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期刊選粹

韓國組建文化產業振興院的戰略考量

文化部文化產業司赴韓國考察調研組
2014年07月14日13:5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近年來,韓國文化產業異軍突起、快速發展,以音樂舞蹈、電視劇、網絡游戲為代表的“韓流”風靡全球。如果說幾年前,《大長今》《冬季戀歌》等反映家庭倫理、男女愛情及歷史題材的電視劇熱播、韓國流行音樂組合受到歌迷追捧、韓國網絡游戲運營模式創新,體現了“韓流”迸發時的強勁,那麼今年李敏鎬登陸中國春晚、《來自星星的你》引發收視熱潮,則讓人們看到了“韓流”不懈的創新與前進。“韓流”的影響已經超出了中國、日本和東南亞為主的東方文化圈,在歐美甚至阿拉伯、拉美國家都有了人氣。

文化產業成為韓國國民為之自豪的“會動的民族品牌”,極大地提升了韓國的國家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美譽度,他們自信地感到“韓國文化產業的魅力正綻放全球、感動世界”,而文化產業也已成為韓國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並強力拉動著制造業、旅游業等相關產業的發展,是韓國僅次於汽車的第二大出口創匯產業。伴隨韓國文化產業的發展,韓國的化妝品、服裝服飾、電子產品與韓式餐飲、韓式美容等也都在全球熱銷。韓國文化產業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相互促進,反映出文化產業對相關產業發展的巨大拉動效應。

在韓國文化產業異軍突起的背后,是韓國政府確立的一系列頂層設計,而韓國文化產業振興院則是韓國文化產業發展頂層設計中的龍頭,也是韓國文化產業發展頂層設計的總執行人。為此,文化部文化產業司於2014年初專赴韓國考察調研了韓國文化產業振興院。

一、韓國從國家戰略的高度出發組建文化產業振興院

韓國在遭遇亞洲金融風暴襲擊后,重新認識文化產業,並將其作為21世紀國家發展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1998年正式提出“文化立國”方針,2001年成立了韓國文化產業振興院。2009年,韓國國會修訂了《文化產業振興基本法》,明確規定“政府為了有效扶持文化產業的振興和發展,特設立韓國文化產業振興院”。隨后韓國政府將原韓國文化產業振興院與廣播影像產業振興院、游戲產業振興院、文化產業中心、軟件產業振興院數字事業團共五家單位整合重組為目前的韓國文化產業振興院,作為韓國政府設立的事業單位,隸屬於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統領支持全國文化產業發展。同時,韓國的16個道、市也都建立了自己的文化產業振興院,負責促進本地區文化產業發展,其中15個為政府設立的事業單位,江原道信息文化振興院為政府支持、社會力量興辦。

目前,韓國政府每年安排3000億韓元(約合17億元人民幣)用於支持文化產業發展。這筆資金每年由振興院提出預算,經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審核后報國會審議。振興院的年度工作計劃和重大事項報文化體育觀光部審定,日常各項工作則由振興院自主開展,文化體育觀光部則主要負責文化產業政策和宏觀管理。

韓國文化產業振興院設立以來,主要在文化產品創作支持、文化產業政策研究產業分析、文化產業海外進軍支持、文化產業基礎設施建設、下一代文化產業技術開發支持等五個方面開展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果。

韓國文化產業振興院院長洪相杓表示,“韓國文化產業振興院堅定以韓國發展為世界級文化產業強國為目標,扎實推進文化產業基礎建設,激活文化創造與流通過程,努力開拓海外市場,開發下一代新文化產品,專業研究文化產業政策並進行產業內部細致分析。韓國文化產業振興院將不遺余力地挖掘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文化產品與企業個人,力求創造感動世人流芳百世的韓式文化,幫助韓國順利轉型成為真正的文化強國。”

二、韓國文化產業振興院的主要職能

(一)緊緊圍繞企業需求服務,為中小文化企業發展搭建平台

堅持以韓國文化企業發展的需求為導向,以單個企業所不能及之事作為服務的重點方向,發揮企業作為市場主體的作用,通過振興院的工作來服務和促進文化企業發展,構建公共服務平台,幫助企業解決僅靠企業所不能解決的困難和問題。

振興院協助韓國政府制定文化產業政策,開展文化產業統計調查和趨勢分析,制定發表分行業的產業白皮書、開展海外文化市場動向調查分析、文化產品使用者調查分析,對文化企業進行投資指引和信息服務。振興院在提供信息資訊、投訴建議傾聽等直接服務的同時,還提供文化產品制作、流通、出口等綜合型一站式服務。振興院在國內建設了設施中心,為中小企業提供優惠的場地、設備服務,降低中小企業生產成本,提供文化產品創作生產便利。振興院為韓國文化企業量身定制投資融資金融輔助服務,提供文化產品制作及設施建設類融資,完善文化產品保証制度,擴大文化產業內部投融資交流,實施文化產業價值評估改善金融環境。

