獲得了較大的發展。極右政黨反對歐洲一體化,反對移民,這順應了歐洲內部一些民眾的民族主義和民粹主義思維﹔極左政黨則因中左的社會民主黨的“向右轉”,而得到原屬於社民黨陣營的一些思想“較左”的民眾的選票。極端政黨代表了對歐洲政黨政治現狀不滿的人民的聲音。但是目前來看,歐洲主流政黨加強聯合的趨勢比較清晰。中左的社會黨黨團和中右的歐洲人民黨黨團執政理念和政策舉措進一步趨同,它們的意識形態區分在后工業化時代已經不再鮮明,其階級基礎也發生了模糊化的現象。在反體制政黨的沖擊下,中右和中左兩大主流政黨會進一步靠攏。現在在歐洲議會內,主流政黨就已經開始合作“阻擊”民粹主義政黨獲得議會內的職位,比如7月份剛確定的14名歐洲議會副議長中,沒有一位是極右政黨成員。

歐洲議會選舉后的歐洲機制和機構

此次歐洲議會大選,是繼2009年底《裡斯本條約》生效后的歐盟首次議會選舉。《裡斯本條約》賦予歐洲議會更大的權力,它與理事會共同決策的領域大幅度擴展,這是歐盟提升自身民主合法性的戰略性舉措。這次歐洲議會將自身權力應用於實踐,在歐盟委員會主席人選提名過程中發揮了前所未有的作用。歐盟委員會主席提名一向歸屬歐盟理事會的權力范疇,即應由歐盟各個國家的首腦經談判提出,大國首腦的心儀對象常常成為最后的人選。不過今年的歐洲議會選舉中出現了新現象,中右的人民黨和中左的社會黨兩大政黨黨團各自推出了自己的歐盟委員會主席候選人,即容克和舒爾茨。由於原則上這兩人當時沒有得到歐盟成員國首腦的認可,無法稱作“歐盟委員會主席候選人”,所以歐洲人創造性地用一個德文詞“熱門人選”(Spitzenkandidaten)來代替。選舉過程中,容克和舒爾茨還模仿美國大選中比較流行的電視辯論,吸引選民關注。選舉以人民黨黨團成為第一大黨團告終,這樣邏輯上容克就成為“第一熱門人選”。這樣,在一定程度上,容克就代表了歐洲的民意,歐盟理事會在進行歐盟委員會主席提名時,就“不得不”參考歐洲議會的選舉結果。歐洲議會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威,表態說歐盟各國首腦必須尊重這一事實,歐洲議會議員們將否決除容克之外的理事會提名的其他委員會主席人選。

新一屆歐洲議會議長將由舒爾茨連任,歐盟委員會主席也基本確定是盧森堡前首相容克。容克獲得中右和中左政黨黨團,以及德國和法國的聯合推舉,只是遭到英國的反對,不過英國在被否決后,卡梅倫又轉而尋求緩和與容克的關系。容克來自歐盟的小國,且長期擔任歐元區主席,在歐盟擁有廣泛的人脈。容克個性溫和,雖然屬於中右的人民黨黨團,但同時又是真誠的社會民主派,所以中左政黨執政的歐盟國家,比如法國也接受他。巴羅佐在過去的十年間被廣泛認為是一位“弱勢主席”,就目前情況看,容克也難以成為20世紀80年代雅克•德洛爾那樣的強勢歐洲機構領導人。歐洲議會的參選黨團中包含多國議員,但歐盟現在的決策,政府間性質越來越強,重大決策都是由成員國政府,特別是德法英政府協商做出。同時,歐盟國家政府均從自身國家利益出發考慮問題,對於大幅推進歐洲一體化沒有熱情。歐盟自2005年《憲法條約》被否決后,政界人士和媒體已經很少再提及歐洲聯邦的理想,政治體制也呈現固化,改革變得越來越艱難。

成員國方面,歐盟核心國家之間的分歧沒有彌合的趨勢。德法兩國在后債務危機時代的經濟戰略選擇上分歧依舊。德國仍堅持以財政緊縮為首要目標,而法國則堅持增長為第一要務。但是現在法國和南歐國家的經濟並不樂觀,法國是歐債危機中唯一沒有實行財政緊縮和相應改革的國家,雖然推行了一些調整措施,但其經濟沒有真正的增長。希臘的青年失業率為58%,意大利為30%,均屬高位運行。法國統計局預測,法國2014年的經濟增長將比預期中疲弱,而且法國的失業人口已上升至338.8萬人,創歷史新高。分析人員警告,歐元區第二大經濟體法國可能陷入第二輪衰退。目前,德國無論在經濟還是政治層面,在歐盟內都處於強勢地位。可以肯定,德國將繼續通過歐盟發揮影響力,但誰能夠成為默克爾的“同伴”,將是歐洲一體化未來發展的一個關鍵問題。奧朗德之外,英國首相卡梅倫、意大利總理倫齊或者波蘭總理圖斯克都有能力成為德國的主要對話伙伴,但他們都有各自的問題,比如意大利總理倫齊現已成為默克爾緊縮政策新的挑戰者。

歐洲議會選舉后的中歐關系

這次歐洲議會大選,沒有任何國際問題成為選舉的主題,歐洲自己的問題貫穿整個選舉進程。大選結束后,在極右政黨的沖擊下,可以預見,執政的中右和中左政黨將把更多精力集中在穩妥處理歐洲內部的經濟和社會議題上。是否限制移民問題可能會取代反恐和氣候變化等歐洲過去傳統關注的全球議題,成為社會和政治辯論的新焦點。此外,極右政黨自身政策也比較內向化,不主張對外干預,認為歐洲應當更“純粹”,而且經常批評美國和歐洲自身。極右力量上升不會直接影響中歐關系,極右反對全球化,首先反對的是美歐自由貿易協定,目前中歐投資協定和中歐自由貿易協定還沒有出現在極右政黨的攻擊視野中。

主流政黨在保持歐洲的市場開放,勇於接受全球化挑戰的心態方面非常一致。無論是保守黨,還是社會黨人,均認可歐洲需要積極面對全球化,它們都意識到需要通過合作,讓歐洲經濟“重裝上陣”。中國在歐盟和歐盟國家心目中,已是可以與美國等同分量的重要經濟體。歐洲經濟要想徹底走出危機陰影,重現活力,中國市場和中國投資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積極因子。

美國從安全和經濟雙角度提出“重返亞太”戰略,歐盟重視亞太主要還是出於經貿因素考慮。總體來看,歐洲議會選舉和組閣結果不會影響歐盟的亞洲政策。歐洲中右政黨傳統上重視與中國的經濟關系,現在中左的社會黨政府也希望擴大同中國的經貿往來。歐洲全方位的經貿優先戰略對中國建設同歐洲的利益共同體關系有利。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副研究員)

《當代世界》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責編:王金雪、秦華)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