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期刊選粹

夢想規劃願景,合作成就未來

——中國—西亞北非“未來發展願景”對話會側記
記者 魏丹丹
2014年07月14日08:1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春去夏猶清,惠風撫烏傷。2014年5月27—28日,中國—西亞北非“未來發展願景”對話會在綠意盎然的浙江省義烏市隆重舉行,會議由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舉辦,浙江省義烏市人民政府承辦。全國政協副主席馬飚出席開幕式並發表主旨講話,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副部長李進軍主持開幕式,浙江省副省長梁黎明、義烏市委書記李一飛、蘇丹副總統哈賽卜•穆罕默德•阿卜杜拉赫曼、土耳其大國民議會副議長薩德克•雅庫特等分別致辭。來自西亞北非地區19個國家的政要、政黨領導人、駐華使節,以及中國的專家學者、工商企業界代表等二百余位代表出席對話會。本次對話會為期兩天,共舉辦了“西亞北非地區的變革與轉型”、“中國夢與西亞北非未來發展願景”、“未來合作——機遇與挑戰”三個分議題對話會,以及“新絲綢之路的起點——義烏”經貿洽談會及簽約儀式。對話會期間,與會者圍繞“改革促發展,合作求共贏”主題進行了坦誠交流,達成了廣泛共識。

夢想相連,共繪發展戰略藍圖

5月27日上午9時,對話會在義烏市幸福湖國際會議中心正式拉開帷幕。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對話會主辦方特別設置了一個大型水晶球,當開幕致辭嘉賓共同觸摸水晶球時,水晶球上亮出了“中國—西亞北非‘未來發展願景’對話會”的字樣,與此同時,西亞非洲地區各國家國名也在大屏幕上滾動出現。主辦方的精心設計,一下子拉近了與會嘉賓之間的距離,開幕式氛圍既隆重熱烈,又和諧溫馨。

伴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節奏,中國也以歷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突飛猛進地向前發展著,隨之面臨的挑戰與風險也日益增多。但這絲毫未改變中國人民對未來發展目標和願景的追求,那就是實現中國夢。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與西亞北非國家發展繁榮的未來願景則相通相融。全國政協副主席馬飚在開幕致辭中特別提出了實現中國夢的四個“堅持”: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堅持走改革開放之路,堅持走合作共贏之路。中國夢凝聚了幾代中國人的夙願,既是富強、復興、幸福之夢,也是和平、發展、合作、共贏之夢。在實現中國夢的道路上,離不開對適合自身發展道路的堅持,這條道路凝聚了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偉大實踐,匯集了新中國成立六十多年的持續探索﹔離不開對“天下太平、共享大同”理想的堅持,同世界各國一道共謀和平、共護和平、共享和平的堅持﹔離不開對改革發展的堅持,這是破解發展過程中各種難題、走好強國富民之路的制勝法寶﹔離不開學習借鑒世界各國人民創造的優秀文明成果,離不開和各國攜手共克時艱、共同繁榮的胸襟和膽識。

長期以來,中國與西亞北非地區各國一直是相互信任的好朋友、真誠合作的好伙伴、休戚與共的好兄弟。當前,中國正處於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階段,西亞北非地區國家則處於發展、變革的重要轉型期,“改革促發展,合作求共贏”成為了雙方的共同追求。馬飚表示,中國珍視與西亞北非地區國家的友好合作關系,早在2000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跨越千山萬水的阻隔,以極大的毅力和勇氣開辟了從西安到伊斯坦布爾,從揚州到亞丁的絲綢之路。日月變遷,古絲綢之路早已褪去昔日風華,但絲綢之路凝聚的精神支柱不會變,形成的共同信念也不會變。“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構想植根於中國同絲綢之路沿途國家悠久的歷史聯系,順應了中國和各國共同發展繁榮的現實需求。西亞北非地區國家位於“一帶一路”交匯處,是中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天然和重要合作伙伴。西亞北非各國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不僅有利於實現雙方資源稟賦、資金優勢、市場潛力的有效對接,創造新的就業和經濟增長點,也將帶動地區國家同世界各國的經濟合作。

開幕式上,蘇丹副總統哈賽卜也表示,對話會的召開恰逢其時,當前西亞北非地區國家正經歷一個敏感的政治經濟發展時期,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面臨著內政遭到更多干涉、經濟資源被人覬覦的問題,一些國家甚至遭到公然的軍事干涉。因此,此次對話會將成為各方謀劃未來構想,凝聚國際和平力量,實現人類共同目標,應對當前面臨挑戰的合適切入點。