(二)注重內容建設和人才培養,發掘和扶持本土文化創意

振興院秉持內容(即故事)是文化產業的核心的理念,大力支持創意、保護版權、培養人才。他們提出“一個簡單故事也能發展成為世界級文化產品?有振興院的堅實產業基礎做后盾,一切皆有可能”。韓國的歷史文化資源和國土空間均與我國不可比,但在以內容為核心的文化產業發展理念指引下,韓國原創了一大批在世界范圍內產生影響、受到喜愛從而獲得可觀市場回報的文化產品。

振興院通過舉辦韓國故事征文大賽、建立故事創作支持中心、發掘有競爭力的故事雛形,力求使韓國成為世界級故事強國。發掘本土優秀音樂,支持舉辦各類演出,引導韓國流行音樂風格多樣化。加強對具有市場價值的影視、動漫、游戲產品的支持,提高制作公司的競爭力,幫助市場營銷。通過與國內外大學、研究機構之間的合作交流,培養擁有創新意識的企劃人才和技術開發人才,注重挖掘培養能夠引領未來全球文化產業發展的創新型核心人才,積極培養符合綜合媒體環境需要的文化科技專門人才。提供網上招聘信息、設置就業商談室,為青年謀求更多的文化產業就業機會。

(三)大力推動本國文化企業外向型發展

韓國的國土面積和人口總量在世界上都不算大,內需市場有限,因此外向型是韓國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的一個突出特點。振興院明確提出以韓國列入世界五大文化產業強國為目標,專業挑選推進國際級文化產業項目,幫助韓國各類文化企業穩固海外陣地、實現落地發展,並注重從國內著手,發現和培育具備國際市場潛力的文化產品。

為使韓國文化產業進軍海外市場,振興院為企業提供海外市場分析,對企業參加國外文化會展給予支持,幫助企業在當地開展營銷活動、建立客戶關系,尋求共同制作和發行,對外宣傳韓國文化、促進韓國文化產品出口,及時幫助企業協調解決在海外投資和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問題,搜集企業訴求協調對方國家政府解決。振興院已成為韓國文化企業在海外發展的重要推手和堅強后盾。目前,振興院在美國、中國、歐盟和日本設有辦事處。早在2001年,振興院就在北京設立了辦事處,常年從韓國派駐在華工作人員。辦事處通過協調中國政府部門、自主舉辦活動、到中國各地參加各類文化商務活動等形式幫助韓國文化企業拓展中國市場,密切與中國政府、企業的聯系,從而成為韓國文化企業在華發展的支持與后援。

(四)緊扣時代脈搏,不斷創新工作思路與工作方法

當今時代,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變化迅速,特別是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文化產業提供了廣闊空間,文化與科技的融合愈加密切。振興院在工作布局上堅持與時俱進,敏銳地捕捉時代給文化產業帶來的新機遇、新空間,及時調整完善,以順應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2014年伊始,振興院又新設了“文化產業國家實驗室”,以集聚想象力、創造力,探索新的產品模式,催生新的產業形態。同時,振興院還重視文化與相關產業的融合,如近期在醫療與游戲相結合方面提出了“功能性游戲”的概念,在文化產業與汽車產業相融合方面也正在探索。韓國還將時裝設計納入文化產業的扶持范圍並作為重要的一個門類,在振興院中設有專門科室推廣韓國時裝設計。

三、韓國的經驗值得深思、學習和借鑒

韓國文化產業的迅速崛起,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至關重要的一條,就是有韓國文化產業振興院這樣一個介於政府和企業之間的專門機構,專責從事文化產業促進工作。而韓國的國情與我有很多相似之處,韓國的經驗值得學習借鑒。成立中國版的文化產業振興院對整合資源、服務企業、加快發展速度、提高發展質量、拓展海外市場都有重要意義。我們應當抓緊研究論証組建中國自己的文化產業振興機構來承擔這樣的職能,這是實現國家文化產業發展戰略目標的必然要求,是加快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現實迫切需要,也是轉變政府職能、完善國家文化治理的具體舉措。這一專門機構可以集理論研究、信息分析、創意提升、技術研發、產業促進、市場推廣、投融資對接、文化會展、人才培訓等功能於一體,將目標定位為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智庫、平台、推手,為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做出獨特的貢獻。

韓國文化產業發展的成果與經驗,特別是其以國家的力量、系統的設計、整合的資源來發展文化產業,給我們以深刻的印象和強烈的啟示。集中力量辦大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大優勢,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在辦好發展中國文化產業、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這件大事上,隻要我們下大決心、花大力氣,銳意改革、集中力量、協同推進,從頂層設計著手,用上、用足、用好關鍵的那麼一兩招,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就一定能夠在一個不太長的時間趕上世界先進水平,重振有著五千年燦爛歷史文化的泱泱大國之風。

《紫光閣》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責編:王金雪、秦華)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