浙江省副省長梁黎明也在致辭中表示願以此次對話會為契機,與西亞北非國家進一步增進了解,密切往來,推動雙方友好合作關系再上新台階。

願景相通,共商改革發展大計

為增強對話會實效,使之更具建設性、針對性和務實性,對話會分別就“西亞北非地區的變革與轉型”、“中國夢與西亞北非未來發展願景”、“未來合作——機遇與挑戰”三個分議題展開討論。中國中東問題特使吳思科、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副院長李紹先、中國前駐埃及大使安惠侯、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教授錢鎮、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商務部西亞非洲司副司長曹甲昌以及埃及金字塔戰略研究中心研究員尤裡斯•艾哈邁德•易卜拉欣•古瑪、突尼斯復興運動負責人瑞雅得•博泰卜、伊朗伊斯蘭聯合黨國際事務委員會主席哈米德禮薩•塔拉基、黎巴嫩未來陣線政治局委員侯賽因•薩勒赫等中外專家和政要各抒己見,踴躍發言,既交流了思想,也凝聚了共識。

第一,西亞北非地區變革轉型進程復雜,其爆發既有偶然性,更有必然性。自2010年底,突尼斯、埃及、利比亞、敘利亞、也門等多個國家發生動蕩,以激烈的社會沖突、政治沖突甚至暴力沖突的形式實現變革,導致國家面臨巨大的經濟破壞、社會分裂、難民潮等。西亞北非地區為何短時間內發生如此劇烈而巨大的動蕩?中國中東問題特使吳思科結合自身經歷,在發言中指出,西亞北非地區國家在20世紀60年代實現民族解放后,一大批革命領導者走上了國家政治舞台中心,但在此后半個多世紀裡,地區一些國家統治者改革意識淡薄,長期實行個人執政或家族統治,造成社會僵化、活力缺乏、公正缺失,人民渴望變革與發展的呼聲日益強烈。此輪演變爆發的地點及時間節點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更有其必然性。突尼斯復興運動負責人瑞雅得•博泰卜也在發言中坦陳,突尼斯發生的變革是整個地區變革轉型的縮影,“阿拉伯之春”是一個復雜的進程,但原因之一是獨裁統治者忽視人民的基本權利,未能實現廣泛的社會公平,人民因此推動變革以期消除社會不公平和地區發展差異,推動國家進入新的歷史階段。

第二,西亞北非地區國家進入發展方略的漫長探索期,“對話協商、共同參與”是地區國家渡過當前危機、實現變革轉型的有效途徑。西亞北非國家的局勢演變,取決於內部各種力量的整合與協調,更取決於能否在保持國家穩定前提下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與會代表普遍認為,推翻舊的統治模式只是改革的第一步,最終目標是找到符合人民意願和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如果過渡順利,找到了發展新道路,就將把國家帶入一個全新的階段﹔但如果在發展理念、制度模式等方面找不到對的參照,也有可能使國家陷入內亂、內戰或滋生新的獨裁政權。在此過程中,各國內部不同政治力量間的交鋒、與外部力量的較量甚至沖突都難以避免。中方代表表示,改革之路崎嶇坎坷,不可能一蹴而就,中國也是在不斷摸索中最終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隻有凝聚全社會力量,相互尊重,通過對話交流,實現廣泛的政治參與才能有效解決當前面臨的各種難題,維護社會穩定,最終實現國家發展。

第三,西亞北非各國積極推進均衡務實外交,期待中國在地區熱點問題中發揮更多建設性作用。西亞北非地區發生大變革大動蕩后,美國雖然仍在中東地區保持著影響力,但明顯已力不從心,其極力推行的“新干涉主義”不符合阿拉伯民眾的利益,並招致地區國家的嚴重不滿。同時,地區國家積極推進均衡務實外交政策,致力於發展多元外交,加大了與中國等新興國家在各領域的友好合作。外方代表表示,與美國“零和思維”的破壞性安全觀相比,中國的安全觀和外交政策更富有包容性,更強調合作共贏,西亞北非國家與中國關系基礎牢固,雙方思維方式相近,理念文化相通,地區人民都視中國為真朋友,中國在維護地區和平穩定、應對地區熱點問題和傳統威脅等方面的作用正不斷增強。地區國家感謝中國對阿拉伯國家正義事業的支持以及相關問題上的公正立場,希望中國在解決地區熱點問題中發揮更大作用,幫助相關國家實現和平穩定和發展。

第四,西亞北非地區國家歡迎中國實施“一帶一路”戰略,希望不斷擴大和深化與中國在各領域的合作。中國新一屆領導人提出並正在規劃中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構想,為中國同處於“一帶一路”交匯處的西亞北非國家間的全面合作關系發展提供了新前景,創造了互利共贏的新機遇,堪稱新時期提升中國與西亞北非國家合作關系的新引擎。外方代表坦陳,希望分享中國發展紅利,在“一帶一路”戰略框架下開展合作,早日實現民族復興。針對如何擴大和深化雙方各領域合作,中外代表也積極建言獻策:抓好雙方間合作的機制建設,進一步發揮平台效應,形成全方位、寬領域的立體經濟合作架構﹔除扎實推進傳統能源領域合作外,加強在新興領域的合作,如建立有效的聯合金融機構、確立安全的貿易結算貨幣、擴大相互投資等﹔在工業投資過程中,幫助地區國家進行技術改造和產業升級,通過務實合作使發展更多惠及地區民眾。此外,雙方還應進一步發揮文化交流在國家關系發展中的基礎性和先導性作用,提升雙方在教育和青少年交流方面的合作水平。

5月27日下午,對話會主辦方還精心設計了共植“國際友誼林”活動。來自西亞北非地區19個國家的政要、政黨領導人、駐華使節,在義烏市幸福湖國際會議中心的綠地上一同揮鍬培土,種下了代表“健康長壽”的銀杏樹、寓意“吉祥如意”的義烏市市樹香樟樹,以及象征“榮華富貴”的桂花樹。種下的這一株株青蔥樹苗,不僅代表著雙方人民之間的深厚友誼,更是雙方對未來美好願景的共同期許。

利益相融,共推友好務實合作

為進一步提升中國與西亞北非國家關系,打造雙方合作“升級版”,強化共同利益紐帶,真正落實經濟合作項目,28日上午9時,由中國經濟聯絡中心與浙江省義烏市政府聯合主辦的“新絲綢之路起點——義烏”經貿洽談會在義烏成功舉行,來自西亞北非地區19個國家的政要、駐華使節,以及國內外有關經貿促進機構、商會、企業代表等二百余人出席了此次經洽會。蘇丹副總統哈賽卜、中聯部副部長李進軍、浙江省政協副主席孫文友、中華民營企業聯合會會長保育鈞等出席經洽會開幕式。經洽會成果豐碩,中外企業家共簽署了九項合作協議,合同金額近3億美元,並達成了五十多個合作意向。

首先,經洽會是服務國家戰略大局的一次積極嘗試。“一帶一路”戰略對中國以及世界經濟都將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西亞北非地區貫連東西,與中國在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等方面面臨相似或相同的機遇和挑戰,是中國推動實施“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重要合作伙伴。經洽會的舉辦契合西亞北非地區國家希望通過理念探索、務實合作,走上穩定發展道路的需求,體現了中國對全面發展與西亞北非地區國家關系的重視及在推動雙方經貿關系發展方面所採取的實際步驟。

其次,經洽會是對政黨外交工作的有效補充。對話會為中外各方就各自未來發展遠景進行交流、尋求合作共識搭建了一個政治交流平台,而經洽會則為中外經濟精英擴大共識、增強合作提供了一個務實合作平台。兩個平台互為補充,相得益彰。積極將經濟因素注入黨際交往,不僅有助於鞏固和深化我們同世界各國政黨的友好關系,而且有利於推動政黨之間的相互交流與合作,促進國家關系的發展。

最后,經洽會是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有力之舉。經洽會以促進中國與西亞北非地區的經貿合作為重要內容,為義烏進一步踐行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戰略,打贏轉型升級攻堅戰提供了難得的機遇。本次經洽會的成功舉辦,讓更多的國外客商了解了義烏市場,拉近了雙方人民的距離,也為義烏在新一輪改革發展中打造“雞毛換糖”升級版,提供了新思路和難得的歷史機遇。

別具匠心的開幕式,探討熱烈的三場分議題對話,高效務實的經貿洽談會,意義非凡的種植“國際友誼林”活動,給中外各界代表留下了深刻印象。此次對話會不僅為推進中方與西亞北非地區政黨、政要、智庫及民間的交往提供了新舞台,實現了交流思想、互鑒經驗、深交朋友、促進合作的多重效應,也將中國夢與西亞北非夢連接在一起,激勵大家聚焦發展,探尋合作,在中國與西亞北非未來發展的願景藍圖上描繪出濃墨重彩的一筆。

《當代世界》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責編:王金雪、秦華)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